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中國環境發展論壇暨<中國環境綠皮書>發佈會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2月28日 14:26 來源:

  中國網消息:2006年2月28日下午2:30,《自然之友》雜誌社、社科文獻出版社舉辦“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研討暨首部《中國環境綠皮書》發佈會”, 會議邀請原國家環保局局長曲格平,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自然之友副會長、21世紀新教育研究院院長楊東平,《天涯》雜誌主編李少君等專家學者出席。央視國際圖文直播本次發佈會。

  [主持人梁曉燕(自然之友常務理事)]:

  各位來賓、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們大家聚集在這裡,共同參加中國環境綠皮書首發儀式暨公共參與環境保護研討會。

  今天,窗外陰雲密布,好象一場大雪似下未下,室內大家感到濃濃的春意,我們今天聚在一起都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的,那就是促進中國在環境保護方面的發展。

  (2006-02-28 14:38:07)

  [梁曉燕]:

  自然之友是成立比較早,並且較早關注公共參與環保這樣一個話題的民間組織。我們在成立十二週年的時機開始推出由自然之友主編的《中國環境綠皮書》,我們期望把這樣一個活動從策劃到調查、到撰寫、到發佈、到推廣整個一系列工作都做成公共參與的一個平臺,都作成公共參與的一次廣泛動員的行動。

  所以,今天的首髮式就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儀式,我們邀請了政府部門的專家學者、公共傳媒、企業、兄弟NGO、還有廣大熱情自願者,我們一起就國家環保總局在2月22號發佈的《公眾參與環境影響暫行辦法》,我們借著這個東風一起就這個話題再展開一次熱烈的討論。希望今天這個討論,能夠把我們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和行動策略推向一個更深的程度和更廣泛的空間。

  下面我們的正式儀式就開始了,首先由自然之友的會長梁從誠先生致辭。由於梁先生在美國參加一個重要的會議,所以事先錄製了一小段致辭,我們現在來聽一下。

  (2006-02-28 14:44:12)

  [梁從誠]:

  (錄像)這次民間的綠皮書是第一次,這是記載民間視角民間性的總結性的環境報告,這是我們第一次試驗。我希望它提供了一種不同的視角,能夠對關注環境的朋友們有一定的參考作用。我希望青海衛視永遠關注中國生態環境的保護工作,我們很希望有一些媒體關注中國的生態保護。這樣使得更多的公眾都知道對生態保護的重要性,這樣激起公眾的積極性和熱情,我們的生態保護才有希望。

  (2006-02-28 14:59:41)

  [梁曉燕]:

  下面由自然之友副會長、環境綠皮書執行總編楊東平先生發言。

  (2006-02-28 15:00:52)

  [楊東平]:

  各位來賓、各位朋友,大家好!非常高興我們歡聚一堂,參加《中國環境綠皮書》首髮式。剛才梁先生已經講到由民間的NGO組織來編寫的中國環境年度報告,這是第一次。作為一個NGO發表的年度環境報告,區別於官方和學院派的地位,希望以民間的立場、民間的視角反映一年來中國環境在各個方面發展和變化,提供一個鮮活的民間記錄和社會各界對於中國環境問題的思考、研究、討論。

  這麼一個環境綠皮書實際上是凝聚了我們廣大NGO組織,包括海內外的環境學者和政府合作的共同結果,我們在文本呈現的形式上也是包括主報告、專題報告、案例以及一些重要的文獻和紀念文本,這樣一本讀物不僅可以作為認識了解中國環境問題的工具書,對於廣大的公眾也具有閱讀的價值。也就是説,我們綠皮書的定位是面向全體公眾的,而不僅僅是面向環境工作者的。

  下面我想介紹一下總報告的最基本的觀點,我想從三個方面來認識去年一年以來中國環境狀況發生的重大變化。

  (2006-02-28 15:01:13)

  [楊東平]:

  第一,中國環境保護事業的一個轉折之年。也就是説,新一屆政府在可持續發展的方面有一系列新的進展,提出了建設節約型社會、環境友好型社會、循環經濟一系列新的環境目標,尤其在去年中共中央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十一個五年規劃建議,以及去年12月國務院關於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通過這麼幾個官方的決定和文件,把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強烈的變成一個國家行為、政府行為,使得環境保護事業戰略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一個新的地位。

  對我們環境主管部門而言,在2005年也有突出的表現,通過年初的強勁的環評風暴,通過4月份環保聽證會,國家環保局一次自我硬化,變成一個強有力的行政機構。這種通過環評風暴,通過抓一些典型這種行政干預的方式,固然有很重大的效果,但是仍然是很難實質性的。事實上,國家環保局的環保行為正在從一次環保風暴的做法轉為一次更深刻的制度建設,主要體現在去年以來實行綠色國民經濟核算,就是我們俗稱的綠色GDP,用這樣方式來促進環保擴評的深入。最新的成就就是國家環保局公佈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這可能是國內各個領域第一個把公眾參與社會事業制度化。所以,這使我們對環境領域的公眾參與充滿希望,這個領域的公眾參與很可能將成為中國的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的一個新的生長點和一個非常具有希望的生長點。

  (2006-02-28 15:03:21)

  [楊東平]:

  第二,簡單介紹一下去年以來中國面臨的嚴峻環境形勢。也就是説,環境本身的狀況。這個情況在我們的綠皮書裏面有很詳細的各種專題報告,我想把最基本、最重要的特點介紹一下。第一個重要特點,對“十五”計劃規定的環境污染目標沒有實現。我們知道,在2005年的時候,對十五期間污染控製作出一系列的規定,其中最重要的是把主要污染排放物,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硫苯的排放減少,但是事實是增加了13%,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這是反映在“十五”後期,就是1999年以後,我們中國經濟增長方式又重新陷入了依靠重化工業發展,高投入、高消耗這麼一個道路,煤礦等方面的比重大幅度的增加,從而造成了二氧化硫排放量的急劇的反彈。2004年比前一年上升了13%,而且這個趨勢沒有有效的遏制。估計到2025年前後,中國將成為二氧化硫排放量的世界第一,超過美國。突出的反映了到目前為止,我們國家的經濟增長方式仍然是不健康的,仍然沒有擺脫傳統工業化道路的灰色模式的影響。

  (2006-02-28 15:07:51)

  [楊東平]:

  另一方面,環境治理的速度相當低下。在“十五”期間規劃建設的若干個重大的環境治理項目,包括二氧化硫的氧控區的治理項目,包括重點流域的2000多個項目,包括環境治理計劃。總的概念是到“十五”末期,這些污染治理項目平均完成的水平只有30%─50%之間。

  所以,我們看到這是一個強烈的反差,一方面污染排放開始大規模反彈,這個目標僅僅是我們治理目標的不足一半,這是我們面臨的一個嚴重的問題。

  (2006-02-28 15:09:21)

  [楊東平]:

  另外,環境治理進入一個高危期、高發期,如去年禽流感的爆發、整個松花江污染事件等,事實上從2003年、2004年以來,在經濟高速增長和社會轉型的背景下,由於多年來的積累和落後的環境治理和監管水平,我國環境污染進入高發時期,呈現一觸即發的危險態勢,在去年松花江事件之後,國家環保總局謝局長引咎辭職。

  與此同時,我們國家各個方面的空氣污染、水污染等等仍然保持一個高水平,居高不下。按照現在的規劃,希望在2010年左右得到明顯改善,在2010年以前我們都將處在高污染的狀態。在中國的七大水系當中,60%是不能飲用的四、五、六類水。同時大量的自然災害和生態災害在整個90年代以來,比80年代要超出40%,就是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

  (2006-02-28 15:09:54)

  [楊東平]:

  在所有各地污染的問題中,水資源的污染是最嚴重、最突出的問題。一方面是河流和地下水的污染嚴重,尤其是中國的七大河流中的污染程度比較嚴重,可能地下水污染程度大家了解還不夠,是非常觸目驚心的,尤其是深層地下水已經受到了污染,深層地下水是很難改善和補充的。在京津唐地下水化驗出有機污染物,另外在地下水嚴重污染的同時,對水資源過渡開採和利用也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全國的基本情況是2/3城市供水不足,1/6的城市是嚴重缺水,其中比較典型的是全國的湖泊面積減少15%,濕地面積減少6%,黃河、淮河等開發力度都超過50%,超過國際公認合理的界限。

  中國一方面面臨越來越大的環境壓力,在人口增長和經濟增長的背景下,同時生態惡化正在嚴重的影響民族的生存基礎和社會穩定的基礎。另外,使環境公平的問題凸顯,從而使環境問題加劇。

  (2006-02-28 15:12:32)

  [楊東平]:

  中國近幾年的環境問題有一個特點,大城市的環境污染有所改善,但中小城市和農村地區,尤其是西部地區污染正在加劇,這是一種大城市改善建立在污染轉移之上的,大部分的污染轉移到貧困地區。

  最後,NGO組織的發育和公眾參與的深度。圍繞著去年西部水資源開發的爭論,圍繞著圓明園環評廣泛的公眾參與,中國的環境NGO組織和政府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夥伴關係,在推進中國的環境與建設上正在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種參與正在進入制度化的層面,當然這些制度還需要繼續建立和完善,比如關於公民訴訟制度,尤其我們由政府直接控制政府主導型傳統模式,應該逐漸向社會公眾模式轉變,也就是説,公眾環境維權需要政府向群眾訴權。

  (2006-02-28 15:15:56)

  [楊東平]:

  我想用一個比喻來結束今天的演講,我們環境界經常有這麼一種説法,中國的環境問題非常嚴重,一直到2040年以前,中國的人口不斷的增長和經濟高速增長,對環境的這種壓力,達到了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程度。在這個意義上,我們環境工作問題正面臨最狹窄的通道,正在面臨環境污染的冬天,但是中國環境保護事業,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背景下,正在迎來一個新的春天,廣泛的公眾參與,環保部門的硬化和特權,我們相信通過更為廣泛的公眾參與推進中國的環境保護事業,中國的環境狀況也將迎來自己的春天。謝謝大家!

  (2006-02-28 15:17:56)

  [梁曉燕]:

  接下來,我們請《中國環境綠皮書》出版單位,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社長謝壽光給我們致辭。

  (2006-02-28 15:19:03)

  [謝壽光]:

  各位嘉賓、各位媒體界的朋友們,女士們、先生們,下午好!首先我代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向出席公眾參與與環境保護研討及《中國環境綠皮書》發佈會的各位來賓、各位嘉賓,表示衷心的感謝。

  環境保護已經走過30多年的征程,上個世界90年代以前,我國就從隊伍偏小、強調預防為主、防止污染結合的方針,向環境治理要效益,現如今我國由於經濟的迅猛發展,帶來的環境問題,已成為中國目前實際發展的嚴峻課題。特別是“十一五”期間,我國綜合國力將不斷提高的同時,也將進一步強化預防保護,將防治污染和生態環境的保護,作為環境保護的首要使命。把防範範圍由建設項目擴展到宏觀經濟發展的源頭。但令人遺撼的是環保目標沒有完成,而今後的環保目標將是全社會和環保系統高度關注的問題。

  (2006-02-28 15:19:28)

  [謝壽光]:

  到目前為止,環境保護已有十幾項管理制度出臺,但是當前我國實現全面小康目標與環境容量約束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銳,未來十五年是我國加快發展的重要時期,也是基本工業化的重要時期,也是環境壓力最大的時期。因此我們意識到環境保護是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社會進步的保障,發展是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但是發展是科學的發展,絕不能浪費資源、盲目發展,否則環境將不堪重負,由於自然嚴重失調,必將引起自然的不和諧。在國家“十一五”期間,生態環境問題提升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儘管如此,環保問題仍然需要全社會各界共同努力,我們應該看到要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離不開公眾友好的參與,這顯然是最重要的社會條件的之一。

  由於政府對環保關注程度不斷地提高,環保事業進入了前所未有的新時代,剛才楊東平先生已經意識到一個春天將會來臨。公眾參與環保意識的不斷增強,目前中華環保聯合會就在全國範圍內展開了徵集公眾對編制“十一五”環保規劃的意見和建議的活動。作為一本《中國環境保護狀況》的年度報告,由自然之友組織編寫,由我們社會科學文學出版社出版首部《中國環境綠皮書》,是中國民間環保單位第一次嘗試接受更多專業人士從公眾視角對環境保護所做的觀察、記錄和思考。

  (2006-02-28 15:21:17)

  [謝壽光]:

  希望通過《中國環境綠皮書》的出版,能夠引起社會各界的反思與共通,傳達我們環境保護的責任和義務。綠皮書系列是社會文獻科學出版社是今年出版的大型系列書,每年出版的種類已經達到50多種,在國際國內引起廣泛的關注,同時也成為我們出版社的一個知名品牌。

  皮書的內容設計了經濟社會文化等多個領域,但關於環境方面的皮書還是第一部。我們選擇在即將審議通過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兩會”召開前夕發佈,相信將會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我們衷心的期待這部《中國環境綠皮書》出版對我國正在全面展開的堅持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偉大實踐將起到重要的參考作用。

  作為《中國環境綠皮書》的出版者,我在此最後衷心的感謝自然之友和所有參與這部書編寫的專家、學者們,感謝所有關注這部綠皮書的媒體和其他社會公眾。謝謝大家!

  (2006-02-28 15:23:03)

  [梁曉燕]:

  下面由臺達環境與教育基金會首席代表王其鑫先生代表臺達電子集團董事長鄭崇華先生致詞。

  (2006-02-28 15:24:29)

  [王其鑫]: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大家下午好!非常榮幸能夠代表臺達環境教育基金會參加這次會。臺達電子的董事長鄭崇華是在1971年創辦臺達電子的,他是在14歲的時候到了台灣,後來白手起家,在49歲的時候創造了臺達電子。1990年成為《世界第一大便利電子世界》以後,就決定到祖國大陸投資,從1992年到現在陸陸續續在大陸成立10個工廠,雇傭員工差不多將近5萬人。

  鄭董事長很早注意環保問題,跟企業贊助重要性,在1990年在台灣成立一個基金會,在2000年看到我們在大陸發展這麼順利,為了更加深入貢獻鄉土,我們成立了基金會。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裏面,我們的鄭董事長在台灣公共電視臺上偶然看見了關於梁從誠教授所領導的自然之友報道,他看了以後深深的感動,覺得有這麼一群默默無私奉獻的人願意為了中國環境付出這麼大的努力,鄭董事長就交待我們基金會的同仁,希望能夠支持自然之友,我們非常高興在過去兩三年當中,看到自然之友做了很多的實事,這是讓我們感到非常敬佩的。

  今天來參加這個盛會,一方面感到非常的榮幸,因為我們所做的事情其實是非常微薄的,但是我們想參加這個會議有兩個方面,一方面向我們夥伴──自然之友,表達我們的敬佩之意,在很少的時間用比較嚴謹、非常好的手法將這本書出版了;另一方面,我們想向各位朋友表達一下我們對環境問題保護朋友們的致意,我們希望通過這樣一個小小的行動,表達我們對環保問題的關心,希望我們的社會變得更加的和諧。

  (2006-02-28 15:25:16)

  [梁曉燕]:

  下面由本次活動的協辦單位青海衛視毛恒清先生致詞。

  (2006-02-28 15:27:10)

  [毛恒清]:

  女士們、先生們、各位來賓,大家下午好!我也祝賀首部《中國環境綠皮書》正式發佈,並且感謝自然之友舉辦這次活動。

  大家經常看天氣預報,我相信很多人不知道天氣預報是由華豐集團製作的,華豐集團是中國氣象局一個下屬單位,我們承擔中國氣象局面向公眾所有日常天氣預報的直接發佈。所有天氣預報到目前為止從第一個天氣預報出現到屏幕,到現在已經有25年的歷史了。在25年當中,社會各界和廣大公眾的支持下,天氣預報節目得到很大的發展。

  到目前為止,我們這個節目已經在中央電視臺,包括青海衛視、旅遊衛視、鳳凰衛視、中國教育頻道、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等一共15個頻道在播出,並且每天節目有70多檔,總時長達到40多分鐘,我們可以用三句話表示:第一句話,全頻道。所謂全頻道,就是大家打開電視,幾乎所有的頻道都有天氣預報的節目。第二句話,全時段。在每一天24小時當中,在任何一個時段都可以看到氣象信息。第三句話,全方位。所謂全方位就是我們的服務不僅僅局限于天氣預報,我們現在更多的關注于生態、關注于環境、關注于社會的發展、關注于工農業生産方方面面和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2006-02-28 15:27:25)

  [毛恒清]:

  在去年12月8號,中國最大搜索網站百度在雲南舉辦了一個活動,我們華豐集團被評為“2005年最具公眾服務意識獎”,主要原因是我們華豐集團的服務對公眾影響力最大,每天在百度網站有1000多萬網頁和天氣預報類的節目有關聯。並且我們的服務是堅持以人為本,無微不至、無所不在的服務理念。

  我們今天派出龐大的團隊,來傳承跟蹤、報道今天這檔節目,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從去年接手青海衛視以來,我們將打造成全面關注生態環境、地球和生活家園的一個頻道。今天會議的所有盛況,包括我們有一些嘉賓的發言,我們一些專家的觀點,將會在青海衛視3月6號以後與觀眾見面。再次感謝大家的光臨。謝謝!

  (2006-02-28 15:29:15)

  [梁曉燕]:

  接下來由國家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司郭紅燕女士發言。

  (2006-02-28 15:30:19)

  [郭紅燕]:

  尊敬的各位來賓,大家下午好!按照會議原來的計劃,今天到會的應該是國家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司的劉永范司長,但是今天由於他有其他的事情,所以今天不能到會,但是考慮這次會議的重要性,所以特別委派我來參加。因此,請允許我代表國家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司多年來對自然之友作出的貢獻表示感謝,對2005年《中國環境綠皮書》的出版表示祝賀。

  各位代表,我們知道多年來對生態建設和生物重要性的保護十分重視。像近年來實施天然動植物保護,特別是國家批准已經于2000年啟動的全國野生動植物保護自然區保護建設工程總體規劃,明確保護工作近期和中長期的戰略目標。不僅為新世紀自然保護工作指明了方向,也為我國野生動植物保護事業工程、帶動態勢發展奠定了基礎,為實現我國野生動植物保護事業態勢發展宏偉目標、創建和諧社會都提供的難得的發展機遇。

  (2006-02-28 15:35:13)

  [郭紅燕]:

  剛才前面代表也都説到了,我們迎來了自然保護的春天。為此,國家林業局根據我國許多生態系統及野生動植物的重要棲息地,建立了搶救性的自然保護區,據統計,截止到2004年底,2005年的數字還沒有報上來,全國已建有2194個自然保護區,面積達到了1.48億公頃,佔國土總面積14.8%,其中國家級做了226個,面積達到8800多萬公頃。就林業系統管理的自然保護區,也達到了1673個,面積達到1.19億公頃,佔國土總面積的12.4%。

  在不斷增建自然保護區的同時,還通過加大投入、加強自然保護區建設,使我國的自然保護區質量也日益得到了提高,使自然保護區作為野生動植物棲息地,其涵養水源、保持水土、調節氣侯、防風杜沙、優化環境方面作出了重要的作用。此外,國家林業局還&&與國土資源部、農業部、水利部、環境總局等七個部門組織編制了《環境實施規劃》,去年8月國務院批准了這個規劃。實施規劃指導思想就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經濟發展與生態穩定相協調的基本原則,認真落實中國濕地保護的有關要求,在近期內對我國濕地實施搶救式保護,並以保護與恢復工程為重點,加強對自然濕地保護監管,努力恢復濕地自然特性和生態功能,初步扭轉自然濕地減少和下降的局面。如果實施工程五年以後,估計我們國家起碼像許多代表講的水的問題會有極大的改善。

  (2006-02-28 15:36:20)

  [郭紅燕]:

  我們知道,我國自然保護工作取得的成績是全國人民共同努力的結果,同時我們也清醒的認識到,自然保護工作同過去相比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是存在的問題還有很多,有些問題是應該馬上改正、解決的;有些是正在解決的;有些是已經認識並準備解決的;有些是由於一些原因,例如法律的、政策的、資金的、人力方面,以及技術方面、科技方面等等這些原因,目前還難以解決的;還有一些是受目前的科技手段和對自然的認識水平的限制無法解決的,因此自然保護還有許許多多的工作需要去做。

  所以,僅僅靠各級政府部門和保護科研等機構是遠遠不夠的,必須需要全社會各界人士和組織的參與支持,特別是非政府組織長期以來對自然保護作了大量有益的工作,特別是提高全民的環保意識和科學的自然保護知識方面功不可沒,而且在今後環保工作的方方面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2005年我們將會做更多的工作,為共同保護自然作出我們的努力。謝謝大家!

  (2006-02-28 15:38:40)

  [梁曉燕]:

  以上是相關的機構和部門就《中國環境綠皮書》分別發表他們的致辭。下面我們進入會議的第二個環節,那就是公眾參與與環境保護的研討。研討第一個發言人是國家環保總局政策法規司副司長別濤先生,他的題目是:“公眾參與的政策現狀與展望”。

  (2006-02-28 15:39:44)

  [別濤]:

  謝謝主持人的介紹。我想向大家彙報兩個問題,這個題目是公眾參與政策現狀。第一關於中國公眾參與政策、法規的現狀。另外一個,我想向大家報告一下中國關於公眾參與機制、制度建設的最新成果。

  公眾參與應該説在中國環境保護領域裏面本來不是一個很新鮮的話題,我們最高的政府從開始注意到有現代概念的或者現代意識上的環境保護意識以來,我們把公眾參與作為一個基本方針,一個指導原則。所以,今天我們再討論公眾參與應該重點落在制度化、法制化、機制化的建設,如何保障公眾有序的、規範的來參與環境保護,我非常同意梁從誠先生説的話,就是如何引導公眾有效、有序參與環境的保護。

  我們回顧到公眾參與政策法,環境保護文件選編,這是國家環境保護局就是原國家環保局辦公室編的,是1973年的文件,我簡單的看一下早期的文件。1973年中國當時屬於文革時期,1972年召開了第一次世界規模的環境會議,當時中國處於比較封閉的時期,但是周恩來總理比較有遠見的眼光,在那樣的年代,派出一個中國龐大的、70多人組成的代表團參加世界規模的環境會議,當時中國高層領導層意識到環境教育是一個國際潮流,最後對國內的觀點有重大的改變。

  (2006-02-28 15:40:18)

  [別濤]:

  1973年我們成立國家環境保護小組,第一次成立小組的時候形成了一個報告,而且會議上形成一個關於保護改善環境若干規定。1973年10月13號,國務院批准會議所討論通過《關於保護和改進環境的決定》,國民一致認為這個決定是中國現代意義上環境行政立法的一個標誌、起點,或者是第一個現代意義上的的環境保護的法規,看到這個法規上是這樣説的。關係到鞏固聯盟,比如我們集商、廠群聯盟。在20多年前,當時國務院意識到這個觀念。我們要提出清理,要加快源頭、發展工業區、生活區,在23年以前就意識到這個問題,這個原則是全面規劃、綜合利用、化害為利。

  所以我們的公眾參與不應該成為一個敏感的不得了的問題,還要看一個文件。1976年中共中央批准國務院環境保護領導小組辦公室,就是現在環保局的前身,批准裏面有這麼一段話可以學習一下,這是1978年中央批准環境保護要點,第7點:發動群眾對環境污染進行監督,保護環境人人有責,搞好這項工作必須走群眾路線,依靠群眾來管這件事,要把環境污染的情況如實告訴群眾,發動群眾出主意、想辦法,絕不能搞愚民政策。

  (2006-02-28 15:42:53)

  [別濤]:

  我們看到最近的報告是,12月7號發佈的國務院關於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加強環境保護工作。第27條就是以健全社會監督機制,專門規定,實現環境質量工作,定期發佈各地方有關環境保護的指標,發佈城市的空氣指標,生態狀態的環境信息,及時發佈污染環境的信息,為公眾創造條件,要讓公眾積極參與社會事務,要發揮社會團體的作用,鼓勵、檢舉和揭發各種環境違法的行為。推動環境公益訴訟,對涉及公眾環境權益發展規劃和建設項目,要推動聽證會、認證會和多種方式聽取公眾意見,強化社會監督。所以説國務院對公眾參與的政策政策非常清晰。

  我稍微系統的整理了一下,最近這幾年以來,黨和國家對公眾參與是歷來政策非常清晰,就是支持引導、有序參與。國家先後發佈了一系列的環保文件,並制定相關的法規。在這重要的法規當中,對公眾參與包括民間組織參與,為環境生態奠定了正確的法律政策。

  (2006-02-28 15:45:25)

  [別濤]:

  十六大以來要健全民主形式、擴大公眾有序的政治參與,要保護公民依法參與政治的權利,十六屆四中全會通過關於加強執政能力的建設強調,要發揮社會團體、行業組織和社會組織,在提供服務、反映訴求、規範行為方面的作用,形成社會管理和社會服務的合理。2005年2月9號總書記在中央黨校講話當中要求,要整合社會的資源,要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格局,要研究如何在黨和政府的利用下,將基層民間組織、行業組織和仲介組織的作用,形成社會管理的合理。總書記講得很清晰,要強調社會氛圍,發動全社會的力量,發動全社會的參與環境保護的工作。我們最高領導人、最高政治領導人對環境的事務是非常支持的,要組織領導和廣大人民積極參與,總書記還強調,要極力創造條件,為公眾參與創造條件,完善公眾參與的法律保障。

  國家環保總局一直在參與,我們試圖建立一些機制、制度。環境影響法談到,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並直接威脅到公眾權利專項規劃、規劃編制單位應該通過聽證會、認證會的方式爭取公眾的意見。

  通過回顧政策關於公眾參與政策現狀,我們可以作出很清晰的判斷。從我們有意識的開展現代意義上的環境保護,“十一五”以來,我們一直把發動群眾依靠公眾作為我們環保事業的一個基本的方針、原則,作為我們重要的支撐力量。

  (2006-02-28 15:46:58)

  [別濤]:

  下面我再介紹一下國家環保總局作為國務院主管部門在推動公眾參與方面進行制度化、機制化建設的方面作出的一些努力。我介紹了一個辦法,就是局裏剛剛發佈的《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的管理辦法》,這是上周發佈的,我看到朱老師注意到了這個辦法,我在此介紹一下這個辦法的適用範圍。

  一個是規劃建設項目。建設項目對環境有重大影響,可能會影響公眾環境的權利,建設單位在進行環境評價的過程當中,要通過兩個環節、兩次來徵求公眾意見。建設項目委託了環境評價單位,或者哪個研究所、研究院,確定一個評價單位,這個時候七天之後就應該公佈這個項目的名稱,項目的基本概況,誰來做環境評價單位,然後公眾提出意見的方式,讓大家儘早參與到這個環境的評價環節。

  建設單位所委託的評價單位,在評價過程當中,具體來説表現是:在這個報告書編制完成,要報環境總局審查之前,必須要公佈環境影響報告書的簡本,提出這個項目的概況,提出環境影響的結論、環境影響控制的措施,公眾提出的意見和方式方法,以便於公眾對這個項目的提議。如果沒有按照規定徵求公眾意見,環保部門將不受理這個建設項目。在決策、評價方面一定要聽取公眾的意見,這是第一個方面。

  (2006-02-28 15:48:48)

  [別濤]:

  第二方面,環保部門在受理之後,審查這個報告書的環節,也應該要通過適當的方式聽取公眾的意見。聽取意見的方式有五種方式:第一, 發放調查表,第二徵求專家意見、第三組織座談會、第四組織論證會、第五公眾聽證會,這是最正式的,通過這麼幾種方式聽取意見。建設部門要發放信息,可以通過報紙、網絡、媒體、在互聯網上通過發佈讓公眾進行評議。

  公眾參與的原則,我們是實現公開、平等、廣泛、便利,我們要求建設單位、評價單位必須盡可能的擴大徵求意見的範圍。要合理的選擇參與環境評價的社會團體、組織,我們特別提到社會團體依法登記成立了以環境保護為目的團體、組織,向主管機關、編制機關提出意見和建議。要求建設單位和評價單位必須充分的考慮公眾的合理意見,根據《環評法》的要求,這些建設單位和評價單位可以充分考慮,這是第一。

  第二,採納或者不採納必須作出説明,公眾意見原始資料比較存檔備查,通過這麼一些環節,對建設單位施加約束,為公眾參與提供一個程序的保障,我們是希望通過這種程序和機制的設置,盡可能讓公眾在環境糾紛産生之前就發表自己的意見,來減少今後項目變成之後産生的糾紛和其他的社會事件,從而達到環境保護和社會協調,實現和諧社會等等這樣積極的目的。謝謝。

  (2006-02-28 15:51:34)

  [梁曉燕]:

  下一個發言的是清華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李?教授。

  (2006-02-28 15:53:04)

  [李?]:

  大家好!我的題目是個命題作文,是會議主持者給我出的,我就借這個題目談一下依法行政和公眾參與。我還是要強調公眾參與的前提,就是公眾知情,我們談知情權有兩個方面,一個就是公眾對於國家、對於政府掌握的信息,有取得這樣一種自由,我能夠取得這些信息。第二是我有權利要求政府公開一些信息,這兩方面共同構成法律上得知情權,這也是一個民主社會的必然之意。公眾必然需要有這種知情權,這個在我們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裏面講的非常清楚,它談到政務機關應該政務公開,政府掌握的信息應該公開,政務公開的信息應該全面、完整、真實,政務公開的信息應該給公眾查詢提供便利。

  當然,它也講了,涉及國家機密、依法需要保護的企業秘密和個人隱私是除外的。這裡面有一個問題,就是説政府的政務公開和信息公開應該是一種常態,而由於一種特殊的需要,比如説由於涉及到國家安全的特殊需要,不公開的是特例。就是説大多數信息應該公開,為什麼?首先第一點,公眾,一個一個的公民是我們這個社會的主人,而政府機關只不過是經人民授權、代人民管理國家事務和公共事務的“管家”而已,一般情況下管家不應該向你自己的主人隱瞞什麼事情,所以公開是常態。

  (2006-02-28 15:53:26)

  [李?]:

  另外一點,我們談到我們這個社會由市場經濟轉向法治社會的時候出現了一種現象,過去我們總講絕大多數人,人民的基本利益是一致的,我們現在要面對這樣一種現象,就是不同人群的利益是不一致的。所以政府在決策的時候很重要的一點,不但要使這個結構更正當,更有利於這個社會的發展,同時政府有責任居中來協調衡量不同的利益。這就是我們今天公眾參與的前提。

  對於不公開的信息怎麼辦?不公開公眾就無法參與,公眾無法參與的事情決策權在政府,一旦決策錯誤,只有事後實行問責。那麼這裡頭我們看一下國務院的規定,強調的是什麼?強調的是在常態之下,大量的信息應該是公開的。而我們在環境保護方面,公眾參與遇到的一個問題,往往就是我們掌握不了我們需要了解的情況,很多信息是不公開的,或者是不完整的。我們説一個人,當你不了解情況的時候,你就沒有辦法作出符合你的利益和願望、價值取向的選擇,無法拿出你的主見。當你掌握的信息不完整的時候,你作出的選擇就可能在事實上違背了你的意願和利益。所以我們得到一個完整的信息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看這次國家環保總局的規定,在好多方面特別強調了不同的意見要記載下來,要存檔。

  (2006-02-28 15:55:02)

  [李?]:

  另外一個方面,我談一下個人的意見,我覺得公佈的信息似乎還少了一些。公佈項目的名稱、公佈概況,我個人感覺這個公佈比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的範圍要小,我理解國家環保總局強調這些是為了在具體的項目中,使公眾更了解這樣一個項目啟動了,這不是政府做的全面內容,這只是公眾參與這五種形式提醒公眾注意的需要強調的地方。我個人理解,更重要的在於長期的、常態的公開,而且是像國務院規定的那樣,允許查詢,而不是像一個短暫的項目保留十天。在任何時候,按照國務院的規定,都應該查詢的,我覺得這兩個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國家環保總局的規定是一個專門的法規,針對公眾參與的具體事情,而國務院這種是一種常態的,是包括各級環保機關和政府的各個部門都要遵守的,我覺得只有做到這一步,公眾才能夠很好地參與,這是非常關鍵的事情。

  另外,還有一些問題我覺得也是需要考慮的。因為作為研究者,往往我們是不談成績的,成績有人會談,我們可能更多的要談問題,談我們還有哪些需要改進的。我想國家環保總局在今後隨著發展,能不能在公示方面更提早一些。我們看國家法律的修改,在訴訟法、程序法方面時間都是在不斷的提早,以使大家、使當事人、使公眾、使利益相關者更早的了解。我們的訴訟法在改革開放之初制定、試行、一步一步修改,最近還在修改,都是使利益相關者、當事人更早知道。

  (2006-02-28 15:56:34)

  [李?]:

  第二點,公佈的內容、提供的便利是不是能夠更好一些,更全面一些。比如涉及到環境的問題,關於歷史水文的資料、關於地質的資料,關於災害、物種資料是不是能夠提供更全面一些。以我的經驗來看,往往作為業主提供的都是非常有限的,我們講一個工作方法,當你要知道業主提供給你的材料是不是全面的,你花錢去買一下當地地方政府出的地方誌對比一下就知道,我的經驗是對比下來,往往提供給你評估的都掩蓋了很多事實,掩蓋了很多對業主不利的事實。而政府應該是居中的,政府應該在這方面給大家提供更多的信息,以使人們能更好地參與。

  另外,像這次國家環保總局規定的五種參與方法中,有向公眾徵求意見、徵求專家意見、論證會、座談會、聽證會這樣一些,區分的是不同意見,就是我們國家在審批一個項目,在作出決定、決策之前,應該充分傾聽各種不同意見,而不是只像目前考慮的,要區分各種不同的職業、各種不同的身份、各種不同的受教育程度,他們對這個工程的意見,我們要以不同意見為單位,哪怕這個意見人數再少,只要有意見決策者就應該以它為單位,聽取了不同意見,並不要求作為政府機構必須採納某種意見,但要求你把所有意見聽完了之後再做決定。

  (2006-02-28 15:58:03)

  [李?]:

  而作為問卷調查需要反映的是各種不同的意見在人群中的分佈比例和在不同人群中的分佈。這個時候必須要保證一定的數量。我知道我們有些做環評的機構定了一個高標準,説我要做問卷調查,最大的是多少呢?我見到一個草案,最大的是200份,我知道我們有些工程跨越幾個省、涉及幾億人,做200份問卷能夠反映出真正群眾的意見嗎?比如像三峽工程、南水北調、西氣東輸這樣的工程,200份問卷能反映出這樣的情況嗎?

  另外,我們要知道,要真正、如實反映出量化的結果的話,就需要有嚴格的隨機抽樣的方法,如果在這方面沒有法律規定的制約,我們的業主就會,比如這個項目給你調查了,75份,其中63份同意我,哪個同意報上來,哪個不同意扔一邊去。所以在這樣的一種情況下,我覺得當我們要講依法行政和公眾參與的時候,政府首先履行在公開政務和政府所掌握信息方面的依法行政,那我們的事情就會做的更好一些。謝謝大家。

  (2006-02-28 16:00:04)

  [梁曉燕]:

  下面由環境諮詢專家馬軍先生發言。發言的題目是:公眾參與遇到的挑戰與西部水電開發中的爭議為例。

  (2006-02-28 16:00:59)

  [馬軍]:

  謝謝大家。剛剛從怒江回來,非常高興今天有這樣一個機會給大家彙報一下。中國的水資源問題剛才很多的發言者都提到了,水資源面臨著相當嚴重的問題,引起社會廣泛的關注。其中一部分也涉及許多大型的水利工程和江河的生態影響。這部分為什麼值得公眾參與呢?我今天簡單講一下。

  大家知道中國是世界建設水壩最多的國家,到2004年的時候,中國的水電裝機容量達到一億千瓦,從此躍居到世界第一位,按照原來的規劃,到2020年是2.5億千瓦,新修訂的規劃是達到2.9億千瓦,就是説我們要在現在世界第一的基礎上,在十五六年的時間裏提高了差不多三倍。在現在的規劃指導下,我們看到,在我們的全國興起了新一輪水電開發的熱潮,特別是在西南地區,我們山高谷深的西南地區,這些大壩都是梯形,在每一條主要的河流上面二級支流、三級支流都有很多水電商來進行開發。在雅礱江上也會建300座以上地水點站,這些電站完成以後大概15、20年之後,中國的河流生態影響會帶來毀滅性的影響。

  現在我們的河流命運確實面臨一個艱難的抉擇,一方面我們的資源、能源短缺,水能理論佔世界第一,但河流不只是有水能,峽谷景觀,包括新的百萬移民如何安置,民族文化的多樣性怎麼保護,水庫的安全性和經濟合理性,都有各方面不同的利益訴求。我們現在面臨的問題就是如何平衡這些相互衝突的利益訴求,我想我們不能簡單把這兩個圖象(幻燈片)放在一起就説,為了業績,我們要犧牲江河流淌的狀態,要犧牲生態環境,我們必須仔細斟酌,首先犧牲生態到底能不能解決東部能源缺乏的問題,它的代價到底有多大?這個代價是不是我們所願意去承受的。

  (2006-02-28 16:01:30)

  [馬軍]:

  這就要求保障利益相關方知情,同時參與到這個決策過程中。有人説關注河流的生態是屬於一種比較極端的做法,但實際上數以百計的水壩在興建過程中已經被規劃,但真正社會能夠關注的是屈指可數的,這些實際上是都是觸及底線的項目。比如怒江,03年的時候被宣佈為世界遺産,僅僅過了十幾天,就看到大標題要建設13級的水電項目梯級開發,這就引起了大家的疑慮。怒江的水確實是非常豐富的,總裝機容量最後將超過三峽,我們看到這些壯麗了峽谷,對水電公司來講,他們也看到這是非常天然、優質的壩址。三江地區有全國四分之一的生物多樣性,怒江魚類的生物多樣性,還有濱河的棲息地,另外怒江是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文化多樣性也很獨特。

  這就是春節時候的一個“澡堂會”的場景,居民聚集溫泉旁邊來洗浴,如果建大壩的話不知道會不會帶走這些。在這些地區我們看到江中一艘新的勘探船,在它不遠的地方碰到了滑坡、泥石流,一方面是峽谷的破壞,一方面是將來一旦大型機械進來之後,它的安全性、水庫的安全性、經濟合理性都有很多疑慮。

  (2006-02-28 16:04:35)

  [馬軍]:

  這條江河確實有獨特的一方面,它是中國最後兩條尚未大規模開發的江河,我們在這邊看到“納?勒”峽谷的一部分,在西藏境內的小村這一段是它的精華。這邊近距離走近了自然,我們還能夠看到一條江河在沒有受到污染、沒有受到大規模人類活動的影響的時候,是什麼樣的一種狀態。可以説我們是非常幸運的,但也有一個問題,就是説自然已經在中國發展了這麼多年之後,自然已經逼到中緬邊境一個小角落裏來了,我們在今後是不是把僅剩的風光開盡,還是要有所保留,誰可以作出這樣的決定,可能大家需要有更多的知情權和參與權。

  這是剛剛幾天前我們看到的,一方面是高利貢山的牌子,是棲息地。另外一個地方是松塔水電站,距離只有17公里,這個水電站將大量淹沒棲息地。與此同時,不能想象大型機械進廠的時候,對整個烏江峽谷的影響會産生多大的影響。今年我們還沒有看到這樣的牌子,但今年豎起了牌子,實際影響在這個峽谷裏面已經産生了,尚未開工已經對那個地區産生了相當大的影響。

  (2006-02-28 16:05:45)

  [馬軍]:

  現在有一種説法,不是一個水電的工程,而是一個扶貧的工程。從內務庫到西藏的村,我們做了幾百次的訪談,其實這些少數民族給我們談到了他們很多的苦惱,對這個問題的擔憂,他們的知情權幾乎是沒有的。因為沒有人正式通知他們,只是在爭論中間有很多風傳,有時候水電公司來了,讓他們幫著扶棒棒、豎棍子,那個時候他們也不知道為什麼,實際上就是要丈量他的房屋,要他們搬遷,但都沒有進行通知。

  赴外移民是優勢還是挑戰?5萬移民的遷移是非常具有挑戰的,靠江邊的這些一旦淹沒,他們是兩條路,要麼往外搬,其實過去已經做過生態移民的嘗試,但很多現在都回來了,因為外面的條件確實很不好,而且氣侯他們不適應。他們有一些是從上面搬來的,他們説如果淹了他們寧可再搬回去,但他們一旦搬回去以後這些影響是非常大的。

  這些是“拱山縣城”淹沒以後要搬到這個地方,這是最大的一塊平地,當地的農民也講,如果把這個地建樓的話勢必也要往山上搬,一方面非常困難,另一方面,生態會遭到破壞。當地都是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我們在那邊談話很多都需要從藏語翻成傈僳語,再翻成漢語,他們對政府有很大的信任,我想我們不應該辜負他們的信任。

  (2006-02-28 16:06:28)

  [馬軍]:

  現在回到長江上面,這是三峽工程即將完工(幻燈片)。我看到現在開發的重點轉向了金沙江。這條紅線是淹沒了以後金沙江往上移,黃的部分正好興建在中間,最後這個棲息地將會遭到徹底的破壞,其實我們是在和非常神奇的生物説再見的時候。對於江河的保護的關注我們現在不是多了,而是太少了。

  最終還涉及到了一個底線,就是虎跳峽,高差4千米,最窄的地方只有60米。與此同時他也是中國補償效益最大地水庫,用水是勢在必得。我們可以看到,這也是一個繁忙的景象,是在籌備的過程中,去年年底的時候,金沙江水電公司中游終於成立了,第一件事就是把名字改為了盤龍水庫,這個名字的改變,改變不了極端迫近虎跳峽峽谷的這樣一個地點,也改變不了它要回水200公里淹沒金沙江最為富庶的糧田的情況。也就是説它的地震多發帶,滑坡是非常嚴重的,在那邊建壩是非常有基礎的。

  (2006-02-28 16:08:00)

  [馬軍]:

  我們可以看到,那邊人們的富庶安寧的邊疆地區歷史感是非常厚重的,在這些古老的納西文化和其他白族、藏族的文化都建築在這樣安寧的生活基礎之上,如果這些沒有的時候,這些文化如何去保護?當地人教育程度比較高,那他對於自身權益的意識是相當大的,他們如果一旦民族地區出現了一些安定的問題,實際上影響是難以預測的。

  最後我想説,我們如何平衡一個相互矛盾的利益,我們覺得是需要一個程序,就是剛才別司長講的程序,我們需要一個積極參與透明原則的程序,將利益納入考慮,然後考慮替代方案,我們覺得條件已經成熟了,現在很多的立法去年和今年取得的進展,科學發展觀和建和諧社會的理念,所以我感覺江河開發應該成為科學發展觀的試金石,在15、16年的時間裏我們面對的就是只有一個窗口期,是保護它還是作出破壞,這是需要我們作出的選擇。我就講這麼多,謝謝。

  (2006-02-28 16:09:33)

  [梁曉燕]:

  接下來的發言是由中國政法大學污染受害者援助中心副主任許可祝女士,題目是環境法制的總結與展望。

  (2006-02-28 16:10:22)

  [許可祝]:

  尊敬的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下午好。我首先得説明一下,本來今天會議安排的是由我們中心的主任王燦發教授來發言,但由於他下午去參加國家環保總局的一個關於臭氧層保護條例的立法會議,所以不能來參加這個會議了,只能由我來代他發言。但是我的發言主題是按會議指定的,內容只代表我自己的觀點。

  題目是有關中國環境法制的總結和展望。因為這個題目很大,我覺得在很短的時間裏也不可能做非常全面的概況,可能我的概況也不是非常準確。我國的環境法制是國家法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環境立法、執法和守法、法制監督的一個總和。在我國的環境立法,是環境法制的一個重要前提,環境執法是執行環境法制的關鍵,環境守法是實行環境法制的基礎,環境法的監督是實行環境法制的保障,環境法制的基本要求是要求有法必依、有法可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這個核心就是依法辦事。

  (2006-02-28 16:10:52)

  [許可祝]:

  近年來,我們國家的環境法制有了前所未有的進步,首先表現在環境立法方面。環境法是中國20多年來發展最快的一個法律部門,環境立法已經初步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法律體系,這裡麵包括憲法、環境保護法,以及環境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規,生態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還有自然資源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有毒有害物質管理的法律法規,還有特別方面環境管理的法律法規,還有環境法律責任承擔方面的法律法規,還有環境程序法,比如説環境保護行政處罰辦法,還有最高法院的有關環境收費處理方面的最高司法解釋。

  另外,在環境立法中還包括國家的環境標準,以及我國批准和簽署的多邊環境條約,還有地方的環境立法等等。這些環境立法在我國的環境保護中已經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一個是為環境保護事業的穩定發展提供了法律保證。第二,這些環境立法為環境執法和環境司法提供了根據。第三,使公眾與污染破壞行為做鬥爭有了一個有利的武器。第四,這些環境立法是維護公民環境權益的一個重要工具。在環境執法方面,環境執法的現狀在中國二十一世紀議程中指出,與環境保護有關的立法實施,是把可持續發展戰略付諸實現的重要保證,實現環境法制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環境法律全面、嚴格、公正、有效地實施。

  (2006-02-28 16:11:52)

  [許可祝]:

  目前,我們國家環境行政執法在我國環境保護中處於一個唱主角的地位,不斷完善和搞好環境行政執法也就顯得特別重要。不論是去年的環境風暴,還是今年的環保風暴,我們大家都已經體會到,環境執法的力度在不斷加強。但是,在環境執法的過程中,環境執法還存在許多問題,比如説環境管理體制還不協調,部門利益衝突還是存在非常嚴重的現狀。

  第二,在環境執法方面,地方保護主義嚴重,嚴重阻礙了環境的執法。比如説當前由於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産生衝突的時候,一些地方政府都採取了犧牲環境的做法,甚至出現了包庇、縱容污染,或縱容污染環境的現象發生。因為許多我們中心援助的污染受害者案件都反映出這樣突出的問題。

  第三,由於公眾參與的機制不健全,缺乏公眾參與的機制,使得環境執法實踐中沒有真正能夠聽取公眾的意見。當然,新近頒發的環境影響評價活動參與暫行辦法,是在一個環境影響中將公眾參與法律的原則落實到實處的一個具體規定。在環境影響評價的公眾參與,能夠促進環境影響評價的公眾參與,對更大範圍的環境保護公眾參與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第四,在環境執法中存在的問題。就是違法行政的現象層出不窮。在環境執法過程中,環保部門的許多工作人員不同程度存在重技術、輕法制、重收費、輕執法、重審批、輕監督等等這樣的問題,以至於以言代法、以罰代法、人情執法的違法現象普遍存在。

  (2006-02-28 16:13:23)

  [許可祝]:

  第三是關注司法方面,我國每年的環境糾紛數量都在不斷增加,但是真正的能夠經過司法程序審理的案件確實很少,這些糾紛有些是通過行政機關協調處理來草率解決的,然而很大一部分是既沒有從行政途徑得到解決,也沒有再向法院起訴,環境受害者的權益就無從得到保護。同時,進入訴訟程序的這些案件也遇到了很多的問題,比如污染受害者存在起訴難的困難,立案難,在環境糾紛處理的社會政策性較強。再加上地方保護主義司法不完全獨立的諸多因素,所以環境案件通常是很難立案的。

  第二,起訴人的資格受到嚴重限制。比如按照我們國家民事訴訟法有關規定,具備原告民事訴訟資格的一定是以損害的事實有直接的因果關係,但我們説為了環境利益,很多的原告很難舉證具有直接厲害因果關係,或者是為了環境的利益,不一定有直接利益,而是為了公眾的利益,為了社會的利益,這些是不是可以來參加訴訟呢?這都有待於司法的不斷完善。另外還存在證據蒐集難、體制混亂、案件執行難等等問題。儘管我們國家存在諸多問題,但是它的發展勢頭是良好的,而且已經顯出了勃勃生機,出現了新的發展趨勢。主要體現在:

  (2006-02-28 16:16:19)

  [許可祝]:

  一,進一步加強環境立法的系統化和協調化,進一步完善我們國家的環境立法。

  二,與國際公約接軌,許多環境保護的國際條約在不斷的通過國內立法的形式轉變為國內的立法。

  三,公民訴訟制度的引入,通過公民訴訟制度的引入,使得一些民間的環保組織,或者是任何的公民和法人在你的環境權益受到侵害以後,都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來維護你的環境權益。我們民間組織有關建立環境公益訴訟的呼聲已經得到國家政府部門、司法部門以及立法部門的重視,我們講,在不久的將來,公益訴訟制度在中國的建立,也對進一步完善中國的環境法制起到重要作用。

  四,在環境法制的發展方面,特別在今後我們會重視民間組織的力量。隨著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的實施,公眾參與環境保護也將進一步落實到實處,同時公眾實際參與的範圍也將進一步的擴大,越來越廣泛。所以我們中心已經接受國家環保總局的委託,準備與國家環保總局共同起草公眾參與的管理辦法,那個辦法將把公眾參與的範圍擴大化。表現在整個環境保護的各個領域,而不僅僅只局限于環境影響評價的領域。

  最後,我們認為我國的環境法制的前景是一片光明的,我們對在法制環境下、在公眾參與的互動中,我國的環境保護工作會做得越來越好,對此我們充滿信心,我們也將繼續為我國的環境法制的推進作出我們自己的努力。謝謝大家。

  (2006-02-28 16:18:04)

  [梁曉燕]:

  現在想跟大家説一下,今天我們這個活動進行的過程中,新浪網的文化版和中國網正在進行直播,有很多網友也通過互聯網來參與我們的活動,他們在收看、收聽,同時也在發表他們的意見。現在我們的會議茶歇10分鐘,10分鐘以後繼續進入我們的討論。

  (2006-02-28 16:19:21)

  [梁曉燕]:

  來賓們、朋友們、我們下一階段的討論繼續進行。下一個發言人是:北京地球村的負責人廖曉義女士,題目是:公眾參與、民間與政府如何良性互動。

  (2006-02-28 16:19:58)

  [廖曉義]:

  謝謝。今天特別激動,今天是農曆二月初一,清晨下了一場春雪,在這樣一個的暖冬,我們迎來這麼一片銀色,不知道是什麼天意。我想也是為我們今天這樣一個盛會,也許是為前幾天國家環保局出臺的公民參與的暫行辦法。

  針對這樣一個綠皮書的出臺,我以為是標誌著整個民間環保組織的成長和成熟,因為我們在公民環保的時候一般是四種方式來推進,四個字:一個是“幹”,腳踏實地、扎紮實實地幹;一種是“看”,研究、觀察。一種是“串”,把不同的設會力量、各種不同的部門整合起來。還有一種是“喚”,就是起領導作用。我覺得綠皮書至少是在“喚”這兒走出了更專業性的一步。

  (2006-02-28 16:33:24)

  [廖曉義]:

  我的題目也是命題作文,民間組織和政府如何良性互動。我想民間組織它的一個功能就是要影響政策,有幾點:一事業推廣,先做出來,做出來以後推動媒體的幫助,讓政府看,進行推廣。比如説我們的綠色社區,當時就做了一個社區,在建工南裏,做了以後北京市組織了一個現場,開現場會,100多個區長和幹部,一個月以後綠色社區成為了北京市的工作,文明辦的工作。我覺得這是一種方式,試點推廣。

  第二是什麼呢?規劃介入。比如説我們和兩個縣搞生態縣的建設,我們從規劃幫著他們討論,把我們很多的東西參與到環保裏面,柔和進去,然後大家共同進行,然後我們還掙了點錢,這叫政府買單。

  第三,媒體傳播。這就不説了,地球村那麼多年,和這麼多的媒體朋友簡直是不可分割的夥伴,都不是親戚了,都是家裏人。

  (2006-02-28 16:35:43)

  [廖曉義]:

  第四,社區建設。

  第五,民間組織是很有限的,不管是什麼人都生活在社區裏,我們通過社區建設也有民間的聲音,能夠廣為傳播。

  第六是最新出臺的環境參與,前面很多專家都説很多了。

  我們説這六種方式,哪一種更有效呢?我覺得有人不理解民間組織在影響政策方面的巨大潛力。我們通過可持續能源俱樂部,得到三次副總理的批示,所以民間組織力量是不可低估的。

  我們以前是六家民間組織,後來九家民間環保組織,以及全國50多家民間組織共同發起26個活動,後來成為政府活動,就是一個實例。所以,民間組織在推動政府的參與方面,推動政府政策方面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特別我們説能源基金會也好,還是民間組織也好,通過我們來説,影響確實有了很大的改變,這是給我們民間組織的工作提供了很多的助理。我們這些話要説出去,要影響不管是國際社會,還是我們一些大眾的思維,我想這是我想説的個方面。

  (2006-02-28 16:39:00)

  [廖曉義]:

  我上述説的這幾方面,可能是合作性的博弈。實際上我們永遠不要忘記民間組織和政府不是兩級,現在是三角。民間組織、非政府組織現在只是兩級,我們現在為什麼叫第三部門,因為有一個第二部門就是企業界,企業界作為大資本,盈利性組織叫第二部門的話,它也在影響政策,也在影響政府。我想,他們做得最成功的例子就是雲南。

  但是,我們要想一下,我們作為民間組織,我們的能力有限,我們的人數有限,但是我們想過沒有?即使在我們有限人力中間,我們有沒有公共關係部,我們有沒有像大公司那樣專門聘請最高級的人來搞公關,來搞遊説、來搞溝通。如果我們在這樣一種三角思路裏面,我們恐怕就會有更多獲得關注和時間用來和政府部門溝通。我們就會在和企業界影響政府,和盈利部門影響政府和非盈利部門影響政府的三角博弈中間儘量贏得時間和地位 。面對非博弈合作怎麼辦,民間組織能夠做一些什麼?我想前面很多的專家説了,簡單的説一下:

  第一要求信息公開。

  第二就是要應對突發事件,我覺得我們這樣的組織,包括民間組織,應對突發事件能力不夠,出現什麼事情以後,我們民間組織要發自己的聲音,要有一個態度,這是第三部門的聲音、態度,我們要有這樣的能力和人來發出這樣的聲音。如果説不到點上,光有熱情是不夠的。

  第三,借助法律的手段。

  第四,調動社會各方面的能力。

  (2006-02-28 16:41:16)

  [廖曉義]:

  最後,剛才説了公共參與只是多了政府部門,但是還有很大一塊是我們如何影響公眾的問題。如果我們的工作,那天梁先生説了一個非常發人深省的問題,我們在一直討論問題的時候説,如果公眾的意識、意見本身是不確定的或者是公眾的意見不一定是正確的,這不是他的原話,從我的話來講,就不一定代表公眾。比如説公眾就是要買私車,就是想過更奢華的生活。

  前不久我們講“新農村”建設的三千畝的糧田,我們想分享生態食品的效益,結果八個村長還有很多骨幹村民他們選擇的是什麼?是賣地,是要把地賣了,説你們要找一個大公司來,把地賣掉,我們給你們當工人。所以我們民間組織就有一套實力,就是要真正的對他們進行這種公民真正到位的公民意識宣傳,讓他們真正理解要從價值判斷和生活方式上真正觸動。如果我們這個民族還是這麼走下去,按照所謂的唯利是圖,就是只是錢值錢,其他東西都不值錢的話,那麼這個民族確確實實就是沒有希望了,我們如何在這樣一個領域作為民間組織下一站真正撥動公眾的心弦,真正改變他們價值體系,這是我們推動公共參與特別關鍵的一個任務,當然很艱難,我在這裡提出來。謝謝大家!

  (2006-02-28 16:43:10)

  [梁曉燕]:

  下一個發言是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孫立平。

  (2006-02-28 16:45:08)

  [孫立平]:

  各位下午好!謝謝大家!我想我們今天討論環境保護的問題和其他任何大的社會過程一樣,其實都涉及到一個成本和收益如何分配的問題。實際上是和社會當中利益的格局聯絡在一起的,而對成本和收益兩者的判斷哪個大、哪個小,可能會影響我們很多的決定。星期六的時候,有一個會關於改革反思的會,恐怕這兩天網上也炒得特別的熱鬧,就是張維迎先生講了一段話,因為當時我第二個發言,我發言以後就走了,我不知道後面這段話怎麼講的,但是在網上看,他講的大體意思就是説在改革過程當中要贏得利益,受到利益最大的是領導幹部,現在網上炒得一塌糊塗。但是,我想這個話究竟是誤傳還是確實他這麼説,我們先不管它,但是説明一個問題:在這種大的社會過程當中,如何處理這種利益關係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

  關於目前國有改革的反思,實際上也這樣。在改革過程當中,需要面對一個最基本的問題,就是對於既得利益的問題,所以概括像歷史上一些改革,有時候可以很簡明的概括為一個貴族讓特權的過程,特別在歐洲歷史上一些改革的分析,有一些歷史學家概括了這樣的思路。

  (2006-02-28 16:45:30)

  [孫立平]:

  就是説為什麼要改革,首先社會遇到了危機。國家和上層社會的利益不完全一致,然後它要解決這個危機,就要進行改革。進行改革需要資源,這個資源從什麼地方來?這時候下層擁有的資源已經很有限,於是就需要上層來集中資源,就是讓特權。這個時候關鍵的問題,國家能不能迫使貴族讓特權、讓利益,如果能夠迫使貴族讓特權、讓利益,就可以用這個資源來化解社會矛盾,這個社會走上改革的道路,比如説像英國的這種道路。如果壓不住貴族,壓不住上層,不讓特權的話,沒有辦法解決這個危機,矛盾繼續積累,最後是革命。

  有人這樣概括,所以我覺得現在關於改革的一些爭論,實際上和這樣一個最基本的背景是有關係的。現在我看網上在爭論,究竟我們是不是遵守既得利益討論的問題,實際上有的地方尊重了,比如説公車,現在還不是尊重了嗎?但是國企工人減員增效,國企工人下崗,既得利益説破除就破除掉了,所以這裡我們面臨一個複雜的局面。

  (2006-02-28 16:47:41)

  [孫立平]:

  環保的問題也是這樣,環保過程當中一個很重要的,實際上也涉及到的是成本和收益分配問題,但是這裡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就是這種成本和收益的分配,我們要注意到一個最基本的問題,和剛才改革的問題一樣,它實際上在環保所涉及的問題上,成本和收益的獲得者不是一個主體。比如説按照經濟學有一個原則,如果成本大於收益這件事情就不是上算的,如果收益大於成本,這個事就上算。

  但是,我們經常看到這樣一種情形,加入這樣一個小工廠每年獲得收益是50萬,但是它給環境造成代價是100萬,按照經濟學的原理來説,很顯然是一種不上算的事情。但是我們在現實當中可以經常看到,這樣小的工廠往往存在,想關都關不掉,多少次、多少人上訪都關不掉,為什麼?就是因為這個成本收益獲得者和承擔者不是一個主體。獲得這個收益50萬的是企業和地方政府,那麼承擔這個代價的是周圍的一個居民,甚至是河流下流的農民,而這兩個主體力量很明顯不一樣的,那麼地方政府和企業的力量往往遠遠要大於承擔代價的居民或者説河流下游農民的力量。

  (2006-02-28 16:48:51)

  [孫立平]:

  現實當中很多情形就取決於這兩者力量的對比,剛才廖曉義女士講到博弈的問題,博弈當中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博弈的雙方力量是不是均衡。所以,現在我們面臨一個很大的問題,在改革當中也好,在發展當中也好,在環保的問題上也好,我們面對的問題是這種利益的主體之間力量高度不均衡、高度失衡,這是我們面臨的一個問題。所以,我覺得現在如果使我們這種環境保護能夠有一種內在的機制,如何形成一個在這當中不同的利益主體的相對均衡,要解決這個問題。如果靠純粹的自然力量,那麼這個主體的力量嚴重失衡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們可以看到自從人類走出自然狀態之後,人們總是要設立種種設施、種種制度、種種安排來儘量的去保證、儘量去解決主體力量的嚴重失衡,不同利益主體力量嚴重失衡的問題。

  那麼,我們可以説有了這樣一些安排,有了一些這樣制度,我一直在講這句話,弱者變不成強者,窮人變不成富人,但是使得他們的關係不至於太不象話。我們現在這個社會當中,有很多問題,我覺得包括在改革當中的問題,發展當中的問題,包括環境保護當中的問題,有一些可以説走到了太不象話的程度,為什麼?正是因為這樣一些安排,這樣一些制度,我們是缺失的。

  (2006-02-28 16:51:01)

  [孫立平]:

  在這個當中,最重要的是涉及到這樣幾個因素:第一個因素就是前幾天開會我聽到一個數字,剛才我還翻了一下綠皮書,現在中國有NGO組織1000個,但是口徑大一點的是比這個數字大得多,前幾天我聽到是3000個。保護NGO農民工組織在全國只有三四十個,相對來説在環保業務組織發展要比另外一些組織NGO組織發展狀況好得多,因為這個領域相對敏感性要小一些。

  這樣的話,這種NGO組織能夠促使社會當中不同利益的主體,能夠使它的力量相對來説不至於過分失衡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但是,在中國NGO組織如何發展我覺得還面臨著種種的問題。現在我們看到NGO組織的數量在大量的增加,特別是在環保的領域當中,但是這些NGO組織獲得資源的途徑還是相當的單一。就整個社會來説,能夠支撐這樣NGO組織積極開展活動的、提供資源的機制,可以説到目前還沒有形成,所以現在很多的資源不避諱的説,還來自於國外,在國內能夠形成、支撐NGO組織發展的資源、資源動員的機制,我覺得是將來要解決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2006-02-28 16:54:42)

  [孫立平]:

  第二個因素,很明顯就是政府。在改革當中利益關係也好,環境保護利益也好,實際上涉及到政府的重要作用。也就是説,如果強者和弱者的力量不至於過分的制衡,一個超越性政府、一個具有自主性的政府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我們更多的看到我們的政府,特別是地方政府有時候不是處於這樣一種狀態。

  在環保的問題上,剛才我聽了幾位發言,我們看到所謂地方保護這樣的詞兒,實際上不總是這樣,但是至少説經常和污染環境這一方佔一邊,而不是和保護環境站在一邊。如何使政府在這方面發揮積極的作用,起著一個基礎作用面臨一個問題。

  (2006-02-28 16:56:10)

  [孫立平]:

  人們過去總是講發展觀的問題、指標的問題,這個固然很重要,除了這些指標以外及還有一個政府任期的問題,政府是有任期的,任期是需要政績的,世界各個國家都是如此,行為必然是短期化的,在中國尤為突出。但是在國外,特別有一些國家我們看到有一些制約的結構,就是議會,議會雖然有任期,但是沒有政績的要求,一般像教育、環境等等涉及到長遠的事情,議會要比政府更為關心。那麼議會可以在這樣一些問題上對政府施加影響,

  我前一段時間看到一個數字,中國的市長平均任期是2.7年,在一個地方當市長平均當2.7年,你想除了運作官位,再找出路,兩邊掐頭去尾,可能中間2年都到不了。我前一段時間在搞調查的時候,一個房地産開發商跟我説,我們現在面臨一個非常要命的問題,就是政府與開發商行為短期化,因為開發幾千畝地,政府就是兩年考慮,我覺得怎麼妥協一個結構來解決這個問題。

  (2006-02-28 16:58:25)

  [孫立平]:

  第三,法律的問題。法律的問題也經常講到,剛才有幾位同志也講到。法律在中國一個很現實的底線就是如何保護我們社會的一個底線或者環保的底線,我們在社會當中不能碰的底線已經被碰了,而且頻頻的被碰,所以網上有一個帖子叫“十大禁令”,什麼老師不能強姦學生、幹部不能用公款賭博、海關官員不能走私等等,聽著很荒唐,但其實一點都不荒唐,因為現實這種事情都在發生。所以,我們在法律意義上要解決一個最基本的底線問題。前幾天我看到崔永元有一段話講得非常好,他説要有一個底線,比如説綁票,比如説人家給你贖金了你就不應該撕票,這是一個底線。你當醫生,比如人家給你紅包,紗布就不應該把紗布縫在肚子裏。我覺得通過法律把握底線很重要,人們把底線理解為道德的問題,其實道德有時候很軟,需要法律維持。

  (2006-02-28 16:58:50)

  [梁曉燕]:

  下一個發言的是能源基金會副主席楊富強,他發言的題目是:公眾參與應對能源短缺與浪費。

  (2006-02-28 17:00:10)

  [楊富強]:

  各位來賓、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大家好!我剛從外地趕回來,儘管給了我10分鐘,但我仍然倍感榮幸。今天我還是帶著非常欽佩的心情到這裡來的,因為我們的自然之友還有其他的NGO,他們多年的辛勤勞動畢竟得到了一個結晶,那就是發表了綠皮書,這個來説恐怕是中國NGO上的一個里程碑,因為基金會曾經支持過很多政府組織發表的藍皮書、白皮書,但這本綠皮書分量是不一樣的。把話題轉過來,為什麼我欽佩他們呢?因為他們接觸到一個最基本的東西,公眾參與,公眾參與非常重要,中國面臨著能源的挑戰大家在網站上討論也是沸沸颺颺,知道了不少。

  能源在中國為什麼這麼嚴重呢?大家都知道,能源造成的環境問題85%的氣侯變化是它造成的,90%以上的空氣污染、30%的固體污染,還有25%的嚴重、有危害性的固體,都是能源造成的,我們抓住了能源問題就是抓住了我們治理環境的一個源頭。

  (2006-02-28 17:00:31)

  [楊富強]:

  在中國面臨哪幾個主要挑戰呢?我們有三個問題還沒有回答。第一個問題,就是我們經常講的“菲涅耳經濟曲線”,就是説經濟發展了才有錢治理,但中國又提出來,我們不走發達國家的老路,不能先污染、後治理,而是要把這個事情扭轉過來,但是扭轉了沒有呢?沒有。中國能不能説這條曲線在中國不適用呢?現在還沒有找到任何證據,而且現在的環境繼續惡化,沒有得到根本遏制。

  第二個挑戰是什麼呢?現在人類面臨最大的挑戰就是氣侯變化,這也許對於我們來講都是很遙遠的事情,其實並不是。也許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死了很多人,但氣侯會毀滅整個人類。

  第三個挑戰是縱觀世界資源,現在中國的人均資源非常少,但是我們這幾年的生活習慣不改變的話是一個很危險的趨勢。舉例來説,發達國家節能最好的是日本。日本人均五噸標煤,中國只有兩噸多,中國即使達到日本的消費標準,那麼全世界的能源現在80%就要供給中國,這可能嗎?不可能。所以我們經常講到可持續能源發展,這對美國,甚至對日本來講都是一句空話,這個事件靠誰來靠誰實現呢?中國、印度這樣資源短缺的國家如果他們能走出來,我們提倡的口號就是有紮實的基礎,否則幾十年過來還是一句空話。

  (2006-02-28 17:01:32)

  [楊富強]:

  我們現在面臨了這麼多挑戰,公眾參與非常重要。我們環顧世界各國,我們中央提出來把資源節約、環境保護列為國策,這在世界上沒有。我們説要提倡這樣或那樣的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世界上沒有。我們提出要把我們的能源消費強度減少20%左右,這在世界上也沒有。

  就是説從中央層面,中央領導人確實站得比較高,看得比較遠,但在實際過程中碰到什麼問題呢?我們碰到了“腸梗阻”,就是説幾十年在執行過程中,有兩個很重要的問題,一個就是政府的執行力,第二個就是公眾的參與。我們把公眾參與這個最重要的法寶往往給忽視了。公眾參與我們應該提倡三個角色:

  第一是實踐者,我們已經制定了很好的比如一些政策、法規,但是我們要讓公眾本身知道保護環境,節約資源是我們自己的事情。我們是利用能源,同時我們也是污染者,所以我們要從生活中一點一滴做起。我們自己都要做好,要讓我們的公眾知道節約資源不光是保護環境,保護你的身體健康,實際上也減少了你的花費。這是一個多重效益。

  第二個角色是監督者,現在對公眾參與的保護在法律上是不健全的,我們還可以跟其他國家公眾參與搞的比較好的國家相比,首先他們有非常好的法律保護,現在政府有這麼一種傾向,一種態度,就是要求公眾參與,那邊有生産者、那邊就工廠,他們在破壞環境,你們要舉報或者怎麼樣,這是對的,這僅僅是一個方面。我們更要把眼睛放在政府的官員身上,他們有沒有做好他們的本職工作,他們到底怎麼樣,所以更要把政府的政策的執行力作為公眾參與的一個監督者,很重要。

  (2006-02-28 17:04:16)

  [楊富強]:

  另外要使公眾了解,他們的監督力量是非常強大的,比如哪一個生産者生産的是劣質産品或者是不健康産品,我們大家聯合起來抵制它,這樣的私人企業、這樣的生産者就會從市場上自然而然的消亡。現在公眾還沒有意識到你手中的權利是非常巨大的,基本上可以淘汰任何那些在社會上不環保的生産者和企業。

  第三個角色是什麼呢?我認為是應該積極參與,是一個倡導者,是一個政策的參與者。多年以來,我們政府在執行政策時,原來是政府拍腦袋,政府官員在辦公室裏面認為我應該這麼做,所以很多的決策、很多的項目都浪費了資金,而且很多政策也是不到位,甚至是錯誤的。但是現在進了一步,叫做“精英政策”,現在很多政策制定是靠研究人員、大專院校的人員來制定的,這還是不夠的,我們現在講的和諧社會也好,以人為本也好,但是我講,歸根到底我們政府是完完全全、徹徹底底地為人民服務的。所以我們應該動員我們的公眾來參與政策,這一點我們以前沒有做到很夠,所以我想今後應該加強。謝謝。

  (2006-02-28 17:07:45)

  [梁曉燕]:

  下面有一個不在議程裏的發言。是世界經濟科技報的前主編丁竹勇先生,是一位老先生,有一個很好的意見要發表,所以我們給他一點時間。

  (2006-02-28 17:09:04)

  [丁祖勇]:

  我是新華社退下來的一個編輯,我主要要談的是“十一五”期間,中國環境的作用,還有公眾怎麼參與。我覺得在“十一五”期間,下大力氣整治現在的污染情況下,當然按照國務院的環保規定要執行的好,但我感覺還是有三大危機,第一是嚴重缺水和有極其危險的水危機。像松花江的污染和哈爾濱市的停水將不斷出現。

  我有五個根據,第一,工業污染和化工污染現在非常嚴重。這是松花江那次,2004年閩江化工污染,100萬人沒有水,還有一次幾千人的化工污染,副總理親自處理,幾千人的事件。現在化工圍堵城市、圍堵水源,這種情況是非常嚴重的。東邊淘汰下來的化工廠,西部是趨之若鶩,他們説“我寧願嗆死不能餓死”,所以化工污染非常嚴重。第二鎳源污染,加上城市的生活污染,加上大規模禽畜污染。第三是污染總量增加的非常驚人。第四,許多專家談到,現在污染的情況有是這樣的,就是藍藻氧化,現在發展非常的嚴重,去年七大江河的支流,包括北京的一些景觀湖泊,都有綠藻,這個綠藻發展事態非常的嚴重。再有幾個專家的看法提出來,十年內渤海成死海,長江成黃河,還有長江要斷流,他們為什麼説長江會斷流呢?因為上遊很多的樹被砍光了,這個情況是非常危機的。

  (2006-02-28 17:09:29)

  [丁祖勇]:

  第二個大問題,當年有人講過,空氣污染的問題,這個問題非常的嚴重。我們舉一個數字,就是九十年代末,每年生産是7、8億噸煤炭用於燃燒發電,在這種情況下,世界銀行的數據就是世界十個最嚴重的城市空氣污染,中國佔了8個,當時酸雨面積從西北、西南已經擴展到長江以下,到了海南。當時東北、韓國、日本比較酸雨已經加重了,這個酸雨就是二氧化硫遇到水變成硫酸,降下來對耕地的腐蝕是很嚴重的。

  洪水問題,洪水問題不講別的,危機擺明了怎麼解決、怎麼突圍,我覺得現在需要有三個能解決的。第一個,我覺得現在的民間組織能夠起作用的,現在就是因為問題太大,中央現在確實想解決但是困難。我現在講講怎麼解決,有三條:第一,怎麼動用民間組織的作用。剛才我們臺達進行彙報,我覺得再搞一些企業就是搞太陽能,這個有很大的作用。第二,搞海水淡化,這個民間組織是起作用的。第三,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生物制降解,要使得農民的廢品、廢料和秸稈,到了一個分解水平上,要把這些用生物酶能夠降解。謝謝大家!

  (2006-02-28 17:16:20)

  [梁曉燕]:

  最後一個發言者是自然之友總幹事薛野,他所談的主要內容是公共參與的新路徑。

  (2006-02-28 17:20:54)

  [薛野]:

  各位朋友,在綠皮書編制過程當中,其實也是自己給自己提供了很多想回答的問題,就是公眾的力量在哪?公眾參與還有什麼樣的途徑?公眾參與如何能上一個臺階。綠皮書能夠提供一個機會給我們接觸很多的朋友、很多的學者,從虎跳峽到怒江給我們提供一個機會來審視。在2005年這樣一個過程當中,環保形勢是嚴峻的,我們覺得這些事件有可能預示著一些新的方向,我的想法可能也包括很多朋友的想法。我歸納起來也許在未來的五到十年之內,有七個方向值得我們投入和開拓。

  第一,綠色選擇。簡單的説,我們應該去推動綠色消費的因素,讓消費者意識到有消費的權利,很簡單這是一種用腳作出的投票。這裡提出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問題,就是讓普通人感覺到要建立一種信息,建立普通人的信息,他可以影響和改變這個事情,現在這樣的一個信息沒有具備。很多人對龐大的環境問題感到束手無策,感到力不從心。我們認為綠色行動是一種成本很低,風險成本比較小的,而且一旦成功它的成果不可力的,是剛勁的,我們是可以收穫一些東西的。在發展綠色消費當中,我們遇到的現狀是我們空泛的説教太多,我們應該把這樣一種方式改變,我們應該提出更具體的主張、更持續的努力,而且有創意的做法,必須使綠色消費行動是親和的、是便利的。

  (2006-02-28 17:21:22)

  [薛野]:

  我們要達到的目標就是要做列比,讓一些企業競爭性的零售企業,提高他們的環境標準,向上延伸影響他們的供應商,向內壓抑,特別讓我們注意到在整個社會有一個空白,對企業的行為標準同樣影響,他們是一種特別的企業,就是銀行,我覺得中國的銀行應該借鑒日本的“協力銀行”,像世行和亞行,他們已經有環境方面的一些標準,公眾參與的一些辦法是值得國內公眾來借鑒、推廣的。

  在去年當中,我們尤其要注意到像APP浙江行業協會,這個第一個有行業的協會號召,他們的協會提出一個質疑、可疑的産品,這是中國消費者覺醒的一個開端。我們注意到26個行動,比以往的説教成功,值得我們學習。

  (2006-02-28 17:24:03)

  [薛野]:

  第二,應該開發的方向就是環境維權。我想維權這兩個字大家不陌生,比如説在勞工、艾滋病領域等等。我們目前可以看到很多的案例,包含百旺家苑、深圳後海、內蒙古東部旗的危險事件,我們覺得他們很了不起,他們有一些事情做得比NGO組織做得還要好。我們應該讚賞這樣的行動,有可能在家園之內,但是一旦形成的話,有可能觸發全國同類問題交流、分享,有可能觸發這樣的問題能夠解決。最重要的是中國公民太缺乏公民協會,一個自身利益都不能捍衛,他是不會成為一個公民的,從一個家園、從圍墻開始這仍然是一個務實,也是非常好的選擇。更關鍵的是他們有一種溢出的效益,就是這樣的威脅,它有外部性。這裡NGO應該扮演一個很重要的位置,我們應該對他們有制約能力。

  第三,我們應該發展全面公眾參與能力。今年2月22號頒布的是一個了不起的突破,但是是有彈性、是雙向可以博弈的,包括專家的標準、專家利益背景、代表資格的參與辦法,參與人士都有很大的挑戰,而且權利不是寫在紙面上的,必須行動才能實踐它。這個NGO對民間社會是一個新的挑戰。那麼這意味著NGO在下一步應該注重發展多樣化的、復古的、專業化的組織。

  (2006-02-28 17:25:01)

  [薛野]:

  第四,公益訴訟。我想這個詞兒大家很清楚,我們現在尤為重要的是在心態上準備好,要做大量的示範,而且在每一個示範當中我們要學會闡述道德勇氣,而且告訴真正公眾利益在哪兒,而且去捍衛它。

  第五,我們需要做持續專著的投入力量,真正在這方面做一點嘗試。

  第六,NGO組織,剛才有很多發言人提到,應該建立起對重大問題有獨立調查和預見的能力。民間組織應該有一定的意見能力,能夠再這樣的事情保障公眾知情權,開展獨立第三方調查,甚至可能挽回一個可見的論證。

  我想孫立平先生名著博弈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讀的書,特別在一個轉型的時代,在民間尤其在環境領域是不相稱的,所以民間應該培養自己的博弈能力。

  簡單做一個小結,我們認為04、05年標誌中國NGO從萌發已經走到了第二個階段,就是它必須更加的強大,要強大到和我們的環境問題和我們的使命相稱的強大,意味著我們應該從萌發走向運動,在這樣一個過程當中,我們不但要解決環境的問題,也會有助於中國的成長、有助於民主、法制的達成。

  (2006-02-28 17:28:53)

  [梁曉燕]:

  我希望今天對綠皮書也好,對我們的話題也好,大家發表一下意見,每個人有兩分鐘的時間。

  (2006-02-28 17:29:57)

  [與會者]:

  就這個綠皮書説兩分鐘,第一,33頁這個環評報告裏面,説30個項目裏面20個是火電項目,這個火電項目為什麼這麼污染,其實它是一個技術問題,什麼問題?電是電力管,熱是在熱力公司在管,其實現在最先進的是熱電聯産實行分佈式聯産,為什麼有這些污染粉塵呢?主要是鍋爐的效率只能達到40%,剩下60%都揮發了。如果是實現熱電聯産的話,可以增長到80%以上。

  另外,這個書的402頁,可以看到上面的圖是中國草地和沙漠,下面這個圖主要是森林類型,前兩天賈治邦説了,是2100個億投資,在“十一五”的時候,而且對草的投資非常的低,你可以看到這條線,這條線是1935年騰衝到漠河這條線,這線很重要,往北全是乾旱和半乾旱地區,我們這些草根組織的人,對草的知道非常早,我們草地面積是多少呢?是393萬平方公里,佔國土面積多少呢?是31.7%,所以對草的重視非常的弱。謝謝。

  (2006-02-28 17:30:16)

  [與會者]:

  我是北京市金鼎律師事務所律師,我叫金曉光。我針對這個《中國環境綠皮書》有兩點想法,綠皮書一個講案例,一個是熱點問題,但是作為民間組織,沒有提出自己的一些理念、一些思想,比如説我們全民參與、公眾參與應該怎麼樣的參與,這個裏面應該打一場全民的戰爭,人民參與、公眾參與,而且我們應該多交流意見,把公眾參與的號角向全社會吹響。

  (2006-02-28 17:35:34)

  [與會者]:

  今天能夠參加這個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研討,我也感覺非常的高興。我作為國內的一個環保人士也已經進行了10年環保宣傳,並且三次徒步長征進行全面的社會考察。通過考察以後,我也深刻發現,環保在我們每個人身邊,同時也包含到全社會的方方面面,小到小到我們衣食住行每一個細節,大到國家制度的建立,可以説是非常廣泛的。

  由此我認為,我們任何人的行為、任何企業生産的産品,任何民族宗教信仰,以及任何國家的制度都應該是綠色的,都應該把人類的長期可持續發展作為根本。我也希望社會上每一個人我們能夠在其位謀其職,作為一個普通的百姓來講,在我們每一個人身邊,都跟環保有直接的關係,我們衣食住行、學習工作每一個環節當中都跟環保有關係。

  包括我們今天這個會議,我們可以看到在座可能有的同事已經走開了,但是走開之後,我們可以看到,我們瓶子裏面還剩下很多的水,環保就在我們每一個人身邊。所以,我希望社會上每一個人、作為普通人我們從身邊小事做起,把我們的環保事業做到最大、最完善。

  (2006-02-28 17:36:37)

  [與會者]:

  還有一點補充一下。這個社會不但需要企業家,還需要有公益事業的創業家,這是這個社會特別需要的資源。我覺得在目前民間組織註冊門檻太高,管制太多,反而阻止了民間工作的發展。在一個較短的時間內,一個可行的辦法,就是我們應該去發現和鼓勵那些居於社區和網絡者,因為這樣的人是不可複製的,但是我們可以去發現他們,鼓勵他們,支持他們。

  (2006-02-28 17:37:59)

  [梁曉燕]:

  我們看到剛才氣氛非常的熱烈,大家有一點爭先恐後。因為環境保護確實是關係到我們每一個人生存的家園,我們生存的質量和我們真正在自己內心追求的生活目標。因此,我們希望這個會議也能夠成為推動進一步公眾參與的新起點。

  今天我們的會議就到此結束。很感謝前來參加會議的所有來賓和朋友們。

  (2006-02-28 17:39:33)

責編:閆冬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