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2月07日 21:55 來源:
新華網貴陽2月7日電(記者劉子富、李忠將)遵義市委、市政府在“四在農家”(富在農家增收入,學在農家長智慧,樂在農家爽精神,美在農家展新貌)創建活動中,始終尊重農民群眾的首創精神,以群眾滿意不滿意、是否得實惠為檢驗標準,不搞強迫命令,不搞形式主義,只要農民願意辦的事,就真心實意地支持農民幹,使
農民真正成為創建活動的投入主體、建設主體和享受主體,創新了農村群眾工作路子。
創新農村基層挂幫工作機制
遵義市在創建活動中,建立了“領導挂帥、單位挂點、城鄉互動、優勢互補”的挂幫工作機制。市、縣、鄉各級領導幹部及市、縣黨政軍機關、企事業單位、群眾團體,以及中央、省駐遵義有關企事業單位,分別挂幫一個點,從項目、資金、物資上給予幫助。組織、宣傳、計劃、財政、民政、農辦、農業、林業、水利、畜牧、交通、衛生、人口計劃生育、教育、文化和科技等部門,除抓好自己的挂幫點外,還從政策、項目、資金上向其他創建點傾斜。挂幫機制找到了以工補農、城市反哺農村的切入點和實現形式,較好地將黨和政府的工作要求與農民群眾的迫切願望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受到農民群眾的擁護,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市委書記傅傳耀、市長盧守祥分別深入遵義縣南白鎮龍泉村、綏陽縣洋川鎮雅泉村挂幫創建點,探索路子,總結經驗,指導工作。
書記、市長挂幫做出樣子,各級黨政領導撲下身子抓落實。2005年以來,市、縣兩級610個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群眾團體挂幫創建點,投入經費646萬多元,有42名市級領導幹部和158名縣處級幹部深入創建點抓工作。農民看在眼裏,感激在心,建設家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大大提高。農民投資、投工一般佔總投入的六成以上,經濟條件較好的達八成以上,真正成為投入主體、創建主體和受益主體。
傅傳耀感慨説:“像這樣一村一寨、一家一戶集中搞‘五通三改三建’基礎設施建設,在歷史上是沒有的。‘四在農家’的實質,就是農民群眾創造文明、享受文明,它不僅改變了農村的村容村貌,而且改變了農民的精神面貌。”
綏陽縣洋川鎮雅泉村村民掌握手工製作空心麵條的傳統技術,原來一家一戶製作,形不成規模,效益不明顯。創建活動中,挂幫幹部幫助引資建起了加工廠,同步建新村安置村民,組織村民集中製作空心面,産品由廠家統一銷售,加工農戶年均收入2萬多元。
強化尊重農民意願的“三自原則”
遵義市委、市政府抓創建活動從實際出發,堅持從解決群眾最直接、最急迫、最實際的問題入手,把解決實際問題與教育引導群眾有機結合起來,不制定統一標準,不搞驗收,不違背群眾意願,保護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
赤水市金華辦事處沙灣村村民要修進村公路,解決長期困擾農民出行難的問題,可修路佔地問題卻讓村民犯難。政府指導召開村民大會,通過民主討論,村民自己協商,協調好修路佔地補償和農民投工投勞等問題,進村路順利建成通車。
金華辦事處黨委書記李紹彬説,創建活動必須堅持群眾自願、自我協調、自我管理的“三自原則”。金華辦事處80%以上的村民組都有集體積累,資金使用問題成為村民關注的焦點,許多村成立了資金使用監督機構,選派村民擔任監督員,無論是農民自籌資金,還是集體資金,甚至上級部門撥付資金,都納入監督範疇,每一筆錢的用途、用處都記錄在冊,將資金使用情況定期向村民公佈,做到民主管理,公開透明。
遵義各地農村在創建活動中,政府不作行政干預,只做協調和服務工作,建設項目按“三自原則”,由村民自己決定是否建設,遇到佔地補償、投工投勞、集體資金使用等問題,都由村民民主協商解決,一般都能把事辦成。
確保農民始終是投入和受益主體
遵義各地堅持農民是投入和受益主體的原則,堅持以農民投入為主,政府適當補助,社會幫扶贊助的方式開展創建活動。遵義市委常委、宣傳部長丁福秋説,政府投入僅僅是引子,重要的是把群眾創造美好生活的熱情凝聚起來,引導農民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精神,克服等靠思想,立足自身搞“四在農家”創建。
走進習水縣良村鎮良村村,映入眼簾的便是掩映在蒼松翠竹叢中的苗寨。這是一個苗族聚居的貧困村。創建活動中,革除陋習、改善環境成了苗家鄉親的強烈願望。挂幫幹部帶著感情、帶著資金進入苗寨,幫助建屋修房,改灶、改廁、改圈,硬化路面,美化庭院,改變了臟亂差的村寨環境。村支書張發走在鄉間水泥道上,眼看苗寨變美了,感慨萬千地説:“落後陋習一天天改過來,日子一天天好起來,苗寨一天天美起來。”
遵義各級黨委、政府從實際出發,“四在農家”創建活動引導農民做現階段能做到的事,堅持不搞統一標準和統一驗收。赤水、仁懷、遵義、紅花崗、匯川等經濟相對發達的市(縣、區)農村,農民投入能力相對較強,無論硬體還是軟體建設標準相對較高。在相對貧困的正安、習水等縣農村,一批貧困村看到了“四在農家”展示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光明前景,紛紛摩拳擦掌,從自身實際出發,力所能及地改善村容村貌,通路通水,培養文明衛生習慣,治理“柴草亂垛、糞土亂堆、垃圾亂倒、污水亂潑、畜禽亂跑”等“五亂”現象,投入不高,一樣展示出新農村的新風貌。
“四在農家”創建活動開展以來,全市共投入資金近2億元,其中農民自籌1.5億元,各級財政補助2400多萬元,部門幫助和社會捐助2500多萬元。共修建串寨、連戶路2500公里,修建沼氣池12833口,改廁30050 間,改灶29124戶,通電視69060戶,通電話29091戶,78402戶用上了清潔衛生飲用水。
與此同時,銀行、電信、電力、煙草等部門每年都要捐錢捐物資助“四在農家”創建活動。他們説,“四在農家”活動開展後,生産發展了,群眾富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消費增加了,為我們事業發展提供了難得機遇,支持“四在農家”活動,就是支持我們自己。各地還結合開展“春暉行動”,吸引在外工作的親人,捐款捐物支持家鄉建設。(完)
責編:靖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