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建設新農村】貴州遵義:尊重民意的小康路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2月06日 19:47 來源:
    專題:構建和諧社會 建設新農村

  CCTV.com消息(新聞聯播):昨天我們播出了貴州遵義在新農村建設中通過“富、學、樂、美四在農家”活動,引導農民奔小康。在採訪中記者了解到,四在農家之所以能深得當地農民的擁護,充分尊重農民的意願,因地制宜,是關鍵所在。

  一大早村民劉應群就開始打掃村裏的水泥路了,按照排序,這周該輪到她家打掃。

  村民 劉應群:一個星期掃三次,以前我們這個路,爛得很,沒有管掃地的。

  記者:願意來做嗎,這個事。

  劉應群:願意。

  劉應群的這一句願意是發自內心的聲音。惠民村是個人均收入只有1000多元的貧困村,完全靠大夥兒投資改變村裏的落後面貌是不現實的,縣、鄉兩級政府根據村裏老百姓的意願,少建新房子,不上大工程,充分依靠大夥投工投勞,改造家園。

  在惠民村村頭,有段兩米多高的完全是用石頭壘起來的護坡墻,村民鄧應貴家就住在坡上。在四在農家的建設中,只要自己投入勞動,政府就給補貼水泥,鄧應貴看到了改變生活的希望,夫婦倆硬是用雙手,建成了別人想都不敢想的護坡石墻。

  村民 鄧應貴:(這些石頭)車子拉了70車。

  記者:然後完全是靠你們的手抬過來的?

  鄧應貴老伴:我們抬的,抬進來,沒有雇哪個(人)。

  如今,坡下水泥路平平展展,坡上,鄧家有了自己寬敞整潔的院子,夫婦倆整天笑得合不攏嘴。

  村民 杜德寬:大家都願自覺地,自己把自己的家園建設好。

  湄潭縣蘭江村是一個人均收入超過3500元的富裕村寨,在剛剛開展“四在農家”創建活動時,村民陳朝軍就有點想不通。

  村民 陳朝軍:開始我的想法是(想)不通的,習慣了多年的這種,水也好,柴也好,廁所也好。

  老陳想不通,村裏面並沒有急著推動這項工作,而是邀請他到“四在農家”創建已經見到實效的鄰村去實地觀看,並且告訴他,政府還要拿錢幫助他搞創建。這下,老陳動心了。

  村民 陳朝軍:改了好處確實多,走路也好,環境衛生也好,洗澡,煮飯通過沼氣,方便很多,這個確實我們感覺非常滿意。

  而這其中,最受教育的是各級幹部。遵義市委在最初的一份四在農家的規劃方案上曾經有一句話叫作“黨政領導” ,後來改成了“黨政引導”。

  遵義市委宣傳部部長 丁福秋:黨政領導它就容易形成一種這個居高臨下的,這個黨政引導就是我們要把農民群眾的這種積極性,創造性保護好。

  湄潭縣湄江鎮黨委書記 夏瑞偉:我們在開展農村工作當中,只要是我們急農民之所急,想農民之所想,那麼我們的工作也很順利。

責編:陳卓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