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南京實施富民、強基等五大工程構建和諧新農村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2月06日 09:59 來源:
    專題:構建和諧社會 建設新農村

  經濟日報消息:“十五”以來,江蘇省南京市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施城鄉統籌發展戰略,創新發展機制,挖掘發展資源,轉變增長方式,促進郊縣和農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該市圍繞“富民、強基、和諧”,實施富民工程、強基工程、康居工程、園區提升工程和農業品牌工程,推進郊縣工業化、農業産業化、農村城市化和農民市民化進程。2005年,南京市郊縣和農村主要經濟指標跨越了“八九二六”四大整數關口,GDP達到800億元;二、三産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達到91%;鄉鎮企業實現産值2000億元,比上年增長22%;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250元,增長13%左右。

  南京市借鑒兄弟地區發展經驗,從南京城鄉實際出發,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三個目標:一是要與大城市郊縣相適應,及早實現全面建設小康和初步實現現代化的各項指標要求;二是要與郊縣産業發展互動,突出以工業化帶動新農村建設;三是要與人居環境建設相結合,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

  南京市實施了以“百萬農民就業、十萬農民創業”為重點的農民致富工程,發展中小企業和勞動密集型企業,提升郊縣建築業發展水平,努力擴大非農就業崗位。此外,他們還開展了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提高待轉移勞動力的就業能力,全市建成20個農村勞動力培訓基地,確保近幾年每年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5萬人以上,轉移就業總人數達到100萬。

  南京市通過實施以“兩強一提高”(強化基層組織建設、強化經濟基礎、提高農民素質)為主要內容的強基工程,將那些能夠帶動村級經濟發展、帶領農民致富的農村能人推上行政村的主要領導崗位,充分發揮他們的帶動作用。因地制宜地發展村級經濟,促進主導産業、富民産業的發展,提高農村基層組織的凝聚力,增強社會服務能力。對遠離城市且農業資源豐富的村子,以建設效益、生態、安全農業為重點,繼續深化農業結構調整,發展現代設施農業,提高生産效益。對城鎮周邊的村,以推進項目集中區建設為重點加快工業經濟發展。對靠近城市的村子,大力發展房屋出租、倉儲等,使之在服務城市中獲得經濟發展空間。對全市年可支配收入在20萬元以下的村子,開展整村推進的結對幫促工作,把幫促的“觸角”進一步延伸到村、到戶,全面提升全市村級經濟實力。

  康居工程以推進農民居住向城鎮和社區集中為主要內容。南京市在城市建設中突出環保、綠化、道路、給排水、能源、信息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提高重點城鎮的人口容納能力和吸引力,引導農民向重點城鎮轉移。將現有的7910個自然村逐步調整為全市規劃的1442個農村居住集中點;以完善農村社區服務功能為重點大力開展中心村建設,建設了一批農民新居。對城市周邊和經濟較為發達的村子,積極推動農民居住集中區建設;對偏遠地區,實行規劃引導。還推開以“清潔田園、清潔水源,清潔家園”為主要內容的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全市村莊按照城市示範村、農村示範村和普通整治村進行分類,制定不同的標準和要求,分期分批進行整治,不斷改善農村生産生活環境,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

  園區提升工程以土地集約、産業集群、企業集聚為主要內容。南京市要求入園企業投資強度標準為畝均投資額不小于150萬元,為優勢企業入園留住空間,推動土地的集約利用,不斷提高工業經濟發展總體水平,促進郊縣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著力培育區域特色産業集群,重點抓住科技型、規模型、外向型龍頭項目的引進,使郊縣園區成為國內外優勢企業重要的發展基地,形成3至4個年銷售額過100億元的區域支柱産業,增強郊縣工業經濟發展後勁。通過創新園區發展思路,推進全市國家級、省級開發區、市級重點鄉鎮工業園區和鄉鎮工業集中區之間的相互整合,充分發揮優勢園區的帶動能力,加快同類企業向單一園區集中的步伐,實現企業集聚,進一步突顯園區的特色。

  南京市還實施了以“綠色南京”、旅遊農業等為主要內容的品牌農業發展工程。圍繞郊縣主導産業和特色産業,南京市不斷拓展和延伸農業功能,建設都市型現代農業。用工業園區理念將農業規模基地轉變為農業特色園區,推進農産品質量體系和農業標準化體系建設,加快農業科技創新,突出發展十大名牌農業。在繼續加快龍頭企業發展的基礎上,把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特別是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推進品牌農業發展和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的重要載體,完善農業産業化經營機制。(記者 薛海燕)

責編:王麗華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