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1月09日 19:36 來源:
新華社北京1月9日電 2001年至2005年,新世紀的第一個五年間,在改革提供的強大動力驅動下,在宏觀調控熨平經濟波動的有力保障下,中國經濟保持了年均超過9%的平穩較快增長,為牢牢抓住戰略機遇期、加快發展開創了良好局面,奠定了堅實基礎。
改革攻堅釋放巨大活力
從上世紀70年代末開始的改革,在“十五”時期進入了攻堅階段。
通過20多年的改革,中國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多種所有制經濟成分日益活躍,人們的精神面貌和社會心態也日新月異。然而,當前改革已進入“深水區”,涉及眾多的利益主體和深層次的利益調整。能否實現既快又好發展,關鍵在於是否能夠通過改革形成一個良好的體制和機制。
“十五”期間,改革在各領域全面展開,而“十五”最後一年2005年則被中央確定為改革攻堅年,一些多年醞釀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取得突破。
政府管理體制改革被擺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2001年國務院對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作出全面部署以來,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各省(區、市)取消和調整了一半以上的行政審批項目,審批行為逐步得到規範。把不該由政府管的事情交給企業、行業組織和社會仲介組織,更好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政府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的能力得到明顯加強。
壟斷行業改革邁出新步伐。“十五”期間,廠網合一、一家獨大的原國家電力公司被拆分為兩家電網公司、5家發電集團公司和4家輔業集團公司;隨著新的中國電信與中國網通集團公司的掛牌,固定電話領域的壟斷也被打破,電信市場上有六家公司展開競爭;隨著六大民航集團的成立,民航總局與下屬民航企業徹底脫鉤;郵政體制改革方案已獲國務院批准,改革工作開始啟動。
非公經濟迎來歷史最好發展時期。2005年,《國務院關於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出臺。非公經濟已成為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量,其投資已佔全社會投資比重50%,提供了3/4以上城鎮新增就業崗位。
宏觀調控防止經濟大起大落
宏觀調控是政府的一項經常性工作。選擇了市場經濟的發展模式,就必須充分發揮市場機制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但為了避免市場自身的弱點,也必須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尤其是中國正處在體制轉軌的過程中,單靠市場機制的作用是遠遠不夠的,加強宏觀調控顯得尤為必要。宏觀調控會伴隨著經濟發展的全過程,區別只是在於不同情況下調控的力度和方向、方式等會有所不同。
“十五”前期,面對亞洲金融危機陰霾未除、世界經濟和貿易增長陷入低迷的不利影響,中央堅持擴大內需方針,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促使投資、消費、出口需求不斷擴大,引導經濟進入新一輪增長週期上升期。
“十五”中期,面對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衝擊,堅持一手抓疫情防治不放鬆、一手抓經濟建設不動搖,上下一心,眾志成城,奪取了抗非典、促發展的雙勝利。
“十五”後期,面對經濟快速增長中出現的一些不穩定不健康因素,適時調整宏觀經濟政策取向,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防止了局部性問題演變成全局性問題,避免了經濟出現大的波動,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的好勢頭。
特別是在2004年,中國經濟面臨著兩大難題:一是經歷了連續五年糧食減産,出現了糧價猛漲的形勢;二是投資規模過大,投資增長在一季度達到43%,生産資料價格也上漲很快,可能發生嚴重通貨膨脹。
中央果斷實施宏觀調控。一方面控制總量,另一方面調整和優化結構;一方面控制過熱行業發展,另一方面加強薄弱環節建設。中央及時採取嚴把信貸投放和土地供給兩個閘門、提高建設項目市場準入標準、清理固定資産投資項目等一系列宏觀調控措施。同時,出臺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支持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産的重大政策措施。這一政策取向在2005年得到了延續。由於及時、果斷、有力地採取宏觀調控措施,中國經濟避免了大起大落。
中國經濟穩健進入上升期
從2003年開始,在多年實施的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貨幣政策的累積作用下,中國經濟自主增長能力不斷增強,擺脫了亞洲金融危機的陰霾,進入新一輪增長期的上升期。
在宏觀調控政策措施指引下,中國經濟始終沿著經濟增長週期的上升軌道穩健前行。根據修訂後的數據,中國經濟增長率2003年為10.0%,2004年為10.1%,2005年預計為9.8%。中國經濟呈現難得的穩健的高速增長。
“十五”期間,中國國內生産總值年均增長9%以上,人均GDP超過1萬元;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年均漲幅控制在1.4%,保持基本穩定;累計新增城鎮就業4368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5%以內,完成了預期目標;2005年外貿進出口總額可達1.4萬億美元,比“九五”末增長1.9倍多,躍居世界第三位;財政收入由“九五”末的1.34萬億元增加到3萬多億元,財力繼續增強;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分別實際增長9.7%和5%,人民生活繼續改善。
當前中國經濟運行總體仍然向上,經濟增長的內在動力不會馬上減弱。預計,未來一段時期中國經濟仍將在一個平穩軌道上運行。這就需要務必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良好勢頭,為我們贏得更多的時間來解決長期積累的矛盾和問題。
同時應當看到,投資過快增長帶來的産能過剩正在集中釋放,粗放型的增長方式帶來的資源能源消耗和國際貿易摩擦問題加劇,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對未來的經濟穩定增長至關重要。
因此,當前我們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加快改革開放,著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著力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著力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實現又快又好發展,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為順利實施“十一五”規劃開好局、起好步。
責編:閆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