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高強談衛生工作目前的形勢和“十一五”的任務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1月05日 09:44 來源:

  《求是》消息:(作者:衛生部部長 高強)

  一、明確十六屆五中全會對衛生工作的要求

  十六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指出:“我們一定要有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強烈的憂患意識和寬廣的世界眼光,立足科學發展,著力自主創新,完善體制機制,促進社會和諧,全面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國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奮力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這段話精闢地概括了《建議》的基本精神,明確了抓住機遇、加快發展的任務,回答了如何發展、靠什麼發展和為什麼發展的問題。這是我們黨對發展問題所作的進一步全面闡述,是發展觀的進一步深化。聯絡到衛生工作的實際,有如下幾個重要問題需要我們深入思考:

  第一,關於“十一五”時期衛生事業的科學發展問題

  “十五”期間,我國衛生改革不斷深化、發展逐步加快。衛生事業突破了單一依靠政府的發展模式,努力調動政府、社會、個人等多方面的積極性,醫療衛生服務規模、服務條件、服務水平都有了很大改善和提高。特別是經過抗擊非典的鬥爭,我們加大了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力度,在疾病預防控制體系、醫療應急救治體系、應急衛生隊伍和衛生監督體系建設等方面邁出了很大步伐。疾病監測網絡不斷健全,艾滋病、結核病、肝炎等重大傳染病的發現、控制、有效治療等都在不斷改善,建立了強有力的應對禽流感疫情防控體系。2004年與2000年比較,兒童免疫疫苗接種率由85.3%上升到87.3%;農村改水受益的人口比例由92.4%上升到93.8%?農村自來水普及率由55.2%上升到60%;農村衛生廁所的普及率由44.8%提高到53.1%。2004年,城市孕産婦住院分娩率達91.4%,農村孕産婦住院分娩率提高到77.1%,提前實現了2010年65%的規劃目標;嬰兒死亡率由32.2‰下降到21.5‰;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由39.7‰下降到25.0‰;孕産婦死亡率由53/10萬下降到48.3/10萬;我國人均期望壽命已將近72歲。這些重要指標的變化,充分説明了“十五”期間衛生事業發展的成就。

  但是,用科學發展觀來衡量,我國衛生事業發展不全面、不協調的問題還比較突出,醫療衛生服務不適應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的矛盾還比較嚴重。主要表現在:一是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任務艱巨。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系不夠健全,尤其是在農村和基層;疾病預防控制能力和應急救治能力不強,一些重大疾病流行蔓延的趨勢仍未得到有效遏制;疫情信息監測報告網絡有待進一步完善;執法監督隊伍薄弱、執法能力不強,人才隊伍不適應工作需要,以及工作經費缺乏有效保障等。二是我國正面臨著疾病譜的快速轉變,新發傳染病和人畜共患病不斷出現,原有傳染病、地方病的防治形勢依然嚴峻,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人數又不斷增加,疾病預防控制面臨巨大挑戰。三是醫療資源配置存在結構性矛盾,優良資源過多集中在大城市、大醫院,農村衛生和社區衛生發展嚴重滯後,不適應群眾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需求。四是公立醫療機構的運行機制不合理,公益性質淡化,片面追求經濟利益的傾向嚴重。今後,衛生事業發展必須要實現城鄉之間、區域之間、預防與醫療之間、中醫與西醫之間、醫療服務與醫療保障之間、不同層次的衛生服務之間協調均衡的發展,特別要把發展農村衛生和社區衛生作為重中之重。

  第二,關於衛生工作體制機制改革問題

  目前我國正處於改革的攻堅階段,衛生事業也面臨著進一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的任務。對於衛生體制改革,我們既要看到取得的明顯成績,也要看到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既不能用成績掩蓋缺點,也不能用缺點抹煞成績。目前存在的問題有些是歷史形成的,有些與我國現階段經濟發展水平有關,有些是其他方面的問題通過醫療衛生服務反映出來,有些確實與衛生體制改革滯後、監管不到位有關。衛生體制、機制存在什麼問題?深層次原因是什麼?如何改革?還需要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我認為,當前衛生管理體制、機制上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兩個:一是公立醫療機構壟斷的局面還沒有改變,96%的醫院是公立醫院,政府、社會、個人多渠道發展醫療服務事業的局面沒有形成,醫療機構之間科學有序的競爭沒有開展起來,醫療服務資源滿足不了群眾需求;二是公立醫療機構的運行機制沒有理順,由於政府辦醫院過多,財力難以支撐,經費投入嚴重不足,醫院收入的90%以上來自醫療服務收費,客觀上形成了靠市場籌資維持運行和發展的局面。這種靠市場籌資的機制是導致醫療機構盲目追求經濟利益、醫療費用大幅攀升、群眾負擔加重的重要原因。這些問題的存在,影響了衛生事業的健康發展、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的提高及醫療衛生服務的公平和效率。

  第三,關於衛生工作在促進社會和諧方面的作用

  《建議》突出強調要堅持以人為本,從解決關係人民切身利益的現實問題入手,實現社會和諧。這些要求體現在醫療衛生服務上,就必須堅持衛生事業維護公眾利益的宗旨,不以營利為目的,必須實現公平與效率的統一。特別要注重農村居民和城市低收入人群的公共衛生需求,加強疾病預防控制,普及健康知識教育,提供基本醫療服務。要堅持以病人為中心,關注困難群眾,維護醫療衛生服務公平和服務收費公道,不能為個人和小團體利益而損害群眾利益。

  醫療衛生服務是社會高度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也是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之一。我們要懷著高度的歷史責任感、使命感,懷著強烈的服務意識和執政為民的意識,勇於正視矛盾,敢於承擔責任,迎難而上,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

  二、貫徹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做好各項衛生工作

  十六屆五中全會對於加快衛生事業發展提出了明確的目標和要求。這些目標和要求涵蓋了衛生工作的各項重大任務和重點工作,一定要落實到各級政府制定的“十一五”衛生事業發展規劃和具體項目上。“十一五”期間衛生工作的總目標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轉變發展觀念,理清發展思路,創新發展模式,促進衛生事業健康、全面、持續、協調發展。以滿足城鄉居民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需求為重點,加強公共衛生、農村衛生和社區衛生建設,優化衛生資源配置,促進資源的有效利用;改革醫療服務體制和機制,建立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和群眾承受能力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科學合理的運行機制;維護衛生服務的公益性質,堅決糾正片面追求經濟利益的傾向;轉變政府職能,堅持依法行政,加強衛生全行業監管,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

  (一)強化政府職能,努力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

  政府的衛生工作職能主要體現在:一是加強公共衛生建設,有效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降低重大傳染病發病率,有效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衡量政府衛生工作績效的重要指標。二是大力發展醫療衛生事業,健全基本醫療保障體系,整頓藥品和醫用器材生産流通秩序,加強醫療機構運行管理,為群眾提供質優價廉的基本醫療服務,維護人民身體健康。同時,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通過制定鼓勵政策,創造寬鬆環境,積極引導社會資金,發展壯大醫療衛生資源。三是加強衛生行業監管,按照屬地化原則,建立不分醫療衛生機構隸屬關係,由當地政府實施行業監管的機制,嚴格醫療資格準入,規範醫療秩序,強化醫療質量評價,打擊非法行醫和非法採供血行為,維護群眾經濟利益和就醫安全。加強藥品和醫療服務價格監管,糾正不正之風,減輕群眾負擔。四是加大衛生投入,建立穩定的經費保障機制。中央和地方政府應隨著經濟發展和財政收入的增加,進一步加大對衛生事業投入的力度,優化衛生投入方向和結構,重點支持公共衛生、農村衛生和社區衛生。政府對醫療機構的經費保障要與改革運行機制相結合,扭轉其片面追求經濟利益的傾向,維護公益性質。加大醫療救助工作力度,關心貧困農民和城市低收入居民的看病就醫,保障困難群眾的基本醫療服務需求。中央政府應增加對中西部地區衛生發展的轉移支付,加強基礎設施和能力建設。五是加強健康宣傳教育,提高衛生知識水平和健康意識,改善群眾生活工作環境,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減少疾病發生。

  (二)加強公共衛生和疾病預防控制工作

  2005年底,全國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基礎建設基本完成。但是,落實責任、嚴格管理、增強能力、提高水平的任務更為艱巨。疾病預防控制的工作目標主要是降低發病率。衛生部《關於疾病控制體系建設規範》要求進一步完善服務模式,明確職能責任,提高服務能力,健全監測網絡,完善運行機制,落實工作任務。這既要靠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積極努力,也要靠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要進一步建立健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制和信息監測網絡體系,建立規範、科學、有序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制。進一步完善應急管理體制,加強應急能力建設,利用現代通信手段,建立暢通、快速、準確、標準統一的國家公共衛生信息體系,完善重大傳染病疫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監測系統、醫療救治系統和應急指揮系統,全面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監測、反應、救治、監督和指揮決策能力。

  (三)集中力量加強農村衛生工作

  要從維護國家穩定、維護社會公平、維護農民健康、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認識加強農村公共衛生建設和農村醫療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性。農村衛生事業發展的思路已經比較清晰,關鍵是抓好落實。一是積極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按照國務院的要求,擴大試點範圍,加大財政投入,完善管理辦法,調整補助標準,使農民獲得更多的利益。在集中解決好群眾因病致貧、返貧問題的同時,要注意兼顧農民普遍受益。二是加強農村醫療服務體系建設,鞏固和完善縣鄉村三級醫療服務網絡,重點加強鄉衛生院和縣醫院的建設。三是加強農村公共衛生網絡建設,健全農村防疫和疫情的監測報告體系,每個村都應有專人從事疫情監測報告工作。四是加強農村衛生人才培養,擴大農村衛生人才定向招生,繼續組織城市醫生對口支援農村工作。五是加強農村醫療機構管理,完善運行機制,落實必要經費,防止片面追求經濟利益。要研究建立適應農民經濟水平的農村醫藥價格管理體系和醫療服務規範,為農民提供安全、低價的基本醫療服務。

  (四)繼續深化城市醫療服務體制改革

  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是深化城市醫療服務體制改革的重要任務。城市醫療機構管理體制改革主要應圍繞四個問題進行:一是逐步改變醫療服務由公立機構壟斷的局面,積極吸引社會資金髮展醫療衛生事業,形成國家、社會、個人共同籌資發展的格局。二是實施區域衛生規劃,實行嚴格的分類管理。按照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政府承擔能力和人民基本醫療需求,科學確定公立醫院的規模,並將一部分公立醫療機構改由社會力量舉辦,以便為群眾提供不同層次的服務。政府集中財力辦好一批公立醫院,加大投入、轉換機制、嚴格管理、明確政策,使其真正成為為群眾提供優質、低價的基本醫療服務的公益性醫院。公立醫院不以營利為目的,國家控制醫務人員的工資總水平。三是對現有醫療機構不分行政隸屬關係,實行屬地化的衛生全行業監管,依法監管醫療服務的質量安全和收費標準,嚴肅查處侵犯群眾利益的行為。四是積極探索醫療機構內部運行機制改革,推進醫療機構人事分配製度改革和後勤服務社會化管理改革。改革以藥養醫機制,控制醫藥費用不合理增長;規範醫療服務價格項目,提高醫務人員的技術勞務價格,降低過高的大型醫用設備檢查治療價格;規範藥品集中採購,降低藥品的不合理價格。

  (五)加快發展社區衛生服務

  發展社區衛生服務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方面。要堅持優先發展社區衛生服務的方針,實行政府主導與社會參與相結合的原則,將發展社區衛生服務納入區域衛生規劃,加大城市醫療衛生資源調整力度,健全社區衛生服務網絡,完善服務功能,提高服務水平,構建以社區衛生服務為基礎、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與醫院和預防保健機構分工合理、協作密切的新型城市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斷滿足居民對基本醫療衛生的需求。通過發展社區衛生服務,使廣大居民普遍享有費用比較低廉、質量比較優良的服務。合理分流病人,減輕大醫院負擔,充分發揮大醫院和高水平醫生醫治疑難病症和危重病人的作用,優化醫療資源結構,有效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六)加強衛生法制建設

  健全衛生法制建設,堅持依法行政、依法管理,規範醫療衛生服務行為。“十一五”期間,要加緊制訂《初級衛生保健法》、《艾滋病防治條例》、《血吸蟲病防治條例》、《護士管理條例》、《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修訂《食品衛生法》、《執業醫師法》和《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等。同時,要加強對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等方面的監管,保證醫療安全,提高服務質量,改善服務水平,構建和諧的醫患關係。

  “十一五”時期,是我國衛生改革與發展極為重要的時期。衛生工作面臨的矛盾和問題能否有效解決,關鍵在這五年。我們要緊密地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把思想統一到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上來,把行動統一到中央的重大戰略部署上來,振奮精神,紮實工作,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為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健康水平,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而努力奮鬥!

責編:閆冬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