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記松花江污染防控工作者:為了人民群眾的安全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2月28日 00:03 來源:新華社
    專題:關注松花江水污染

  新華社北京12月27日電 題:為了人民群眾的環境安全──記松花江污染防控中的環保工作者

  新華社記者 顧瑞珍

  11月13日,中石油吉化公司雙苯廠苯胺裝置發生爆炸,造成松花江水體嚴重污染。面對歷史的考驗,肩負人民的重托,環保系統廣大幹部職工晝夜堅守在松花江污染防控最前線,齊心協力,依靠科學,不畏艱苦,忘我工作,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經受考驗,為最終戰勝污染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

  哪有困難就衝到哪

  黑龍江省環境監測中心站副站長陳愛鳳,一個20多年堅守在平凡而重要的崗位上的環保工作者,在松花江污染事件前她已拿到赴美國探視兒子的簽證。得知這次監測任務不同尋常,她毫不猶豫地放棄了與親人團聚的機會,全身心地投入到繁重的工作中。

  在一個多月的時間裏,陳愛鳳每天堅守在辦公室,時刻密切注意著污染帶的情況。她和總工程師李基明一道,根據松花江水的流速、污染帶的濃度、最高超標倍數等因素,對污染帶的長度、到達某地的時間做出了準確的判斷,為政府決策提供了科學的依據。特別是對污染帶前鋒到達各斷面的時間預測準確無誤,為沿江各地爭取了寶貴的防控時間。

  陳愛鳳是我國環保系統眾多優秀幹部職工的一個縮影,哪有困難就衝到哪。在國家需要的時候,把對國家、對群眾的愛放在了最前面,體現了一個共産黨員和科技工作者的高尚情懷。

  “你們一定要採訪一下孟憲憲,他可是哪有困難就衝到哪的硬漢子。” 黑龍江省和佳木斯市環保局的同志們都向記者推薦。

  當記者找到孟憲憲時,他正堅守在零下40攝氏度的黑龍江八岔島監測斷面上,承擔著與俄方專家進行聯合監測的採樣工作。

  八岔島是中俄黑龍江邊界中國一側的島嶼,由於冰封江面,車船無法通行,孟憲憲和他的4位同事只能乘直升機登上八岔島。12月17日,孟憲憲和他的同事經歷了一場生死考驗:乘直升飛機登上八岔島後,由於登島坐標有誤,他們沒有聯絡到俄方監測人員,而此時直升飛機已經返航。八岔島上的氣溫達到零下40攝氏度,江面寒風刺骨、無遮無擋,他們一邊找來枯樹枝點起篝火取暖,一邊與指揮部聯絡,在孤島的寒風冰雪中掙扎著前進,3個多小時過去了,終於找到了島上的一個小窩棚安下身來。記者計算了一下孟憲憲的工作量:在12月5日至12日的加密監測中,他連續作業192小時,採樣48項,均做到了準確無誤。

  説起松花江污染帶通過哈爾濱所轄466公里江段時的環境監測情況,哈爾濱市環境監測中心站站長劉子靖瞭如指掌。

  松花江污染事件發生後,劉子靖帶隊分別在距哈爾濱水源地上遊73公里、32公里和16公里處布設3個監測斷面,適時取樣分析,了解水情,並根據污染帶移動情況適時調整監測頻次。在一個月的時間內,他們先後出動採樣車輛近3000臺次、採樣分析人員1000余人次,共獲得監測數據1300個,隨時掌握污染帶前鋒到達、污染帶流經情況,並一直跟蹤至污染帶離開依蘭縣,確保了防控工作的順利進行。

  科研人員和污染團賽跑

  從北京到佳木斯,距離超過1500公里;從哈爾濱到同江,距離約為500公里,污染團正以每小時1公里的速度向松花江下游流去。

  “和時間賽跑!和污水賽跑!”在國家環保總局的組織和安排下,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迅速從環境影響評價中心、水環境研究所、生態所抽調具有豐富經驗的業務骨幹,組成了環科院的“野戰排”,開赴污染一線。為了做比照試驗,“野戰排”的研究人員必須在污水到來之前去各個監測斷面把河裏的水、冰、底泥、生物的樣品取回來分析,等污水過去之後再去取回相同的樣品,通過比照,分析出含有甲基苯等污染物的污染帶究竟會對松花江的生態環境留下什麼影響。

  首席研究員劉徵濤作為國務院工作組的技術組成員,11月25日就來到佳木斯。期間,他和環科院院長孟偉、年屆六旬的金相燦都是“四進四齣佳木斯”。一次孟偉在北京呆了不到24小時就又匆匆趕回佳木斯。做松花江消減方案的重復試驗時,每3小時就取一次樣,在零下20多攝氏度的低溫下堅持了一夜,低溫和寒風的侵襲都沒能阻擋住環科院這個“野戰排”加班加點地工作。

  從11月25日至12月22日,環科院的“戰士們”戰勝嚴寒和危險,圓滿地完成了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應急工作小組交付的各項任務。

  集全國之力防控污染

  12月11日,當記者來到污染團到達的樺川斷面時,凜冽的寒風中,一天一夜沒回家的環境監測員葛樹華正在冰面上鑿開的直徑約為50公分的取水口處,按照採樣規程採取水樣。

  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發生後,環境監測工作成為污染防控的重中之重。松花江沿途監測斷面上,監測人員24小時不停採樣,掌握污染動態。

  負責採樣的環境監測人員楊勇説,他和兩位同事一起,每兩小時採樣一次,24小時不間斷地採樣並送檢。六七天來,他們沒有時間回家,就睡在單位的沙發上。晚上到江上取水樣時,溫度低於零下30攝氏度,寒氣襲人。固定的取樣點上,鑿開的冰面一小時內就會結冰,不得不用重物再次鑿開。江面上的風刀片一樣在臉上劃過。取樣人員每日十幾次最多二十幾次往返取樣,常常是凍得半天都無法恢復知覺。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每當江中心的旗語一揮,左中右三點的取樣人員都會按照規程認真完成規定程序。

  記者在黑龍江省環境監測中心站樺川斷面監測現場看到,來自河北省環境監測部門的5名專家正在緊張忙碌,利用氣相色譜儀等設備,檢測水中硝基苯和苯的含量。河北省環境監測中心站儀器分析室主任嚴永路告訴記者,他們12月6日上午接到赴黑龍江開展環境監測工作的通知,馬上趕往北京,從北京乘飛機到佳木斯,到達樺川時已經是夜裏1點多鐘。第二天,他們立即投入緊張的檢測工作。在這場突發的事件面前,環境監測數據的及時、準確成為打贏這場戰役的關鍵。截至12月25日12時,中國境內設置的所有監測斷面硝基苯和苯濃度均低於中國國家標準。國家環保總局局長周生賢在得知松花江污染物濃度大幅度下降時説:“我工作30多年了,從來沒有因為一個數字這麼激動過。”

責編:王麗華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