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2月26日 08:35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消息:
| |
1998年10月15日,“汪辜會晤”在上海新錦江大酒店進行並達成四點共識。圖為時年83歲的汪道涵(右)和81歲的辜振甫在會晤中。小燕攝(資料照片)
12月24日,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汪道涵在上海逝世,享年90歲。消息傳出,兩岸各界人士扼腕哀嘆。“汪辜會談”的兩位主角年內先後辭世,十餘年來的“汪辜會談”終成絕響,從此走入歷史。為此,本報獨家專訪了台灣問題專家、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常務副秘書長辛旗先生,追憶汪老的睿智與風範。
其人:心繫兩岸統一事
學者風度,務實性格,平易近人,這是海內外媒體對汪道涵先生的一致評價。
汪道涵儒雅睿智,具有濃郁的徽人氣質。辛旗與汪道涵有十餘年的交往,他告訴記者,逛書店,是汪老一生的最大嗜好。他幾乎每月都要購置新書,從文學評論、歷史專著、名人傳略、音樂、美術,到科技專著、經濟理論等,古今中外幾乎無所不包。而且,還經常給別人推薦書。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是汪道涵一生的真實寫照。“因致力於兩岸事務而創造出的業績,是汪老此生最大的成就之一與人生慰藉之所在。”辛旗如是評價。
汪道涵曾長期擔任要職。1991年12月,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成立,76歲的汪道涵出任會長。面對錯綜複雜的兩岸關係,汪道涵展其大智慧。“其中,最為人稱道的是1992年在香港達成的‘九二共識’和1993年的‘汪辜會談’。”
1992年11月,海協與海基會達成了在事務性商談中各自以口頭方式錶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1993年4月,備受注目的第一次“汪辜會談”在新加坡舉行。這讓汪道涵成為台灣民眾耳熟能詳的大陸政治人物。
“會談的整個籌備過程,汪老十分關注,連送給辜振甫先生的禮物都親自過問。十多年來,儘管兩岸政治關係不時僵持對立,但‘汪辜會談’及其成果對推動兩岸事務性商談、加速兩岸經貿合作和各項交流、促進祖國和平統一産生了深遠影響。”辛旗評價説。
1998年,在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汪道涵與辜振甫再度會面。在上海舉行的“汪辜會晤”,達成了“四項共識”,開啟了兩岸政治對話。“汪道涵主張歷史地、現實地看待台灣民眾的心理,採取務實的政策。雖然後來‘兩會’未能再續協商,但是汪老始終在為促進兩岸民間往來而盡心竭力,特別是在給予臺商以及長期居住在大陸的台灣同胞更多的優惠政策上做了大量工作。”
辛旗還回憶説,“汪老精通中華傳統文化,學貫中西,堪稱一位多才多藝的政經人物。台灣各界人士中有不少都與汪老有很好的交往,這與他的個人魅力特別是人格魅力是分不開的。”
其事:“萬事莫如溝通急”
汪道涵先生逝世後,島內各界紛紛表示哀悼。中國國民黨主席馬英九、榮譽主席連戰和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分別表示哀悼,並對汪道涵的家屬表達深切慰問。
馬英九説:“‘辜汪會談’簽了四項協議,是兩岸關係的最高峰。”
連戰稱讚汪道涵先生在處理兩岸問題上表現出來的風範、理性與氣度,是後人的典範。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向汪道涵的家屬表達“深沉的慰問”。
辛旗表示,評價本身就是對汪道涵先生在促進兩岸關繫上的高度肯定,是對其人格的讚許。汪道涵在生前,常説的一句話是“萬事莫如溝通急”,的確,他一生都在為兩岸的溝通積極奔走。辛旗認為,在促進兩岸全面溝通上,汪道涵的貢獻主要體現在以下4個方面:首先,儘管“汪辜會談”只局限於民間性、經濟性、事務性和功能性的範圍,但其本身具有濃厚的象徵意義,對兩岸關係影響深遠。“兩會”聯絡與溝通管道的確立,在兩岸政治領域不能全面溝通的情況下,開啟了民間正面接觸、協商對話的機制。近年來,雖然海協、海基會在“台獨”勢力的破壞下功能逐漸弱化,但“兩會”卻為兩岸民間交流的蓬勃發展打下了基礎。
其次,1987年底,長達30多年的兩岸隔絕狀態被打破後,兩岸人員往來和經濟、文化等各項交流隨之發展起來。在兩岸的接觸往來中,有一個基礎性的問題不能回避───一個中國的問題。而“九二共識”正是為促進兩岸協商奠定了政治基礎,使之在一個健康的軌道上進行。
再次,在堅決抑止、反對“台獨”的前提下,汪道涵能實事求是地了解雙方分歧,充分理解台灣民眾的心態,注重解開歷史心結,提出了一系列對台灣民眾優惠的政策。
最後,在兩岸關係發展的歷史進程中,汪道涵起到了一個為民間交往、經濟交往、事務交往等各個基礎性領域搭橋、鋪路的作用,為打破兩岸僵局創造了契機。
其憾:終未踏上台灣島
1998年“汪辜會晤”後,汪老曾表示條件允許時,願意去台灣看一看。但是,由於後來李登輝拋出“兩國論”,兩岸關係陷入危機,“兩會”商談的基礎遭到破壞;陳水扁上臺後,拒不承認一個中國的原則,拒不承認兩岸“兩會”達成的“九二共識”,致使汪老一直未能成行。“未能踏上台灣土地恐怕是汪老最大的遺憾”,辛旗説。哲人西去,來者可追。辛旗表示,在一個中國的基礎上,儘快恢復海協會與海基會的交流,儘早實現兩岸直接“三通”,或可告慰于汪辜二老的一片苦心。
年內,江丙坤的“破冰之旅”、連戰的“和平之旅”、宋楚瑜的“尋根之旅”,均在台灣島內激起巨大反響,廣大臺胞感受到大陸的善意,主張緩和兩岸關係,綠營的群眾基礎發生塌陷。兩岸政黨間的交流,加強了彼此的了解與溝通,為處於僵局中的兩岸關繫帶來些許春意。
在12月初的台灣縣市長選舉中,民進黨遭到重創,藍營大勝,表明台灣主流民意正在悄悄變化,島內民眾正在卸下“台獨”包袱。辛旗説:“汪老的逝世,是一大憾事。不過,今年兩岸關繫上出現的一些積極因素,多少會讓老先生感到些許安慰吧。”
辛旗還表示,汪辜二老的睿智與風範足供我們借鑒。未來接任兩岸工作的人,應該學習汪道涵對兩岸關注的精神,維繫兩岸來之不易的和平與穩定,逐漸將僵局中的兩岸關係導入坦途。兩岸民眾也應該彼此體諒互助,共享發展的成果。台灣方面也應該反思兩岸關係,儘快回到“九二共識”,推動兩岸關係的良性互動。(民網記者李煒娜)
責編:王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