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網友原創] 環保與每個人休戚相關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2月20日 14:55 來源: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2005年的環保日曆是被一場有驚無險的“環保風暴”掀開的。説它有驚,是因為問題直指不少部委和省市。説它無險,是因為問題出在環評而非突發性事件。

  1月18日,國家環保總局在京宣佈,10多個省市的30個建設項目被定性為“違法開工項目”。國家環保總局在通報中稱,這些建設項目都是在環評報告書未獲批准的情況下,就已開工建設。環保總局已經決定依法責令立即停止這些項目的建設。然而,這場風暴掀開的只是冰山一角。

  環保終於向違法的大企業叫板,國家的環保法律法規不再是某些人眼裏的“文字遊戲”。正如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所説,查處大企業的程序違法,就是為了維護這項制度,使所有企業都能夠回到法律框架內規範自己的行為,這會起到巨大的示範效應,樹立起環保法律的權威。

  而在接下來的圓明園防滲事件中,2005年環保的主旋律之一:公眾參與第一次在這個象徵中華璀璨文明的廢墟上被唱響。

  在這場一波三折,風煙頻起的圓明園防滲風波中,國家環保總局始終與體現民意的公眾站在一起,一場與法律博弈的聽證會向藐視法律者提出責詢,全程直播,舉國關注。最終幾番回合,批准用綜合改進的方法完善生態系統工程。但是這種公益性很強的生態工程與其功利性形成對抗,要減少其中的粗劣、拖延和懈怠,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鼓勵廣泛的公眾參與和社會監督,讓一切置於陽光之下。

  從查處電力企業環評違法的“環保風暴”到圓明園防滲事件,環保部門用自己的聲音驗證了環保法不再是軟法,環保部門應該更多的充當環境保護的“看護人”,而非簡單的執法者,如果滿足於事後處罰,則根本無力解決目前的環境問題,最終成為“牛過河拽尾巴”的“馬後炮”。環保因素應從開始就加入決策,這樣就不至於陷入被動與困境。果如是,頻頻見諸媒體的癌症村、垃圾河等污染景象將不復存在。可是,教訓往往需要重復和付出更大的代價才能真正吸取,松花江的重大污染事故再一次敲響警鐘,環境安全,提前介入,未雨綢繆,比什麼都重要。

  我們不能總把環保的聚焦對準政府部門,善待大自然是每一個地球人的義務和責任。松花江告訴我們,這不是一句華麗的口號,供人們在地球日、環境日、愛水周裏表達動聽和充當媒體耀眼的文字,而是讓我們實實在在的付出行動。像大西北的老人一樣治沙治水,為了鄉親和子孫後代的幸福,默默無聲地奉獻著;像東北種樹的老人一輩子與荒山為伴而融于一片綠色;像改造垃圾山的老人一樣在一堆腐朽中造就神奇;像索南達傑一樣身為縣委書記卻為保護藏羚羊,與偷獵賊英勇搏鬥犧牲在可可西裏那無邊的草地,環保與每個人都休戚相關。

  回眸2005, 展望2006。 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中央首次把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確定為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的一項戰略任務。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不純是政府的事情,每一個組織、每一個企業、每一個家庭、每一個成員都應轉變觀念,積極參與,抓住這一戰略機遇期,為營造綠色文明,建立環境友好型社會做出努力。(潤無聲)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點擊原帖 發表高見>>

  進入論壇 建言立論>>

責編:王茜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