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2月14日 14:47 來源:
2005年歲尾,杭州市西湖區衛生局局長楊專成無疑是一位“明星官員”,他對趙華瓊醫生開設的中國第一家民工醫院的拍桌子怒斥讓他“一舉成名”:趙華瓊違規行醫、非法用藥、售賣過期藥品,是個“只求利潤的人”。此事被新華社于12月13日報道後,14日,各大媒體紛紛用社論、時評等形式,對該“明星官員”進行了火力猛烈的炮轟。
對“明星官員”的炮轟是簡單的──因為任何一個有良知的人都能明白楊專成説的是什麼混賬話;對“明星官員”的炮轟也是解氣的──它讓我們在被冷凍的官場良知背後看到了社會正義的力量。可是,讓我真正關心的是,輿論的極力聲援對趙華瓊以及她的民工醫院到底意味著什麼?
眾所週知,趙華瓊以及她的民工醫院並不是從今天開始才被傳媒關注的。早在它成立的第一天起,始終就處在傳媒關注的中心。雖然那時候還夾雜著失信年代本能的質疑,可是絕大部分的聲音仍然站在了良知的立場上。但是,社會的關注究竟給民工醫院帶來了什麼呢?當地的衛生部門並沒有“抓住機會”大力支持民工醫院,樹立為民工服務的良好形象,反而是三天兩頭地上門突擊檢查,以檢查出“問題”為樂事,並以此怒罵趙華瓊為“只求利潤的人”,聲稱民工醫院嚴重影響了“衛生系統形象”。──這竟然就是媒體褒揚之後的政府態度!
有了這樣的“前車之鑒”,那麼我們真的十分有必要為媒體聲援後的民工醫院而感到擔憂了!媒體對“明星官員”的炮轟,也許會被轉化成十倍的火力,再反射到民工醫院身上。而這樣的火力,對於風雨飄搖中的民工醫院來説,無疑是致命性的。
趙華瓊以及她的民工醫院再次讓我感覺到:眼下的社會,一個人想要做件好事實在太難了。社會的質疑是可以忍受的,同行的打壓也是可以應付的,關鍵的關鍵是:政府對好事的支持力度往往還不及對惡事的放縱力度大。社會好心人做好事,讓冷漠的政府官員絲毫感覺不到興奮,他們一副要理不理的“依法辦事”神態,能讓有心做好事的人心裏頓時涼下去大半截。因為官老爺自己很少做好事,因此在他們眼裏,沒有真正做好事的人,而只有“經營戶”。習慣於“笑納”的他們,對做好事的“經營戶”當然也要“一視同仁”,時不時來點“罰款”自是家常便飯。想不到對方卻不識相,敢於向媒體訴苦,官老爺當然難免要動怒了。
媒體現在對“明星官員”的炮轟,無疑會讓他“怒上澆油”,而民工醫院將成為惟一的發泄對象。民工醫院接下去的命運會怎麼樣?這尤其應該引起媒體的持續關注。説到底,維護社會正義,支持社會慈善,關懷社會弱勢,這是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而政府對善的打壓,實際就是對惡的放縱。這個意義上,“明星官員”理應為他的行為和表態承擔責任。民工醫院和“明星官員”,究竟誰會是最後的勝利者?我們拭目以待。(舒聖祥)
責編: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