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1月30日 18:43 來源:
新華社北京11月30日電 水是非常重要的自然資源,水利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影響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關係著中華民族的繁衍生息。《建議》提出“十一五”期間我國水利建設的基本思路是:“要加強大江大河治理,統籌上下游、地表地下水調配,控制地下水開採,積極開展海水淡化,強化對水資源開發利用的管理,提高防洪抗旱能力。”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順應自然規律調整治水思路,實現從單純的洪水控制向水資源的綜合調蓄、地上地下統籌配置轉變;要按照人與自然和諧的要求,樹立洪水也是資源的理念,完善綜合防洪減災體系,在洪水頻發地區,不僅要加強工程性建設,更要逐步實現“人退水進”,給洪水出路,給洪水更多空間。
要根據財力、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切實強化防洪減災薄弱環節建設。一是繼續加強大江大河干流堤防、行蓄洪區、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和城市防洪骨幹工程建設。二是加強南水北調工程建設,開工建設南水北調東線和中線一期及配套工程。三是拓寬水資源利用範圍,發展水循環經濟,積極開發利用雨水、洪水、再生水、微鹹水等非常規水源。四是全面開展節水工作,制定和修改各行業耗水標準,抓好高耗水産業節水技術改造,嚴格控制缺水地區發展高耗水産業和建設高耗水景觀。五是強化水源地保護,加強江河源頭水源涵養,加強地下水保護,控制地下水開發。六是加強水生態保護,加快長江上中游、黃河上中游、珠江流域石漠化地區、西北內陸河流域的水土生態建設。七是加強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優先解決農村人畜飲水安全問題。八是強化對水資源開發利用的管理。
完成上述任務,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有關水資源的管理制度,包括洪水管理制度、防洪減災社會化保障體系、蓄滯洪區管理制度、以水權為基礎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取水許可管理制度、水資源保護制度、污水排放管理制度。(完)
責編:復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