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澳華科技協會會長談神六:自主創新 大步邁進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1月26日 07:37 來源:
    專題: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

  人民日報消息:“神舟六號發射成功是中國航天科技的一大創舉,是中國邁向世界科技大國的里程碑。”澳華科技協會會長、澳大利亞紐卡斯爾大學信息技術首席教授金聲在接受記者專訪時,高度讚揚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

  金聲説,中國的航天計劃非常週密,從神舟五號載1人到神舟六號載兩人,再到計劃中的神舟七號載3人,進而實現登月計劃。從時間進展上看,中國的航天計劃也較為實際,瞄準國際先進水準,一步一個腳印。從技術角度講,中國的神舟系列非常先進,跨入了國際先進行列,連美國宇航員也不得不承認在國際航天領域達到這種技術的國家不多。例如神舟六號的軌道艙設計非常合理,與現行國際水準十分接近。在中國實現載人航天之前,世界上只有俄羅斯和美國在實施太空計劃。中國神舟系列的設計具有與國際航天技術接軌的遠見卓識,今後如果要與俄美在國際空間站進行合作,相對容易。

  在談到中國發展航天科技的必要性時,金聲認為:

  其一,衛星地面圖像掃描是一項太空技術,能清晰分辨地球上20厘米大小的物體。別的國家有這樣的技術,中國的一切就都暴露在人家的眼皮子底下。如果中國沒有這樣的“眼睛”去看別人,那麼無論在軍事技術上,還是在競爭過程中,中國只能處於劣勢和任人擺布的地位。

  其二,太空技術使信息技術如虎添翼。計算機網絡技術興起之初,遠程信號傳輸是依靠海底電纜實現的。日本附近的海底電纜曾被拖網漁船拖斷,亞洲大陸和美洲大陸的通信網絡因此中斷了五六天。後來利用衛星進行網絡傳輸,不但再未出現通信中斷之類的問題,網絡的容量也大大增加,通信質量大為改善。衛星通信使因特網得以迅速發展。在信息現代化時代,快速發展的中國離不開太空技術。

  其三,衛星全球定位系統也是一項空間技術。該技術現廣泛用於汽車導航等領域。目前,這項技術的最新成果已被應用在手機上,不僅可以為用戶提供通話、看電影、上網查信息、多媒體等服務,還可以確定每一個用戶的方位。要實現這一切,中國必須大力發展和廣泛應用太空技術。

  其四,利用太空的特殊環境還可進行很多在地球上難以完成的科學實驗,如遺傳育種、生物提純等。這些實驗在太空達到的效果遠遠高於在地球上。除此之外,人類將來還要向太空要資源和能源。在太空,太陽的照射強度比在地球表面高得多。所以,有人設想把太陽能發電站建在太空,將太陽能轉變為高能電磁波發射至地球,再將接收到的電磁波轉化為電能,以解決地球能源不足問題。作為大國,中國當然要在這些領域的技術突破方面做出貢獻。

  金聲還專門談到了中國在發展航天科技過程中堅持走自主創新道路的特殊意義。他説,一個國家必須擁有自主創新的技術和處於國際領先地位的科技成果,才能得到別國的承認和尊重。神舟六號的成功發射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的自主創新精神,證實了中國科技發展的雄厚實力。這種精神和實力不僅讓全球華人揚眉吐氣,也必將有力推動澳中兩國在科技領域的廣泛合作。

  金聲説,在獨立自主地發展航天事業的同時,中國還培養了大批航天科技人才,為他們提供了用武之地,使之能更有效地服務於國家的航天事業。神舟六號發射成功是中國走自主創新道路的偉大成果。這種精神不僅推動中國在航天領域取得長足發展,而且將有力促進各科技領域和各行各業的創新和發展,加速中國現代化建設的步伐,使中國在科技強國和經濟強國的道路上大步邁進。(人民日報 2005年11月26日 第三版/記者 李景衛)

責編:張麗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