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人民日報】我們應拿什麼來“蔭及子孫”?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1月23日 06:38 來源:

  一朝顯達,便想方設法蔭及子孫,希其世代富貴,是國人千年固有的觀念。然而,別説今天,即使在君主專制社會,爵祿也不是誰都可以代代相傳的,於是有些人一旦烏紗加頂,便要大肆聚斂,胃口之大,恨不得撈他一座金山,好讓子孫世世代代吃不了用不完。但是,古今無數事實證明,少數人煞費苦心,不擇手段聚斂的財富,確可以讓子孫世代享福,但大多數人則由於兒孫瞎作胡鬧,太不爭氣,或是運道轉背,遭人算計,把數以百萬、千萬計的財富生生敗光。故俗話又有“富不過三代”之説。至於為何富不過三代,傳統的説法是“因果報應”、“吝嗇守財,不行善事”云云。

  其實,所謂“因果報應”、“善報”、“惡報”,並非冥冥之中有神明主宰,祖上為善,後代便有天助神扶,祖上為惡,後代便遭天譴神責,而是人的因素在起作用也。

  古今許多貪官為了撈錢,啥犯法事都敢幹,啥惡都敢作。這些人由於權高勢大,或有強大的後臺,但已經樹敵很多,他已為後代種下禍根,當他翹了辮子之後,敵對者就要拿他的後代開刀。有些人生前豪富,死後家財竟保不了一代,不是他的子女敗得快,實在是因為其子女再無保富之權勢,而被老爹的對立面整垮。又有一些人,雖然善於偽裝,處世圓滑,沒有四處樹敵,但他貪婪無恥的本性,奢侈淫靡、揮金如土的生活方式,對後代影響至深,步其後塵的子孫,若是一直吉星高照,當然可以安保富貴,樂享榮華,遺憾的是,吉星永照的人家畢竟不多,大多是經兩三代人一折騰,前輩撈下的不義之財便被折騰完也。所謂“惡有惡報”,其實是“自作孽,不可活”,而不是什麼天譴神責。

  與上述人等相反,有的人雖然居官,但卻清正廉明,樂善好施,不以權勢為子孫謀官位,不以余財遺後人。而其後代反而真個是“五世其昌”。北宋范仲淹,雖官至參知政事(副宰相),薪高祿厚,但生活仍十分儉樸,其俸祿大多用於周濟貧民和在家鄉購買義田以養貧窮無靠的族人。他清貧終身,去世時“身無以為斂,死無以為喪”,未給後代留下任何財産,但他的四個兒子都官至宰相、公卿、侍郎,曾孫輩仍十分發達,直至800多年後,他的後人中仍不乏優秀人物。清代林則徐,歷任總督、巡撫、欽差大臣等職,也可謂官高位顯,但他一生清廉,不置恒産,曾寫下一副對聯:“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表示不願讓後代坐享其成,而要他們自立自強,成為有用之材。林則徐死後,家無余財,但他的子孫數代書香不斷,曾孫輩仍有考取舉人、進士者,他的後人林翔,在民國年間任最高法院院長,清正廉明,秉公執法,有祖上遺風。對范仲淹、林則徐一類人來説,所謂“善有善報”,並非因他們居官清廉或廣行善事而得天助神扶,乃是後代繼承了他們寶貴的精神財富,立身處世以他們為楷模,故而有所作為。

  自身顯達,希求蔭及子孫,與其説是千年固有的舊觀念,不如説是人之常情───誰不希望自己的子孫生活幸福,有所作為?然而,想靠鉅額遺産使子孫幸福者,往往事與願違,而死後家無余財的人,子孫往往自強自立,有所作為。我們拿什麼“蔭及子孫”,其實道理並不深奧。

責編:馬芳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