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五中全會解讀:構建和諧社會要加快推進改革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1月20日 07:19 來源:
    專題:十六屆五中全會

  中國青年報消息:中央關於“十一五”規劃的建議,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建議,也是深化改革的建議。溫家寶總理在關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建議的説明中指出,“改革開放是決定中國命運的重大決策,20多年來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同堅決地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分不開的”。所以中央關於“十一五”規劃的建議把改革放在重要的突出位置,這就為達成改革共識打下了基礎。

  提高對構建和諧社會的認識

  和諧兩個字從字義來分析,“和”字,左邊一個禾,右邊一個口,就是人人有飯吃。“諧”字,左邊一個言,右邊一個皆,就是人人有話講。有飯吃就要解決民生問題,有話講就要解決民主政治問題。解決民生問題和民主政治問題都離不開改革。人生下來就長一張嘴巴,有了嘴巴就要吃飯,就要説話。所以人口問題是必須強調的中國基本國策。因此,不管改革也好,發展也好,都要堅持“以人為本”。儘快解決人民群眾最迫切、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要通過發展和改革達到共同富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以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達成改革共識

  在投資主體多元化、利益主體多元化、思想多樣化的情況下,要取得改革的共識難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大,但不取得共識也不行。有了改革共識,才能夠以更大的決心加快推進改革,才能使關係經濟社會全局的改革取得突破性的進展。

  現在社會上有多種多樣的分歧意見,有人説什麼中國的改革是按新自由主義設定的,所以出現很多問題。我認為,新自由主義是學術性的問題,可以討論也可以批判,但不能否定改革。因為鄧小平同志是中國改革的總設計師,中國的改革可以説是世界上最成功的,代價是最小的。我們的改革有鄧小平理論,我們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加強了宏觀調控,所以不能否定改革。

  還有人認為,還是計劃經濟好,因為那個時候,工業發展速度較快,而且很少腐敗。各種意見都能夠表達出來,這本身就是改革的成果,這是社會進步的表現。但在各種分歧當中怎麼能以更大的決心加快推進改革,怎麼能使關係全局的改革領域取得突破性的進展?所以,當前迫切的問題是要取得改革的共識。取得改革共識必須有三個底線:

  1.要堅持完善社會主義制度,而不是否定社會主義制度。堅持社會主義制度並不是要堅持傳統的社會主義體制,傳統的社會主義體制還具有計劃經濟基本特徵,你要堅持那不又回到計劃經濟了嘛。所以要堅持與時俱進的社會主義制度,要堅持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社會主義制度。

  2.要堅持改革開放,而不是否定改革開放。改革開放當中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這些問題很複雜,要做客觀的分析,有的是改革不到位造成的,有的是前進中的問題。前進中的問題只能用發展和改革的辦法來解決。靠政治運動是解決不了前進中的問題的。歷史的經驗已經很深刻了,現在老百姓最怕折騰,因為折騰就會沒有飯吃,就不能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3.要堅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作為出發點。

  中央關於“十一五”規劃的建議,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建議,也是深化改革的建議。溫家寶總理在關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建議的説明中指出,“改革開放是決定中國命運的重大決策,20多年來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同堅決地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分不開的”。所以中央關於“十一五”規劃的建議把改革放在重要的突出位置,這就為達成改革共識打下了基礎。

  通過政府改革促進和諧社會的建設

  中央關於“十一五”規劃的建議指出,“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關鍵”。能不能説政府改革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關鍵?政府改革的目標是什麼呢?是建設一個法治型、服務型的政府。怎麼建立一個法治型、服務型政府呢?政府職能的本質,歸根到底是服務。所以我認為要建設服務型政府必須要堅持“一、二、三”:一是要解決一個矛盾,二是要搞好兩個服務,三是要創新三個理念。

  為什麼提出要解決一個矛盾呢?因為轉變政府職能講了多年了,還沒有很好的轉變,還沒有到位,還沒有提高到理論上的高度。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什麼?黨的八大之前是階級矛盾,八大之後是內部矛盾。八大提出,社會的主要矛盾是先進的社會制度和落後生産力的矛盾。後來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又進一步提出,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和落後的社會生産之間的矛盾。在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都有同樣的表述,而且在十五大提出這個主要矛盾存在於整個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所以政府的工作重點應該圍繞在解決社會的主要矛盾上。現階段,社會主要矛盾的突出反映是,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長同公共産品供給嚴重不足的矛盾。公共産品有兩個特徵,一個是非排他性的,第二是非競爭性的。但是我們長期以來,比較重視私人産品、競爭性的産品,招商引資也好,搞項目也好,都是圍繞私人産品。為什麼呢?因為私人産品能夠使GDP增長快,再加上幹部體制不合理,把GDP的增長同幹部升級聯絡在一起了,更推動了對私人産品的重視。

  公共産品為什麼嚴重不足呢?因為GDP增長不明顯,另外就是公共産品需要政府大量投入,因此這個矛盾很突出。為什麼要把教育問題、醫療衛生問題、社會保障問題、環境問題、安全問題提到這麼重要的議事日程上來呢?就是要為老百姓提供公共産品。所以政府的主要精力和主要財力應當集中到滿足公共需求,為老百姓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産品上。

  二是搞好兩個服務。政府要為經濟主體公平競爭創造環境,搞好服務。現在存在的收入差距擴大的不合理現象,其主要原因之一是由於不公平競爭造成的。市場經濟要公平競爭,競爭出效益,同時政府要更加注重公平。通過稅收和財政轉移制度,調節貧富之間的差距。為老百姓的生存和發展創造條件,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這也是政府的重要職能。老百姓的生存發展,要解決吃飯問題,要改善生活問題,要解決環境問題,要注意社會保障問題等等。

  三是創新三個理念。一個理念是企業和人民是創造財富的主體。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政府是投資的主體,是創造財富的主體,把納稅人的錢通過財政集中起來投入到各行各業,另外把老百姓存在國有銀行的錢大部分用到了國有企業身上,國有企業、國有銀行、國家財政三位一體的財政體制不能再繼續下去了。所以,要轉變理念,投資的主體不是政府,應是企業和老百姓。第二個理念是“非禁即入”的理念。凡是法律不禁止的老百姓和企業都是可以進入的。這個理念營造了創新的空間。我們過去的理念是,企業和老百姓幹什麼事都要經過政府的審批。現在提倡自主創新,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首先要有創新的空間。現在政府工作中已重視了這個理念。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允許非公有資本進入法律法規未禁入的基礎設施、公用事業及其他行業和領域。今年又進一步放寬了市場準入,包括競爭性的壟斷行業也可以進入。凡是不禁止都可以幹的理念,為創新提供了廣大空間。第三個理念就是政府只能幹法律規定的事情,即“依法行政”,凡是法律不規定的事情,政府就不能幹。這樣政府的行為受到了法律的約束,不能有隨意性。另外,政務公開,可以大大減少腐敗。

  建設服務型的政府、轉變政府職能,要解決一個矛盾,搞好兩個服務,創新三個理念。政府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政府改革既聯絡到社會改革,又聯絡到政治體制改革,它處在中心的地位。從改革實踐來看,我們有些改革滯後了,大型國有企業的改革、資本市場的發展、土地市場、勞動力市場都有滯後的問題,這個滯後問題跟政府職能沒有根本轉變有直接的關係。所以,應該抓住政府行政體制改革的關鍵來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包括經濟體制改革、社會體制改革、文化體制改革、教育體制改革,以及政治體制改革。(高尚全)

責編:張麗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