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消息(央視論壇):主持人:各位好,歡迎收看《央視論壇》。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財富增長速度非常快。但是與此相比的話,中國慈善事業的發展卻並不如人意,在這中間富人們的捐款又是少之又少。其實人們一直在琢磨這麼幾個問題, 富人們為什麼不熱心於捐款?富人們為什麼應該捐款?另外,怎麼才能夠讓富人更多的捐款?再過幾天,“中華慈善大會”將在北京召開。為此,我們演播室特地請來了本次大會的組委會副主任、民政部救災救濟司司長王振耀先生,還有特約評論員陳小川先生。在節目開始之前我們先看一個短片。
短片
為向社會發出政府支持發展慈善事業的強烈信號,推進慈善政策的完善和落實,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慈善文化,激發民間組織和社會各界參與慈善事業的熱情,民政部將於今年11月20日在北京召開中華慈善大會。大會本着政府推動、社會參與,政府、企業、民間組織協同合作的原則,將通過黨和國家領導人發表重要講話,發佈《中國慈善事業發展指導綱要》,表彰“中華慈善獎”獲得者,舉辦非政府組織(NGO)論壇,展示慈善事業發展成果、舉辦慈善義演晚會等系列活動,達到推動慈善事業,構建和諧社會的宗旨。
主持人:王司長,先給我們介紹一下,近十年以來在慈善方面的捐款大概有多少?
王振耀:慈善事業方面的捐款,現在僅僅是政府初步統計。從1996年以來,捐款、捐物接近300億。
主持人: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數字,跟我們國家財富增長的速度相比的話?
王振耀:我想跟你説的,跟財富增長的速度還是很不相稱的,非常不相稱。我們現在做慈善的,奉獻愛心的確實是還沒有形成一種非常好的社會風氣。
主持人:媒體報道了很多説富人們致富了以後,不大熱心於慈善事業的事情。接下來我們就看一個短片,近年來我們國家的富人在捐款方面做得是什麼樣的。
短片
連續十一年排名世界首富的微軟公司的總裁比爾?蓋茨,他在過去四年的時間裏,一共捐出了230億美元,相當於他凈資産的54%。在美國,像比爾?蓋茨這樣熱心公益事業的富豪並不少見,根據《福布斯》雜誌的美國慈善榜統計,十年內,美國的富豪對各類慈善組織的捐贈總額超過了2000億美元。
同時,在今年上半年《福布斯》雜誌第一次公佈的“2004年中國慈善榜”中,人們發現,中國富豪們的捐贈只不過是其資産總額的百分之幾而已。而且,去年被《福布斯》評出的那 100位中國富豪,有七成乾脆就沒有在這次的慈善榜中出現。
根據目前國內最大的慈善組織──中華慈善總會的統計數據顯示,他們所獲捐贈的70%都是來自國外和港臺的,國內富豪的捐贈僅佔15%還不到。
主持人:有兩個數字,一個是70%,一個是15%,應該説差距是很大的。70%是來自於內地之外,來自內地的只有15%,您怎麼看這個數字?
王振耀:這個數字充分説明,我們現在的慈善事業面臨着一個重大的挑戰,我們的社會結構、社會道德,特別是慈善文化方面還存在着嚴重的缺陷。
陳小川:這種道德感不是説很直接就可以輸入給你的這種道德感,它是需要培育的,這種培育社會是有責任的,中國的富人為什麼在很多災難面前顯得沒有什麼聲息?我甚至見到有些影視巨星,媒體一方面在報道他的年收入,一方面在捐一萬,演了一個電影,然後捐幾個助聽器,這樣非常微不足道的事情。一方面是幾千萬的珠寶戴在身上,一方面給人捐100個助聽器,那才多少錢?這樣的情況是一種道德感的關係。
主持人:而且有很多討論都説,富人兜裏有了錢之後,他寧願去高消費,也不願意給社會做慈善?
王振耀:致富完了之後就是買各種各樣的豪華車,比賽,你這個豪華,我比你還豪華,以證明我有錢。
陳小川:現在還有,有一些地方,沿海有一些富庶的地方,喲,這個車不錯,奔馳600不錯,買三輛吧,自己開一輛,老婆開一輛,門口擺一輛,他一定要門口擺一輛,你説這門口擺一輛,不是給造成一種社會不平衡心態。
王振耀:你説這個很對。另外還有一種,家庭、孩子奢華得不得了,道德修養也比較差,對窮人毫無同情心。這幾個現象如果擺出來,在輿論上不斷地出現,成為老百姓日常的話題,老百姓對富人,對這樣的富人能有好的感受嗎?
陳小川:同時殃及了一些善良的富人。
王振耀:首先是責任感,企業的責任感,富人們的責任感。因為你是富人,因為你佔有更多的財富,那麼你應該有更多的社會責任,這樣一個觀念應該在我們的社會上應該樹立。當然,同時還有一種社會文化,同時還有政府的管理體制的缺陷。我想這幾個方面都有一些原因需要進一步地調整,需要進一步地完善。
王振耀:我給你説一個例子就很有意思,我也和一些企業家、老總在一起探討過。他們問我一個問題,他説你知道捐款要麻煩嗎?我説什麼麻煩?他説我捐款要上稅,做好事要上稅的。我説那怎麼回事?咱們的稅收政策,稅前列支是3%免稅,你超過3%,你要再捐款,不僅不免稅,你還得繳稅。
主持人:這是什麼意思?
王振耀:這就是説,本來我應該捐100萬,我的免稅額在100萬,那好,我這100萬可以免稅,算在免稅額裏面,這樣的話我就剩其它的錢我作為再生産的投資,沒有事,不繳稅,是我個人所得,是我企業所得。如果我多出這100萬,我想捐200萬,我想捐1000萬,那好,你這捐款按照稅收的規定,你就作為支出,你就得再繳一次稅。
主持人:那像這樣一種制度會不會影響富人們捐款的熱心?
王振耀:非常影響。
陳小川:大大影響。
王振耀:我捐了款就得麻煩,還得繳稅,還得讓我辦很多手續。我最近實踐了一把,我知道這手續有多麻煩。我最後為了迎接慈善大會召開,按個人所得稅,我捐500塊錢看到底需要多少手續?結果我捐了500塊錢,費了兩個月時間,通過十道程序,最後免稅免50塊錢。
陳小川:吹牛都不用上稅,怎麼捐款、慈善還得上稅,變成這麼一種現象。所以富人(不熱心捐款)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捐款,麻煩倒在其次,不能夠算作自己的成本,照説慈善捐款可以是作為社會調節、分配的一個,應該是第三次分配。第一次分配是工資收入分配。第二次是稅收。第三次應該是慈善。但是第三次分配,從我們這個社會對慈善這兩個字的認可就可以看出來,所以沒有機制保證,因為不認可這是第三次分配。
王振耀:所以這樣,我遇到了很多企業家告訴我,捐款真不方便,所以對捐款,對做好事垂頭喪氣的。
主持人:那好,我們退一萬步講,假如這個障礙不存在了,富人們就那麼願意從自己的腰包裏面掏出錢來給慈善事業嗎?
陳小川:當然也還有其它問題,中國有一個傳統觀念就是不願意露富,每次排百富榜,中國的什麼首富,前十名,前二十名,排完了以後,大概願意炫耀的很少,大多數人都説它排得不對,沒有根據,為什麼?他不願意露富,這點觀念也是一個障礙。
王振耀:還有兩個障礙。一個當然就是説我們現在的社會保障體制存在着一些缺陷,有極端貧困的個人,有一些相當困難的人,有一種仇富的心理。所以,富人也不敢露富,我是不是低調為好。
主持人:説到這兒我給您補充一下這種心態。我看過一個報道,有一個人他捐款之後,他不願意以個人的名義捐款,為什麼?記者採訪他。他説我一捐款,別人知道我捐出個幾千萬,那麼欠我債的人就會説,你都捐出去了,你還在乎我借你的這點錢嗎?就算了吧,這是一方面。另外,還會有些人這麼想,你都捐出來這麼多了,那你為什麼不能再給我點兒?我向你伸手的時候你都能給不認識的人,那麼認識的人向你張嘴你就不給嗎?所以他們説一説到這個,乾脆就不捐了,不給自己惹事。
王振耀:你説這個,另外我也覺得這是我們進入現代化,進入市場經濟之後兩個管理缺位。一個管理,我們的信息不是規範透明的,包括我們慈善機構的很多透明度也不高,大家捐款的時候就覺得我捐過去了,到底給窮人了沒有,大家馬上就想到了,是不是哪兒有腐敗行為,是不是中間怎麼了,沒有劃到窮人身上,信息不透明,所以這個障礙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主持人:您説到這個障礙,假如説剛剛發生不久的,中石油吉林化工廠的爆炸,假如在單位要求你們捐款的時候,你們二位會捐嗎?
王振耀:我想根據目前的情況來看,現在大家對公信度,比較而言,我負責全國的捐贈事務來看,公信度最高的是政府,大家願意捐款,還是要等政府號召,多年來形成一種習慣,政府一號召大家就捐贈。三個數,你可以看看大家的上限,大家心理的趨向,一個是1998年抗洪,物資帶資金捐70億,其中資金就70億。
主持人:來自民間的?
王振耀:民間,這是民間,國內的,這是建國以來第一次國內捐贈超過國外。第二筆是非典,非典期間捐贈的物資貸資金40來億。第三次就是最近的印度洋海嘯,大家對印度洋海嘯的捐贈。紅十字會加民政系統,就是慈善總會系統捐贈6.2億。這個捐贈,政府一旦號召,一旦組織起來,規範地組織起來之後,很多人還是願意捐的。一般地來説,特別是打動人心的這樣一些災害。比如説像今年的黑龍江沙蘭鎮的水災,100多個孩子死了,捐贈,很快就捐贈過一千萬了。
陳小川:但是你很少見到媒體去公佈,比如説關於黑龍江水災的捐款一共收到了多少,紅十字會收到多少,慈善總會收到多少,然後怎麼用的,這種媒體公佈還是差得很多。
王振耀:我有一次跟幾個人,廠長、企業家在火車上,在火車上的時候很有意思,他跟我談的,當然他不知道我就是負責,全國負責捐贈事務的官員。他説,我們現在不願意給政府捐,捐完了確實是沒譜,但是廟裏燒香我是要捐的,這個捐幾萬塊錢捐一點,就覺得那個可能還有點譜,有點數,還是剛才説的這種信息透明,直接給他們的非常規範的領域,或者是他需要的信息透明度,我覺得還是不夠。
主持人:如果説信息透明,人家捐了錢之後,知道這個石頭子進水,我得聽個響兒,如果説能夠很清晰地告訴人家這錢做什麼用了,這個效果會怎麼樣的話,可能捐款的人會多一些。能不能做出這樣的推測?
王振耀:能這樣,但同時還有一種文化氛圍,我是覺得捐款應該是給這些捐贈人更多的榮譽和規範的這樣一種,比如説表彰機制,我也覺得這方面我們做得不夠。
主持人:那為什麼有一些富人願意給廟上香,卻不願意給現實中的窮人直接捐款,您覺得什麼原因?
王振耀:你説這個現象很有意思,為什麼人家到廟裏,到廟裏我非常簡單,我個人的行為馬上對廟裏面,他就完成了,捐款以後,上香以後就完成了。對很多窮人存在兩個不確定性,我得找很多人去發這個錢,然後要給政府,又怕是哪一個官員貪污了,兩個不放心。那麼在西方解決了這個問題,在市場經濟發達的條件下,很多國家也解決了這個問題,怎麼辦?鼓勵你成立你自己的基金會。現在説到這裡,我們覺得另一個缺位就是,慈善組織還很不普及。
王振耀:最近我們國家重新修訂了基金會條例,現在就方便多了。
主持人:接下來我們看一個短片,印度洋海嘯到來之後,社會的上捐款情況是什麼樣的。
短片
印度洋海嘯引發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國際援助,在這場援助中,各國富豪紛紛施以援手。著名導演斯皮爾伯格捐款150萬美元,世界一級方程式賽車冠軍舒馬赫捐款1000萬美元,在海難影片《泰坦尼克》中擔任男主角的迪卡普裏奧捐款100多萬美元。
在公益領域表現總體上一直難稱良好的中國富豪群體中的一些人,也終於拿出了鉅額捐獻的大手筆。丁磊、惠學新、陳天橋、馬雲、潘石屹、黃光裕等一批新生代紛紛解囊為印度洋海嘯災區捐款。
人們注意到,在發達社會,富豪們往往熱衷於捐助可以增進社會福祉的各種事業,孤兒院、圖書館、疫病防治機構、學術研究事業等等領域,能夠吸引大量富人資助,各種基金會吸納了大量慈善性質的資金,每臨重大災害或重大社會危機發生,富人的捐助更加活躍。因此,有人説,我們不僅需要一張「富豪排行榜」,還需要一張「慈善排行榜」。
主持人: 社會對於富人在做慈善之後,給他們一個什麼樣的社會氛圍。比如説,因為非典時期我們報道了很多富人捐款的一些例子,其中有一個給我印象特別深。北京有一家珠寶公司的一個女董事長,她這個公司月收入可以到兩百萬,她當時在非典那樣一個大氣候下,她把公司的業務放在一邊,她讓別人給她打理,她自己到佑安醫院去做起了義工。應該説她的所作所為是應該得到全社會的支持和稱讚的,結果這個報紙報道,有很多不同的聲音,比如説有很多人就唧唧喳喳説,這個人我看她是舒服日子過得不想過了,她得找點刺激,這是一種説法,這還算好的。
陳小川:算厚道的。
主持人:還有人説,肯定是前世做了孽,現在再來還,她在贖罪。我覺得可能人,一定要對富人,他們做好事的時候,捐款的時候有一種相對寬鬆的心態,一方面我們説他們掙了錢了,不捐,為富不仁。一方面人家做了好事了,相反你用這樣一種很苛刻的心態去要求別人,社會心態可能對於富人捐款的時候起着很大的作用。
王振耀:現在大家對於慈愛之心、善舉,在社會道德水平的建設中的作用還遠遠沒有認識到,我想這是中國社會發展慈善事業,發展其它善舉,各種各樣慈善行為的時候一個很大的障礙。
陳小川:如果把慈善理解成一種社會文化的話,它就沒法用制度來規定,它就是傳遞,就是你和我之間的傳遞,我和他之間的傳遞,就是愛心傳遞,就是這樣。這種東西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我們做媒體的人。假如説那位非典時候她去佑安醫院做衞生員的珠寶商,我們媒體厚道一點,我們媒體不去報道那些刻薄的,那些畸形的心態,我們厚道點,我們專報道她,去高揚她一些善良的東西,長此以往也會有好處。但是我們媒體反而做了一些不好的事,消極的事。比如説,當然是廣告了,蓋一個房子,因為很多富人,第一代富人剛富,他不願意跟窮人住一塊兒,為什麼?不安全。我們都是有錢人,我們住一塊兒,我們弄一個住宅區叫“高尚住宅區”,我一見就膩味了,什麼叫“高尚住宅區”?你們有錢人住一塊兒就叫“高尚住宅區”?我們窮人住一塊兒叫“卑鄙住宅區”?沒有那麼一個道理。實際上社會的和諧才會給社會不同階層安全感,你把你圈在一個小圈子裏變成一個高尚住宅區,是不會有安全感的,但是這個媒體恰恰在這方面起了一些消極的作用。
主持人:前一段時間,美國福布斯總裁,他説過一句話,挺令人深醒的,他説,他覺得可能現在要求中國富人,大規模地去做公益和慈善事業,可能時間還不到,時候、火候還不到,我不知道您對他這種觀點怎麼看,就是説不到時候?
王振耀:最近我連續兩年參加《光明日報》組織的“光明公益獎”,我是它的評委,很有意思,它重點對的是跨國公司。當請中國的大企業參加的時候,中國沒有一家企業參加,都是國外這些大的公司。
主持人:那麼就應該創造這麼一種氛圍,讓富人更多地在災難來臨的時候,當一些社會上需要救助的人迫切需要他們幫助的時候能夠慷慨解囊,有什麼辦法嗎?
王振耀:有辦法,我想我們民政部,特別像救災救濟司就先需要&&,首先形成一套合作機制,能不能形成一套夥伴關係,當大災來了,我們政府應該把信息及時地向這些慈善結構來傳遞,來號召,改變調整原來的工作方式。
陳小川:弘揚一種感恩的文化,給世人有一種感恩的心態,不要弄得像深圳的叢飛,捐了那麼多,最後連看他的人都沒有。白芳禮大爺,天津那個老大爺,蹬着小三輪兒,救濟了幾十個大學畢業生,畢業了以後來看他的也微乎其微,也非常少,這是一個惡性信號,對捐贈文化的健康發展是一個惡性信號。
王振耀:這次開慈善大會就想改這個風氣,我們李學舉部長今年兩次致信叢飛,其實有一句話很典型,就是説“你的善心感動了中國”,他代表民政部致信叢飛。這次叢飛也得到了“中華慈善獎”,所以就想褒揚這樣一種精神,慈善精神。
主持人:根據有關機構的統計,中國目前已經有千萬富翁24萬人之多,成為亞洲地區僅次於日本的第二大百萬富翁聚集地。而與此同時,一個截然相反的事實,2004年上半年《福布斯》雜誌第一次公佈了“2004中國慈善榜”,2003年被《福布斯》雜誌評出的100位中國富豪,竟然有七成沒有在這個慈善榜中出現。中國慈善總會等慈善機構也表示,這些富豪也沒有在全國性的基金會捐過錢。面對這樣懸殊的對比數字,除了社會應該為慈善事業創造條件之外,人們也有理由呼籲,富人們應該更多地考慮一些自己的社會責任了,感謝收看《央視論壇,再見。
策劃:楊紅
編輯:徐斌 蔣薇薇
嘉賓:王振耀(民政部救災救濟司司長 中華慈善大會組委會副主任)
陳小川(特約評論員)
播出時間:2005年11月18日
責編:陳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