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1月14日 17:46 來源:
| |
溫家寶在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上發表講話 |
《?望》消息:
在江蘇無錫職業教育中心校的自動化實驗室,一個男生面對一套模擬的微型數控生産線,不時按動手中的控制板,依次調整著進料、加工、工件運送、識別、分揀、進庫等一個個生産程序。
校長孫俊臺介紹,這個學生學會了操作這條生産線,將來就能按照企業的需要調試、操作和維修自動化生産線。這類自動化生産線的調整工、數控機床加工的操作工等智慧藍領,在當地非常搶手。
這只是國家通過職業教育加速培養緊缺技能型人才的一個實例。自2002年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以來,職業教育辦學方向的步步回歸,意味著它不再是中職升高職、高職升本科,也不再是盲目地轉向普通教育。中職教育的定位,就是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高職教育的定位,就是在高中階段教育的基礎上培養數以千萬計的高技能人才。
職業教育並列三大戰略重點
在瀋陽鼓風機集團增速機車間,青年技工徐強創下的大型齒輪加工四級精度,被國內外同行譽為“徐強精度”。徐強1989年高考落榜,1990年考進該企業的技校大專班。他以執著的鑽勁把書本知識學透的同時,也逐漸馴服了手頭的設備。2001年,鼓風機集團花1280萬元從德國進口一台數控立式成型磨齒機,他作為國內操作該設備的第一人,在檢測時發現德方的調試方法有誤,並使德方專家重測後予以修正。從此,他得到了同行業頂尖專家的認可。“徐強精度”不僅為企業創造了上億元的利潤,也使此類國産設備有了與美國通用、日本三菱、德國西門子競爭的實力。今年,徐強被共青團中央、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授予“全國傑出青年崗位能手”稱號。諸如此類的事例證明,一個年輕人考不上大學本科,並不意味著就是創造發明的“淘汰者”,當技術工人一樣有燦爛的前途,“藍領”絕不低人一等。
據學界達成的共識,中國的現代職業教育發軔于1867年創辦的福州馬尾船政學堂。其發端比普通教育還早,但步履之艱難卻遠甚于普通教育。即使進入21世紀,職業教育在法律上被確認為“國家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許多地方決策者乃至整個社會的潛意識,仍把職業教育視為普通教育的補充:在教育規劃中,一直被作為調解普通教育生源的緩衝系統;在招生和經費投入政策中,也一直處於次要地位。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和關心職業教育工作。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對數以億計高素質勞動者和數以千萬計高技能專門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中央高層多次提出要把職業教育作為教育工作的戰略重點來抓。
2002年,國務院召開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並出臺了《國務院關於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
2004年,經國務院批准同意,教育部等七部委在江蘇聯合召開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並印發了《教育部等七部門關於進一步加強職業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今年以來,國務院領導同志多次作出批示,要求加強職業教育工作,加快發展職業教育,並確定今年國務院要再次召開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溫家寶總理還要出席會議並作重要講話,屆時,國務院還要出臺《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推動職業教育快速發展。
溫家寶總理曾提出,除農村教育和高水平大學建設兩大戰略重點外,教育工作還有一個戰略重點,這就是職業教育。他指出,教育工作要著重抓好“普及、提高、加強”三個方面的工作,即: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提高高等教育水平、加強職業教育。最近,溫家寶總理又批示:“我國人口多,就業壓力大,加強職業教育和培訓,提高勞動力素質,尤其是農村勞動力素質,是一項十分必要和迫切的任務。”
職業教育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
中央領導同志近日強調,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呼喚著職業教育的大發展。我國職業教育面臨非常難得的發展機遇。
我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迫切需要造就規模宏大的技能型人才隊伍。據調查,我國數控技術應用領域的操作人員、編程人員和維修人員每年需要新增幾十萬人,計算機應用專業人才的需求,每年將增加100萬人左右,汽車維修行業每年需要新增30萬從業人員,醫療護理人員每年需要新增15萬人。據預測,到2020年,我國一、二、三産業的就業比重將調整為25:30:45,城市化率將達到57.5%。對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市政、園林、商業、交通旅遊、社區服務、物業管理、家政服務等方面具有一技之長的勞動者的需求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這為職業教育創造了巨大的發展空間。
統籌城鄉發展、解決好“三農”問題,要求必須加強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和實用技術培訓,加快農村人才資源的開發。目前,我國農村勞動力文化技術素質普遍較低,現有4.8億農村勞動力中,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佔38.2%,初中文化佔49.3%,高中及中專文化佔11.9%,大專及以上文化佔0.6%,受過專業技能培訓的僅佔9.1%。另據農業部門統計,我國現有進城農民工1.2億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佔87.5%,有專業技術職稱的佔2.4%,受過培訓並獲得證書的佔18.5%。農村勞動力素質如不能儘快提高,將嚴重制約我國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農業産業結構的調整和農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發展職業教育是拓寬就業渠道,促進勞動力就業再就業,保持社會穩定的重要舉措。今後一段時期,我國就業形勢仍相當嚴峻。每年城鎮需要安排就業2400萬人,其中包括800萬失業人員,600萬各類企業下崗人員,新增勞動力1000萬人。為此,必須把發展職業教育、提高勞動者的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作為一項穩定的長期就業支持政策。
同時,普及高中階段教育,促進高等教育大眾化,必須大力發展多種形式的職業教育與培訓。隨著我國義務教育的普及,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歷史性任務被提上了議事日程。現在高中階段普及率是44%左右,要提高普及率,高中階段教育就要有大的發展。這個任務光靠普通高中是完不成的,同時也不符合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對技能型人才的要求,這就要求我們把今後高中階段教育發展的重點放在中等職業教育上。目前,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是19%,要進一步提高毛入學率,也需要高等職業教育的進一步發展。
中央領導同志認為,從以上社會需求分析來看,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加快人力資源開發,是落實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推進我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解決好“三農”問題、促進就業再就業;是全面提高國民素質,把我國沉重的人口壓力轉變為人力資源優勢,提升我國綜合國力、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途徑。實現職業教育特別是中等職業教育的新發展,對於我國國民整體素質的提高和人力資源的充分開發,對於加快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只有“出口旺”才能“進口暢”
一項統計顯示,2004年全國的初中畢業生約為2200萬人,其中800多萬人直接進入了勞動力市場。即使到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將達到40%的2020年,每年也仍將有新增1000萬以上的初中畢業生加入勞動者大軍,擔當起這部分人的教育與培訓,便成為中職學校的歷史性重任。
目前我國的中職學校有1.45萬所,其中5000所左右以畢業生的高就業率走出了低谷。如果把高就業率作為衡量職業學校發展的一個重要標誌,那麼訂單式培養就是職業學校成就高就業率的一大法寶。訂單式培養所以取勝,在於一所職業學校與眾多企業一起制定招生計劃、專業、培養目標、工作崗位和工作待遇,使學生在校期間就明確了去處,於是又會吸引更多的學生前往求學。
以往,中職教育的服務定位一直是促進本地經濟發展,雖然一些中專可以面向全國招生,但招生範圍還是有限。1999年後全國中職招生出現負增長,年招生數一度跌至390萬人,許多中職學校處在了吃不飽的狀態。2002年,中職教育的熱度開始回升,到2004年招生數達到550萬人,但各地區回升的幅度不同。比如江蘇職業教育水平的南北差距就相當大。從全國看,東部人才市場需求相對旺盛,而中職生源普遍喊缺,西部恰恰相反,中職生源多,就業門路卻很少。
令人始料未及的是,伴隨著 “教育移民”現象的出現,這種不平衡竟由市場杠桿調劑成了雙贏的局面。2004年夏,陜西省在眉縣職教中心舉辦的與外省聯合招生合作辦學的洽談會上,省內二三百所中職校的1.3萬名學生簽了協議:一年後轉到外省繼續讀書,拿外省的畢業證,在外省就業。眉縣職教中心旅遊專業二年級的小范同學是個土生土長的陜西娃,一年後將轉到浙江寧波東錢湖旅遊學校學習,畢業後就在浙江謀職。她所在班有59名同學,其中45名同學也和她一樣,因簽下這樣的轉學協議而喜上眉梢。
出現在江西的以職業教育為特色的“新餘現象”,已經使該市職校的畢業生在強手如林的知名企業中站穩了腳跟。在廣東東莞,步步高集團的5000多名員工中,畢業于新餘各職校的佔了兩成;在深圳,富士康公司畢業于新餘各職校的員工有6000多名,康佳、賽格、華強等大型合資企業,還把新餘各職校列為人才培養儲備基地。在與深圳、珠海的30多家知名企業簽有長期勞務供求關係的湖南懷化萬昌中專學校,創辦七年累計輸出了畢業生上萬名,企業對就業學生滿意率都在95%以上,而該校在校生數則從最初的400人發展到4000人。
回應農村勞動力轉移的就業需求
2004年初,以位於“世界工廠”核心地帶的廣東東莞數十萬工人缺口為代表的“民工荒”,使整個珠三角的企業老闆們第一次為招工焦躁。這個近20年來從未出現過的新現象反映出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以出口為驅動力的經濟活動的增長對技工、熟練工的需求大幅度提高了,而我國勞動力市場的人力資本、技能還不能適應突然加大的需求。”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進而預見,未來勞動力供給的主流將不是城市新增勞動力,而是農村勞動力的轉移。現在認識到這個事實相當重要,從政策上把農民工由作為邊緣問題轉向主流問題,是大勢所趨。
一方面大量農民盲目進城,聚集在城市周邊亟待就業,一方面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市政、園林、商業、交通旅遊、社區服務、物業管理、家政服務等方面對具有一技之長的勞動者的需求不斷增長,必然帶動以就業為本位的職業教育和培訓的加速發展。廣東作為外來農村勞動力輸入大省,積極推動成人教育從一般的文化技術培訓向以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為主,發動和組織各級各類職業學校和成人教育機構參與培訓,初步形成了較完整的培訓網絡。在所轄5個縣市全部進入了全國百強縣行列的浙江寧波市,按照培訓促進就業、就業帶動培訓的培訓思路,根據區域經濟發展的特點,大力對河南、安徽等外來農民工進行加工製造業、餐飲服務業、旅遊服務業的職業培訓,經過培訓把他們輸送到當地企業,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當地企業的“民工荒”。
正視職業教育面臨的諸多問題
以培養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帶動經濟建設這個和諧社會發展需求,既為職業教育回歸就業本位提供了一個良機,也不可避免地使職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凸顯。首先是職業教育自身改革,目前全國中職學校的30%是信息技術類學生,高職學校的20%是工商管理類學生,均大於製造業和建築業等技術類專業所佔比例。現在職校工科類偏少,與市場對人力需求的結構不匹配的問題,無疑需要教育部門重新優化組合職業教育資源,人才培養層次也要隨産業結構高移而提高,以適應發展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需要。
職業教育與職業培訓的成本大不相同。在各地經濟發展水平參差不齊的情況下,大家都想成為世界工廠的一員,教育部門就不能不考慮到一個職業教育對象的分層配套問題。一個值得注意的現實是,如果中職學校培養的技工水平與接受了職業培訓的進城務工農民差不多,那麼企業在招工過程中就會考慮到成本因素而更多地錄用農民工。
“以服務求支持,以貢獻求發展”,近年凡是偏離了這個辦學方向的職業學校都付出了職業人才培養的“無用功”。北京朝陽藝術職業學校校長周振華指出,一些條件較好的高職學校都在積極準備“升本”,一些中職校也不把目標放在如何讓學生學好技能,而是放任學生向高一級學校深造,一方面加大對學生文化課的補習,一方面取消實踐環節,這種學歷化辦學傾向造成了很多畢業生因缺乏實踐經歷和過硬的技能而無法就業。還有一些職業學校盲目跟風開設所謂熱門專業,結果生産出大批無法滿足企業需求的畢業生,這對職業學校的學生以及職業學校自身都是嚴重的傷害。
觀念問題、政策障礙、投入不足等等,都是影響職業教育加速發展的重要因素。即將召開的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將針對上述問題提出相應對策。
責編: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