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1月14日 08:53 來源:
?望新聞週刊消息:春華秋實,中國外交迎來金色的秋天。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應邀已分別訪問了朝鮮、越南。此前,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出席了在莫斯科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總理第四次會議。
隨後,胡錦濤主席訪問英國、德國、西班牙和韓國,並出席在韓國釜山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第十三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中國領導人的亞歐之行以及年底北京將接待美國總統布什的來訪等,這一系列重大外交行動,折射出了中國外交內涵正在發生新的變化。
營造和諧周邊
朝鮮與越南均是中國的近鄰。胡錦濤這次訪問朝鮮和越南無疑是中朝和中越兩國關係史上的又一重大歷史事件。胡主席此訪是對金正日2004年4月訪華的回訪。胡主席出訪越南是繼去年兩國總理實現互訪、今年7月陳德良主席訪華取得圓滿成功之後,中國最高領導人的出訪。近年來,在中越兩國領導人確定的“睦鄰友好、全面合作、長期穩定、面向未來”方針指引下,兩國睦鄰友好與全面合作關係發展順利,各個領域的友好交流與合作不斷取得新的實質性突破,並日益向深度和廣度發展。
關於朝核問題的談判一直牽動著世人的目光。第五輪北京六方會談已于11月9日在北京舉行。今夏在北京舉行的第四輪六方會談曾一波三折,最後終於達成一個原則協議,使這一會談取得階段性成果。當然要將此原則協議化為具體的政策和具有操作性的措施,任務還相當艱巨,還可能出現某些曲折或反復。中國作為東道主同樣一如既往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中國與朝鮮保持傳統友好關係有助於推動朝核問題的軟著陸,必將大大促進東北亞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中越關係近年來取得積極進展。在兩國關係中,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14日,中國、越南與菲律賓的石油公司共同簽署了《在南中國海協議區三方聯合海洋地震工作協議》。根據該協議,在未來3年內,三國的石油公司將共同收集、處理協議區內的地震數據,來探明該海域的地質結構和油氣儲量。三方協議合作總面積超過14萬平方公里。三國均表示,該協議表達了三方聯合考察南海協議區內石油資源儲量的意願,但不會損害各國政府在南海問題上的基本立場。可以説,中國、越南和菲律賓簽署的這一協議是“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精神的體現。中、越、菲三國聯合勘探南海石油的做法,是繼2002年中國和東盟共同簽署《南海各方行為宣言》之後,中國與有關國家為解決南海爭議邁出的重要一步。它意味著有關各方強調通過友好協商和談判,以和平方式解決南海有關爭議,並本著合作與諒解的精神,尋求建立相互信任的途徑,包括開展海洋環保、搜尋與救助、打擊跨國犯罪等合作。
溫家寶在上合組織第四次總理會議上就落實今年7月5日上合組織阿斯塔納峰會決議、推進經濟和人文等領域的務實合作提出具體建議和主張。溫家寶強調,推動上海合作組織經濟合作儘快取得實際成果,需要各成員國做出更大的努力。他建議創造良好的政策、體制和信息條件,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把能源、電信和交通作為重點合作領域,鼓勵企業和地方參與經濟交流和拓展國際交往,大力吸引域外的資金、技術和經驗。2005年上合組織一個引人注目的變化是吸納印度、伊朗和巴基斯坦為該組織的觀察員。這樣?上合組織已經延伸到中東和印度次大陸,成為歐亞大陸上地理空間最大的組織。10國面積約佔歐亞大陸總面積的74%,約佔世界人口的41%。由於中亞地區的政治生態尚顯脆弱,在新形勢下,維護中亞地區的穩定仍是一個緊迫的任務。
中國擁有眾多鄰邦,而且差異巨大,這就要求中國將與鄰邦的關係置於首要位置。和平與穩定是經濟發展的基本保證。無論是朝核問題,還是南中國海問題都直接關係到中國周邊的安寧,如何化危機為合作的契機將是營造和諧大周邊的關鍵一環。同時,中國的經濟已經成為拉動周邊經濟發展的引擎,這更使周邊國家對中國增添了許多的期待。這也使中國在處理與周邊國家關係時有取有予,更加主動積極地尋求並拓展中國與鄰國利益的結合點。
構建和諧世界
中國外交一個新的內涵就是致力於構建和諧世界。今年9月,胡錦濤主席出席聯合國成立60週年首腦會議期間出席了首腦會議、發展籌資高級別會議、安理會首腦會議和圓桌會議上均發表了重要講話,特別是胡主席9月15日在聯合國成立60週年首腦會議上發表的題為《努力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的講話,是對中國構建和諧世界這一主張的最新詮釋。
第一,堅持包容精神,共同構建和諧世界。中國最高領導人向全世界闡述了中國對於構建未來和諧世界的看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胡主席説,我們應當尊重各國自主選擇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的權利,相互借鑒而不是刻意排斥,取長補短而不是定於一尊,推動各國根據本國國情實現振興和發展;應該加強不同文明的對話和交流,在競爭中取長補短,在求同存異中共同發展,努力消除相互的疑慮和隔閡,使人類更加和睦,讓世界更加豐富多彩;應當以平等開放的精神,維護文明的多樣性,促進國際關係民主化、協力構建各種文明兼容並蓄的和諧世界。總之,只有堅持包容精神,承認世界文明的多樣性,才能實現和諧社會。關於“和諧世界”的論述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對世界的貢獻。中國文明中有許多值得認真汲取併發揚光大的思想,“和而不同”的思想就是其中之一。胡主席在這裡提出的包容思想,就是“和而不同”的思想的延伸。“合作”、“雙贏”等現代語匯走上歷史舞臺。上世紀90年代後,不滿足於雙邊往來的中國開始參與到亞太經合組織(APEC)、東盟“10+1”、上海合作組織等區域經濟和政治組織中。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即是一次重要的跨越,大大拉近了中國與世界的關係。
第二,倡導多邊主義,實現共同安全。和平是實現發展目標的根本前提。聯合國的誕生就是為了爭取實現持久和平,為了“欲免後世再遭今代人類兩度身歷慘不堪言之戰禍。”和平成為一個最崇高的理想和目標。聯合國不斷壯大,從成立之時的51個擴展到了今天的191個,表明世界各國人民對和平的渴望,但是60年過去了,如何實現和平,如何實現共同安全仍是一個急需解決的課題。冷戰結束十多年後,戰爭的硝煙並未徹底消除。各種爭端與紛爭此起彼伏,局部衝突層出不窮。單邊主義時有發生,聯合國作為維護世界和平的最重要的集體安全機制的權威也不時受到嚴重衝擊,因此反對侵略,反對戰爭,維護國家主權就至關重要。要實現和平就需要樹立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的新安全觀,要堅持多邊主義,通過協商與對話解決國際爭端。
第三,建立一個“人人享有發展的世紀”。本次聯合國成立60週年首腦會議就是讓全世界都來關注如何使21世紀真正成為“人人享有發展的世紀”,應當如何共同建立人類未來美好世界這一重要主題。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在發展自己的同時,關注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發展,並儘自己的可能,積極開展南南合作,援助和帶動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實現合作共贏。中國的發展,不是世界的威脅,而是為世界各國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和發展的機遇。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一員,中國是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好朋友、真朋友。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加強,中國將不斷增加對其他發展中國家的援助並加強與它們的全面合作,共同努力,使21世紀真正成為“人人享有發展的世紀”。中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是落實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推動南南合作的典範。西方國家主導的經濟全球化使大量發展中國家被“邊緣化”。目前發展中國家總體債務高達2.2萬億美元,沉重的債務負擔長期困擾著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最不發達國家。聯合國千年大會要求發達國家每年拿出GDP的0.7%援助發展中國家。然而,除了極少數西歐、北歐小國外,大多數西方發達國家都沒有達到聯合國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以實際行動向世界表明,中國不但使本國2.5億人口實現了脫貧,而且積極援助發展中國家擺脫貧困。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將不斷加強援助發展中國家的能力。
“中國創造”
全球化對國際關繫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衝擊。世界更加需要和平與繁榮,而建立和諧世界就是通向這一目標的有效路徑和保障。中國是“和諧世界”論的創造者,也必將是和諧世界的主要實踐者。現在中國外交的“關鍵是怎樣把中國的發展變成更大的合作空間”。雖然保持了20多年的經濟持續增長,但中國仍然是發展中國家,未來十餘年將仍然是中國的機遇期,要把握這樣的機遇,既需要和平穩定,也需要繼續從互利合作中獲取可持續發展所需要的資本、技術、資源和市場。從長遠看,中國需要形成有影響的真正“中國創造”的發展模式和全球治理理念,爭取使更多的國家能在行為模式和價值觀上的認同,從而增加中國與各國的合作面。
胡錦濤主席在聯大的講話中説,中國將堅定不移地高舉和平、發展、合作的旗幟,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道路。這就是説,中國將把自身的發展與人類共同進步聯絡在一起,既充分利用世界和平發展帶來的機遇發展自己,又以自身的發展更好地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正是本著這樣的精神,胡主席在出席聯合國發展籌資高級別會議上,宣佈中國將向發展中國家,特別是那些最不發達國家和重債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對其商品給予零關稅待遇,減免債務,在今後3年內向發展中國家提供100億美元優惠貸款以及幫助他們培訓各類專業人才等。這充分表明,儘管中國本身還是一個中低收入的國家,但中國願意在發展的道路上,與廣大發展中國家分享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所取得的成果。這也是中國對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響應和支持。當然,隨著中國的發展,中國還將向世界提供資本、市場和更多的“公共産品”。(作者為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
責編: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