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人民日報]“達菲”提醒我們什麼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1月07日 07:14 來源:

  人民日報消息:(白劍峰)禽流感在一些國家蔓延……瑞士羅氏公司生産的抗流感特效藥“達菲”身價百倍,成了搶手貨。近日有科學家證實,“達菲”的主要原料,竟是中國人再熟悉不過的八角茴香。

  八角茴香,又名大茴香,形若星狀,其果實含莽草酸成分,是一種調味品,也是一味中藥。為什麼我們熟視無睹的東西,漂洋過海之後就成了“寶貝”?

  中醫藥源遠流長,堪稱“國粹”。幾千年來,華夏子孫繁衍生息,中醫藥屢立奇功。然而,在與西醫藥同臺競技中,中醫藥卻不佔上風。據有關統計,在國際市場上,中藥銷售額每年約160億美元,我國僅佔5%左右;各種天然植物藥銷售額每年約300億美元,我國僅佔2%;我國中藥在國外申請專利不足1000項,而外國藥品在我國申請專利達1萬多項。目前,中藥出口仍以原材料和半成品為主,日韓等國用廉價的原料加工成“漢方藥”或“韓藥”,再高價返銷中國。中國每年用上億美元進口這類“洋中藥”。一些中醫藥業人士感嘆:我們賣了“一筐草”,人家變成“一堆寶”!

  為何如此?根本原因就是沒有與時俱進,缺乏創新能力。在技術密集型的制藥領域,研發能力就是核心競爭力。在我國的醫藥生産中,西藥雖佔絕對優勢,但主要是引進和仿製西藥,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鳳毛麟角。而在我們最有競爭潛力的中藥領域,不少企業仍在吃祖宗飯,鮮有能打入國際市場的中藥産品。

  也有人説:中醫藥不科學、難驗證,遲早會被歷史淘汰。其實,早在西醫藥剛剛進入中國之時,中醫藥就遭到過貶低、懷疑甚至否定。但實踐證明,中醫藥是一個“偉大的寶庫”。現代科學無法解釋中醫藥,並不等於中醫藥不科學。這正如漢堡和餃子,沒有優劣之分,只有特色不同。人類與疾病抗爭,中西醫都是武器,各有各的優勢。2003年,我國能夠取得抗擊非典的勝利,一個重要原因是中醫藥介入配合。

  眼下,禽流感陰影依然籠罩。我國不少醫藥企業透過“達菲”看到了中藥的巨大價值,紛紛加緊研發抗流感新藥。但是,如果這僅僅是一次短暫的逐利衝動,而非自主創新意識的深刻覺醒,那麼,中醫藥的命運不會有根本改變。只有不斷挖掘傳統寶庫,利用現代科技賦予其新的生命,才能使中醫藥持續發展。

  人類自誕生以來,就與疾病相伴而行,醫學探索永無盡頭。近年來,隨著西醫藥局限性凸顯,中醫藥的獨特療效引起世界矚目。我國已把發展傳統醫藥寫入《憲法》,並在“十一五”期間著力“培育現代中藥産業”。這是歷史的機遇,但機遇只青睞有準備的頭腦。中醫藥能否振興發展、走向世界,取決於現實中我們能在多大程度上重視“國粹”,在多大程度上自主創新。

責編:柳博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