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1月03日 11:18 來源:
| |
推不動 從10月10日起,國家第17次對藥品大幅降價,涉及22種藥品、400多個劑型規格,平均降幅40%,最高降幅達60%。然而,記者調查發現,新一輪的“藥品降價風潮”雷聲大雨點小,不少降價藥出現斷貨現象,“脫胎換骨”的同效藥與國家的“降價令”玩起了貓捉老鼠遊戲,令優惠政策的效果大打折扣。 |
工人日報消息:從10月10日起實施的第17次藥品大降價,到今天已有23天。實際效果究竟如何?據新華社記者在各地調查發現,成效值得肯定,問題還是不少。
?? 這次降價是歷次降價中力度最大的一次。很多單位認真執行了國家政策,但在一些地方,降價令剛開始實施,降價藥品就一夜之間神秘“蒸發”。為了抵銷降價損失,一些藥廠將降價藥自動停産,或者偷梁換柱,將降價藥品改換包裝規格名稱,再高價銷售,與降價令玩起了“貓捉老鼠”遊戲。正如一位代理商坦言:“別説這是第17次降價,即使再來N次,我們這些孫悟空也會拿出72變本領靈活應對!”
?? 形成“貓鼠遊戲”的原因,是複雜的利益格局。近年來,藥廠、銷售商和醫院作為獨立利益主體,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動機日益強烈。───可以説,“虛高藥價涉及的是一連串的事件”。以往16次藥品降價,都曾遭到了變相抵制。藥價虛高,從表面看是價格問題,從深層次看則是體制問題。要真正解決藥價難題,還需進一步深化相關方面的改革。
?? 降價令之所以在一些地方難以落實,首先與以藥養醫的體制有關。由於財政補貼不足,國家允許醫院以藥養醫,這在促進醫院自我發展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其弊端日益顯現:由於醫療信息不對稱,醫院醫生對患者的藥品消費擁有支配地位,即使醫生開了高價藥,患者也得聽醫生的。醫生開大處方、醫院賣高價藥,早就司空見慣,見怪不怪。
?? 要革除以藥養醫的弊端,實行醫藥分家是一種理想選擇,但目前時機似乎尚不成熟,較為穩妥的選擇是,推行醫療機構分類管理,各級政府努力增加對公立醫院的投入;逐步提高技術和勞務性服務的價格水平,在此基礎上,逐步實施醫藥分離,切斷醫院、醫生和藥品營銷之間不合理的經濟利益聯絡,縮小醫院通過藥品牟利的政策空間。此外,通過鼓勵醫院之間的競爭、推行後勤服務社會化等措施,有效降低醫院運行成本,完成醫院由以藥養醫向以醫養醫體制的轉換。
?? 流通環節混亂,是藥價虛高的另一大原因。目前,全國有藥品生産企業7000多家,批發企業1.2萬家。眾多企業為了搶佔市場,把非法回扣作為主要手段。藥品從出廠到賣給患者,要經過多個環節,各個環節層層剝皮、雁過拔毛。
?? 改革藥品流通體制,是遏制藥價的重要途徑。應該在對藥品批發零售企業進行整頓重組的同時,繼續完善藥品集中招標採購制度。藥品招標制度本身沒有問題,之所以受到非議,是實施中的偏差,在一些地方走了形式。各地主管機關應著力規範藥品招標活動,加強對集中招標採購全過程的監督管理,規範各個環節的運作。政府主管部門應該切實履行職責,摒棄無所作為的態度,強化對藥品市場的監管,對違法違規行為依法嚴厲查處。
?? 只有加快體制轉換,虛高的藥品價格才有可能真正降下來,讓老百姓真正得到實惠。 工人日報 新華社記者王學江 王茜
責編:張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