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貫徹五中全會精神:打好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攻堅戰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0月24日 06:30 來源:
    專題:十六屆五中全會

  人民日報消息:

  主要觀點

  我國正處於改革的攻堅階段。只有加快推進改革,才能為如期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打下良好基礎;才能從根本上消除經濟運行中不穩定不健康因素,促進經濟持續較快發展和良性循環;才能完善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體制保障。

  今後一個時期經濟體制改革要以轉變政府職能和深化企業、財稅、金融等改革為重點,特別是繼續推進涉及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涉及政府職能轉變、涉及對外開放、涉及維護人民群眾利益的改革。

  完成改革攻堅階段的重大任務,不僅要加大改革力度,還要加強對改革的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把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規範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建議》指出,“我國正處於改革的攻堅階段,必須以更大決心加快推進改革,使關係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體制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深刻領會和認真落實這一重要部署,對於全面深化體制改革,完成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任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充分認識打好經濟體制改革攻堅戰的重要性

  在我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黨中央把深化改革作為突出的重點任務,這是充分考慮我國改革和發展面臨的任務而作出的重大決策。我們要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增強深化和推進改革的自覺性。

  深化和推進改革,是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産力的必然要求。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社會生産力。改革是解放和發展生産力的必由之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同堅決地、系統地推進體制改革分不開的。開放也是改革。事實雄辯地證明,改革開放是決定中國命運的重大決策。正是由於改革開放,中國才有今天這樣繁榮發展的局面。我國現在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依然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産之間的矛盾。確保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而實現現代化的宏偉目標,首先要發展經濟,而發展經濟必須堅持和依靠改革。目前,妨礙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體制機制性矛盾還很多。原有計劃經濟體制中的一些嚴重弊端還沒有完全消除,在新舊體制轉換中又出現了不少新的矛盾。只有深化體制改革,才能鞏固和擴大宏觀調控的成果,從根本上消除經濟運行中不穩定不健康因素,促進經濟持續較快發展和良性循環。要抓住和用好本世紀頭20年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使未來經濟和社會發展邁上更大的臺階,也必須堅持以改革為動力推動各項事業發展,通過繼續進行深入系統的體制改革,從根本上解決影響經濟長遠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

  深化和推進改革,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迫切需要。20多年來,我們走出了一條成功的改革之路,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已經確立,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基礎性作用明顯發揮,國家宏觀調控體系逐步健全,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基本形成。但是,必須清醒地看到,改革已經取得的進展與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還有很大差距。例如,在完善基本經濟制度方面,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和探索公有制多種有效實現形式,還迫切需要深入研究解決一些深層次的問題,國有經濟結構調整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任務仍很繁重,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還面臨不少體制性障礙;現代産權制度不健全。在市場體系建設方面,土地和資本等要素市場發育滯後,服務領域和資源性産品價格形成機制還不合理,全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還沒有真正建立。在宏觀調控體系方面,計劃、財政、金融、投資等宏觀管理制度和方式還不健全,特別是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到位,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步履艱難。在收入分配方面,調節分配的制度和社會保障體系還不完善,城鄉之間、地區之間、部分社會成員之間收入差距繼續拉大,矛盾突出。在社會事業領域,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體制改革和事業單位改革任務還相當艱巨,等等。這些都説明,深化體制改革還有大量工作要做,特別是體制轉換中難以完全避免的種種新問題和矛盾複雜紛呈的局面,也迫切需要通過深化改革加以解決和改變。改革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我們必須堅決地推進改革,加快建立和完善新體制的進程。黨中央已經提出,從明年到2020年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僅剩下15年時間。機不可失,時不我待。只有加快推進改革,才能為如期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打下良好的基礎。

  深化和推進改革,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根本保障。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深刻總結國內外經濟建設中的經驗教訓,從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局出發提出來的,進一步明確了我國要發展、為什麼要發展、怎樣發展的問題。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才能順利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現代化建設的宏偉目標。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科學發展,需要從多方面作出努力,其中至關重要的是,必須通過深化改革,建立和完善相應的體制機制保障。只有進一步深化改革,建立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有效機制,才能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實現多方面協調發展,進而實現經濟社會較快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只有進一步深化改革,才能形成有利於優化經濟結構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體制機制,真正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促進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的提高,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只有進一步深化改革,完善收入分配製度和社會保障體系,才能使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和發展成果,促進社會公平和正義;只有進一步深化改革,構建合理有效的體制機制,才能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與和諧社會建設的共同發展。我們要站在更高的起點,走出新的發展路子,開創現代化事業的新局面,必須大力推進改革,構築和完善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體制保障。

  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需要著力解決的重點問題

  按照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構築落實科學發展觀體制保障的要求,《建議》明確了今後一個時期經濟體制改革的主要任務,提出要“以轉變政府職能和深化企業、財稅、金融等改革為重點”,並對這些重點任務作出了全面部署。這些重點方面的改革任務,關係改革和發展的全局,必須奮力攻關。

  繼續推進涉及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的改革。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成就巨大,毋庸置疑。同時,長期以來存在兩個方面的突出問題:一是經濟結構不合理,主要是産業結構層次低,城鄉、地區發展不協調,社會事業發展滯後;投資和消費關係失衡。二是經營方式粗放,投入多、消耗高、污染重、效益低,付出的資源和環境代價過大。這種粗放型的增長方式,與資源環境的矛盾越來越大,長此以往,難以為繼。存在這些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是經濟體制和機制的弊端沒有革除。因此,必須著眼于形成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優化和增長方式轉變的體制機制,全面深化和推進改革。要繼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進一步形成適合現階段生産力發展的所有制結構。企業是市場的主體,是優化結構、節約資源、提高效益的基礎。要繼續深化企業改革,轉換經營機制,促進企業産品創新、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促進企業改組和重組,發展規模經營,實現規模效益。要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進一步提高國民經濟市場化程度;加強現代市場體系建設,進一步打破行政性壟斷和地區封鎖,完善商品和要素價格形成機制以及競爭機制;深化價格改革,進一步確立土地、水、能源等資源性産品價格以市場決定為主的機制,促進生産要素的節約利用,提高資源利用效益。要進一步健全宏觀調控體系和制度,建立有利於經濟集約增長的宏觀經濟環境、市場環境和調控方式方法,包括推進財政稅收體制改革,實行有利於促進結構調整、增長方式轉變、科技進步和能源資源節約的財稅制度,調整和完善資源稅;加快金融體制改革,發揮金融杠桿對經濟結構調整、提高資源和資金利用效率的重要作用;繼續深化投資體制改革,特別是要加強投資信息引導、健全和實施市場準入制度、嚴格投資執法檢查,以有效遏制盲目投資、過度擴張和低水平重復建設行為,減少無效投資,提高投資效益。要推進科技體制改革,以科技進步和創新推動産業結構優化升級,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産力的轉化。為了實現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和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必須深化農村改革,健全區域互動機制,完善公共財政體制等。

  繼續推進涉及政府職能轉變的改革。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和關鍵,也是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中心任務。我國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已經取得了重要進展,但改革任務仍相當繁重,特別是轉變政府職能的任務還很艱巨。主要問題是,目前政府及其部門仍然管了不少不該管也管不好的事,行政審批事項還過多;政府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仍比較薄弱;一些部門之間機構設置不合理,職能交叉重復,職責不清、權責脫節,辦事效率不高;各級政府事權、職權範圍界定不夠清晰,政績考核體系不科學;等等。為什麼説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是深化其他方面改革的關鍵環節呢?這是因為:政企、政資不分的問題不解決,企業難以成為真正的市場主體,市場也難以真正發揮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政府職能和管理經濟的方式不進一步轉變,難以建立有效的宏觀調控體系和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我國已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並進入後過渡期,經濟管理必須按世貿組織規則和國際通行規則辦事,這對政府管理方式、管理制度和管理能力也提出了新挑戰、新要求。因此,必須把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按照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建設現代政府的要求,著力抓好四個方面:一是政府不應該管的事一定不要管。繼續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府與市場仲介組織分開,減少和規範行政審批,政府不得直接干預企業經營活動,充分發揮社會團體、行業協會、商會和仲介機構的作用。二是政府應該管的事一定要管好。任何市場經濟國家,沒有政府不對經濟加以宏觀管理的,特別是我國這樣一個有13億多人口、發展不平衡的大國,又處在經濟社會結構變革之中,各種矛盾和問題錯綜複雜,尤其不能忽視宏觀管理。既要加強宏觀管理,又要改善宏觀管理,適應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形勢的要求,更多地運用經濟和法律手段。要全面履行政府職能,正確行使經濟調節職能,主要為經濟發展和企業經營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在繼續抓好經濟調節的同時,強化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職能,把財力物力等公共資源更多地向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傾斜,把領導精力更多地放在促進社會事業發展和建設和諧社會上。三是深化政府機構改革。按照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和決策、執行、監督相協調的要求,優化政府組織結構,減少行政層級,理順職責分工,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加快推進鄉鎮機構改革。依法規範中央和地方經濟社會管理的職能與權限。四是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大力推進政務公開,加強電子政務建設,建立公正、透明的工作制度,健全科學民主決策機制和行政監督機制。

  繼續推進涉及對外開放的改革。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方面,也是應對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適應我國加入世貿組織新形勢的客觀需要。要著眼于建成更具活力、更加開放的經濟體系,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和競爭,更好地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深化涉外經濟體制改革。完善促進生産要素跨境流動和優化配置的體制與政策,健全對外開放的制度保障,依法管理涉外經濟活動,形成穩定、透明、公平和可預見的法制環境。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引進來”要提高水平,“走出去”要提高競爭力。通過深化改革,促進對外貿易增長方式加快轉變。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繼續積極有效利用外資,切實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繼續開放服務業市場,有序承接國際現代服務業轉移。支持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按照國際通行規則到境外投資,擴大互利合作和共同開發。要加快熟悉和掌握國際貿易規則和其他國際經濟法規、慣例,善於運用法律手段保障我國的經濟權益和安全。

  繼續推進涉及維護人民群眾利益的改革。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和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本質內涵,也是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本要求。堅持以人為本,就要維護和發展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發展經濟的基礎上,努力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要著力解決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從現實情況看,特別要擴大就業,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扶助貧困人口,發展教育和衛生事業,加強環境保護和治理,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和維護社會和諧安定。解決這些問題,從根本上説,要靠發展社會生産力,同時也要靠深化改革。通過推進體制機制創新,理順經濟社會關係,建立健全制度保障。堅持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建立促進和擴大就業的有效機制。進一步建立健全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恰當確定保障標準和方式。合理調節收入分配,著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調節過高收入、規範個人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緩解地區之間和部分社會成員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的趨勢。深化教育體制改革,推動教育事業的更大發展。推進醫療衛生體制改革,認真研究和逐步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健全環境監管體制,提高環境監管能力,運用經濟、法律手段推進污染治理。落實安全生産責任制,健全安全生産監管體制。正確處理各種利益關係,注重維護公民合法權益,注重促進社會公平和正義;等等。要進一步制定和完善這些方面的改革方案,並認真付諸實施。總之,一定要抓緊解決人民群眾關心和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大力推進和諧社會建設。

  加強對經濟體制改革的領導和協調

  完成改革攻堅階段的重大任務,不僅要加大改革力度,還要加強對改革的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

  注重加強改革的總體指導和統籌規劃。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涉及改革和發展的各個方面,是一個系統性工程。要統籌推進宏觀經濟改革和微觀經濟改革、農村改革和城市改革、經濟領域改革和社會領域改革、國內經濟體制改革和涉外經濟管理體制改革。這就要求深化改革必須有總體設計和全面部署,以加強綜合配套,協調推進。處在攻堅階段的改革任務十分複雜和艱巨,一些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不僅難度很大,而且涉及全局,有些改革既涉及生産關係又涉及上層建築,既涉及國內體制、制度和政策,又涉及國際經濟、政治關係。為確保改革的正確方向和順利推進,減少和避免不必要的改革風險,必須加強改革的總體指導和統籌規劃。同時,還要看到,深化改革面臨許多深層社會矛盾和更加複雜的利益關係,為了協調好各方面社會矛盾和利益關係,也需要加強改革的總體指導和統籌協調。為此,一是有關地方、部門和單位一定要從大局出發,齊心協力把各項改革任務落到實處,保證改革措施相互銜接、規範操作,促進改革的綜合配套、協調推進。二是加強對重點改革、配套改革等重大問題的研究,提出切實可行的改革實施方案。同時,加強對地方和企業改革工作的指導,及時研究解決出現的新矛盾、新問題。三是在總體改革規劃和重點改革方案指導下,鼓勵和支持地方、部門和基層單位解放思想、大膽實踐、勇於創新,創造好的經驗和做法,並及時加以總結和推廣。

  注重把改革措施規範化、制度化和法制化。深化改革要著眼于解決現實問題和深層次問題。制度創新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把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規範化、制度化和法制化,對於鞏固和發展改革成果,建立一整套新的體制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深化改革過程中,各項改革都要著眼于制度創新、機制創新、管理創新,並及時把被實踐證明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和中國國情、有利於促進社會生産力發展的改革措施上升為法律、法規,把各種成熟的改革成果及時用制度形式確定下來,使社會經濟活動轉入制度化、規範化的軌道。

  注重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始終高度重視妥善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是20多年來我國現代化建設的一條重要經驗,一定要繼續堅持。沒有穩定的環境,什麼事情也做不成,已經取得的改革和發展成果也會失掉。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化,一些深層次矛盾會繼續暴露出來,影響社會穩定的因素較多。改革和發展都要堅持積極穩步前進的方針,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與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要注意把握改革的節奏和改革措施的出臺時機,妥善處理改革中的各種矛盾,始終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保持社會和諧穩定,在穩定中推進改革發展,通過改革發展促進社會穩定。對一些重大的改革問題要進行反復論證,充分聽取各方面的意見,以保證改革方案和措施切實可行,得到廣大人民群眾和各方面的理解與支持。

  我們堅信,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緊緊依靠全國人民奮發進取,我國的各項改革一定能夠不斷取得新的突破和進展。堅持以改革為各項工作的動力,一定能夠推動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偉大事業從勝利走向更大的勝利。(魏禮群 作者為國務院研究室主任)

責編:閆冬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