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央視網評] 暢想五中全會好風景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0月09日 16:18 來源:
    專題:十六屆五中全會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國慶長假剛過,備受國人關注的中共中央十六屆五中全會就在北京召開了。規劃今後幾年國家的發展大計制定“十一五”計劃,既是本次大會的主題,也是咱百姓翹首以盼的大事。以人為本,心繫民生疾苦,當國家越來越貼近百姓的時候,每一次的黨中央全會,也成為社會各界矚目的焦點。即將出臺的五中全會公報,有哪些令我們期待的亮點呢?我們不妨先來設想一下吧。

  致力於科學發展。科學發展觀的概念已經提出了幾年,但我國經濟與社會現實中的情況,距離我們期望的科學發展還有相當差距。從追求粗放式增長的規模經濟,到集約式成長的科學發展,逐漸形成了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國家的發展,更要與社會的進步相一致。我們主張建立節約型社會,就是要盡最大的能力,用最少的資源消耗實現最大、最優化的價值産出。節約不僅是自然資源的節約,也是社會智慧資源的節約,實現社會人力資源的最佳配置也是一種節約。科學的發展,要以對大自然最小的負面影響,實現財富創造與自然環境的和諧互進。科學的發展,要以人均GDP一千美元為轉折,使經濟成長的智慧附加因素成為主要驅動力。總之,科學發展就是要將用數字表示的財富增加,與整個社會的文明進步相協調、相一致。

  協調發展的不平衡。準確地説,對社會發展的不平衡進行協調也是科學發展的一部分。但我國已經出現了相對嚴重的地區發展、城鄉發展、社會各階層發展的失衡現象,所以運用社會調節手段消弭發展中的不平衡是個極重要的問題。市場經濟我們已經搞了十年多,存在貧富差別是必然的、客觀的社會現象,它對社會的發展是有好處的,不可能徹底根除。但貧富懸殊卻可以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由於個人或社會群體的財富等級累積到一定程度時,容易産生對社會財富的“集聚效應”,從而也必然出現財富分配的失衡,這是導致貧富懸殊的主要因素。所以,當一個經濟體內貧富差別(在宏觀上表現為發展失衡)累積到一定程度時,必須運用符合經濟規律的調節手段進行調和,否則將嚴重影響社會的良性發展。稅收、産業政策引導、政府的直接扶持等等,都是進行發展平衡性調節的合理手段,但所有的調節都必須符合市場規律,決不能搞所謂的“殺富濟貧”。東西差距、城鄉差別、社會階層的貧富分化,我們已經到了一個必須的調節階段。關愛弱勢群體和貧困地區,不要讓他們成為國家快速發展的“被遺忘角落”。

  創新,步入全新發展階段永恒的話題。西方市場經濟發展的歷程表明,一個經濟體的人均GDP超過一千美元後,便到了一個比較敏感的問題多發階段。這種情況在我國已經開始顯現。經濟發展與能源供應和基礎設施的瓶頸因素在加劇,經濟發展的不平衡現象亟須調節,經濟發展與自然生態之間的矛盾也日顯突出,類似的問題還在不斷涌現。解決這一發展階段的矛盾是個非常複雜的工程,雖然方法很多各有側重,但這些問題的産生與疏導都將歸結為一個承前啟後的創新階段。發展的思路要創新,社會管理的手段要創新,文化創新、商品與服務的智慧創新,這是個傳統經濟成長模式近乎飽和後的必然階段。

  和諧社會的理念,是中華文化崛起的一個信號。我們説過,我國社會的發展已經進入一個矛盾多發期,社會不同階層與地區之間,因為在國家快速發展中存在利益分配不均衡情況,各種矛盾的層出不窮將不可避免。但中國雖然與整個世界越來越多地融合在一起,可中國必須有別於其他的“中國特色”,因為中國是個文化底蘊深厚的國家,在解決疏導現實社會矛盾時,不可能也不應該照搬西方走過的老路。和為貴,家和萬事興,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中華傳統文化之精髓。如今正是我們充分發掘傳統文化的精華部分,解決現實矛盾的黃金時期。不同的社會矛盾,需要的是“將心比心”以和為貴,任何導致矛盾激化的做法都將影響社會的健康發展。處理內外事務中的矛盾,都需要“和”字當先,這是確保國家長期穩定發展的前提,更是中華文化復興的積極信號。

  法治,社會和諧的重要支點。和諧理念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組成部分,但現代社會,尤其是以市場經濟為基礎的現代社會,必須以民主和法治來保障。民主是與我們傳統文化中以人為本的民本思想一脈相承的。而民主又必須以法治來實現和保障。把解決社會矛盾的和諧理念變為具有約束力的社會規範,則是一個由先進的治世思想走向法治的過程。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我們的理想再好,也要通過制定“規矩”把它描繪出來,並體現在人人都遵守的規則中。如果説先進的文化與治世理念是杠桿,那法治就是這個杠桿的支點。

  中共十六屆五中全會,是一次在中國發展的特別時期召開的重要會議,中國的發展將因此進入一個嶄新的指導階段。我們美好的期待一定會變為現實。 (作者:李映潔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瀏覽原帖全文 發表不群高見

  →→進入"網評天下",發現更多話題!

責編:張會玲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