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CCTV.com消息(焦點訪談):
青藏鐵路、南水北調等作為國家重點工程在宏觀調控、優化資源配置、帶動經濟發展等方面起著巨大的作用。今天節目關注的正是這些重點建設工程的進展狀況。
青藏鐵路是我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標誌性工程。它由西寧市至拉薩市,全長1956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截至目前,西寧至格爾木段已經建成通車,而格爾木至拉薩段也將於2007年正式通車,目前工程進展順利。青藏鐵路的建設受到了百姓的歡迎。
我國是缺水國家,北方部分城市缺水尤其嚴重。為了解決這一問題,2002年底南水北調工程啟動。它的建成將極大緩解北方缺水問題,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目前南水北調工程的東線、西線、中線已破土動工,建成後將解決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安徽、山東等地的用水問題。值得一提的是,在南水北調工程建設過程中,特別重視水質和生態問題。
“西新”工程也是國家重點工程之一。為了解決我國西部農村、老少邊窮地區一億多人無法收聽收看廣播電視的問題,中央直接投資了63億元,幫助已通電的行政村和規模較大的自然村,實現村村通廣播電視,有利地改善了9千多萬農民的文化生活條件,被廣大人民群眾譽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國家重點建設工程在促進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和健康發展,全民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進程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這些重點建設工程帶動了地方經濟發展、擴大了就業規模,改善了發展環境、縮小了城鄉差距、促進了全社會和諧穩定發展。
詳細內容
主持人 敬一丹:
2005年底,我國的“十五”計劃即將完成,“十一五”計劃也將拉開序幕。回頭看“十五”期間的1100多個重點工程取得的令人矚目的成績,例如青藏鐵路、南水北調、三峽工程、西氣東輸、西新工程等等,這些成就展示了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我們今天的節目就來關注這些重點工程。
解説:
國家重點建設工程是在百姓的熱切期盼中開工建設的。記者在中央民族大學見到了藏學專業大三學生朗嘎。
朗嘎 中央民族大學03級藏學班學生:
我是2003年到北京的,到今年已經是五次假期沒回去了,因為回去要麼坐飛機,坐飛機太貴了;要麼坐火車,火車要倒很多次車,要從北京到西寧,西寧到格爾木,格爾木倒汽車到拉薩,然後拉薩到家裏,單程就四天,路上也遠,父母也不放心,然後就不回家。
解説:
朗嘎告訴記者,她們班上很多西藏同學都和她一樣,假期不能回家。
記者:
在修青藏鐵路,你知道嗎?
朗嘎:
知道,一開工就知道,大家都知道,包括我父母,我們那邊老家的人都知道,西藏人都知道。
記者:
就是老家的人非常關注這個事情?
朗嘎:
很關注的。
索次 中央民族大學03級藏學班學生:
還問我火車什麼時候通?我説我畢業那年剛好通,我説我坐頭一輛車子到家,那時候就方便了。
解説:
青藏鐵路,由青海省西寧市至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全長1956公里,其中西寧至格爾木段814公里,1979年建成鋪通,1984年投入運營。正在修建的格爾木至拉薩段,全長1142公里,翻越了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海拔高於4000米的地段約1000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
宋朝義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交通司副司長:
到目前為止,(青藏鐵路)總投資330.09億,已經完成投資230多億,完成了70%左右。工程進度現在1142公里當中,已經鋪軌的是1094公里,還剩48公里,全線預計到年底鋪通,2006年7月1日全線試運營,2007年7月1日全線開通正式運營。
解説:
2007年,青藏鐵路正式通車,那時朗嘎和索次剛好大學畢業。
記者:
那時候青藏鐵路剛好已經通車了。
朗嘎:
嗯。
記者:
有什麼願望嗎?
朗嘎:
坐火車。
記者:
坐火車回家?
朗嘎:
嗯,坐火車回家。
索次:
家裏有三個妹妹,小的13歲,大的18歲,帶我妹妹她們坐火車到北京來玩玩。
解説:
建設青藏鐵路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標誌性工程。青藏鐵路格爾木至拉薩段,也是我國“十五”期間重點建設項目。
姜偉新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
在“十五”期間,國家一共批准了和核準了1100多個重大建設項目,這些項目總的投資規模達到了3萬億元,這個投資規模和投資項目的個數,都大大超過了歷個五年計劃時期。
解説:
“十五”期間的這1100多個重點建設工程,涉及到交通、能源、水利、農業、社會事業、環境保護等諸多方面,而這其中有很多都關係到老百姓的衣食住行。
大學生:
前一段時間,我和我們的同學一起去密雲玩,然後去密雲水庫的時候,發現它的水幾乎快幹了,特別特別少。像密雲這種大的水庫,如果水都少成這種程度的話,那北京看來真的很缺水了。
記者:
要是沒有了水會怎麼樣?
小朋友:
人就會無法生存,小鳥也會無法生存,大樹也會無法生存的。
解説:
目前,我國北方部分城市嚴重缺水,以北京為例,人均每年水資源不足300立方米,相當於全國人均水平的1/7,相當於世界人均水平的1/25。而我國的水資源分佈是不均勻的,長江、珠江、松花江這三條江的水資源相對有餘,黃河、淮河、海河、遼河這四條河,水資源短缺的問題已經影響到百姓的生活、生産和生態環境。為了使有限的水資源通過合理開發,全面節約,有效保護和優化配製,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的最大化,2002年12月7號,南水北調工程開工。
高俊才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農經司巡視司:
(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主要解決蘇北和山東部分地區,以及安徽部分地區的缺水問題。中線一期工程,主要解決北京、天津、河北、河南這四個省市的缺水問題。西線工程,正在抓緊做前期工作。
記者:
您覺得南水北調這個工程,會給您的生活帶來哪些變化呢?
北京市民:
一個是緩解北方的缺水現象問題,再一個就是北方人喝到南方的長江水,我覺得長江水很甘甜的。
解説:
在南水北調工程建設過程中,水質和生態問題備受關注,把南水北調工程建成清水走廊是人們的願望。
高俊才:
通過達標排放、中水回用、水土保持、提高污水處理費標準,用現代機制建設管理污水處理廠等措施,使南水北調建成清水走廊。
記者:
這條清水走廊給天津、北京的老百姓送來的水會是什麼樣的呢?
高俊才:
會是乾淨的水,對生活、生産和生態環境會帶來很大的好處。
記者:
又乾淨,又及時?
高俊才:
對,從水量、水質多方面來説,能改善北京、天津地區的用水條件,而且為子孫後代長遠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解説:
在“十五”期間,1100多個國家重點建設項目當中,西部地區佔了340多個,中央政府8千多億投資當中,西部地區佔41%。“十五”期間,在國家重大工程和中央投資安排上,不斷向西部、向農村傾斜,加強了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了人民群眾的生産生活條件。
記者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武宣縣關路村,看到村裏1月份通了有線電視。
記者:
今年看春節聯歡晚會了嗎?
譚藏苗 村民:
看了。我今年65歲了,才第一次看春節聯歡晚會,過去的話,因為電視都沒有收到,沒得看,今年第一次看。
解説:
鄉親們説,自從村裏通了有線電視,看電視就成了村民們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在上世紀末,我國西部農村特別是邊遠少數民族地區、山區,仍然有1億多人口不能收聽收看廣播電視。“十五”期間,國家實施的廣播電視“西新工程”,解決了他們聽廣播難、看電視難的問題。
李守信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社會司司長:
中央直接投資63億元,提高中西部及邊疆地區廣播發射覆蓋能力,幫助已通電的行政村和規模較大的自然村,實現村村通廣播電視,有力地改善了九千多萬農民的文化生活條件。
解説:
現在越來越多的西部農村群眾也能夠像城裏人一樣,享受到電視文化生活,促進了農村和城市的協調發展。而這些為老百姓辦實事的重點工程被譽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姜偉新:
我們覺得重大項目建設,是我們中國有特色社會主義一個重要方面,也是它能夠集全國之人力、物力、財力,集中辦一點大事情,我覺得這是我們政治體制的優勢。它增強了我們國家的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支撐了“十五”期間,我們國家經濟的快速、健康、穩定、協調發展,同時也為我們國家今後的發展奠定了較雄厚的物質和技術基礎。
主持人:
這些國家重點工程,凝結了千千萬萬勞動者的汗水,凝聚了黨心、民心,透過一個個重點工程,我們可以看到國力一天天增強,看到國家一步步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
責編:陶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