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人民日報】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的道路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9月01日 07:24 來源:

  人民日報消息: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日,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日。我們將同全世界熱愛和平的人民一道隆重紀念這個光輝的節日。在這莊嚴的時刻,重溫正義與邪惡、光明與黑暗的殊死搏鬥,回顧戰後世界和平發展的非凡歷程,展望人類文明的前景,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現實意義。

  牢記歷史,不忘過去,珍愛和平,開創未來。中國領導人再次鄭重宣示,中國要始終不渝地高舉和平、發展、合作的旗幟,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的道路,同世界各國人民一道,共同促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這充分表達了中國人民建設美好未來的堅定決心,也是對全世界人民的莊嚴承諾。

  一

  戰爭與和平是一個永恒的命題。千百年來,人類對和平懷著真誠的夢想;千百年來,和平的夢想又總是被戰爭打破。殺戮和毀滅之所以成為揮之不去的夢魘,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歷史上幾乎所有民族和國家的崛起和強盛,總是與征伐、殺戮和資源掠奪緊密相連。20世紀上半葉的兩次世界大戰,也都是由列強爭奪霸權、妄圖重新瓜分世界而引起。德國法西斯鼓吹拓展生存空間、日本法西斯揚言建立“大東亞共榮圈”,説到底都是要借侵略擴張來實現各自的大國夢想。

  日本、德國、意大利法西斯發動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給人類帶來了規模空前的浩劫,也使人類在戰爭的災難中警醒。60年前,當和平的曙光再一次普照大地,各國人民思考最多的,就是怎樣才能給戰爭與和平這個古老的命題一個終結性的答案。人們深刻認識到,靠侵略掠奪爭強稱霸,可以逞強于一時,卻逃脫不了覆亡的命運,這是一條根本走不通的死路。

  當前,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世界多極化的趨勢逐漸顯現,國際形勢總體上出現了相對和平的發展趨勢。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國家要發展,社會要進步,正在匯聚成為強大的潮流。中國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道路,正是順應這一時代要求。

  舊中國長期處於任人欺淩宰割的地位。特別是日本軍國主義的野蠻入侵,更使中國陷入長達14年的戰亂。億萬同胞飽受戰爭摧殘、經濟崩潰之苦。正是這種長期受蹂躪的切膚之痛,使中國人民深知和平之珍貴、發展之迫切,認識到和平是創造幸福和繁榮的保障。沒有和平根本就談不上發展;喪失發展、缺乏實力就無法享受和平、維護和平。苦難的歷史經歷,令中國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和平發展的道路。

  有著數千年文明史的中華民族,是一個熱愛和平、崇尚自由、追求正義的民族,中華文化是一種真誠的和平文化。千百年來,“和為貴”始終是中國社會思想的主線;“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始終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基本價值取向;“和而不同”、“厚德載物”是中國人民的寬大胸襟。渴望和平、追求和睦,作為中華民族的一種精神特質,深深地銘刻在人們的心田,融入人們的血液中。這就是我們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深厚的思想文化基礎。

  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的道路,最根本的還是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性質決定的,還因為它符合中國確立的宏偉戰略目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速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內在要求。和平發展也是實現這個目標唯一正確途徑。正如鄧小平同志所指出的:“我們搞的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不斷發展社會生産力的社會主義,是主張和平的社會主義”,“中國要實現自己的發展目標,必不可少的條件是安定的國內環境與和平的國際環境。我們不在乎別人説我們什麼,真正在乎的是有一個好的環境來發展自己。”

  二

  中國是和平、發展、合作崇高事業的積極倡導者,也是和平、發展、合作崇高事業的忠實踐行者。

  新中國成立不久,中國政府就創造性地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確立了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點,並公開宣告:“新中國的政策是和平政策,我們願意按照五項原則與世界一切國家友好相處。”而後,中國堅持這一原則精神,積極參與萬隆會議等一系列重大國際活動,不遺餘力地維護世界和平、推動各國的友好交往,樹立了良好的國際形象。

  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20多年來,中國對內改革、對外開放,在和平發展道路上邁出更新、更大的步伐,不僅實現了自身經濟的持續健康快速發展,而且為鄰國、為亞洲乃至整個國際社會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為促進全世界的和平發展事業做出了新的貢獻。

  中國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方針,奉行睦鄰、安鄰、富鄰政策。在同周邊國家的交往過程中,中國著力建立互信合作,著手解決分歧難點。在與東盟的關繫上,中國強調雙方應相互尊重而不是彼此對立,相互信任而不是彼此猜疑,相互合作而不是惡性競爭,立足共贏而不是此興彼衰。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近年來也不斷深化,兩國還全面解決了歷史遺留的邊界問題,努力使中俄邊界成為一條“和平的邊界、合作的邊界、友好的邊界”。在一些存在爭議的領域,中國創造性地提出“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方針,並且付諸行動,已經與越南、菲律賓達成了合作開發協議。

  中國積極開展多邊外交、開展國際合作。中國參與了幾乎所有重要的國際組織,並在軍備控制、貿易投資、反恐等多邊國際機制中扮演重要角色。面對各種危機和威脅,中國展現出積極應對的合作態度和負責任的大國風範,贏得世界各國的讚許。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後,中國考慮到亞洲國家的共同利益,頂住人民幣升值的壓力,維持幣值穩定,並向有關國家提供幫助,為亞洲國家戰勝危機發揮了重大作用。去年底印度洋海嘯災難發生後,中國政府和人民快速反應,捐錢捐物,展開了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對外救援行動。在朝鮮半島核問題上,中國政府堅持不懈地做出努力,避免了朝鮮半島緊張局勢升級,為維護東北亞的和平與穩定發揮了建設性作用。

  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積極參與聯合國事務,維護聯合國特別是安理會的權威,捍衛《聯合國憲章》的基本原則,推動聯合國的改革朝最大限度地照顧發展中國家合理要求和關切的方向發展。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中國日益融入世界經濟體系。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已經並將繼續為推動世界經濟的發展提供強大的動力。2004年中國進出口總額達到了11548億美元,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發動機。到2020年,中國市場的規模和總需求將要比2000年翻兩番。世界各國都將在這一進程中獲得新的發展機遇。

  中國選擇的和平發展道路,是一條在維護世界和平中發展自己、又以自身發展促進世界和平的道路,是一條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道路,是一條勇於參與和平國際競爭又堅持廣泛合作的道路。

  三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長期保持高速增長,綜合國力迅速提高。飽受磨難的古老民族踏上了一條偉大復興的康莊大道。這引起某些國家少數人的不安,有的甚至別有用心地乘機散佈“中國威脅論”。

  歷史上,一個大國的崛起往往會導致國際格局和世界秩序的急劇變動,甚至引發戰爭。然而,歷史也早已證明,一個國家對於世界和平是否構成威脅,不在於它的國力是否強大,而在於它奉行什麼樣的內外政策。

  中國選擇的是一條以和平發展為目標的新型工業化道路。這個“新”集中一個“和”字上:我們對外是和平發展,不是靠武力擴張去掠奪別國資源;對內是和諧發展,不是靠拼資源消耗去搞掠奪式經營。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是實現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選擇。

  早在1985年,鄧小平同志在會見外國客人時就説過:“中國現在是維護世界和平和穩定的力量,不是破壞力量。中國發展得越強大,世界和平越靠得住”,“中國發展起來了,制約戰爭的和平力量將會大大增強”。

  中國20多年來的成功實踐,充分證明了鄧小平同志這一歷史性論斷;未來的中國,必將以自己的實際行動進一步驗證這一歷史性論斷。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絕不會重復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的崛起道路,中國完全有能力走出一條和平發展的新路。中國現在不稱霸,將來發展了也不稱霸。這是中國人民真誠而鄭重的承諾,也是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的一個觀念基礎。

  在和平中謀求發展,是當今世界的頭等大事。中國堅定地走上了和平發展的道路,並且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嘗到了和平發展的碩果。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國家大、底子薄的基本國情,還沒有根本扭轉;與世界先進國家相比,中國還存在著相當大的差距。因此,要實現我們的宏偉目標,不僅需要一個長期的國際和平環境,同樣需要同世界各國發展友好合作。開放的世界為中國提供了發展的空間,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

  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的道路,必須繼續積極開展國際合作、平等參與國際競爭,促使對外開放水平和我國的綜合國力和競爭力不斷得到提高。在這一進程中,我們將繼續虛心向世界學習,同時為世界經濟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與許多國家一樣,20多年來,中國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中國在經濟和社會發展領域也遇到資源、生態環境、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等方面的挑戰。中國對此有著清醒的認識,有信心、有能力在自身力量的基礎上找到解決問題、戰勝困難的辦法。

  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道路,必須繼續積極參與國際事務,樹立負責任大國形象。中國在國際事務中將繼續支持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正義要求,促進國際關係民主化和法制化,維護《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以及公認的國際關係準則,推動建立符合世界各國共同利益的公正合理的新秩序。

  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的道路,必須繼續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為我國現代化建設營造長期穩定、安全可靠的國際和平環境。世界各國應超越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的差異,樹立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的新安全觀,通過對話和合作解決爭端,而不應訴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我們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繼續加強國際合作,團結各國共同開展反恐鬥爭,並攜手解決地區衝突、貧困等問題,努力消除産生恐怖主義的根源。

  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的道路,必須尊重各國文明的多樣性,鼓勵各種文明在對話交流中相互借鑒、取長補短,倡導各種文明在相互包容、求同存異中共同發展。各國有權根據自己的國情決定發展道路和模式。任何國家都無權把自己的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強加給其他國家。中國改革開放之所以能夠取得巨大成就,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認真汲取了人類共同的文明成果。只有繼續堅持這種借鑒、學習和汲取,我們才能發展得更快、更好。

  歷史是一面映照現實的明鏡,也是一本最富哲理的教科書。通過對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歷史的不斷回顧與深刻思索,世界各國人民必將加深對人類社會發展必然規律的科學認識,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增強維護和平、共謀發展、合作共贏的自覺性。

  今天的中國,已經走上了和平發展之路,無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幻,中國人民將繼續始終不渝地高舉和平、合作、發展的旗幟,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的道路,同世界各國人民一道,共同促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

責編:陶柯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