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中國青年報】日本不斷挑戰中日關係底線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8月15日 05:36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專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週年
    專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週年

  中國青年報消息:今年的8月15日,是日本戰敗投降整整60週年的日子。在這60年裏,特別是近10年來,日本在“反省侵略歷史”方面是如何做的?是如何處理與亞洲鄰國關係的?日本眾議院通過的“戰後60週年決議”真正反映出什麼動向?

  本報記者專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金熙德博士。

  記者(以下簡稱“記”):本月2日,日本眾議院通過了“戰後60週年決議”,與1995年通過的“戰後50週年決議”相比,有哪些本質上的不同?這些不同反映出日本什麼新動向?

  金熙德(以下簡稱“金”):與1995年“戰後50週年決議”相比,“戰後60週年決議”有其共性,也有不同。

  共性是:兩者本意都是要對那場戰爭的認識做個總結;也都避重就輕,回避侵略者的責任,玩弄了很多文字遊戲,把日本的侵略行為歸咎於當時所謂的“侵略時代”,以此來淡化日本自身的侵略罪行。

  不同之處是,它比1995年的決議進一步倒退。第一,它刪除了1995年決議中“侵略”、“殖民統治”這樣的字眼,而只用“日本過去的行為”這樣模糊的方式來表述日本在戰爭中的所作所為,進一步模糊和淡化了日本的侵略責任;第二,它又加進了“日本是受害國”這一點,出現了“日本是惟一被原子彈轟炸的國家”這樣的語句,通過強調“日本受害”進一步掩蓋其侵略行為;第三,加入了“紀念聯合國創建60週年”這一內容,以配合日本的“爭常”外交。

  總起來説,“戰後60週年決議”反映了當前的日本政治全面向右轉的動向,以及為走向政治大國而表現出的強硬姿態。

  記:上世紀90年代以後,日本的右翼勢力日益抬頭並擴大,作出了一系列傷害鄰國感情的事。您能否對近10年來日本對華外交中日益表現出的“右傾化”趨勢進行分析?這一傾向有什麼具體表現?

  金:上世紀90年代以後,日本對中國的態度與七八十年代的確不一樣。由於國際環境、經濟發展速度、日本國內政治等一系列因素的變化,日本90年代以後的對華政策越來越向右轉和強硬化,具體表現在一系列問題上。

  首先是歷史問題。最突出的就是參拜靖國神社,小泉連續4次參拜,到現在也沒有任何反悔的跡象;另一個表現是日本在篡改歷史教科書問題上無所顧忌,文部科學省縱容扶桑社的右翼教科書出臺;此外,一些閣僚不斷發表否認侵略歷史的言論,這種勢力日趨蔓延、越來越無所顧忌,首相和閣僚的錯誤舉動也越來越公開。我想強調的是,日本在歷史問題上的態度對中日關係的政治基礎形成了嚴重挑戰。

  第二是台灣問題。日本不應干預台灣問題,不應和台灣發生任何官方關係。但近年來,日本與臺官方關係日益升級,如解除了課長以上官員不能訪台的禁忌、允許李登輝訪日、公開表示日美同盟當然包括台灣、恢復在台灣紀念天皇生日等等。

  第三是安全問題。日本越來越顯示出不但要成為政治大國,也要成為軍事大國的野心。具體表現為海外派兵、日美軍事一體化、日本軍事外向化等,這對中日關係的政治氛圍和安全互信形成了嚴重的負面壓力;而且,日本還倒打一耙,宣揚中國對日本形成威脅,是最積極反對歐盟解除對華軍售禁令的國家之一。

  第四是領土問題。日本在東海和釣魚島問題上咄咄逼人,違背了中日之間和平解決領土爭端的協定,不斷單方面改變尚有爭議的現狀,挑戰中日關係底線。

  記:在這一系列事件中,可以看出日本怎樣的用心?

  金:日本想加緊實現成為政治大國和軍事大國的目標,為此,一方面協助美國實現其東亞戰略,另一方面借助美國的扶植達到自己的目的。背靠美國的情況下,日本採取兩個重要手段。第一是否認侵略歷史,認為要成為政治大國,就要摘掉二戰侵略國的帽子,而這一做法勢必引起日本與那些曾受其侵略的國家的摩擦和對立;第二是為了主導東亞而防範和抑制中國,認為日本要走向大國必須與中國一爭高低。

  總之,日本在其“協美制亞”總體戰略的指導下,抑制中國的發展,自己卻要在政治、經濟、安全上確立高於中國的優勢。這兩點都與中日關係的健康發展格格不入,勢必激化中日矛盾。

責編:馬芳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