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網友原創] 應對颱風,“避”是上策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8月06日 16:18 來源: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今年第9號颱風“麥莎”又來了。據中新社8月6日消息,“麥莎”于6日淩晨3點45分在浙江省玉環縣幹江鎮沿海登陸,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12級;5時後,颱風中心移位於浙江東清市境內,就是北緯28.2度,東經121度,中心附近最大風力仍有12級。據氣象部門預報,此次颱風雨量大,強度強,範圍廣,又正值大潮期間。據浙江在線8月6日消息,颱風經過的玉環縣城今已成澤國,多數街道積水達20-30厘米。可見,“麥莎”與“海棠”不分伯仲。應對氣勢洶洶的強颱風,就成了相關地區各級黨政官員“先於一切,重於一切,壓倒一切”的任務。如何應對“麥莎”?溫家寶總理在中國氣象局一份報告上對抗擊“麥莎”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沿海有關地區一定要作充分的預防準備,不漏一處,不存死角,盡最大的努力減少災害損失。(見浙江在線2005年8月6日消息)而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在“麥莎”光顧前夕之夜,通過視訊系統對浙江各級官員也下了一道“命令”:這次抗臺,準備比較充分,但還是要立足於避,就是搶險工作也要在人身安全保證的情況下進行,真正颱風來了,首先還是要避。(見浙江在線2005年8月6日消息)

  防“麥莎”,突出一個“避”字是上上下下一個鮮明的思路。“避”颱風,就是避免損失。颱風是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不可抗拒的。在氣勢洶洶的十二級颱風橫刮下許多作物會被刮倒,一些堪漏不固房子會出現崩塌等等,這是為許多事實證明了無法避免的事實。應對颱風,強調立足於“避”,就是避其“鋒芒”,最大限度保衛人民生命財産安全。避什麼?既要迅速轉移人畜到中心風力以外的範圍,轉移到安全地帶;也要迅速轉移重要物資,及早搶救成熟莊稼,及早固實堤壩防止坍塌,避免颱風暴雨造成損失。浙江在“麥莎”登陸之前,已組織124萬群眾安全轉移撤離;4.13萬艘船隻駛回避風港;上海沿海4.36萬人安全轉移等等。無疑,這是相關地方在“避”颱風方面做出出色的文章。“避”颱風,有效地保證了人民生命安全。

  “避”颱風,也是更新觀念的體現。一段時間以來,在國人心目中,每談颱風,總是離不開一個“抗”字。似乎只要“抗”才能體現鬥爭意志,體現不怕死不怕苦精神。然而,在實踐中人們都看到,片面的“抗”往往是難以扭轉颱風風向的。也就是説,在應對颱風中,假若片面講“抗”,只會造成不應有的損失。而立足於“避”,不是鬥爭性的衰退,不是無所作為,而是立足主動,有所作為。人們看到,浙江應對“麥莎”,正確貫徹國務院關於立足於避的方針,與強颱風爭取時速,實現了颱風前夕124萬人的安全大轉移就是最有效的應對措施。昨天,根據上海市防汛指揮部《關於報送颱風影響範圍內人員安全轉移方案的緊急通知》,上海展開了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人員轉移行動,對沿海4.36萬人進行了臨時轉移。而其中,金山、奉賢和南匯等區,因為直面東海,處於“麥莎”模擬登陸線路上的中心區,從而成為此次全市轉移行動的重點。(見中新社2005年8月6日電)

  “避”,還是作風紮實的體現。按溫總理的要求,及早準備要做到“不漏一處,不存死角”。這就要求各級官員工作佈置過細,檢查過細,做到實處。“避”字與“抗”字儘管是一字之差,個中彰顯的求實精神,以人為本理念已可見一斑。

  誠然,應對颱風時,強調立足於“避”並不是一切都要躲避。作為官員,作為共産黨員,在颱風的襲擊中,當著人民群眾生命財産處於危險狀態時挺身而出,發揚敢於鬥爭精神,想方設法保護群眾,保護國家、集體、人民財産也是應盡的責任和本分。但這種“抗”只是應對颱風局部個別工作的體現,不是全局總體部署;只是對官員隊伍而言,不能作為整個應對颱風的方針。

  “麥莎”儘管兇相畢露,然而在江浙、在華東卻無法盡施其兇,個中相關地方領導層採取主動的“避”方針是值得一書的上上策。據8月6日新華社報道,昨天,第四輪六方會談進入第11天,但仍然沒有突破性的進展。已經到了週末,但會談並沒有結束的跡象,不少代表團延長了在下榻飯店訂房的時間。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發展研究所朝鮮半島研究中心主任李敦球分析説,從現在的情況看,會談很有可能會延長到下周。

  5日上午,朝鮮與美國各自的代表團副團長進行了1小時左右的會談。在此基礎上,韓美、韓朝、中美和中日代表團團長分別舉行會晤,交換意見。朝美雙方討論了和平利用核能、棄核範圍等具體問題,儘管“未能縮小分歧”,儘管“幾乎沒有進展”,儘管有關方面的立場仍存在“實質性差異”,但各方都知道“實質性分歧”所在,都沒有放棄攻堅的努力,都希望繼續磋商加以解決,這充分表明六方會談正逐漸走向成熟、走向深入。

  關於朝鮮半島核問題的第四輪六方會談,目前已進行了多場雙邊磋商,各方代表為縮小實質性的分歧進行著持之以恒的努力。此輪會談的會期持續時間之長,已超過前三輪會期的總和,至今依然沒有提早收場的跡象或出現破裂的徵兆,各方在分歧面前依然保持著難得的心平氣和,都能夠很積極務實地面對分歧,都有一個共同的美好願望,並且把共同文件作為一個選擇,充分顯示出六方會談取得的進展,為今後六方會談繼續推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並且,會談越深入,涉及的實質問題越多,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就越大。

  會談期間各方相互磋商的頻率相當高、密度非常大,通過認真細緻的接觸與協商,各方在很多問題上增進了相互了解,積累了突破性的共識,分歧也在不斷集中、縮小。尤其是有關各方在前三輪會談中達成的共識得到了進一步確認,都重申要堅持朝鮮半島無核化目標,都再次強調通過對話解決朝鮮半島核問題,都支持六方會談進程。至於各方最終能否提出一份凝結共識、消除分歧的共同文件,此間專家認為,無論最後是否會有共同文件,都是情理之中的結局。有共同文件當然最好,説明本輪會談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確立了棄核、補償、不敵視的原則和框架,但即使達不成協議,也不能就此抹殺本輪會談的積極意義,也不能認為會議就不成功。“六個國家的代表畢竟坐在一起進行了十多天的磋商,充分了解了彼此立場,強化了通過對話磋商和平解決朝鮮半島核問題的政治意願。”

  毋庸置疑,六方會談是一個艱難曲折的進程。在本輪會談中存在著難以化解的分歧,朝美在此輪會談中的立場差距依然很大,想達成一致必須經歷艱苦複雜的談判過程。可喜的是,與會各方有著共同願望和目標,並一直進行著持續不懈的努力,“我們在不斷向朝鮮半島無核化目標前進。也就是説,路在一步步向前走,坡在一個一個向上爬。”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對解決朝鮮半島核問題,寄希望於一兩輪或幾天的會談就將矛盾和隔閡渙然冰釋,就能輕而易舉地解決一切分歧性嚴重的問題,未免過於想當然,“期望值顯然過高”。在這個艱難的尋求共識的進程中,需要的不僅僅是積極和努力,更需要務實和讓步,“我們還是希望各方能夠增進了解,建立互信。在這個過程中進一步消除分歧,尋找共同利益的最大公約數。”

  六方會談即將進入尾聲,各方尚未就所有問題達成共識,會談中還存在著一些比較突出的分歧,但有一點是值得肯定的,朝美雙方的談判還遠沒有到“山窮水盡”的地步, “磋商未到最後一刻,一切都還不會結束”。可以假設的是,只要各方都對本輪會談給予了高度重視,做出了並將繼續做出積極、建設性的艱辛努力,就一定能夠贏來美好的明天。這就需要各方進一步顯示靈活性,努力縮小實質分歧,做出更大努力。只要與會各方有談的意願和決心,問題不是不可以解決;只要會談仍在進行、攻堅仍在繼續,矛盾不是不可以化解。(亦菲)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瀏覽原帖全文 發表不群高見

  →→進入"網評天下",發現更多話題!

責編:陶亮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