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新華時評:正確對待歷史 開闢中日未來  

央視國際 (2005年04月29日 22:20)

  新華社北京4月29日電(包爾文)胡錦濤主席最近提出的發展中日關係五點主張之一,就是要“切實堅持以史為鑒、面向未來”,希望日方把對侵略戰爭表示的反省落實到行動上,能以嚴肅慎重的態度處理好歷史問題。胡主席的主張為中日正確處理歷史問題進一步指明了方向,對於中日關係走出困難局面,對於維護中日兩國和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構築致力於和平與發展的友好合作夥伴關係,具有重要意義。

  如何對待歷史問題,決定著中日關係的陰晴冷暖,因為它牽動著13億中國人民的感情。眾所週知,日本發動的侵略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據不完全統計,這場侵略戰爭造成3500萬中國人死傷,僅在南京大屠殺中就有30多萬中國人死於日軍的屠刀之下。按1937年的比價計算,日本侵略者給中國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1000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5000億美元。如果日方不能深刻反省這段歷史,中國人民的感情就會受到嚴重傷害。

  正確處理歷史問題,是發展中日關係的政治基礎。中日三個重要文件--《中日聯合聲明》、《中日和平友好條約》和《中日聯合宣言》充分體現了這一精神。已故中國總理周恩來在談到日本的歷史問題時説過,“前事不忘,後事之師”。1995年8月15日,時任日本首相的村山富市在戰後50週年紀念大會上發表了著名的“村山談話”,承認日本的殖民統治和侵略給許多國家,特別是亞洲各國人民帶來了巨大損害和痛苦,並對此表示深刻的反省和由衷的歉意。中國前國家主席江澤民1996年11月在接見日本領導人時強調,正確看待和認識日本軍國主義侵略中國的歷史,構成了中日關係的重要政治基礎;中日要面向未來,開闢未來,但前提是必須正視和承認歷史。胡錦濤和其他中國領導人也多次指出,只有堅持以史為鑒、面向未來,中日關係才能穩定健康發展。

  正確對待歷史問題,也符合日本和日本人民的根本利益。日本的一些媒體指出,歷史問題處理好了,日本同中國和亞洲其他國家的政治關係就會得到較大改善;政治關係改善了,經濟合作也會得到新的更大的發展,這對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國際市場的日本經濟來説至關重要。日本一直在謀求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對此,韓國、朝鮮、新加坡和亞洲其他一些國家明確表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必須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日本如果連歷史問題都不能正確認識和正確對待,那麼又怎能承擔起應盡的國際責任,又怎能贏得亞洲各國的信任和支持呢?

  在中日三個重要文件中,在從前任首相村山富市到現任首相小泉的有關講話中,日本政府在書面或口頭上都對歷史進行了反省,並表示了歉意,但為什麼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國家仍然對日本表現出強烈的不滿呢?主要原因在於,日方對歷史問題的“反省”只是停留在口頭上,實際上卻反其道而行之。近些年來,日本一些政界人物不斷否認侵略歷史,美化侵略戰爭,小泉多次參拜供奉著甲級戰犯牌位的靖國神社,日本右翼勢力編撰嚴重歪曲歷史、美化侵略的歷史教科書,日本文部科學省最終審定並通過這一歷史教科書。所有這些都違背了日方在歷史問題上作出的承諾,背離了發展中日關係的政治基礎,從而導致中日關係出現困難局面。

  正因如此,胡錦濤主席在談到日本應如何處理歷史問題時強調,“要把對那場侵略戰爭表示的反省落實到行動上,絕不能再做傷害中國和亞洲國家人民感情的事”。日本不僅應在口頭上,更要在思想上和行動上反省歷史罪責,用實際行動處理好國家領導人參拜靖國神社、右翼勢力蓄意歪曲歷史教科書等問題。只有這樣,日本才能取信于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國家,才能同中國一道開闢兩國關係的未來。

責編:閆冬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