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連戰參訪大陸有助於兩岸關係緩和與發展 

央視國際 (2005年04月27日 07:38)

    專題: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訪問大陸

  人民日報消息: 多位台灣問題專家近日在京分析,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率領國民黨參訪團前來大陸,有助於增進台灣同胞對大陸的認識,有助於大陸方面更加了解台灣同胞的心態、心聲,有助於推動和促進兩岸關係的緩和與發展。民進黨當局若能抓住契機,擺脫包袱,務實地謀求兩岸關係的緩和與發展,兩岸人民同樣會在功勞簿上為他們記上一筆。

  日前舉行的一次研討會上,一些北京的台灣問題專家表示,《反分裂國家法》出臺後,兩岸關係發生了許多新情況和新變化,直接導致了兩岸關係再次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熱點,特別是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即將率領國民黨參訪團前來大陸,受到兩岸以及國際輿論的普遍關注。多位專家表示,作為島內一支重要政治力量的代表,連戰此行有助於增進台灣同胞對大陸的認識,有助於大陸方面更加了解台灣同胞的心態、心聲,有助於推動和促進兩岸關係的緩和與發展。

  民進黨當局應抓住契機擺脫包袱

  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徐博東教授説,《反分裂國家法》的制定,粉碎了島內“台獨”分裂勢力製造的種種迷思,使兩岸關係朝著和平、務實方向發展的概率大大增加。這次連戰率團來訪,是兩黨關係史上的大事,也是1949年以來兩岸關係發展的重大事件。國共兩黨共同為兩岸和平努力,不僅翻開了兩黨關係新的一頁,也翻開了兩岸關係新的一頁,必將造福兩岸人民。

  徐博東認為,連戰此行除了具有其歷史意義,更重要的是可能開創兩岸交流交往的新局面。他指出,國共兩黨會談取得的共識中有利於台灣人民利益的,台灣當局理應給予肯定,並利用行政權力來務實推動。民進黨當局若能抓住契機,擺脫包袱,務實地謀求兩岸關係的緩和與發展,兩岸人民同樣會在功勞簿上為他們記上一筆。

  國共兩黨交流符合多方期待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黃嘉樹認為,連戰率領國民黨代表團正式來訪,開闢了兩岸對話溝通的新渠道───政黨高層領導人直接對話。這將有利於增進大陸方面對島內反對“台獨”、主張發展兩岸關係陣營的了解,兩黨之間的交流、對話,也有利於增進兩岸人民對彼此立場和主張的了解。他説,儘管國民黨是在野黨,但在島內政壇佔據相當重要的位置,並在一些縣市執政,是島內重要的政治力量。因此,此次國共兩黨如能就台灣同胞關心的問題達成一些原則性的共識,必將有利於兩岸關係的緩和與發展。

  黃嘉樹表示,國民黨接連組團到大陸參訪,親民黨主席宋楚瑜也正在積極規劃來大陸參訪。這受到大多數台灣同胞和國際輿論的普遍肯定,充分説明兩岸關係的緩和與發展,符合台灣的利益,符合台灣人民的利益,符合國際社會的期待。民進黨應該認清時代的潮流,認真思考什麼才是台灣應該走的正確道路,做出不同於“台獨”分裂路線的新選擇。

  “妖魔化”大陸的做法正在失靈

  台灣問題專家姜殿銘説,今年以來,從臺商春節包機到《反分裂國家法》頒布,從中國國民黨副主席江丙坤到近日的國民黨主席連戰先後率團參訪大陸,兩岸關係似乎有了春天的訊息,雖然期間也有台灣“3?26遊行”和台灣當局暫緩大陸媒體赴臺駐點,但是,祖國大陸不斷向台灣釋放出的善意以及許文龍退休感言所産生的持續效應,勢必對兩岸關係發展産生影響。

  姜殿銘表示,最大的影響表現為:首先,台灣當局給國民黨戴“紅帽子”、指責他們“聯共賣臺”的恐嚇手法,在島內逐漸失效。其次,靠悲情挑動兩岸對立、將大陸“妖魔化”的做法也正在失靈,台灣民眾不會再輕易上當受騙。他説,江丙坤“登陸”後與大陸方面達成了12項共識,台灣當局曾擺出一副對抗到底的架勢,甚至以“法辦”相威脅,但是,島內民眾卻對大陸釋出的真正善意反應熱烈,尤其是中南部的農民,非常渴望將其農産品輸往大陸。民進黨當局過去那種一呼百應的效應已經不再靈光。姜殿銘認為,這些變化表明,只要對兩岸關係有耐心和誠意,一定會産生良好的影響。

  連宋“登陸”將影響台灣當局大陸政策

  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研究員毛仲偉説,從去年的“5?17聲明”到今年的胡錦濤對臺重要講話和《反分裂國家法》的通過,擺明了兩岸關係的底線,遏制了“台獨”的囂張。兩岸目前出現的局勢也是多年交流交往尤其是經貿關係積累的必然,反映了客觀的需要和兩岸民意的交集。但應該看到兩岸關係的複雜性、長期性,扎紮實實地做好各項工作。

  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研究員孫升亮表示,島內變化首先看民意。去年島內“台獨”勢力活動似乎達到了高潮,然而,隨著祖國大陸自身的建設發展,並不斷向台灣當局釋放善意,大大影響了島內的民意走向,許多民眾對台灣當局的種種説辭失去信任。期間,起決定作用的是《反分裂國家法》的頒布,它對島內政治走向産生的影響巨大,其後續效應突出,促使兩岸關係從緊張走向緩和。孫升亮認為,近期的連、宋“登陸”,會影響臺當局的大陸政策,成為一股不可逆轉的趨勢,為今後兩岸的和解與合作打下基礎。

責編:陶柯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