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西部大開發:保住一片秀美山川 

央視國際 (2005年04月21日 15:52)

    專題:落實科學發展觀

  →→專題:落實科學發展觀

  中國廣播網消息:山嵐起伏、溝壑縱橫的陜北原來是個聚寶盆,煤炭儲量1400多億噸、天然氣3000多億立方米,石油遠景儲量11億噸以上,讓它有了"中國的科威特"的稱號。然而在陜北能源開發過程中,窮怕了人們在滿腔熱情中缺少了一份冷靜,"有水快流"、"大力招商引資"一度成為陜北各級政府最響亮的口號。一時間,來自各地的"淘寶人"蜂擁而至,急功近利、亂採濫挖造成的是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

  陜北26萬畝植被遭到破壞,每年排入黃河的泥沙增加了3000多萬噸;革命聖地延安的唯一的供水水源--王瑤水庫也難逃劫難。王瑤水庫負責人郭際洲説起這些就氣憤不已,進入雨季後,石油鑽採過程中的一些廢棄物、污水和原油,隨著洪水排入水庫,致使水庫水質污染嚴重。最嚴重的時候,庫內流入原油達5萬多公斤,4000多畝水面上漂著厚厚的油污,近120萬尾魚不能食用,對延安人民用水造成了很大威脅。

  不到十年時間,延安、榆林兩地:溝溝峁卯,千瘡百孔;土法煉焦,狼煙四起;小煤窯遍地開花,土油坑星羅棋佈。亂採濫挖也直接衝擊著陜北能源的正常發展。延煉集團總經理田維寬告訴記者:"土煉油猖獗的時候,我們煉油廠的煉油能力每年是四、五百萬噸,當時每年實際加工原油只有一百多萬噸。有這麼大的生産能力,沒有資源,這就造成了煉油能力的浪費。一年的産值只有20多個億,利稅也就是七、八個億吧!"

  痛定思痛,陜北人開始重拳出擊,重新規範自己的能源開發模式,無序開發讓位給了科學開發。治亂治散,將原來由上千個單位和個人控制的4570口油井統一收編,原油的産量大幅度增長,僅2004年,延安市原油産量就增加了146萬噸。延煉集團的生産和利潤也迅速提升,經過整頓以後,每年煉油一下達到400萬噸,充分發揮了規模的優勢,今年的産值可以達到120個億,利稅少説也有20個億。

  伴隨著一批批小油爐、小火電、小電石企業的停産關閉,是一座座現代化的大型能源企業的崛起。現在,年産一億多噸煤炭的現代化礦井已在陜北建成,裝機容量達360萬千瓦的坑口電廠正在陜北興建。去年,陜北有75億立方米天然氣通過管道輸向北京、上海、天津、西安、銀川等十多個大中城市。

  能源的科學開發,讓延安王瑤水庫水質重新達到了優良標準,長期貧困的延安、榆林兩地去年GDP增長達到17%,財政收入103億元,農業稅率先全部免除,陜北成為陜西經濟和財政收入增長最快的地區。榆林市委書記週一波説:“我們始終要堅持科學發展觀,堅持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並重的方針,合理的開採利用資源,走可持續發展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把榆林建設成山川秀美的國家新的能源化工基地"。

  如今的陜北已經成為我國21世紀能源的接續地:每年上億噸煤炭通過神木到黃驊港的運煤專線、包頭到神木的包神鐵路,和蜘蛛網一樣的幹線公路運往祖國各地。

責編:春天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