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西部大開發:跨過農技推廣“最後一公里” 

央視國際 (2005年04月21日 15:49)

    專題:落實科學發展觀

  →→專題:落實科學發展觀

  新華社消息:從2004年起,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農民遇到農業技術難題,當地農業技術人員又無法解決時,他們只要通過市農技推廣中心的遠程農業專家可視系統,便可以直接向遠在500多公里外的陜西省楊淩農業高新技術産業示範區專家“面對面”諮詢。這種全新的農業科技推廣模式,有效地解決了當前農業科技推廣中普遍存在的“最後一公里”即“入戶難”問題。

  尷尬遭遇催生創新靈感

  楊淩是我國唯一的農業高新技術産業示範區,區內擁有眾多全國一流的農業專家。2000年,在西安做生意的賈建軍和田建生受一位農民朋友委託,前去楊淩示範區求解一道農業技術難題。原以為是件很簡單的事,結果卻處處碰壁。先是不知道應該找誰,好不容易見著了專家,專業又不對。東奔西跑折騰了七八天,問題才得到解決。

  正是這次尷尬的遭遇,讓賈建軍和田建生深切體會到農民求取農業科技的艱辛,也讓這兩位精明的生意人發現了其中潛藏的巨大商機。在隨後的日子裏,他們還驚喜地發現,一方面,農民和涉農企業在苦等先進農業技術;另一方面,眾多農業專家正在為各自辛辛苦苦研發的科技成果找不到出路而發愁。 經過一年多的考察論證,賈建軍和田建生大膽地做出決定:投資農業科技推廣事業。2001年秋天,一個以農業技術諮詢為主業的民營技術推廣公司──乾興公司在楊淩示範區正式成立。公司以楊淩示範區農業專家為依託,專門提供農業技術諮詢和培訓、優良品種引進、項目規劃和農産品營銷等服務。

  公司搭臺,專家唱戲,客戶買票

  有人形象地把乾興公司的做法概括為“公司搭臺,專家唱戲,客戶買票”。其實,乾興公司扮演的正是農業技術市場發育中最關鍵的技術經紀人角色。經這個技術經紀人的撮合,眾多農業經營者通過這個技術經紀人獲得了最需要的農業實用技術,楊淩示範區50位農業專家的智力勞動找到了市場,而乾興公司也因此開闢出一條與眾不同的生財之道。

  這種市場化的科技推廣新模式,消除了傳統技術供給的單一性與經營者需求多樣化的矛盾。傳統體制下的技術推廣是以産定銷,有什麼就推廣什麼;而“乾興模式”是以銷定産,公司根據客戶需求組織專家提供相應的服務,如果一項業務涉及多個學科,則由公司指派權威專家,組成專家組共同會診。在過去的3年多時間裏,乾興公司以各種方式接待農業技術諮詢3.2萬多人次,其中農戶佔到了六成以上。公司的服務觸角已經伸及陜西、甘肅、寧夏、河北、山東等10多個省區。根據抽樣調查,年輻射帶動效益超過了10億元。公司旗下的專家通過向客戶提供服務,累計從公司支取報酬20多萬元。而公司的經營也開始從虧損轉向略有盈餘。

  遠隔千里,如同面授

  2003年11月,乾興公司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開發出一套遠程農業專家可視系統,配有視頻設備的接收終端就設立在客戶的辦公室或者家中。這種新穎的推廣手段,使得技術諮詢如同面授。農業科技推廣突破時空限制,服務質量顯著提高,成本成倍降低,困擾多年的農業科技“入戶難”問題迎刃而解。

  楊淩示範區李臺鄉農民鄭換郎,經營著三座溫棚的禮品西瓜,年收入達2萬多元。他高興地説,“遠程農業專家可視系統,把技術種到俺們的溫棚裏來了。”去年10月,鄭換郎種的西瓜得了一種怪病,他將病葉放到村裏安裝的接收端口攝像頭前,公司的專家僅用了幾分鐘時間,便對症開了藥方。

  據介紹,過去請一個專家從楊淩到寧夏中衛市提供一次技術服務,服務費加上交通、食宿等費用,一般需要支付1500元左右。乾興公司開發的遠程農業專家可視系統不管終端的受益農戶有多少,每個端口全年的服務費只收5000元,如果接受服務的農戶越多,戶均成本就越小。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程建國説,以科技下鄉為主要形式的技術推廣,每年只有兩三次,而農民對技術的需求卻貫穿一年四季。現代網絡技術在專家和農民間開闢了一條便捷、高效的服務通道。(完)

責編:春天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