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城:正在崛起的“太行明珠”
央視國際 (2005年04月17日 10:24)
專題:經典中國
在悠悠連綿的太行山上,鑲嵌著一顆璀璨的明珠──山西省晉城市。
這裡是上黨戰役打響的地方。在解放戰爭史上,上黨戰役是一次鞏固抗日戰爭勝利果實的重要戰役,也是保證毛澤東主席重慶談判成功的重要砝碼。鄧小平説:“上黨戰役打得越好,殲滅敵人越徹底,毛主席就越安全,在談判桌上就越有力量。”
1945年,為了保衛勝利果實,駐紮在太行山晉冀魯豫軍區的劉鄧大軍遵照中央軍委命令,殲滅進入上黨地區的國民黨史澤波部隊。廣大指戰員提出了“打好上黨戰役,支援重慶談判”的口號。勤勞樸實的太行老區人民不畏艱險,不怕犧牲,積極支前。
10月中旬,上黨戰役中最後一場殲滅戰在沁水河之東(今晉城市沁水縣)打響,經過數小時激戰,除少數敵軍先頭部隊西逃外,其餘全部被殲,史澤波被俘,上黨戰役勝利結束。同時也使太行老區人民強烈的革命英雄主義──“太行精神”名揚天下。60年後的今天,太行老區人民依然發揚艱苦奮鬥、自強不息的 “太行精神”,建設著自己的美麗家園。
晉城市位於山西省東南部,東枕太行,南臨中原,西眺黃河,北通幽燕,是黃土高坡通向中原的重要門戶。從這裡乘車到河南鄭州只要一小時,到焦作只需四十分鐘。鐵路、公路的縱橫交錯,便利的交通,給太行山區中的“紅色城市”插上了翅膀。
統計數字顯示,經過二十年的發展,晉城市農民人均純收入從1984年的406元增加到現在的3278元。經過結構調整,晉城市擺脫了資源依賴型經濟,“四大基地、八大産業”的建立使這個年輕城市步入了經濟發展的快車道,並向“園林化城市”的目標發展。“藍天多了,太陽紅了,塵霧少了”,是晉城市民對城市變化作出的最切實際的評價。
在城市飛速發展的同時,居住在大山深處的老區人民生活也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這裡的人民基本告別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耕日子,“企業連基地,基地帶農戶”的鄉鎮企業發展思路,使村裏人過著讓城裏人羨慕的安逸生活。全市小康綜合實現程度達到96%,有94%的老區人民過上了小康生活。
“這裡沒有富裕戶,也沒有貧困戶,家家都是小康戶。”這是1994年就被晉城市評為“小康村”的東四義村的真實寫照。走進這個村,就像來到了陶淵明描寫的世外桃源:乾淨平整的通村水泥路,嶄新統一的小二樓,文化館、老年活動中心等設施一應俱全。當地農民自豪地説:“我們住的一點不比城裏人差。辦一個這裡的戶口比辦太原戶口還難。”
“寬裕型小康村”東四義村的最大特點就是,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實現共同富裕,依靠村辦企業,實現城鄉統籌和諧發展。改革開放以來,這個村先後建起了水泥廠、編織廠、磚廠、彩印廠等多個有較高技術含量的集體企業,以企業帶動本村的發展。經過幾年建設,僅從住房情況就可看出群眾的生活變化:上世紀八十年代,由土坯房搬進全磚結構的磚瓦房;到九十年代,又住進寬敞明亮的小二樓。如今,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到了4776元。
今年71歲的老支書陳元戰,提起現在的生活激動不已:“現在大不一樣了,人均收入翻了好幾番。種地不用操心,播種、收割全是機械化作業;糧食、油、蔬菜每年村裏都會發,就連做飯燒水的400斤煤,村大隊也全包了。我現在每月還有750元工資,日子比小時候強一百倍。”
一座佔地300多畝的公園坐落在村旁。波光粼粼的湖面,漢白玉的欄杆,倒垂的綠柳,怒放的桃花,曲徑通幽的小路,各式亭臺樓閣……真不敢相信,太行山深處還有這麼美麗的城市,這麼富饒的村莊。
這座只有二十歲的年輕城市,正在憑藉新時期的“太行精神”建設著自己的未來,正以嶄新的姿態從太行山中“起飛”。(完)
責編:春天 來源: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