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焦點訪談]一心為民的信訪局長 

央視國際 (2005年04月06日 20:19)

    進入[焦點訪談]>>
    專題:為民解難為黨分憂的信訪幹部張雲泉



  CCTV.com消息(焦點訪談):22年來,江蘇省泰州市信訪局局長張雲泉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工作藝術,化解了一個又一個複雜棘手的矛盾,體現了一名共産黨員的先進性。

  在張雲泉看來,信訪局在群眾眼裏就是黨,就是政府,惟有盡心盡力,盡職盡責,才能不辱使命。去年9月,泰州某食品廠職工集體到市政府上訪。張雲泉迅速趕到現場,在雨中耐心傾聽了40多分鐘,等職工情緒慢慢平靜下來後,他建議職工選出代表反映自己的要求。在他的積極協調下,職工們反映的違法亂紀情況最終被處理。

  處理難題、化解危機,張雲泉體現出了他的忍辱負重和充滿智慧。在交通事故現場,他面對死者遺像三鞠躬,使一場即將發生的衝突得以避免;當運輸戶把死雞扔向他的時候,他不急不躁,耐心説服;面對困難群眾,他捐款捐物;他幫一個叫殷偉辦的群眾辦好了久拖未決的工傷鑒定,幫一個叫徐宇的群眾領到了賠償款……這些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舉動換來了群眾的理解和信任。

  22年來,張雲泉平均每年接待上訪群眾2000多人次、處理人民來信2000多封,他所在的泰州市信訪局在全省地級市信訪部門中人員最少,工作量、結辦率卻一直居於前列,他們處理的信訪案件被上級信訪部門譽為“免檢産品”。

  >>詳細內容

  主持人(敬一丹):

  您好觀眾朋友,歡迎收看《焦點訪談》。

  在江蘇省泰州市有一個名字廣為人知,他就是泰州市信訪局局長張雲泉。而在那些需要幫助的困難群體中,張雲泉的另一個名字更為響亮,那就是“一號接待員”。很多上訪的群眾説,只要有張雲泉在場,他們心裏就踏實。張雲泉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記者前往泰州進行了採訪。

  解説:

  在信訪部門這個清水衙門,常年面對的是罵聲、哭聲和埋怨聲,處理的是難事、急事和頭疼事。這就特別考驗信訪幹部的心理承受能力,平息事態和駕馭複雜局面的能力。在泰州只要遇到突發事件和複雜矛盾,群眾想得最多、説得最多、找得最多的一個名字就是信訪局長,一號接待員張雲泉。

  群眾:

  看看都漏了。

  張雲泉(泰州市信訪局局長):

  現在是想砌兩層的樓,但沒有錢修,只砌了一層砌不好,上面漏雨是不是?

  群眾:

  對。

  解説:

  張雲泉常説的一句話是“人不傷心不落淚,人無難事不上訪”。他深知,信訪局在群眾眼裏就是黨、就是政府,自己唯有盡心盡力、盡職盡責,才能不辱使命。

  去年9月,一場突如其來的變化讓泰州某食品廠的36名職工慌了神,自己的工廠眼看著就要被低價賣掉了,無助的職工聚集到市政府,用橫幅擋住了大門。

  職工:

  聽説工廠被賣掉,我們心情是個什麼心情?等於沒有活路了,把我們往死路上遇了。

  解説:

  張雲泉得知情況後,群眾趕了過來。

  職工:

  他聽反映情況,就站在雨裏聽,當時他這個行為還蠻感動人的。

  職工:

  他的辦事人員幫他打著傘,他都不要。他説人家工人能呆在雨裏,我也能呆在這兒。

  解説:

  張雲泉在雨中耐心傾聽,一站就是40多分鐘,冰冷的秋雨把他淋了個濕透。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張雲泉的這個舉動讓職工們相信這位信訪局長會把他們反映的問題當事情辦。

  職工情緒平息下來後,張雲泉接著指出集體上訪行為的不妥,並建議職工選出代表,反映自己的合理要求。在他的積極協調下,經過調查,涉及違法亂紀的有關人員最終被處理。

  張雲泉:

  信訪工作當中要有“五心”,第一就是接待群眾要有熱心,第二對他們反映的困難要有同情心。這時候你就要想,儘管他來態度不好,在發火,我就要想如果這個問題發生在我身上,我會怎麼辦?就是要有同情心。第三個就是要去解決他們的問題,就是要有誠心,誠心誠意的,不能是虛假的、搪塞的,解決這些問題不是一帆風順的,就是要有攻堅克難的決心,還要有長期去為解決這些問題的恒心。

  解説:

  在處理危機,化解難題時,張雲泉體現出了忍辱負重、充滿智慧的一面。在交通事故現場,面對失去理智的家屬和處理事故的幹警發生激烈衝突,上千人就要阻斷公路的緊急情況。張雲泉走到死者遺像前,誠摯地三鞠躬,使緊張的氣氛緩和了下來,避免了即將發生的一場衝突。

  在面對情緒衝突的運輸戶,把死雞扔向他的時候,他不急不躁,耐心説服。這種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舉動換來了群眾的理解和信任。

  孫勤(泰州市民):

  他答應人的事從來不説空話,不放空炮,把毛主席提出的為人民服務去做到上訪人的心裏,做到沒錢沒勢人的身邊。

  解説:

  22年來,張雲泉平均每年接待上訪群眾2000多人次,處理人民來信2000多封。他所在的泰州市信訪局在全省地級市中人員最少,工作量、接班率卻一直位於前列。他們處理的信訪案件被上級信訪部門譽為“免檢産品”。

  王慶元(江蘇省信訪局局長):

  他懂得法律,懂得政策,善於做思想工作,敢於善於做好難事、苦事,幫助群眾解難,為黨分憂。

  解説:

  張雲泉出身平凡,他更能體會出上訪百姓的冷暖安慰。在泰州很多群眾都稱張雲泉救苦救難的菩薩心腸。

  春節前,張雲泉的乾女兒方小娟披上了婚紗。婚禮上,人們很難把幸福甜蜜的方小娟和這個8年前冷漠、孤僻的女孩兒聯絡在一起。

  那時母親帶著小娟四處上訪,吃盡了苦頭,得知道母女倆回鄉消息的張雲泉趕到了方小娟家。從此以後,張雲泉經常帶日常生活用品來看望小娟,還帶小娟治好了胃病,小娟也認下了自己的幹爸、乾媽。

  張雲泉:

  她也是大眼睛,你看到了吧,回去説是我們姑娘,別人肯定相信。看看,還是比較像的,頭抬起來看看,看看這乾媽是不是大眼睛。

  解説:

  在張雲泉夫婦的關心下,小娟學會了電腦打字,並在當地的一家花店找到了工作。現在小日子過得平靜而溫馨。

  方小娟(泰州市民):

  有了一個溫馨的家,他們也就像我自己的親生父母一樣。

  解説:

  22年來,張雲泉幫助過許多素昧平生的人,結交了一大批的窮苦人。他拿出自己的4萬多元捐款給困難群眾,過年過節他會和孤寡老人拉家常,送去溫暖的問候。他幫一位殘疾朋友辦好了久拖未決的工傷鑒定,幫一位受害者家屬領到了耽擱多時的賠償款。

  殷偉(泰州市民):

  他説你是弟兄一個,我把你當作兄弟,我是你的老大哥。我説,我是一個窮兄弟,他説我嫌窮,我們也是窮人上來的。

  解説:

  李慶余老人晚年喪子,幾天時間黑髮變白髮,整天以淚洗面,是張雲泉幫著他落實了基本的生活保障。為了讓老人有事情做,從陰影中擺脫出來,又是張雲泉幫著開了一家小售貨亭,深受感動的老人家在自家的售貨亭上寫出了“共産黨萬歲”的大字,發自肺腑地稱讚還是共産黨幹部好。

  李慶余(泰州市民):

  他有一次打電話給我,我發高燒了五六天,他説哎呀,你怎麼今天講話沒聲音,聲音這麼低,我説我發高燒,他説什麼毛病,我説我也不知道。他當天晚上就騎著自行車,買了六條大鯽魚送到我這裡,説讓我補補身子,當時我們老兩口都哭了。

  解説:

  信訪部門是黨和政府聯絡群眾的重要窗口。這些年來,張雲泉為群眾提出的合理訴求在奔走呼籲,但有時也會有被誤傷的時候。幾年前,他的左手拇指被咬傷,至今不能靈活彎曲;左眼被打成重傷,視力下降到0.15。

  張雲泉:

  我不是一個包打天下的英雄,重要信訪問題,我要向市裏領導彙報,你信訪局解決不了的,他們坐下來以後,把牽涉到的部門一起請過來,進行會辦,把老百姓的問題解決了,答覆的問題的是我們信訪局,他到信訪局來聽答覆,這樣老百姓有的就形成誤解,好像就是我解決的。

  朱龍生(中共泰州市委書記):

  對於一些在處理信訪過程當中,極少數的部門和個人,推諉拖拉的我們會採取組織措施,打板子調離崗位。

  解説:

  在信訪工作中,張雲泉認為要把事後的補救變為主動反映事情的情況,為當地黨委政府的決策提供更多的信息和依據。這樣就會讓更多的群眾受益。

  針對目前群眾上訪,有三分之一屬於涉法糾紛的情況,他和司法部門聯合,讓律師坐堂信訪辦,建立了律師信訪接待日制度,使涉法、上訪案件合理分流,減輕了政府部門的壓力。

  殷美娟(泰州市司法局局長):

  其實通過調節、仲裁、訴訟就可以把問題解決了。

  解説:

  近年來,泰州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面臨著舊城改造,拆遷面積擴大,實地農民生活保障等新問題和新矛盾。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這樣兩組數字,去年全市GDP的增幅達到14.7%,為居全省第六。農民人均收入增幅達到了12.4%,為居全省第五位,而在經濟指標增幅的同時,信訪量卻在不斷下降,比前年同期下降了9.8%這一升一降可以説是對處理好改革、發展與穩定關係的最好詮釋。

  李源潮 中共江蘇省委書記:

  通過信訪這個窗口,妥善地處理各種各樣的矛盾,包括社會之間的一些利益關係的矛盾,來達到人民群眾之間的團結一致,達到人民群眾和黨和政府的團結一致,達到我們一個社會的齊心協力的權利,來推進我們的發展,來建設我們的和諧社會。

  解説: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顧了工作就會虧了家庭。張雲泉的妻子和親戚有八九個下崗,生活並不寬裕,可他就是不吱聲,親戚們都抱怨他是死腦筋。採訪中我們得知,每次張雲泉和上訪的人帶回來時,都會對上級的信訪部門説,我家的親戚又添麻煩了。而妻子患病要到省城去治病,張雲泉忙得沒有時間陪,更不要説單位派車接送了。

  張雲泉的妻子:

  有的時候感到很委屈,他這個人是有點呆,直觀外面的事實,不管家裏的事,但我還是支持他的工作的。

  殷偉 泰州市民:

  説句祝福的話,好人一生平安。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他有了好的身體,才能為群眾多辦事,辦實事。

  主持人:

  張雲泉説,他曾經當過海軍,所以他更懂得每一滴水的力量,他認為信訪工作是黨和政府聯絡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每一個來上訪的群眾,都是人民海洋裏的一滴水,解決好他們反映的問題,就能從每一滴水中,折射出黨和政府所付出的努力,讓群眾感受到溫暖和關懷。從張雲泉的身上,人民看到共産黨員先進性的具體體現。

  好,感謝你收看今天的《焦點訪談》,再見。

責編:辛梓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