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政協記者招待會:關注糧食安全問題 

央視國際 (2005年03月06日 12:56)

    專題:2005年兩會

  CCTV.com消息:3月6日15時,全國政協十屆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新聞發佈廳舉行記者招待會,邀請全國政協委員何林祥,洪紱曾、段應碧、聶振邦就保障我國糧食安全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

  [劉春聲] 女士們、先生們,下午好。記者招待會現在開始。

  加快我國農業發展,保障糧食安全是我們廣大民眾關心的問題,也是這次記者招待會的主題。

  溫家寶總理在昨天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進一步發展糧食生産,實現糧食穩定增産。全國政協十屆三次會議期間,政協委員們圍繞保障我國糧食安全問題積極建言獻策,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今天我們邀請了四位全國政協委員回答記者們的提問。

  下面開始提問。


  [中央電視臺記者] 請問段委員,有人認為我國的糧食安全形勢非常嚴峻,有人認為中國不存在任何糧食安全問題。我知道去年您做過一次調研,專門關於糧食安全問題。請介紹一下相關情況。另外,您怎麼看中國糧食安全問題。

   [段應碧] 我首先回答你的第二個問題,就是我對糧食安全形勢的看法。我們國家13億人口,民以食為天,吃飯任何時候都是第一位的大事。

  我們國家13億人口,民以食為天,吃飯任何時候都是第一位的大事。中國人的食物消費以糧食為主,即使以後肉食消費比例提高,也要靠糧食來轉化。所以任何時候都必須保障糧食安全。

  一是要有充足的糧源保證供求平衡。二是要有發達的流通,保證任何地方、任何時候都買得到。三是要有合理的價格,保證消費者買得起。

  我國的糧食生産從1996年到1999年連續四年大豐收,其中三年的産量超過了1萬億斤,生産量大大超過了消費量。雖然從2000年到2003年連續四年減産,特別是2003年減産的幅度比較大,但由於庫存充裕,所以糧食供給一直都是有保障的。

  去年國務院根據糧食四年減産、庫存減少較多的新情況,採取了一系列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的政策措施,糧食生産出現了重要的轉機。從目前糧食生産、銷售、庫存總的情況看,我的基本判斷是,至少近期內我們國家的糧食供給不會有什麼問題。

  但是從長遠看,糧食安全形勢不容樂觀。一方面,隨著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糧食消費需求肯定會越來越大。另一方面,今後糧食繼續增産的難度也會越來越大。

  難度大主要是三個原因:一是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的推進,耕地減少的趨勢難以扭轉。二是我國農業的基礎設施很薄弱,靠天吃飯這個局面也很難改變。三是由於種糧的比較效益低,激勵農民和地方發展糧食生産的長效機制還沒有建立起來。因此,不能夠因為目前糧食形勢的好轉就對我們國家長遠的糧食安全掉以輕心。

  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去年專門就糧食安全問題進行了系統的調查研究,並且向中央和國務院提出了研究報告。中央和有關部門對於調研組的報告很重視,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曾培炎副總理、回良玉副總理都有批示,報告提出的一些看法和建議,在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當中也有所反映。

  高糧食的綜合生産能力,保障糧食安全,還有很多問題需要研究,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也將繼續進行這方面的調研。謝謝。

  [新華社記者] 請問洪委員,這幾年我國亂佔濫用耕地的現象十分嚴重,這對我國的糧食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脅。請問您對此有何建議?


  [洪紱曾] 土地是民生之本,耕地是13億人口吃飯之本。因此,耕地是具有戰略意義的生産資料,但同時又是我們這樣一個眾多人口緊缺的資源。因此,嚴格保護耕地,這也是貫徹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的一個重要問題。我覺得這個問題提得非常好。

  這些年來,國家為了加強生態建設,為了進行農業結構調整以及必要的建設用地佔用了一部分耕地,是合理的。但與此同時,出現了比較嚴重的違規佔地、濫用土地的現象。

  據統計,從1996年到2003年,我們的耕地面積減少了將近一億畝,一億畝是什麼概念?就是我國總耕地面積的5%左右。針對這種耕地嚴重下滑的情況,正如昨天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所説的,政府加強宏觀調控,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對土地市場的管理、規範用地以及出臺一些政府徵地補償政策等。

  耕地迅速下滑的趨勢有所遏制,去年耕地面積有所回升。但是以地生財,靠佔用耕地、經營耕地來生財這樣一種潛在的不良需求仍然存在,值得我們高度重視。因此,國家還要繼續嚴格加強對耕地保護,採取宏觀調控政策,保護耕地在合理的範圍。

  嚴格保護耕地要從兩個內涵上理解,一是保護耕地的數量,同時更要關心耕地的質量。一個時期以來,為了高産,用地而不養地,以至於耕地質量普遍下降。比如東北黑土地,一個最重要的標誌是有機質,50年代時我去東北是黑黝黝、亮晶晶的土地,但是現在有機質已經從原來的8─9降到1─3。

  為了高産,不合理的施用化肥、農藥以及設施農業生産的塑料薄膜造成的白色污染,不但減少了土壤的營養成分,而且增加了土壤的毒害物質。保證優質的工業産品,我們要加強投入,建設現代工廠和現代設施;為了提高糧食生産,我們也要加大投入來培培耕地。

  如果説在這方面有什麼建議,主要有兩點:第一,鋻於國家在前幾年實施的沃土工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今年的投入僅僅三千萬,規模太小,對於十多億畝耕地來講,我覺得要擴大規模,加大沃土工程的實施力度,而且納入到“十一五”規劃當中。

  第二,耕地作為一種土地資源,和林地、草地一樣,從國家來講,應該監測它的動態,因為這個資源隨著各種自然和其他綜合因素是不斷變化的。因此我建議,應該對耕地土壤在十多年沒有普查的基礎上進行一次全面普查。順便説一句,對佔國土40%以上的草原也需要建立普查制度,經常監測它的動態,以便於合理的保護和利用。

  謝謝。

  [香港商報記者] 美國學者布朗十年前曾説過中國糧食不夠吃,不久前他又説中國是頭號消費大國,請問你們對這個問題怎麼看?反分裂國家法即將提交人大審議,假如台灣獨立大陸動武,西方對我實行糧食禁運,中國的糧食安全應該如何保障?


  [段應碧] 剛才我講過糧食繼續增産難度很大,因為我們確實有嚴重的資源約束,包括耕地資源的約束、水資源的約束。但是我對我們國家的糧食安全是有信心的。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業機器糧食生産迅速生産,曾經出現好多年的供大於求。去年中央採取一些政策措施,糧食一年增産766億斤,只要把政策對頭,措施得力,把農民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保障中國人的吃飯問題,我們自己能夠解決。

  至於説封鎖這一類,我覺得不可怕。因為我們現在糧食進口只是一個品種調劑,進口的數量很少。美國要封鎖,害得他賣不掉,對我們影響不大。

  我非常支持段主任的觀點,從科學技術角度講一下,我們現在最好的耕地畝産可以達到一噸以上,但是低産田還不到50公斤,目前中低産田佔三分之二。因此,從內涵上來講我們要做好耕地的文章,就可以大量的增産,應該説我們是有信心的。

  [中國青年報記者] 請問何委員,正如你所知,過去我國一直實施糧食保護價收購,但是去年以來糧食市場做了一些改革,糧價市場放開,導致的結果是我們國家購銷的市場化速度加快。基於這種變化,我國的農業金融政策應該做哪些調整?

  [何林祥] 應該説從1998年以來,我們國家一直在糧食供過於求的情況下,仍然採取對生産和流通保護的政策。其中包括對糧食收購資金,由政策性的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來保證供應,這在世界上是很有特色的。

  這個重要決策從體制上不僅根本解決了長期以來給農民打白條的問題,同時對於穩定糧食的市場價格,促進農民增收,發揮了很重要的保證作用。我認為對這個政策還是應該充分加以肯定的。

  您剛才提的問題,我個人認為,在糧食市場,去年宣佈全面放開以後,從我國糧食安全這樣一個戰略來考慮,由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作為收購資金供應主渠道這樣一個格局,在短的時間內不會發生改變,農業發展銀行在這方面的職能也不應該弱化。

  但是由於市場放開,企業經營方式和經營主體多元化,國家對糧食購銷金融政策也應該作一些適當的調整,這個調整我個人覺得主要表現在三方面。第一,對糧食收購資金的供應。根據企業的情況,對於政策性的資金和企業自主經營性的資金,在政策上要加以區分。對於中央和地方的儲備以及按最低保護價收購糧食,這屬於中央和地方政府定的政策,農業發展銀行還要保證供應,財政也要給予企業必要的補貼。

  對企業按照市場價格自主經營這部分的貸款,就是要按照企業風險承受能力來擇優的掌握貸款的發放。也就是不採取收購資金包險的辦法。

  第二,適當地擴大農業發展銀行政策性銀行對糧食産業的貸款範圍。也就是説在原來只支持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的基礎上,對糧食産業化的龍頭企業、加工企業及其他糧食企業,包括民營的,具備條件的都要給予積極支持。

  第三,對糧食企業的貸款應該逐步改變,包括改變主要依靠農業發展銀行這一政策性銀行供應資金這樣比較單一的局面,應該支持有關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和其他金融機構都進入糧食流通領域,開展適度競爭,並且主動改進金融服務。

  [經濟日報記者] 請問聶委員,現階段我國糧食主産區和主銷區的矛盾比較突出,如何解決這兩者之間的關係?


   [聶振邦] 我們國家糧食生産帶有明顯的區域性特點,全國13個糧食主産省提供了80%的商品糧,所以國家為了穩定生産,保證糧食安全,加大了對糧食主産區的支持力度。

  首先是在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國家在預算內的資金和國債投資對主産區的農田水利建設,包括農業科技、技術推廣、農業組織方面的建設,都加大了投入力度。

  第二,國家在風險基金當中拿出116億元資金,對主産區的種糧農民進行了直接補貼。同時對主産區的良種進行了補貼,拿出28億3千萬元。同時在農機的資金補貼方面,地方財政也增加了這方面資金的支持。

  第三,國家對主要糧食品種進行了最低收購價政策,主要是稻穀品種,這樣就有效地保護了種糧農民的積極性,同時也調動了地方政府抓糧的積極性,使去年糧食生産出現了明顯的轉機。

  最後一點,我們建立了産區和銷區的利益協調機制,通過政府策動、市場拉動、企業運作的形式建立了主産區和主銷區的協調關係,比如主産省黑龍江省在主銷區的浙江省建立了稻穀加工企業,建立了稻穀儲藏企業,把産區的糧食運到了銷區,同時主銷區的浙江省也到主産省黑龍江省建立糧食生産基地,類似這樣的産區和銷區的利益協調關係,例子是很多的。

  由於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有效的宏觀調控措施,使我們國家糧食主産區生産的糧食有了穩定的銷售渠道,在主銷區市場有了穩定的糧食供應,在這方面鐵路和交通部門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保證了銷區糧食市場的穩定和糧食價格的基本穩定。謝謝。

  [段應碧] 糧食安全核心是個供給問題,從抓生産到供給,主産區是大頭。剛才何委員説了,主産區13個省提供80%的商品糧,所以主産區保護了,整個糧食安全就有了保障。從我們調查的情況看,這些年糧食主産區的糧食生産能力是下降的,主要原因就是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年久失修,損害嚴重,生産能力下降。

  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大量的投入,而我們主産區就是産糧大縣、工業小縣、財政窮縣,靠主産區地方政府、靠農民來解決,完全靠他們是不行的。所以我主張除了中央增加投入以外,要調節一下主産區和主銷區的利益關係。具體説,就是需要從主銷區籌集一部分錢到主産區搞農田基本建設。

  我們國家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那一帶,過去都是魚米之鄉,都是我們的糧倉。我記得在70年代,那時的大蘇州每年調出25億斤商品糧。現在他們工業發展很快,經濟收入增長很快,但是耕地減少了,農業減産了,主産區變成了主銷區。

  現在我們講糧食安全,誰有安全問題?主産區沒有這個問題,主銷區才有安全問題。所以從主銷區籌集一部分資金到主産區,支持農民搞農田基本建設,合情合理,也希望媒體呼籲一下這件事。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我們知道,去年中國糧食出現轉機,但是我們國家糧食需求仍然面臨巨大缺口。請問解決我們國家糧食安全的瓶頸在哪?什麼時候實現自給自足,科學技術在解決糧食安全方面有哪些作用?

   [聶振邦] 由於自然條件原因,我們國家的耕地資源和淡水資源有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糧食生産的發展。但是通過政策的調動,通過科學技術的進步,歷史的實踐已經證明,我們國家完全可以做到糧食自給。比如1996年,糧食就達到了10090億斤,當時糧食供給有餘。1998年以後連續三年,年産量超過一萬億斤,這些年糧食都有餘,充實了我們的儲備。

  由於上個世紀90年代末,我們國家糧食生産連續四年豐收,造成糧食過剩。國家通過政策的調控,主動地調減了糧食的生産量。比如通過退耕還林,在長江上遊、黃河上中游退耕面積1億1800萬畝,同時對於經濟發達地區有意識的發展一些蔬菜、水果、花卉,來增加農民的收入,這幾年的糧食,從21世紀初,2000年到2003年連續四年,糧食又陸續減産。

  在糧食供求趨緊以後,黨中央和國務院勤指導,動作快,及時調整政策,去年加大了對農業的扶持力度,去年一年的糧食産量就增産了775億斤,使我們的糧食總量達到了9389億斤,糧食當年的産需供求需要有一些缺口,加上庫存比較充裕,保證市場供應是沒有問題的。

  從歷史的經驗可以證明,我們目前的資源狀況、科學技術儲備,只要政策對頭,調動了農民種糧積極性和地方政府抓糧積極性以後,保證國內糧食基本自給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剛才段委員和洪委員都講到了,我們的糧食科技儲備是很多的,一畝田可以打兩季,都是高産作物,所以完全可以保證國內基本自給。

  上個世紀1996年我們國家農業部發表對外白皮書,在這個白皮書裏提到,我們的糧食自給率保證在95%,這個保證糧食安全的杠度,我們完全是可以做得到的。這樣糧食豐收的年景可以向外出口一點,品種調劑時可以適當從國外進口一點,所以保證國家糧食安全在一定時期內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謝謝。

  [人民日報記者] 我國西部貧困山區生態惡劣,糧食自給能力弱,國家在這些地區實行退耕還林工程。請問洪委員,您認為如何在改善生態環境的同時保證這些地區的糧食安全?

   [段應碧] 我們國家西部地區貧困山區一方面面臨生態條件惡化的問題,另一方面又面臨缺糧的問題。由於這些地方生態不僅關係到當地,而且關係到一些大江大河的流域,所以在那個地方加強生態建設,搞退耕還林是完全必要的。

  由於那些地方是缺糧的地區,因此在那些地方搞生態建設、搞退耕還林,必須和農民的吃飯問題結合起來,統籌考慮。那個地方地處偏遠,交通不便,加上運輸距離長,一旦缺糧,國家有糧也運不進去,運進去了,他也買不起。

  首先,對已經實行退耕還林的地方,現在要堅持原來的政策不能變,包括補貼的期限、補糧的標準都不能變。同時從現在起,就要研究解決補貼到期以後,口糧問題怎麼解決。據我所知,國務院西部開發辦公室目前正在抓這件事。至於今後進一步特別是大規模的生態建設,包括退耕還林,我認為可以考慮搞一個反彈琵琶的辦法,就是走先造地、後退耕這麼一個路子。

  具體講就是把山下面的那些地改造好、建設好,産量提高了,然後再把山坡上的陡坡耕地退下來。農民到山坡上種那些陡坡耕地,費力又效益不大,他為什麼要做?就是因為不夠吃。我們把山下面的地造好了,産量提高了,他夠吃了,他也就可以不去種這個地了,反而他可以有時間到外邊打工,可以多掙點錢。

  我們在貴州調查時看到,改造一畝低産量大地投資900多塊錢,再加上配套的小水窖這些設施,大概要投入一千多塊錢。按照現在退耕還林的補助標準,每畝是補助300斤,按7毛錢一斤算,8年是1680塊。所以按照這個辦法,效益反而還好點。

  我們在貴州看到,原來地畝産300多斤,改造以後能達到800多斤,這樣每年給他多補助500斤,而且不是補助8年,而是補助了一輩子,這樣農民更歡迎。當然這是我們經過調查之後提出的辦法,行不行還沒有經過實踐,還需要繼續研究。

  [洪紱曾] 這是一個綜合的問題,我也舉一個貴州的例子。在高山地區某地,現在發展草地畜牧業,人工種草,非常漂亮,比原來小麥50斤的收入增加了很多倍,而且草是常年的長在那兒,在高寒地區只能長草,草保護了土壤。所以生態和經濟同時兼顧了,而且農民的收入增長了。因此,正如段委員所説,要從多方面考慮這個問題。

  [段應碧] 在西部特別是貧困地區、貧困山區搞生態建設、搞退耕還林,不僅要考慮他的糧食安全問題,還要和農民的增收、農民燒柴問題結合起來統籌考慮,特別是在品種上,不能光考慮生態,前些年有些地方片面強調生態,種生態林,農民積極性不高,因為沒有收益。今後應該盡可能多種一些既有生態效益,又有市場價值的經濟林和經濟的灌木,這樣既能保持水土,又能帶來收益,這樣農民有積極性,也會長久。

  特別是要大量發展沼氣,替代燃料。現在一方面在動員農民栽樹,一方面他又天天上山砍柴,沼氣不僅解決燒柴問題,而且對生活環境、發展畜牧業都有好處,所以把燒柴問題、收入問題統籌考慮好,這樣退耕還林效果才會好,才會持久。


  [香港南華早報記者] 請問現在中國糧食儲備是處於哪個水平?跟前幾年相比,比如2000年,是上升了還是下跌了?幅度是多少?以後糧食儲備指標會調高還是調低?

   [聶振邦] 這位記者提了一個非常好的問題,從我從事糧食工作看,這個問題是世人關注的題目,也是中國人關注的題目,也是外國人關注的題目。

  由於各方面的原因,我們國家的糧食儲備量始終沒有對社會公佈,但是我可以告訴你一個相對的數字,從1996年,中國連續四年糧食獲得豐收,其中三年糧食産量超過一萬億斤,而且每年都有幾百億斤的結余。中國有句老話,叫做以豐補欠,有糧常想無糧時,這樣才能保證糧食安全。

  所以在糧食豐收的時候,我們國家大量的充實了中央儲備和地方儲備,中央儲備和地方儲備,地方主要是省級儲備,這兩級儲備數量加在一起超過了聯合國規定的糧食儲備量佔社會消費量18%的水平。謝謝。

   [中國食品報記者] 當前加強食品科技的發展對保證糧食安全的重要意義在哪兒?

   [洪紱曾] 食品安全問題是大家關注的問題,包括糧食安全,這指的不是數量的安全,也是質量的安全。現在國家高度重視,因為人民生活不斷提高,生活質量改變,在目前生態逐漸惡化的情況下,非常關心食品的安全。

  因此,無論從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有關的科研教育單位,現在都非常關注怎麼樣保證食品的安全。一方面要加強食品標準的制定。

  正如大家所知道的,現在在食品上已經標誌出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不同的種類。無公害食品是國家強制要求必須執行的標準。

  [洪紱曾] 綠色食品是現在廣泛在研究並且努力的在少用化肥、少用農藥、少用引起土壤污染和毒化的技術措施,來保證産品是綠色的。經過化驗證明它是綠色的,有關部門給予綠色的標誌。再高一點就是有機食品,那是在絕對不施用農藥、化肥,在完全自然的狀態下形成的有機食品,那個數量有限。但是綠色食品現在是大家比較放心的食品,也是科學家在研究的一個基本要求。

  我們要從生産源頭一直到市場,全過程地監督産品質量。同時要提高科學手段來研究目前國際所關心、關注的一些影響著我們市場競爭力的有關元素的分析和研究工作,這方面我們在不斷的加強,很多院校逐漸考慮到國際接軌、考慮到産品不但供給國內,而且需要爭取國際市場,因而需要提高我們的安全標準。

   [劉春聲] 今天的記者招待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責編:魏偉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