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和諧社會需消除目前所存的不和諧因素
央視國際 (2005年02月24日 17:06)
《?望》週刊消息:最新一期的《?望》週刊刊登文章説,中國目前正進入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階段,歸納起來,這個階段特點有兩個:既是關鍵發展期,同時又是矛盾凸顯期。
中共中央黨校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主任嚴書翰在接受採訪時説,這一階段呈現出兩種前景,一是執政黨和政府頭腦清醒,政策妥當,就可以進入社會經濟發展的黃金時期,保持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二是執政黨和政府政策失誤,不但會使經濟停滯不前,而且會激化社會矛盾,産生社會動蕩,危及政權穩定。中央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正蘊含著爭取第一種光明前景,規避第二種黯淡前景的戰略意圖。
具體審視中國社會目前所存在一些不和諧因素,則能更加清楚地看出中央作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一決策的深謀遠慮。
社會發展相對滯後,公共資源分佈不均衡。經過26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的經濟高速發展,GDP總量增長了10倍,平均發展速度為9.4%,是世界上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這是世界經濟史上的一個奇跡。但與此同時,中國的社會發展相對滯後,這種滯後在2003非典考驗中暴露得更加充分,可以看出城鄉差距拉大問題和公共醫療資源短缺問題。
城鄉差距、地區差距仍在擴大,分配不公矛盾凸顯。中共中央黨校教育長李興山認為,如果將城鄉居民收入的計算方式、稅賦負擔、社會保障、基礎設施等因素綜合考慮,城鄉差距就遠不是3倍,而可能會有6倍以上。從地區差距來看,儘管相繼實施了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等戰略,但是東中西部的相對差距仍呈擴大趨勢。嚴書翰認為,現代社會中收入差距肯定是存在的,關鍵是要保證它在一個可控的範圍內。目前收入差距拉大的問題,是前進中存在的問題,但是如果不能夠予以正確解決,也會危及穩定。比如收入差距拉大的問題,關鍵在於分配不公。目前我國存在一些非法致富現象,一些人靠鑽政策和體制漏洞而暴得大利,一些部門和單位靠壟斷而獲取超額利潤,這對群眾的情緒是一種嚴重的挫傷。
一些社會群體為改革發展作出的貢獻與應得到的補償不對等。這些群體主要指農民和工人,到目前為止,農民的人均收入還很低,負擔還很重。改革開放26年取得的成果,農民並沒有充分分享。工人階級是中國共産黨依靠的階級,由於中國實行經濟體制改革,對國民經濟作出戰略性調整,在這個過程中國企改制、搞活,致使大批産業工人下崗。這些在計劃經濟時代作出了重要貢獻的産業工人和無地農民、失地農民獲得的補償顯然是不對等的。利益失衡導致心理失衡,是當前社會情緒一個重要誘發因素。
新形勢下人民內部利益矛盾錯綜複雜。現階段的人民內部矛盾主要指各階層、各方面的利益矛盾。這類矛盾在社會經濟轉型期縱橫交織,盤根錯節,複雜異常。可以説,目前中國各社會階層之間,社會階層內部,地區之間,地區內部,長遠利益和短期利益,群體利益和個人利益之間等都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利益矛盾。
責編:陶柯 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