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包機落幕,“三通”還有多遠?

央視國際 (2005年02月21日 05:36)

    專題:2005台商春節包機

  2月20日21時28分,2005年臺商春節包機最後一個航班,由台北飛返北京。兩岸民航飛機56年來首次實現雙向對飛,為農曆乙酉年的春節平添了喜氣。雖然,此次包機還存在著不少的遺憾,但兩岸交流已勢不可擋。

  2月20日21時28分,北京首都機場停機坪。海南航空公司HU7952號航班載著145名乘客從台北飛返北京,為2005年臺商春節包機畫上圓滿句號。

  2005年臺商春節包機落下帷幕,卻留下許多珍貴的鏡頭可堪回味:

  難忘1月29日,在首都機場機庫舉行的首航送行儀式結束後,機庫大門緩緩開啟,東方曙光初露,飛行員整裝待發的情形;

  難忘北京、上海、廣州機場候機大廳內臺胞們那一張張喜氣洋洋的笑臉,那一句句發自肺腑的感言;

  難忘大陸航空公司的飛機飛越56年的阻隔抵達台灣時,台灣民眾熱情歡迎的鮮花、美酒、掌聲……

  承載著兩岸人民無盡的期盼,2005年臺商春節包機為農曆乙酉年的春節平添了許多喜氣,但此舉能否成為兩岸關係出現轉機的新起點?包機落幕,“三通”還有多遠?

  祖國大陸表現了最大誠意

  1月15日下午4時左右,澳門凱悅酒店。大陸海峽兩岸航空運輸交流委員會副理事長浦照洲、台北市航空運輸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樂大信向在場的50多名媒體記者宣佈2005年臺商春節包機的商談結果:1月29日至2月20日,臺商包機可以雙向對飛、飛經香港不落地的方式往返兩岸,飛行地點為北京、上海、廣州、台北、高雄;兩岸各有6家航空公司對飛,各設24個航班。

  消息傳來,一直擔心包機協商“破局”的臺商們終於長出了一口氣。

  臺商們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臺商春節包機雖曾于2003年成行,但2004年春節卻因台灣當局的阻撓而中斷。

  2002年10月,台灣知名人士章孝嚴提出了臺商春節包機的建議,在島內引起強烈反響,大陸方面也對此做出了積極回應,表示“願意採取一切措施促成這一好事”,並希望包機採用“雙向直行”的方式。然而,台灣當局卻以“安全”等理由提出須經停港澳、祖國大陸的航空業者不能參與等苛刻條件。儘管最後包機變成了“單向曲行”,祖國大陸卻表現出了最大的靈活和善意,為包機提供了最大的便利和支持。2003年底,當春節包機又一次提上議事日程時,大陸民航部門根據通航慣例和公平原則提出了兩岸航空業者“對飛、不經停第三地”的方案,台灣有關部門卻仍然堅持必須經停第三地,並將大陸海協會與台灣海基會恢復商談作為對飛的前提。但由於台灣當局領導人否認“九二共識”,兩會協商無法恢復,2004年春節包機未能成行。

  2005年1月2日,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發言人宣佈:為滿足廣大臺商返鄉過年或接家人來祖國大陸團聚的願望,我們願意本著為台灣同胞做實實在在事情的精神,努力促成2005年春節包機的實現,並提出“共同參與、直接對飛、雙向載客、多點飛行”的原則。為了避免兩岸政治分歧干擾協商,大陸方面提出由民間業者就春節包機有關技術性、業務性安排直接溝通,達成共識,做出安排,各自執行。

  1月10日,台灣“推動臺商春節包機參訪團”一行來到北京,與國辦臺和國家民航總局負責人會面。參訪團成員章孝嚴對大陸方面為推動春節包機所表現出的誠意和彈性大加讚揚,但礙于台灣當局阻撓兩岸交流的一貫立場,他對包機能否最後成行仍語帶保留。

  事實證明,台灣民進黨當局也確實給春節包機增添了一些變數。但是,在內外各種壓力下,台灣當局接受了兩岸民航業者的協商結果,2005年臺商春節包機得以成行。

  在欣喜與遺憾中前行

  2005年1月29日上午9時28分,由廣州起飛的中國南方航空公司春節包機降落在台灣桃園中正機場,這是56年來大陸民航客機首次以正常途徑降落在台灣的土地上。飛機在緩緩滑行中,駕駛艙的窗戶打開了,飛行員探出頭來,向歡迎的人群揮手致意。這一幕,令許多人掉下淚來。

  廣東的140多位臺商是一群特殊的乘客,為了見證首班大陸客機降落台灣的歷史性時刻,他們搭上了這班飛機,當天去、當天再隨機返回廣州。那一天,像這樣專為見證歷史而飛的乘客還有不少,用佛山市臺商協會副會長潘家良的話説:“我是懷著喝喜酒的心情來的。”

  人們有理由欣喜:此次春節包機協商,較之2003年有三大突破,一是實現了海峽兩岸的民航客機“雙向對飛”;二是大陸方面的航點除上海外增加了廣州、北京兩地,範圍有所擴大;三是由原來的中停香港變成飛經香港航管區,減少了一次起降,有利於飛行安全性的提高、飛行成本的降低,縮短了航程時間。

  但毋庸諱言,此次包機也還存在著不少的遺憾,與全面的直接“三通”還有很大的距離:其一,仍需飛經第三地,並非真正意義上的直航。其二,沒有開放足夠多的航點,使春節包機方便臺商的目的大打折扣。第三,有資格搭乘包機的乘客僅限于臺商和臺商眷屬,廣大在大陸求學和旅遊、探親的台灣同胞被排除在外。

  兩岸交流勢不可擋

  儘管遺憾不少,兩岸春節包機在中斷一年之後重開,仍使盼“三通”“如大旱之望雲霓”的臺商們重燃希望。加之陳水扁當局近來在貨運包機的問題上頻頻許諾,臺商期望:兩岸客運包機成為常態,貨運包機成為現實,兩岸“三通”儘快實現。

  對此,兩岸多位專家學者指出,此次春節包機乃特例和個案,雖對兩岸關係的緩和有正面意義,但不可過度評價,兩岸形勢依然嚴峻,“三通”前景在近期內仍不樂觀。

  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所所長徐博東認為:此次臺商春節包機得以成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大陸方面務實、積極和開放的態度對推動兩岸包機協商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台灣島內民意、“在野黨”和國際社會的壓力,迫使台灣當局一直堅持的以“公權力”介入的立場不得不有所收斂。

  但這並不代表陳水扁當局阻礙兩岸交流、推行“台獨”的立場有所改變。徐博東等專家認為:陳水扁仍在推行“台獨時間表”,“一邊一國”的立場依然頑固,“去中國化”的步伐愈走愈快。台灣方面對“三通”一再阻撓的原因,就是懼怕“台獨”失去生存的土壤。兩岸“三通”可以促進溝通,從經濟上的交流進一步發展文化、政治上的交流,從而達到相互理解信任的目的。對這一點,李登輝認識得十分清楚:“兩岸‘三通’的較勁是一場‘無硝煙的戰爭’,‘三通’一通,等於台灣‘投降’”。陳水扁也説過:“三通”是台灣的最後籌碼,不到最後時刻不能開放。可以説,“三通”實現的那一天,就是“台獨”走向沒落的開始。所以,每當臺商提出兩岸應儘快直航的訴求,極端“台獨”勢力總要跳出來,叫嚷要提防大陸“以通促統”、不能“太過躁進、冒進”。“不過,陳水扁的算盤打得很精。”研究台灣問題的學者陳星説,“台灣當局對載客的包機百般阻撓,對兩岸貨運包機卻是異常熱心。台灣每年從大陸拿走數百億美元的貿易順差,祖國大陸市場對台灣經濟的重要性有多大,台灣當局領導人嘴裏雖然不説,但是都心知肚明。”

  台灣“陸委會”前主任委員蘇起也有類似的看法。他認為,陳水扁當局在春節包機問題上的態度,是一種戰術上的退卻,而不是戰略上的改變。

  但兩岸交流已勢不可擋。最新的統計資料表明,2004年,台灣居民來大陸368.6萬人次,同比增長34.9%;大陸居民赴臺14.5萬人次,同比增長14.2%。據海關總署統計,2004年兩岸間接貿易總額達到783億美元,同比增長34.2%。其中,大陸向台灣出口為130多億美元,台灣向大陸出口達650多億美元。

  春節前夕,國臺辦副主任王在希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指出:這些數字説明,2004年台灣通過兩岸民間貿易,從大陸獲取了520多億美元的貿易順差。對此,國家領導人很明確地講了,和台灣同胞貿易不存在誰吃虧的問題,因為台灣同胞都是我們自己的骨肉兄弟,這個問題我們不必計較。但是,我看到台灣媒體有一個統計,由於兩岸不能夠直接“三通”,造成貨運和人員往來的成本浪費達1000多億元新台幣,折合美金有30多億元。多年來我們一直致力推動兩岸直接“三通”,應該説,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我認為,此次春節包機的協商應該説為兩岸以後直接“三通”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範例。只要兩岸有誠意,可以避開一些政治問題,可以通過民間機構、行業協會,直接進行溝通,從實際出發,務實地、靈活地從技術層面解決一些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説,此次包機對實現將來全面直接的“三通”有正面的意義。

  一直在為促成包機盡心盡力的上海台資企業協會會長葉惠德的一席話代表了大多數臺商的心聲:“我覺得通航雖然困難,但可以透過春節包機一步一步走下去,大門敲不開先敲小門,小門敲不開先敲窗戶,你看這次不是比上次更進步了嗎?”

  鏈結

  2005年臺商春節包機自1月29日首航到2月20日結束,歷時23天,雙方的6家航空公司48個航班均順利完成飛航任務,接送臺胞10767人次,其中,大陸6家航空公司運送5133人次;台灣6家航空公司運送5634人次。以上海航點5400余名為最多。這比僅有台灣航空公司16架次航班、客運量僅為2600余人次的2003年春節包機往前邁了一大步。 (記者 王堯)

責編:閆冬  來源:人民日報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