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解讀中央一號文件:“金種子”送到田間地頭

央視國際 (2005年02月05日 07:56)

  人民日報消息:

  採訪人:本報記者 馮華

  解讀人:2005年中央1號文件起草組成員

  政府主導社會廣泛參與

  農業科研投入成倍增長

  我國農業科研投入與農業增長不同步,與整個科技投入增長不同步,已成為提高我國農業科技創新能力的重要制約因素。2005年中央1號文件提出,“要大幅度增加對農業科研的投入,加快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多元化農業科研投入體系,形成穩定的投入增長體制。”增加對農業科技的財政投入,是國家支持保護農業的一項重要內容。農業科技絕大部分工作具有很強的非贏利性和社會公益性,需要形成以政府為主的投入渠道。要通過立法和其他手段,對農業科技投入增長做出明確規定,儘快建立一個穩定的投入增長機制。並引導社會資金廣泛投入農業科技開發,鼓勵國內外企業、個人、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等投資農業産業技術及物化技術産品的研發。

  特別提醒:近幾年內,農業科研的投資要實現成倍增長,儘快將國家財政的直接投入佔農業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0.6%以上的水平。國家863、973、重大科技攻關等項目,要明顯增加農業科技的投入比重,並擴大投入規模。

  強調科技産品市場佔有率

  重獎轉化成果有功之臣

  科技是農業綜合生産能力的重要支撐,科技進步對農業的貢獻率已由“一五”期間的20%提高到45%左右。但我國農業科技體系仍面臨諸多體制性問題,為此,2005年中央1號文件明確提出:“要深化農業科研體制改革,抓緊建立國家農業科技創新體系。”當前要著重抓好兩項工作:一是加強國家基地的創新能力建設,如加強農業領域的國家實驗室、改良中心、工程中心和重點實驗室建設等;二是整合現有資源,儘快建立區域性農業科研中心。

  特別提醒:主要從事農業應用基礎研究、提供農業公共服務等無法得到相應經濟回報的農業科研機構,仍作為事業單位,組建成非贏利性科研機構;其他機構逐步向企業轉制或進入企業。凡是能夠面向市場的成果轉化項目,按照市場原則實行有償服務。此外,還要逐步改革成果評價體系,強調科技産品的市場佔有率、生産應用的實際效果,對取得自主知識産權的科技成果試行“後補助”,對成果轉化應用有突出貢獻的機構或個人給予重獎。

  12個超級稻新品種已育成

  今年推廣6000萬畝超級稻

  國家設立超級稻推廣項目,是今年中央1號文件提出的新要求,是加強種子工程建設的重要步驟。目前,我國已育成12個超級稻新品種,百畝示範片平均畝産超700公斤,小面積畝産超過800公斤,育成了一批超級稻新品種和新材料,在生産上初步顯示出重要作用,成為確保我國糧食安全的重要途徑之一。

  特別提醒:從2005年起,有關部門將實施超級稻“6236”工程,力爭到2010年,用6年的時間,培育並形成20個超級稻主導品種,推廣面積達1.2億畝,佔全國水稻種植面積的30%,使超級稻大面積産量平均提高60公斤左右。2005年,力爭在全國範圍推廣6000萬畝。

  越過農技推廣“最後一公里”

  以戶帶戶 以戶帶村 以村帶鄉

  為了解決農技推廣“最後一公里”和技術擴散“最後一道坎”的問題,今年中央1號文件明確提出,“要認真組織實施科技入戶工程,扶持科技示範戶,提高他們的輻射帶動能力。”今年以優勢農産品區域為重點,在農戶自願的基礎上,選擇一批農戶作為科技示範戶先行試點,組織各級各類科技單位和人員深入生産第一線,對農民進行農業科技培訓。同時採取政策傾斜、直接補貼、科技培訓、專家指導和小額信貸等多種方式,對科技示範戶進行適當扶持。以戶帶戶,以戶帶村,以村帶鄉,形成農業技術示範新模式。

  特別提醒:農業科研、教學、推廣機構和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和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農業技術服務組織等社會力量都要發揮自身優勢,與科技示範戶建立有效的利益聯結機制。科技培訓項目按照“定培訓單位、定培訓對象、定培訓內容、定資金使用”的要求,責任到人,培訓到戶,提高培訓效益。

責編:陳卓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