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網友原創] “明不漲暗漲”損害政府信用

央視國際 (2005年01月29日 13:08)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1月27日是進入春運的第三天,河南省有關部門雖然口頭表示原則上不批准春運漲價方案,但是正式的通知仍未下達。同時,讀者關於票價上漲的投訴有增無減。對此,河南省交通運輸協會一位負責人認為,在客票附加費等相關費用上漲的情況下,票價不漲讓運輸公司難以承受。票價上漲是合理回歸。(見《大河報》1月28日)

  一到春運,有關部門的一項主要安排是,出臺各種運價上漲的規定,拿出冠冕堂皇的理由收費漲價。有關部門的理由是借此調節客流量,可是沒有什麼效果也不見有什麼改變。票價上漲真的是合理回歸嗎?票價不漲讓運輸公司難以承受的理由何在?如果真的讓運輸公司難以承受,那麼此前有關部門表示不批准春運漲價方案的依據何在?在不少人士高呼春運漲價“聯盟”破裂的情況下,如此做法實在讓人難以理解。

  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與政策信息不透明有關。政策信息是公共政策執行的最為重要的資源,是公共政策有效執行的首要條件,暢通的信息渠道和充足的信息來源是政策方案得以順利實施的重要保證。信息不對稱造成了公共政策執行的政策宣傳不當、政策理解失誤、政策溝通堵塞,尤其可能産生部分政策執行的“暗箱操作”和以權謀私,難以對公共政策執行的全過程進行有效監督與控制。 “明不漲暗漲”現象的出現就是明證。

  筆者以為這種“明不漲暗漲”的現象嚴重損害了政府信用。政府信用是社會組織、民眾對政府信譽的一種主觀評價或價值判斷,它是政府行政行為所産生的信譽和形象在社會組織和民眾中所形成的一種心理反應。既包括民眾對政府整體形象的認識、情感、態度、情緒、興趣、期望和信念等,也體現為民眾自願地配合政府行政,減少政府的公共管理成本,以提高公共行政效率。如果政府無法回應公眾的期待和信任,就會出現信任危機,政府不能獲得公眾的信任甚至失去公眾的信任,意味著政府對社會的違約。要知道,信任是編織公眾和政府之間和諧關係的重要因素。

  政府信用貫穿于政府與公眾的整個互動關係中。政府的每一項決策,公務員的一言一行,都在顯示著政府信用。而“明不漲暗漲”現象的出現卻阻擋了政府和公眾的互動。在這種狀況下,政府就無法發揮整個社會信用捍衛者的作用。政府信用缺失是全社會失信中最具破壞力的毒素,會直接導致了全社會誠信體系的失常。目前我國國民的誠信水平總體上有所下降,有些國民的誠信水平甚至已經突破了道德底線。據統計,近些年來,我國因不誠信所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5000多億元。政府不講誠信,讓我們損失的不只是金錢,更主要的是人們之間、政府和公眾之間的信任。

  記得有人説過:“政府工作的困難在於,它不僅必須幹得很好,而且必須讓公眾相信它幹得很好。換句話説,能力和表現都是必要的……”政府信用是政府的生命線,也是政府構築善政的資本。所謂善政實際上就是對契約的依法履行、對代理責任的有效承擔、對公眾期待的良性回應,增進政府信用的基本途徑也就是推進法治行政、責任行政和回應行政。筆者期待政府部門早日對“明不漲暗漲”做出回應。(作者:朱四倍)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 進入網評天下論壇 發現更多精彩話題

責編:張會玲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