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水無香──法官宋魚水的故事之三
央視國際 (2005年01月14日 17:51)
專題:公正司法的新型法官宋魚水
1 進入時代先鋒──公正司法的新型法官宋魚水
新華社北京1月14日電 宋魚水出生在山東蓬萊一個距縣城約60多公里的小山村。11歲那年,家中突遭大變。父親和孩子一向依賴的母親突然腿動不了臥病在床,做家務和照顧弟弟們的重擔完全落在宋魚水身上,她因此甚至一度輟學。
那種陷於生活困境的難受感覺,一直牢牢抓住她,並在她心裏生根。許多年後,童年經歷的影響非但沒有被淡忘,反而昇華至一種自覺的職業和人生動力。
與宋魚水認識的人描述她時用得最多的形容詞是“樸實、謙虛”。好友馬秀榮乾脆説,“她是個典型的中國婦女”。
體嘗過生活最真實的苦與痛,宋魚水覺得自己根本偽飾不了,根本驕傲不起來。
她的外表與人們想像中的法官形象有很大差距。毫不淩厲,溫婉和煦,即便是法袍加身的審判庭上,也從不疾言厲色,咄咄逼人。
她説,我自己曾是弱勢群體中的一員,希望所有的人能受到平等、公正的對待。對那些困境中的人,我總是很容易産生強烈的認同感和責任感,激起盡百分之二百努力幫助他們的衝動。
此情至真至深,幾乎成為本能。某天,面對眾多年輕記者,宋魚水在解釋自己為什麼常常不厭其煩、連續數小時傾聽當事人的陳述,乃至包容他們的激烈情緒和語無倫次時,突然一反常態武斷地擺手説,“其實,你們不會真的明白我的感受。”那一刻,她看起來無奈而惆悵。
宋魚水最有名的庭審風格之一,是無論時間多長,當事人的身份和舉證能力如何,永遠目光直視對方。一位律師説,法官是知識含量很高的職業,很多受過這方面教育的人不由得會産生職業優越感,精英意識很強,過度重視技術性結果,缺乏對當事人的人文關切。
一位老作家因為稿酬問題告到法院。庭審中,這位老作家用詩一樣的語言來回十幾遍反復闡述自己一個觀點,旁聽的人打起了瞌睡。但作為審判長的宋魚水,目光卻一直沒有離開當事人。直到他們沒有新的説明了,宋魚水才向雙方講解出版合同方面的法律規定,老作家仔細地聽著宋魚水的講解,突然出人意料地説:“法官,我接受被告的方案。這事發生後,你是第一個完完整整聽完我講話的人,你對我的尊重讓我信任你,我尊重法庭的意見。”
海淀法院院長周繼軍感慨地説,現在有些大學生、研究生做法官後,庭審時不太關注當事人的反應,“宋魚水多年如一日,既是職業訓練的結果,更是一種人生境界。”
與她共事十幾年的法官曲育京説,她是把樸素的個人同情心,放大成更高層次的對社會大眾的寬容與善待。
這個內心敏感、善良的女性,在日常生活中普通而馴良,但人們卻奇異地被她吸引和打動著。曲育京説,她韌性超強,就像她名字中的“水”??她的力量日積月累,于不知不覺中影響和改變著世界。“我常想,她是個女人,怎麼吃得了這些男人都吃不了的苦?”
1989年,宋魚水從中國人民大學畢業分配到北京海淀法院。法院當時條件不好,只分給她一間只有幾平方米的平房。她在這個簡陋的房子裏結婚、生子。那是感覺中異常寒冷的4個冬天,沒暖氣,漏風,愛人在遠郊工作,宋魚水不會燒煤爐,就蜷縮在被子裏靠電褥子取暖。因為實在太冷了,只好把孩子送回老家。但即便在那種情況下,宋魚水依然是院裏最常加班和最愛讀書的人。
和宋魚水一起經辦案子的同事説,她是貨真價實的“永動機”,無刻不在運轉,不知疲倦。同事李穎和她一起辦理《十送紅軍》的著作權侵權案,當時,僅開庭筆錄就達四、五十頁,還要收集、調閱大量相關資料。李穎看到,宋魚水不僅逐字閱讀相關法律文件,連音樂入門的書籍也每本都不輕易放過。
但在很大程度上,她是精神而不是體能超越常人。她腰不好,沒事總習慣性地插著腰,單位裏不止一個人説,尋著味兒可以找到宋魚水,因為她身上總是貼著散發著藥味兒的麝香虎骨膏。
這些被人嘖嘖稱嘆的“過人之處”,在宋魚水自己看來卻再自然不過。她説,我好像不知道什麼是苦。我記得小時候,母親常常在深夜兩三點鐘還忙家務,所以每次加班到很晚我都覺得挺習慣。至於精力,人睡上一覺不就恢復了嘛。
她是個特別知足的人。直到現在還津津樂道小時候吃的玉米餅加小魚。食堂裏一聞到魚腥味,她就會深呼吸,嘆一聲“真香”。她對工作崗位十分珍惜,常開導那些有時因待遇而發牢騷的年輕人:我們幸運啊,有暖氣,有明亮的辦公室,還有免費醫療,而那麼多老百姓每天都在為住所和吃穿發愁。
苦難養成了宋魚水勤奮、努力的進取性格,而家庭教育以及社會的資助,則形成她本分、善良、樂於助人的道德觀。
宋魚水的家鄉飽受中國傳統文化濡染,民風淳樸。尊老愛幼、寬厚多讓是老百姓的普遍社會倫理。宋魚水説,即便是商品大潮席捲的今天,家鄉人引以為豪的,也不是誰家掙了大錢,而是誰家的孩子考上了大學。
宋家當年經濟條件艱苦,但親情濃厚。宋魚水最敬佩的人是母親,即使現在,這位無私能幹的老人還是習慣照顧女兒,仿佛她仍然是沒有長大的孩子。
關心別人的需求,克服個人私欲,不索取,是宋魚水根深蒂固的觀念。小時候,弟弟體弱,家裏給他煎雞蛋,可弟弟偏不愛吃。宋魚水口水直咽,可從未過想過要向父母伸手。
宋魚水是當年班裏唯一來自農村的女學生。畢業前,同學們都覺得她最窮,把很多舊東西送給她。以至到現在,她家裏還有當年同學送的晾衣架和大水盆。
她説,僅靠自己是無法改變命運的,因此,我回報社會的願望特別強烈。
宋魚水現在最大的樂趣仍然是審案子。諸多社會活動之後,她特別希望自己能走在平地上,回到法庭裏。“那裏才是我真正的位置。”她十分享受走上法庭時的快樂,助人的快樂,了解社會的快樂,伴隨著與優秀律師、當事人智慧的交鋒,“非常過癮,非常開心。”
走下法庭的宋魚水是個極端負責的家庭主婦。她很樂於接受自己是“家庭成員聰明指數排行榜”最後一名的“現實”。在社會上,法官的職業使她“架”得很高,而在家,她還原成慈愛的母親、賢良的妻子。
這是個平時也為孩子焦慮的母親:為孩子能上什麼樣的學校著急,也為兒子偷偷一口氣吃下十幾根冰棍會不會鬧肚子忐忑。怕孩子玩電子遊戲上癮,這個對案子很有辦法的女法官使的招數也不太高明──藏鼠標。
得到了很多“十大”“傑出”之類的榮譽,宋魚水照樣平靜地刷完碗、給兒子洗好蘋果才出家門工作。完成了這一切,坐在一大群記者中接受採訪,她頗有些自鳴得意:“要不怎麼大家都説山東姑娘好呢?我們那兒的女人就是賢惠。”
事業和家庭在她眼中絕不是衝突的。當年攻讀在職研究生,學校安排週末學習,而上全托的孩子也只有這時才能與父母團聚。她常常中午跑回家給父子倆做飯,有時為趕時間自己只來得及喝一口湯就得跑。可她不覺得這樣有什麼累,“學習和工作是自己的選擇,並不應該因此而放棄對家人的責任。”
為了不辦“人情案”,她和法律界的人除工作外,私下過從很少,關係密切的好朋友大多是丈夫的同學。幾對夫婦經歷相似,生在農村,考上大學,步入城市,沒有親戚在北京。在純真的友情中,大家互相關懷和溫暖。他們共同的愛好是走進大自然,一起登山。這個花費物質成本不高的業餘愛好居然使宋魚水取得過北京市女法官登山比賽第三名的成績。
職業和個性都令宋魚水不喜歡任何極端與過度的溢美之辭。她説,我希望成為普通人的驕傲,讓他們從我這裡看到希望??只要努力和勤奮,一個出身、資質平常的人也能成功,也會憑自己的能力幫助他人、服務社會。
接受採訪前,宋魚水去整理頭髮。之後會頂著個新髮型,緊張地等著女同事們的評判:“會不會影響法官形象?顯不顯老?”
這句問話非常典型地代表了宋魚水的風格。前半句考慮法官職業形象,後半句,即使不見到宋魚水本人,一看問話就知道是一個具有愛美之心的女人。( 新華社記者朱玉、劉江)
責編:陳卓 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