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焦點訪談]讓百姓感受法律的公正   

央視國際 (2005年01月12日 18:44)

    進入[焦點訪談]>>
    cctv_news新聞頻道
    專題:公正司法的新型法官宋魚水
    專題:中共中央在全黨開展保持共産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


  專題:時代先鋒──公正司法的新型法官宋魚水

  CCTV.com消息(焦點訪談):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知識産權庭庭長宋魚水,多年來追求正義、心繫百姓、疏導矛盾、執法公正,被譽為人民的好法官。

  今年38歲的宋魚水1989年從中國人民大學畢業後,一直就職于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長期以來,無論案件大小她都仔細審理,充分考慮當事人的利益,儘量為當事人提供便捷、有效、經濟的服務。河南省衛輝市退休職工宋連生為了改善經濟狀況,買下一項加工飼料技術,可這項技術非但沒有産生效益,卻令他背上一身債務。於是,他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將訴狀寄到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對於這樣一個跨區域、標的不大的案件,宋魚水仍然多次給原告去電,提供了大量的諮詢,並最終高效、合理地解決了這起案件。

  宋魚水努力作一個學習型人才。她受理的案件,不僅專業性強而且與行業發展緊密相關,這就要求法官除了有良好的法律素質之外,還必須不斷補充各種專業知識。為此,宋魚水堅持主動學習相關的知識。2004年她曾接辦了一起歌曲著作權案,原本不喜歡音樂、不具備樂理知識的她主動學習了很多音樂知識,最終圓滿結案。

  宋魚水善於總結經驗,具備高超的審判技巧。在多年的司法實踐中,她摸索出了一套適合國情、最大限度化解糾紛的辦案方法。獨立辦案11年以來,她公正高效地審理了各類案件1200余件,其中300多件都屬於疑難複雜新類型案件,取得了非常好的社會效果。

  [詳細內容]

  主持人:現在我們從電視畫面上看到的這個人叫宋連生,是河南省衛輝市的一名普通市民。2003年,一輩子沒進過法院的他,在北京打了一場官司。案件審理期間,他一趟北京沒去,卻最終贏了官司,主審的法官他一次沒有見過,卻至今印象深刻,唸唸不忘。

  解説:今年66歲的宋連生是河南省衛輝市的一位退休職工。15年前的一場大病,宋老漢成了半身不遂。從此這個本不富裕的家庭背上了每年幾千元醫藥費的沉重負擔。為了能夠給家裏減輕負擔,宋連生沒少動腦筋。2002年,一則刊登在報紙上的技術出讓廣告讓宋老漢動了心。刊登廣告的是北京某官司,宣稱其出讓的技術能讓農村的秸稈加工成飼料,替代糧食飼料。宋老漢湊了18000塊錢買了這項技術,回家搞起了實驗。

  宋連生:經過實驗不如糧食飼料,跟廣告上,給我資料上所説的數據都達不到。

  解説:但經過多次聯絡,北京這家公司卻對宋老漢不理不睬。無奈之下,宋老漢訴諸法律,到北京打官司,以討回自己的公道。

  宋連生: 家裏人都説咱是河南的,你到北京打官司,你根本打不贏。我説打不贏,這個氣不順,我也要試試。

  解説:其實對於這場官司,宋老漢心裏也沒有底,再加上行動不便,他並沒有上北京,而是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寫了一份訴狀,寄到了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不曾想寄出的訴狀沒多久居然有了回音。

  宋連生:不到一個禮拜,法院給我打電話,通知我,給我指出哪點不符合要求,做了調查了,多次給我打電話,幫助我,給我指出來有些缺點,怎麼樣辦這個手續,因為我沒有打過官司。

  解説: 就這樣,宋老漢的證據通過一次次的電話和書信聯絡送到了法院。一個月後,原本對宋連生不理不睬的被告方也主動找到了他,提出協商解決,並將18000塊錢全部退還回來。

  記者:在整個辦案的過程當中,您就一直沒有上過北京?

  宋連生:沒有,我從給法院寫起訴狀,一直都是法院主動跟我聯絡。

  記者:在這個過程當中,您知道是哪個法官在辦您的案子嗎?

  宋連生:我不知道。

  記者:一直都不知道?

  宋連生:不知道。

  記者:那您最後知道了嗎?

  宋連生:最後直到案子結束以後,我到法院撤訴的時候,才問到法官的名字,她叫宋魚水。

  解説:她就是宋魚水,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知識産權庭庭長。宋連生這個標的並不大的案子就是由他親自辦理的。可對於宋連生來説,一次法院都沒去就打贏了官司,顯得不可思議,但是對於宋魚水來説,這樣的辦案方式,其實在平時的工作當中經常用到。

  宋魚水 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知識産權庭庭長:在這個案件當中,我們就採取了一些特快專遞交換證據的辦法,原被告雙方可以用電話溝通的方式,我們可以給他們設定一個時間,甚至通過法官把被告的意思傳達給原告。這樣的情況下,我覺得能夠化解的矛盾,就給當事人省了一筆錢,也提高了辦案的效率。

  解説:今年38歲的宋魚水,1989年從中國人民大學畢業以後就進入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工作。他所在的知識産權庭辦理的案件不同於其他類型的案件,不僅專業性強而且與行業發展密切相關。這就要求法官除了有良好的法律素質以外,還必須不停地補充各種專業知識。2004年,宋魚水接辦了這樣一個案件。原告是歌曲《送同志哥上北京》的作者,被告是歌曲《十送紅軍》的作者,原告起訴被告侵犯了他的歌曲著作權。

  宋魚水:這個案子實質上事實很簡單,就是原告和被告的歌曲都來源於《長歌》,但是原被告雙方要求界定他們之間的法律關係,但是法律關係的背後,包含著雙方之間的一種樂理關係。判斷雙方之間在音樂上是一種什麼樣的承接關係,這對法官來説是很困難的。

  解説:面對這個棘手的案子,一方面宋魚水讓雙方當事人提供更詳盡的證據,將專業問題解釋明白,另一方面,他在庭審時用了專家證人的方式,就是由當事人自行提供專家,對雙方的伴奏做一個對比,發表專業意見,並接受雙方當事人和法庭的質詢。在案件審理的這段時間,原本對音樂並不感興趣的宋魚水也開始鑽研起了樂理知識。

  馬秀榮 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知識産權庭法官:宋魚水,我注意到她在這段時間裏,從原來一個不怎麼喜歡音樂的人,就開始對音樂感興趣,反正這也是工作的需要,就是開始查閱一些跟音樂有關的資料,有的時候在工作的間隙,還跟院裏面有些比較擅長音樂或者是有音樂背景知識的人一塊兒來討論這個問題,最終確實對這個專業問題有一些了解。

  解説:經過認真仔細的工作,目前這個案件已經圓滿宣判。2004年是海淀區人民法院知識産權庭建庭以來工作壓力最大的一年,案件激增,而且有審判資格的法官包括宋魚水在內只有三名。繁重的工作壓力並沒有阻礙宋魚水對學習的抓緊。

  作為一名優秀法官,除了必須擁有豐富的知識之外,還必須具備高超的審判技巧。在多年的司法實踐中,宋魚水摸索出了一套適合國情,最大限度化解糾紛的辦案方法。周寶星和黃家希原本是大學同學,畢業後兩人共同創辦了一家公司,周寶星任總經理,黃家希任副總經理。後來由於利益分配的問題,黃家希離開了公司,並成立了一家新的公司。周寶星認為黃家希的新公司推出了與自己一樣的産品,侵犯了自己的知識産權,給自己造成了損失。於是,在2001年一紙訴狀將黃家希告上了法庭,後來他又以職務侵佔用由向公安機關舉報,這使黃家希進了看守所,昔日的同學徹底反目為仇。

  記者:你們兩個人的矛盾就是進一步激化了?

  周寶星:進一步激化了,激化到了極點了。我們見面跟仇人沒有什麼兩樣。那就是有人主持,沒有人主持肯定要打起來,我估計,就到這個水平。

  解説:2003年,宋魚水作為審判長接過了這個案子。第一次質證就整整進行了四天,面對一大堆的數據資料和專業數據,宋魚水始終認真聽取雙方當事人的舉證,直到弄清楚為止。案件審理前後進行了七次詢問,四次勘驗和四次開庭審理,歷時七個多月的時間,在最後審判過程當中,宋魚水決定嘗試著為雙方進行調解。

  宋魚水:對當事人來講,如果調解有點異想天開,確實是那樣,其實我也不知道能不能調解,只是職業潛意識的一種想法。如果他們能夠合到一起的話,能夠很好地經營,經營出一個很好的品牌,可以在國內打響,也可能會走向世界,那麼分立了以後,又成為小企業了,又得從頭開始,所以我一直覺得,從職業的角度來講,法官能不能盡一點力,把它撮合一下。

  解説:但是面對矛盾如此之深的兩個當事人,要調解談何容易。雙方的親戚朋友都沒有做通工作,宋魚水又是如何做通的呢?

  黃家希:法院都下班了,她都還在加班給我們調解,這樣我想對我們雙方當事人都非常感動。

  周寶星:使得雙方都冷靜下來,能夠反省自己,認識自我,然後獲得一個就是從未來的角度來考慮這些問題。

  解説:2003年10月,雙方當事人終於達成了協議,並共同組建了一家新的股份制公司,重新走到了一起。

  周寶星:原先的人力資源全部又集中一起了,技術也沒有丟失,客戶又重新回來了,這樣一個局面,那應該來講,還要好好地謝謝我們的宋法官。

  解説:其實這個案子只是宋魚水藝術地解決糾紛案例之一。獨立辦案11年來,她公正高效的審理了各類案件1200余件,其中300多件都屬於疑難複雜的新類型案件,取得了非常好的社會效果。

  宋魚水:到底法律的公正是什麼?法律的尺度是什麼?對一個法官來講,他是要探求的,他是要在社會發展當中、經濟發展當中、法律的發展當中找到他最佳的答案,是這樣一個過程吧。

  主持人:在宋魚水十多年的審判生涯當中,有的當事人面對她公正的判決,自覺地履行了法律律義務;有的當事人有感於她嚴肅真誠的作風,愉快地接受了法院的調解;還有的當事人折服於她高超的審判能力和法學修養,主動地修正了訴訟請求。對於一名法官來説,鮮花和掌聲固然是一種激勵,但是更重要的卻是人民群眾的信任。公正是法律的尺度,而信任是無言的豐碑。

責編:楊潔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