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許世銓:辜振甫為"九二共識"作出不可替代貢獻

央視國際 (2005年01月07日 15:28)

  新華社北京1月7日電 《人民日報》海外版1月7日刊登全國台灣研究會副會長許世銓悼念辜振甫的文章。這篇題為《斯人遽逝 遺憾兩岸》的文章稱,回顧辜振甫先生擔任台灣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14年來,兩岸關係所經歷的陽春和寒冬,我想他是帶著“壯志未酬身先死”的缺憾而離開的。

  文章説,辜振甫酷愛京劇,特別陶醉於自演《借東風》。唐代詩人杜牧有詩云:“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辜先生職掌海基會後,之所以能夠揮灑其才華與智慧,以兩次汪辜會晤在兩岸關係史上留下濃墨重彩,是因為有了“九二共識”這個“東風”相助。而李登輝、陳水扁颳起的“台獨”之風卻把辜先生這位伏櫪老驥的千里之志吹成終身遺憾。更有甚者,台灣當局把“汪辜會談”對兩岸關係的貢獻説成是製造了“和平幻想”,這無疑是對辜先生的褻瀆。這也是為什麼希望兩岸關係能夠恢復和發展的人們對辜先生的辭世同感痛惜的原因所在吧!文章説,我對辜先生的深入了解開始於1993年4月他和汪道涵會長在新加坡舉行的“汪辜會談”。在兩岸隔絕了40餘年後,汪辜兩位老先生進行了歷史性的握手,並達成四項協議。這不僅為兩岸關係掀開了新的一頁,也為臺海乃至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帶來福音,因此使兩岸同胞鼓舞,為世界各方矚目。

  文章指出,“汪辜會談”之所以得以成功舉行,是因為海協、海基兩會通過共同努力,于1992年10月香港會談後達成了各自以口頭方式錶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即海峽兩岸均明示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同時擱置了對其政治涵義所存在的分歧。這是兩岸同胞為了中華民族繁榮發展的共同利益所展現的誠意與智慧的結果。為此,汪、辜兩位老先生在幕後、臺前都作出不可替代的貢獻。

  然而,兩岸關係出現的這一突破性進展也使台灣島內分裂勢力惶恐不安。1994年,李登輝就急不可待地向日本作家司馬遼太郎傾吐了積鬱已久的“台獨”悲哀;1995年他更企圖通過“訪問”美國而在國際上突破一個中國原則,從而引發了1995─1996臺海危機。但是,大多數台灣民眾珍視來之不易的“汪辜會談”成果,希望兩岸關係能繼續向前發展。因此,經過海協、海基兩會的共同努力,辜先生終於在1998年10月來到上海和汪老舉行了第二次會晤,開啟了兩岸政治和經濟對話。辜先生隨後北上北京,會晤了江澤民主席等國家領導人。就在辜先生做好準備迎接汪老于1999年秋天訪台時,李登輝于7月間拋出了“兩國論”,破壞了兩會對話和協商的政治基礎,使第三次汪辜會晤功敗垂成。2000年民進黨當局上臺後,更進一步否定“九二共識”,提出“一邊一國論”和“修憲”、“制憲”的“台獨”時間表,使兩岸關係陷入了危險的境地。在這樣的情勢下,沉疴在身的辜先生心境如何是不難理解的。朋友們説,他念茲在茲的仍是兩岸關係。

責編:張麗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