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隊肩負中國人民重托 在受災國忘我工作
央視國際 (2005年01月07日 10:49)
專題:東南亞南亞海嘯
在剛剛過去的2004年歲尾發生的印度洋大地震及海嘯,造成了多少生靈涂炭,多少難民無家可歸。災區人民的悲慘遭遇牽動著全世界一切善良人們的心,其中也包括中國人民。
印尼:
北京時間2005年元旦零時,中國國家地震局副局長、中國赴印尼國際救援隊總領隊趙和平向剛剛抵達印尼地震海嘯重災區亞齊省會班達亞齊的35名救援隊員們説:“歷經40個小時的輾轉飛行,我們終於到了災區,在這裡迎來新的一年有著很特殊的意義。”
有著優良職業素養和救災經驗的中國國際救援隊肩負著中國政府和人民的重托,于12月30日乘坐中國國際航空公司包機趕赴受災最重的印度尼西亞。
印尼華人熱心幫忙
12月26日發生在印尼蘇門答臘島北部附近海域的芮氏8.7級大地震和隨後引發的特大海嘯給印尼亞齊省以毀滅性打擊,人員傷亡至今已超過9萬人,難民人數接近20萬人。災害發生後,作為國難救援指揮中心所在地的印尼北蘇門答臘省會棉蘭的機場異常繁忙,運載來自印尼國內外的救災物資和救援人員的飛機頻頻起降。因為機場調度的原因,中國救援隊的包機被迫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暫時停留,等待了6個小時後才獲准起飛前往棉蘭。當地時間12月31日清晨5時10分,救援隊員終於抵達棉蘭。
印尼是世界上海外華人最多的國家。對祖籍國懷有深厚感情的印尼華人聽説有中國的救災隊伍來亞齊援助,紛紛伸出援手對自己的同族同胞給予幫助。棉蘭著名企業家陳明宗不但通宵迎候救援隊員的到來,而且還提供車輛和食物,為救援隊在棉蘭轉機提供方便。
救援隊在棉蘭等待飛機期間,熱心的華人朋友還向隊員們詳細介紹了印尼的國情和歷史,亞齊獨立分子和政府軍的衝突情況,使第一次來到這塊陌生土地的隊員對印尼有了初步的認識。
新加坡“大力神”專機
來不及休息,31日早上7時,救援隊就出發趕到棉蘭空軍基地,在那裏等候前往亞齊的軍用飛機。由於空中交通異常繁忙,印尼方面難以給予及時的轉機協助。幸好中國地震局與新加坡民防局有著很密切的合作關係,最後由新加坡國防部派出一架“大力神”運輸機幫助運送中國救援隊前往班達亞齊。
從早上7時30分一直到晚上9時30分整整14個小時,救援隊員在棉蘭空軍基地的草地上度過。等待期間,救援隊員也不閒著,抓住一切機會加深對印尼和災區亞齊省的了解。十分湊巧,印尼副總統尤素福?卡拉當天上午也乘專機到棉蘭視察救災物資的運輸情況。他聽説來自中國的35名救援隊員也剛到棉蘭,感到非常高興。卡拉特地抽時間會見了中國救援隊總領隊趙和平,他對中國政府和人民的無私援助表示感謝,並指示有關部門對救援隊的工作給予支持。
當地時間21時30分,新加坡空軍的“大力神”運輸機終於起飛。轟鳴的螺旋槳推動迷彩色的飛機升空,載著31名隊員和6名隨訪記者以及5噸物資向班達亞齊進發。經過1小時20分的飛行,終於在北京時間零點前夕降落在班達亞齊的空軍機場。熱情友好的新加坡機長歐陽健南和機師小王給大家留下了難忘的印象。大家在“新年好”的相互祝福聲中合影留念,紀念在印尼災區機場度過的這個特殊新年。
展開救援行動
由於天色太黑,很難開展營地建設,救援隊決定先在空軍機場一角就地休息,待天明後再紮營。繁忙的機場上救援飛機起降一架連著一架,就在轟鳴的噪聲中,疲倦的隊員們卻睡得格外香。清晨4點,班達亞齊淅淅瀝瀝地下起了雨,才休息了3個小時的救援隊馬上起來,臨時扎了帳篷用以存放部分物資。
來不及再打個盹,天色已經亮了,1月1日早上7時,救援隊首席醫療官、武警總醫院副院長鄭靜晨帶領一支6人小分隊,在細雨濛濛的空軍機場上為附近的災民進行巡診,就此正式拉開了醫療救助工作的序幕。
內科大夫吳學傑剛從荷蘭培訓回國就參加了醫療隊。當他為一個只有8個月大的女孩診治腹瀉,並把藥品遞到女孩父親手中時,這位名叫安瓦爾的中年男子連聲道謝:“我們太需要你們的幫助了。” 在兩個小時的巡診中,中國國際救援隊向大約150名災民提供了不同類型的診治。災難發生至今已經7天,災民們所患疾病主要為外傷、消化道和呼吸道疾病以及血壓增高等。
鄭靜晨介紹説,與以往的情況不同的是,災民們的外傷並不是簡單的砸傷、擠壓傷或擦傷。由於受海水浸泡,加上高溫潮濕,很多災民的傷口受到感染,治療起來十分困難。不僅要局部清創、換藥,還要內服抗生素,治療週期會相對延長。災區傷員在遭受重大打擊、精神高度緊張的情況下,免疫力下降,還必須防止出現敗血症和交叉感染。醫療隊員為災民們發放了藥品,防止蚊蟲叮咬的清涼油很受歡迎。
2日早晨,救援隊還首次在班達亞齊的宿營地舉行了升旗儀式。伴隨著黎明的朝陽,在全體隊員的注目禮中,鮮艷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首席醫療官鄭靜晨告訴記者,當天救援隊派出3個醫療組,去當地醫院和最大的災民聚集點巡醫問診。搜救隊員也赴災情最重的地區執行任務。災害評估隊員也參加了聯合國災害評估隊的協調評估工作。
中國救援隊總領隊趙和平説,這次攜帶的藥品和醫療器材足夠建立一個小型流動野戰醫院,能夠為不同疾病的患者提供醫藥和簡單的外科手術服務。他表示救援隊一定會盡全力幫助印尼災區的傷病員,不辜負祖國人民的重托。
泰國:
“如果不怕變得又臟又臭的話,你們就去那兒吧!”國際刑警組織一名新西蘭籍協調官1月2日這樣對中國DNA專家鑒定組説。就這樣,中國專家們來到了他們在泰國救災的工作地--曼谷以南800多公里處攀牙府德古拉縣內的長區寺。
屍體停放在寺廟
去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底地震後,海嘯襲擊了泰國西南沿海6個府,目前已經確認造成5000多人死亡,其中近一半是外國遊客。面對國內外眾多失蹤者家屬的查詢,泰國政府承諾,確認死者身份之前,決不擅自火化或埋葬遺體,這使本來就困難重重的救災工作變得更加艱巨。
在災情最嚴重的攀牙府拉克島,搜救隊伍直到12月30日才基本完成找尋遺體的工作,在此發現的3000多具屍體大多被送往緊鄰的德古拉縣幾座寺廟內存放,長區寺就是其中之一。
距離長區寺還有二、三百米遠,空氣中就瀰漫著屍體散發的腐臭味,經過此地的人要麼戴著口罩、要麼用頭巾或衣袖捂住口鼻,企圖阻擋這令人作嘔的死亡味道四處瀰漫。空中飛過的軍用直升機、來來往往的冷藏車、載有棺木的貨車和四處搭建的遺像佈告欄、消毒物品發放處、免費食品供應點等建築,讓人不敢相信這原本是座寧靜的寺廟。
由於冷藏設備有限,上百具屍體挨個兒停放在廟裏的露天空地上。進入消毒隔離工作區二三米寬的狹長通道上也擺滿了屍體,法醫們得先步行穿過這些屍體,才能到達屍檢工作臺。經過近一週的海水浸泡和烈日暴曬後,所有屍體都已嚴重腐爛變形──軀幹和四肢腫脹短粗,皮膚烏紫青黑,面部特徵和發色完全無法辨認。
這是中國專家組抵達災區3天內工作過的第二個停屍場。在他們第一天工作的邦莫寺,甚至沒有一張專供屍檢用的工作臺,所有工作人員只能在停滿屍體的空地上,逐一彎身記錄死難者遺體的各項資料。距離停放屍體不到10米的簡易鐵棚內擺放著有限的塑料桌椅,為來自各國的志願工作者提供休息和用餐地。
“只想盡可能地幫助人們”
“從決定到這裡救災時,我們就做好了在最惡劣環境工作的心理準備,”工作組成員李黎對新華社記者説。儘管如此,專家組的隊員們也承認,災區的實際情況比自己想像得還要嚴重。
專家組成員來自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領隊鄧亞軍説,他們通常只用採集死者毛髮和血液,就能取樣,但災區屍體腐爛嚴重,必須依靠採集死者牙齒和骨頭才能提取DNA樣本。另外一名成員于曉光告訴新華社記者,平時工作中也經常到車禍現場取樣,但還是第一次經歷這樣大規模的屍檢,面臨如此嚴重的屍體腐爛。工作中渾身被汗打濕的他説:“看到現場的這種情況,我們惟一想的就是盡可能地幫助人們,真的,做我們能做的一切幫助他們。”
鄧亞軍介紹説,27日從報上讀到泰國災區有2000多名死難者身份有待辨認,他們立即遞交了到災區工作的請願書,希望幫助泰方採集死難者DNA樣本、做測驗鑒別死者身份。抵達現場後,隊員們意識到,目前最迫切的任務是給所有屍體編號,這樣才能確保日後的DNA取樣工作不重復、檢測結果準確。就這樣,除一名隊員參與國際刑警組織的協調會以外,專家組成員全都自發投入到屍檢工作中。
“早做好了心理準備”
這是一項絕對艱苦枯燥的任務:開始工作前,隊員們要戴上一次性帽子、手套和兩層口罩,穿上棉質罩衫,挂上塑料圍裙,換上公用塑膠雨鞋,然後在32攝氏度的高溫下為變形的屍體拍照、解下死者隨身佩戴的飾物、測量體長、掰開腐爛的口腔察看牙齒,然後給屍體挂上標簽。
一直跟隨在現場協調、翻譯的使館官員李達飛向記者描述,有的屍體腐爛很嚴重。然而,每當記者問到條件怎樣、工作是否辛苦時,幾乎所有成員都回答説:“還行,來的時候就做好了心理準備。”
李達飛告訴記者,根據國際刑警組織協調組的安排,專家組2日上午乘軍用直升機抵達一個配備有空調的室內場所,準備進行DNA取樣。但由於其他原因,泰方取消了當天的取樣工作,宣佈中國專家組當天已無任務。之後,專家組主動找到國際刑警組織協調員,希望能用半天時間為災區做點什麼,因此被介紹到長區寺參與屍檢工作。
對此,領隊鄧亞軍告訴記者:“不管做什麼,我們只希望能扎紮實實為救災做點事,我們來了就是想多工作。”她略帶遺憾地説:“昨天我們為50具屍體做了屍檢,今天開始得晚,可能做不了那麼多了。”( 余謙梁袁原)
責編:張麗 來源: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