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東方時空]守望敦煌吳健(10月19日播出) 

央視國際 (2004年10月19日 15:56)

  CCTV.com消息(東方時空—東方之子):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這是吳健的攝影作品,這些照片呈現出了千年之前,東西方文化往返傳播的路線,當我們的想象在這條路上展開的時候,吳健為我們捧出了美麗的敦煌,透過他的鏡頭,我們強烈地感受到了大西北雄奇的風物和燦爛的歷史創造。

  吳健:敦煌的彩塑美、壁畫美,那麼就要從形式,從藝術上面要去加強它,要去誇張它,所以我們每一次所拍的這些東西,都是進行了我們的二度創作,所以説最終拍攝的這些作品,應該就是説我們心靈當中,對敦煌的真正認識的,有價值的這種作品,就是區別於一般的資料片的攝影。

  説起吳健和攝影結緣,要追溯到二十三年前,那年十八歲的吳健經過考試,進入敦煌文物研究所,由於身體健壯,他被分配到了攝影組,但是那個時候,對於攝影創作,吳健完全是個門外漢。

  吳健:1984年參加了中國美術全集雕塑卷的拍攝,當時就想是把這個拍清楚,適合人家出版的需要,我覺得我的任務就完成了,那個時候可能總覺得石窟攝影不是什麼藝術,不是什麼創作,逃避不了資料攝影這個陰影,那麼隨著出去學習,不斷地提高、名師指點,加上自己的一些感悟,那麼我覺得回到敦煌以後,我發現真正的路和根還在這兒。

  從那時起,吳健開始專注于攝影藝術的研究,然而石窟狹窄的空間,文物位置的不可移動,是擺在他面前的主要困難之一,如何在跼踀的空間裏拍出層次感,是他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吳健:石窟的空間局限了我們的好多思路,怎麼去表現它,比如説我拍427窟,它是一個隋代的洞窟,裏邊是中心柱,前室又有雕塑,那麼一般的遊人到這個洞窟,可能看完前室以後,就進了主室,他的視覺可能有時候銜接不上,那麼我攝影不能説拍兩張,前室拍一張,主室拍一張,那麼怎麼辦,我就要考慮,用多次曝光的辦法,既要表現它的主室,又要表現它的前室,這就是一個完整的洞窟的建築形式。

  用照片給觀眾呈現了一個完整的石窟氣氛,並沒有讓吳健滿足,每天他都背著相機在洞裏轉悠,對於攝影人來説這叫“養眼”,記不清哪一天,吳健覺得石窟裏的雕塑和壁畫,在他的審視中似乎動了起來,不再遙遠、不再冰冷。這張照片中的菩薩是莫高窟中極引人注目的一位人物,她曼妙的身姿被世人驚嘆,吳健在拍攝的時候,借鑒了人像攝影的手法,用柔美和諧的人物光線來表現這尊菩薩。

  吳健:可以説這個菩薩,我拍了好多遍,每一次拍攝都有一種新的感受,最初拍的時候,我只不過感覺就説是它是一尊雕塑,就是説當著文物去拍的,後來是把它當著一個活生生的少女去拍的,那是不一樣的,這就是説跟它之間有一種無聲的一種交流,儘管它是不可移動的,儘管它是一尊泥菩薩,但是你要把握好攝影的角度、用光、構圖,那麼它就會活靈活現出來,這就是我所追求的,用攝影技藝的物態化使雕塑能夠達到人情化。

  這張照片叫做《彌勒聖地》,完成于1989年,它為吳健贏得了許多讚譽和攝影大獎,這幅作品的問世,是他多年來對佛教藝術聖地——敦煌,熱愛之情的一次完美釋放。

  吳健:我認為的佛應該是衝破好多阻礙和空間的束縛,應該釋放出來,在天地間、在萬物間展現出來,當然這個不僅僅是一種宗教信仰,這也就是我這麼多年對敦煌情感的釋放,我就把這個佛單獨拍了一個,又把莫高窟的主體建築拍了一下,但是我覺得這個還非常不夠份量,所以我又加了一些天上的雲氣。

  敦煌藝術震撼了吳健,二十三年間,他拍了多少膠卷已經根本無法計算,他能數清的,只是已經出版了的二十五本個人攝影專集和五十多本合作攝影集,並先後在台灣、日本美國等國家和地區舉辦了敦煌攝影展,走出敦煌的吳健,又回到了敦煌,然而人們逐漸發現吳健作品的內容有了新的變化。

  吳健:國內或者到國外,人家都有一個有趣的話題,為什麼莫高窟會在敦煌修建,到底是它在一個什麼環境下,為什麼要開這個洞窟,而且延續這麼多年,這就給我們一個新的課題和任務,那麼要表現莫高窟的周邊的環境,它的周邊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以及它的地理、地貌和天氣狀況、氣候條件都要反映出來,就是説不要孤立地來看待敦煌莫高窟。

  就這樣,吳健把自己的鏡頭伸向了莫高窟外面的戈壁和黃沙,有一次敦煌附近下了三天大雨,吳健感覺到,這個異常的天氣現象可能會讓它捕捉到一個令人驚嘆的瞬間。

  吳健:第三天看天氣預報以後,它不下雨了,那麼我一大早坐車就到莫高窟來了,來了以後,就想拍一個全景,當時正好在莫高窟對面的沙山上面,有一個通訊塔,這個通訊塔大概是高五六十米吧,我就往上爬,爬到一半的時候,我兩個手都僵了,感覺就不想再上了,但這個時候我又回頭一看,東邊就是三危山這個地方已經是一片彩霞,我就預示著有奇特的效果,我那個時候就是一股勁了,不管怎麼樣先爬上去再説,爬上去以後氣還沒喘勻呢,光一下就打到崖壁上面,我甚至都忘了側光,就用估計的曝光的辦法,啪、啪、啪,連拍三張。

  從1981年到今天,吳健已經不單純是敦煌研究院的攝影師,而是一位敬業的敦煌文化工作者。他那終日在敦煌和絲綢之路流連的鏡頭不僅是對美的尋覓和記錄,更在追求一種發現。

  吳健:我有時候也是在想,我説這個真是一切都是天意吧,既然讓我做了這個事,那麼我也把它做好,那麼在不知不覺當中,我就把這個攝影作為自己的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來對待,我想告訴別人的就説是,我眼中的敦煌應該是這個樣子。

  ※進入《東方時空》主頁

  專題:敦煌再發現

責編:張莉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