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時空]馬祖光:生命的激光(9月10日)
央視國際 (2004年09月10日 12:50)
CCTV.com消息(東方時空—東方之子):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一年多來,一首由學生創作的歌曲《你是光》在哈爾濱工業大學廣為傳唱:“你是光,你的生命就是一片光,不會熄滅,不會索取,永遠善良;你是光,你的名字就是一片光,給予事業,給予艱難,溫暖寒窗。”同學們深情歌頌的是一位已經去世一年的老教授、75歲的中科院院士馬祖光。今天的東方之子節目,讓我們一起緬懷這位為我國國防科技與教育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國防科技專家。
2004年6月15日,一束肉眼看不見的激光被牢牢定格顯示在這臺小小的示波器上。它正是馬祖光院士領導的課題組8年來夢寐以求的毛細管放電X光激光。X光激光是目前世界激光領域公認最有應用前景但最難獲得的激光之一,自此,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獲得這種激光的國家。2004年7月15日,是馬祖光院士因心臟病突發離開我們一週年的日子,他的學生和同事們把這束來之不易的激光獻給他們永遠的導師。
馬祖光的學生 哈工大光電子技術研究所教授 王騏:大家都很激動,令我們想起馬老師對我們的指導。在這個時候我們永遠記住我們的馬老師。
馬祖光的同事 哈工大光電子技術研究所副教授 趙有蓬:馬老師當年提出做這個放電就想緊跟著世界前沿。
馬祖光的學生 哈工大光電子技術研究所教授 王騏:馬老師給我們定的方向,是我們課題獲得成功的前提。
馬祖光的同事 哈工大光電子技術研究所副教授 趙有蓬:在整體情況下還是在馬老師一個很大指導。
馬祖光的學生 哈工大光電子技術研究所教授 王騏:沒有這個,可能我們根本不會想到搞這個事情,如果搞,沒有後期馬老師的指導,至少要推遲十年八年都不遲。
這間潮濕陰冷的地下室就是當年馬祖光創辦激光專業時最早的實驗室,在哈工大工作的53年裏,馬祖光一共創辦物理、核物理和激光光電子三個專業。每個專業都是在國家最需要時艱難創辦的。而激光專業更是耗盡了他後半生全部的心血。1971年,剛從牛棚裏放出已經43歲的馬祖光接受了創辦我國的第一批激光專業的重任。30多年來,憑著過人的毅力和智慧,馬祖光帶出了一支高水平的科研學術隊伍,在國防光電子應用與研究領域,取得了一批國際先進甚至世界首次做出的創新科研成果,在哈工大創建了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和國家重點學科。 很難有人相信做出這些驕人業績的起點竟是一窮二白和起步比國際整整晚10年。
與馬祖光共同工作了30多年同事王雨三教授回憶説,他們第一台示波器就是從學校廢品倉庫揀來的,他至今仍記得他們一同步行去幾公里外的廢品收購站拉蒸餾水瓶子的情景。
馬祖光的同事 哈工大光電子技術研究所教授 王雨三:我們拉著一個手推車,馬老師非要駕轅不可,拉車裏面是最累的,我們當時他年齡比我們大,他43歲,我33歲,來回都是馬老師駕轅,天下著雪,臉上出著汗,就這樣拉車。後來我們知道馬老師有心臟病,在60年代就有,我們想起這件事很後悔。
除了自己動手建造實驗室,馬祖光做的更重要的一件工作就是帶領大家看書、啃資料,如饑似渴汲收一切與激光學科有關的新知識。在那個動亂的年代,黑龍江省圖書館外文資料室裏經常只有馬祖光一個人在廢寢忘食地摘抄國外激光文獻資料。追隨馬祖光40多年的王騏教授回憶説:那10年是他們看書最多的10年。
馬祖光的學生 哈工大光電子技術研究所教授 王騏:馬老師提出不要求多,一學期看懂一本書。馬老師為什麼這麼逼我們,他認為我們基礎理論要想做出國際上先進的理論,這個基礎差得挺多,所以他逼著我們打這個基礎。
這是馬老師的書房,有人評價馬老師的一生是看不完的書,做不完的實驗,他去世前不久,還讓秘書複印了十幾本最新外文書籍計劃仔細閱讀。馬老師強烈的求知欲和嚴謹細緻的科學態度深深影響他團隊裏的每一個人。
馬祖光的學生 哈工大光電子技術研究所教授 王騏:馬老師在科學上非常嚴肅,非常嚴格。
馬祖光的同事 哈工大光電子技術研究所教授 王月珠:很嚴,一絲不茍。我們稍微模棱兩可的東西不敢先跟他説,都考慮都想到了,再跟他討論。
馬祖光的秘書 哈工大光電子技術研究所副教授 鞠有倫:馬老師做實驗的時候強調這一點,做科學不要寫“大約”兩個字。
馬祖光的學生 哈工大光電子技術研究所所長 陳德應:我們一個博士生在做毛細管放電X光激光研究過程當中,當他論文交給馬老師審查的時候,發現其中數據拿不準,他立刻跟學生一起做實驗。
在哈工大光電子技術研究所,三十年來還一直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凡是馬老師主持和參與的課題,在成果署名時一定是讓年輕人的名字放在第一位。
馬祖光的學生 哈工大光電子技術研究所教授 王騏:一方面他在這個問題確實讓,榮譽上。另外一個很重要原因,他用這個東西逼我們看書,逼我們做,你第一作者就要對這個事情負責任。
馬祖光的學生 哈工大光電子技術研究所所長 陳德應:只要對學科有利,他就會去做。
馬祖光的秘書 哈工大光電子技術研究所副教授 鞠有倫:他經常説一句話,一個人的能量是有限的,但是集體的力量是無限的。
2001年,因為在國防光電子應用與發展領域做出的傑出貢獻,73歲的馬祖光當選中科院院士。他比以前更忙了,這時他的心臟病已經非常嚴重,一到晚上12點後就心衰喘不上氣,但生性樂觀的馬祖光竟一直用看書學習的方式來和疾病作抗爭。就在去世前一週,他還超負荷地參加全係所有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的論文答辯,為修改新的教學大綱和學科發展規劃而忙碌。
馬祖光的秘書 哈工大光電子技術研究所副教授 鞠有倫:到最後馬老師工作一般都是晚上兩三點才休息。
馬祖光的同事 哈工大光電子技術研究所教授 王雨三:其實好多事是他在病床上他想起來,記下來,然後跟我們討論的。
馬祖光的學生 哈工大光電子技術研究所教授 王騏:他的思想就是這樣,我只要能行,就是為專業發展多幹事情。
馬祖光的學生 哈工大光電子技術研究所所長 陳德應:他想工作的時候,大家是勸他也是勸不住的。
馬祖光的學生 哈工大光電子技術研究所教授 王騏:我們總覺得他應該再活好多年的,實際上犧牲了自己的生命,最後贏得了專業!
這是馬祖光和老伴簡陋而溫暖的家。這臺老式錄音機裏放出的歌聲是馬祖光留給老伴最珍貴的記憶。自從1997年老伴不幸癱瘓在床,身患心臟病的丈夫一直毫無怨言地照顧老伴。有時工作太忙,丈夫分不開身,特地錄下這些自己的歌聲來安慰病床上寂寞的妻子。我們講述了這麼多馬老師的點點滴滴,但也許可能只有這樂觀爽朗的歌聲才會讓我們如此真切地記住這樣一位偉大而平凡的知識分子----馬祖光。
※進入《東方時空》主頁
責編:張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