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珠三角":鄧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新實踐
央視國際 (2004年08月11日 17:25)
新華社廣州8月11日電 1992年,鄧小平第二次來廣東時,他重申了自己“共同富裕”的觀點:要允許中國的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再帶動其他人、其他地區實現“共同富裕”。他説,這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一個重要體現。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現在,已經成為世界最重要的工業品生産基地的廣東,正在嘗試借助市場的力量將他的思想變成現實。在當地政府的主導下,以中國第三大河流珠江為紐帶,旨在推動中國東、中、西部經濟互聯互動、協調發展的“泛珠三角”經濟合作架構已經投入運作。“泛珠三角”,成為新中國有史以來最大規模、最廣範圍、在不同體制框架下的區域組合。
這一區域包括了福建、江西、湖南、廣東、廣西、海南、四川、貴州、雲南九個省(區)以及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簡稱“9+2”。內地九省(區)的區域面積為全國的五分之一,人口占全國的三分之一,經濟總量佔全國的三分之一。加上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泛珠三角在全國的重要地位十分突出。這一區域所建立起來的共生共贏型經濟體系,將成為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高速增長極。
在不久前舉行的泛珠三角經貿洽談會上,來自11個地區的15000名政府官員和工商界人士共簽署項目847個,總金額達到2926億元人民幣。
參加了會議的四川省商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新才説,他對“泛珠”合作充滿希望。經過短暫而緊張的磋商,該集團下屬的一家從事絲綢和蠶繭經營的公司和廣東省絲綢集團達成了産權項目轉讓協議。
“合作發展讓發達地區企業同欠發達地區企業有了見面交流的好機會”,張新才説,“我們希望這樣的機會能多一些。”
從2000多年前建立起大一統的封建王朝起,幅員遼闊的中國就一直受到地理環境、人口分佈和氣候因素的影響,為沿海地區、內陸平原省份和西北高山荒漠地帶之間的經濟不平衡發展而苦惱不已。
泛珠區域就是這種不平衡的縮影——該區域與歐盟的人口大致相等,內部的經濟發展差距比歐盟還要大。統計顯示,目前廣東人均GDP已經突破了4000美元,而與之毗鄰的廣西卻不足680美元。
然而,也正是這種差距為區域間經濟合作的成功提供了廣闊空間。來自相對發達的東部沿海省份廣東、福建的商人們迫切需要獲得更多的電力、能源和礦産資源,相對貧困落後的雲南、貴州、四川等地區則需要更多的投資和貿易合作,而香港、澳門無疑為它們走向國際市場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副院長、經濟學教授王珺説,中央政府此前提出的“統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是泛珠三角區域合作取得成功的基石。
王珺説:“該戰略使鄧小平共同富裕的思想變得更加清晰,它要求在保持中國東部沿海地區高速發展的同時,大力支持中、西部地區的發展,‘泛珠’合作是該戰略的具體實踐之一。”
儘管“泛珠三角”區域合作啟動的時間尚短,但這一實踐已獲得了巨大成功。海南省副省長李禮輝説,該省在泛珠區域合作框架下推出的熱帶飲品、速食海産、旅遊和房地産項目引起了廣泛關注,目前海南省一共簽署合作項目60個,金額190億元人民幣。
比起合同和成交額來,更讓那些積極推動“泛珠”合作的人感到興奮的,是各成員方之間打破市場壁壘、加強優勢互補、積極協調政策的決心。
儘管如此,來自11個成員方的政府官員們一再聲明,他們正在採取措施避免政府力量過多干預市場和企業。在他們發出的眾多文告中,“政府搭臺,市場主導”成為被反復強調的幾條原則之一。
來自市場的反響證明,政府的舉措似乎得到了企業的廣泛認可。張新才説,在洽談會期間,到處都是企業代表。由於人數眾多,很多人不得不站在通道上聽取演講。
→→進入專題:紀念鄧小平誕辰100週年
責編:常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