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發展是硬道理”到“科學發展觀”
央視國際 (2004年08月10日 23:58)
新華社北京8月10日電 8月9日,北京圖書大廈紀念鄧小平誕辰100週年圖書專櫃前人流如織。“如果小平能看到今天我們老百姓生活的樣子,他一定會笑得很開心。”一位正在購書的讀者説。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旁邊正在翻看《鄧小平年譜(1975-1997)》的周樸亮接過話頭:“小平給我們留下的太多太多,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發展是硬道理’。”
12年前的春天,在中國發展的關鍵時刻,鄧小平的“發展是硬道理”,把中國的發展推上了一個新臺階。享受著發展帶來的種種實惠的中國人,把這句樸實的話語牢牢記在心裏。
12年後的今天,當中國這艘大船駛入新的發展關口時,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成為事關國家經濟社會大局的緊要問題。
從“發展是硬道理”到“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再到“科學發展觀”,發展,成為中國走向強盛,人民邁向富裕的關鍵詞。
發展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拿我們的日子和過去比一比就知道,小平的‘發展是硬道理’是管用的硬道理。”從四川到北京探親的田強在西客站站臺上樂呵呵地説。
百姓生活的變化源自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如同一列高速行駛的列車,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以年均9%以上的高速度持續增長。
面對國際風雲變幻,我們黨始終堅持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道路上遇到的各種難題,牢牢把握髮展這個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人民生活從“溫飽”跨入“小康”,戰勝百年一遇的大洪水,啟動西部大開發戰略,加入世貿組織大家庭,香港、澳門喜回祖國懷抱,“神舟”飛船騰空而起,成功申辦奧運會……中國的發展,樹起一個又一個里程碑。
但一些多年積累的老問題日漸凸現:我國城鄉人均收入差距持續拉大,1995年是2.72:1,2003年擴大為3.2:1。全國仍有9%的成人是文盲。農民增收緩慢,就業和社會保障任務繁重。
經濟運行中的新問題又接連出現:我國已成為世界上單位GDP能耗最高的國家之一,煤電油運“繃得很緊”。7年來,我國耕地就減少了1億畝,超過全國耕地總量的5%。如今,全國不少省份到2010年的規劃用地指標均已提前用完。
今年以來,雖然中央大力採取宏觀調控措施並取得積極成效,但鋼鐵、水泥和電解鋁三大行業投資仍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貨幣信貸增長仍在19%的高位運行。煤炭社會庫存量下降到了20年來的最低水平……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仍沒有從根本上解決。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陳清泰説:“這些矛盾和問題的出現,很多是由於發展觀念的錯位偏差造成的。小平的‘發展是硬道理’早已成為全國人民的共識。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成為中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
目前,我國人均國內生産總值登上1000美元的臺階,從低收入國家進入中低收入國家行列。“這個時候特別關鍵,搞得好繼續發展,跨入更加順暢的上行通道,搞得不好就會引發經濟和社會風險。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事關中國的發展前途。”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一鳴説。
當中國站在新的發展關口時,資源嚴重不足的壓力凸現,全國600多個城市中,400多個缺水,其中110個嚴重缺水。經濟發展很不平衡,近60%的農村人口、50%的勞動力以農為主,二元經濟結構沒有根本改變。前進的道路並非坦途。
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研究所所長李崇富説:“發展中的問題只有在發展中才能得到解決。中央審時度勢,及時提出的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發展規律認識的重要昇華,是黨執政理念的一個飛躍,是解決中國前進道路上各種難題的必然選擇。”
發展觀在實踐中繼承、豐富和發展,對發展規律的把握更加深刻和準確
廣西百色曾經是全國最大的集中連片貧困區之一。如今,以“綠色”農業、“環保”工業、“清潔”能源為特點的可持續發展模式,使百色這片紅土地正在發生一場奇跡般的巨變,農民人均純收入從“九五”期間到2003年增加了近500元。老區的今天印證了鄧小平的經典名言——‘發展是硬道理’。
事實上,“發展是硬道理”絕不僅僅是指單純的經濟增長,它包含了經濟社會協調、科學發展的深刻內涵。
打開《鄧小平文選》電子版,檢索“發展”這個詞,在有1148頁正文的三卷文選中,一共使用了1066次,平均將近每頁一次。特別是第三卷,共有383頁正文558次提到“發展”這個詞。“中國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是要靠自己的發展”“中國的主要目標是發展”……這些有關發展的精闢論述濃縮成了“發展是硬道理”這句精華。
鄧小平曾指出,“中國只要不搞社會主義,不搞改革開放、發展經濟,不逐步地改善人民的生活,走任何一條路,都是死路”“要實施兩個大局的發展戰略,沿海地區較快發展起來,帶動內地發展;然後到了一定時候,沿海拿出更多的力量幫助內地加快發展”“我們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國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質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讓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裕起來,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這一句句平實的話,講出的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大道理。
在“發展是硬道理”和“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的指引下,從優先發展東部沿海地區到適時實施西部大開發;從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啟動科教興國戰略到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從不斷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到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中國的發展碩果纍纍。 20多年的經濟高速增長,深刻改變了中國的社會經濟面貌。但進一步發展面臨的許多矛盾和問題日益突出。浙江省平陽縣水頭鎮一年上億張的豬皮革産量,為當地帶來滾滾財源,但也把原來青山綠水污染得不堪入目,農田作物幾乎顆粒無收,居民各種怪病不斷。青海省瑪多縣曾經是黃河源頭的明珠,但掠奪式的畜牧業開發,使昔日的富裕縣成了重點扶助縣。當地群眾痛心疾首地説:“為眼前的利益犧牲環境,禍害的是子孫後代。”
“這些現象的産生,是我們沒有真正從戰略高度認識發展觀,有的地方和幹部把‘發展是硬道理’誤解為‘經濟增長是硬道理’,輕視了單純經濟增長背後所付出的代價,致使經濟社會發展出現了一些無法回避的矛盾和問題,也使我們更加認識到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緊迫性和必要性。”中國社會科學院陸學藝研究員説。
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授韓康説,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在“發展是硬道理”和“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第一要務”基礎上進一步解決為什麼發展、怎樣發展得更好這個重大問題的理論、方針的集中體現,進一步指明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發展道路、發展模式和發展戰略。發展的內涵更加清晰,發展的途徑更加明確,發展的目光更加深遠。
“‘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科學的發展觀’三者是繼承、豐富和發展的關係,建立在‘發展是硬道理’基礎上的科學發展觀引入了以人為本的重要理念,反映了我們黨對發展的認識更加成熟、更加系統,更具有現實指導意義。”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陳清泰説。
把握時機解決發展中的問題,科學發展觀成為我們直面一切挑戰,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航標燈和指南針
從“發展是硬道理”到“科學發展觀”,10多年風風雨雨,中國發生了令世人驚嘆的巨變。我們黨對發展的認識也隨著實踐發展,緊跟時代步伐,保持著旺盛生命力。
在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大國,能不能解決好發展問題,直接關係到人心向背、事業興衰。對“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第一要務”繼承、豐富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一經提出和確立,就在全黨全國人民中産生強烈共鳴,成為中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指導思想。
面對發展道路的艱巨性、複雜性,深刻領會“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第一要務”的精髓,落實科學發展觀,就必須統籌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這“五個統籌”豐富了發展是硬道理的內涵,成為中國發展道路的最強音。
鄧小平發展理論中的“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已成為現實,但還有2900萬農村人口沒有解決溫飽問題。科學發展觀對城鄉統籌發展提出了具體要求。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陳耀邦説,必須加大公共財政投入力度,大力推進農村稅費改革,推行農村大病醫療統籌和救助,深化農村教育,著力解決農民增收難、就業難、讀書難、看病難、養老難等。
對鄧小平十分關心的區域協調發展,科學發展觀要求的統籌區域發展有了集中的體現和發展。當前, “泛珠三角”正以空前速度和力度大整合使東部的發展進一步加快。中部正充分利用農業、製造業優勢實現崛起,西部在大開發中迅猛發展,東北老工業基地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東中西部互動、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區域發展新格局正在形成。
中國發展到今天,經濟社會發展不協調問題已十分突出。李崇富説,非典疫情充分暴露了這一問題。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就必須大力發展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等社會事業發展,促進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協調發展。
貴州省畢節地區曾因單純追求經濟增長、無限制墾殖,水土流失面積達60%以上。 整個畢節地區大約有100平方公里的土地因煉硫煉鋅而淪為不毛之地。嚴峻的現實讓畢節人重新調整發展思路,廣泛開展的林業生態、水土保持生態工程,使全區的森林覆蓋率上升到31.88%,水土流失面積減少4105平方公里。林子綠了,農民錢袋子鼓了。“拼資源換增長,犧牲生態環境維持經濟增長的思路和模式不能再延續了。科學發展觀及時提出了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思路並賦予了具體內容,這必將給子孫後代留下發展的空間。”中央黨校研究室趙傑博士説。
從“發展是硬道理”到“科學發展觀”,中國的發展方向更加明確。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説,落實科學發展觀是一項艱巨的系統工程,涉及到政府職能轉變和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加強和改善政府宏觀調控等諸多方面。中央已明確提出,各級幹部要樹立科學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按客觀規律辦事,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把防止經濟出現大起大落作為今年經濟工作的基本著眼點之一。
歷史經驗證明,經濟大起大落對發展會造成巨大損失。我國經濟發展中的根本問題是經濟結構、經濟體制和經濟增長方式問題。如果經濟全局出了問題,任何地方都不能倖免。各地只有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認真落實中央加強宏觀調控的各項政策措施,才能保持宏觀經濟穩定發展,也有利於地方經濟當前和長遠的發展。
“把人民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通過發展讓人民群眾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這才是發展的科學態度。”陸學藝説,“惟有如此,才能讓人民群眾充分享受改革發展的成果,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一系列新舊矛盾,開創發展的新局面。”(記者 賀勁松、翟偉、張建平)
→→進入專題:紀念鄧小平誕辰100週年
責編:唐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