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經典中國】將軍的囑託 紅安的承諾

央視國際 (2004年08月03日 15:04)


圖為紅安縣七里坪鎮著名的“紅軍街”——長勝街,這裡曾是紅四方面軍的發源地。

  人民日報消息:巍巍大別山在鄂東大地上伸出挺拔的一翼,走上高高的天台山,目光越過道道溝壑,可以遠眺長江自西而東奔向遠方。就在這大山與大江間的緩衝地帶上,有一片被鮮血染紅的土地——紅安。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今天的紅安正在逐漸脫貧,邁出了走向小康社會的第一步。奔向富裕文明的生活,是紅安人民正在進行的新長征。告慰先烈,回報人民,這是大別山對將軍縣的深沉囑託。

  1927年11月,根據“八七”會議精神,湖北黃安(1952年後改為紅安)、麻城人民在共産黨領導下,發動了著名的“黃麻起義”,建立了鄂豫皖邊區第一個紅色政權和第一支革命軍隊。從此,這裡成了中國革命的又一個搖籃。當年,在中國工農紅軍的隊列裏,每3個人中就有一個紅安人,每4名紅軍英烈中就有一名紅安籍人。40萬人口的紅安,先後有14萬名英烈為中國革命獻出了生命,其中有名有姓的烈士超過2萬名。這裡走出了223名共和國將軍,紅安因此又以“將軍縣”聞名於世。

  7月下旬,記者來到紅安,被又一個與將軍有關的故事打動:程平東,紅安將門之子,2000年退休後,來到故鄉紅安父親當年投身革命而辭別的茅草老屋前,立志要為交通閉塞的鄉親修一座橋。去年4月,長140米的石拱橋終於通車了。站在橋頭,程平東告訴記者,這座橋承載了我們家父子兩代人的心願。11年前,年邁的父親返鄉,沒想到回家之路仍被河水阻隔。老將軍囑託大兒子程平東:你要代我造座橋,造福父老鄉親。

  這樣的故事,紅安人可以講出一串串。1981年,時任蘭州軍區司令員的韓先楚將軍,回到久別的紅安縣新集鎮。當他走進當年借了軍糧的鄉親家時,面對身著補丁衣服的鄉親們深感愧疚。韓將軍寢食不安,連夜命令從蘭州軍區調撥5萬件舊軍衣發往紅安……“早在你們剛知道紅軍的時候,你們就把最後一碗米,最後一尺布,最小的兒子奉獻給了革命。你們有權利過上好日子!”韓先楚將軍面對鄉親們的這番肺腑之言,不僅僅是一位戰士對父老鄉親的承諾,更是共産黨人對人民的承諾!

  方和明,早年以討飯為生的放牛娃。為了過上有飯吃的生活,毅然參加了“黃麻起義”,歷經長征,從槍林彈雨裏衝闖過,放牛娃成長為紅軍團長。革命勝利後,滿可以過上舒適生活的方和明,放棄了小車洋樓。紅軍團長解甲歸田,回到鄉親們身邊開渠犁田,直到生命的終點,他長眠在紅安的土地上。

  從紅安走出來的將士始終保存的那份對鄉土、對人民的摯愛與忠誠,是這片紅色土地上寶貴的財富。今天,為了紅安人民的富裕,這塊紅色土地上的人民正在向貧窮開戰。

  紅安多山,土地瘠薄,乾旱更是一道阻礙人民過上豐衣足食日子的惡魔。而今天的紅安縣委、縣政府從改善農田水利入手,決心帶領全縣人民大修水庫。目前,紅安已建成水庫114座,其中蓄水量一億立方米以上的大型水庫兩座,從而改變了紅安十年九旱的歷史,農村生産和農民用水條件明顯改善。

  今天,紅安還是國家級貧困縣,全縣有6.12萬人純收入在625元以下,佔農村人口的11%。紅安縣委書記張鶴橋説,這些年來,紅安縣的扶貧工作,就像一場艱難的接力賽,黨委、政府以堅定的決心一屆接著一屆幹。

  紅安農村有種植花生的傳統,但由於品種差、産量低,花生還沒有為紅安農村帶來多大的實惠。為把花生做成紅土地的優勢産業,紅安縣全面引進了地膜花生。七里坪鎮,當年鄂豫皖邊區政府所在地,今天成了高産優質花生的示範基地。目前全鎮種植地膜花生4.6萬畝,花生年産值接近5000萬元。除了花生,紅安的優質板栗、蔬菜初具規模,構成了紅安農業的鮮明特色,成為老區人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來源。

責編:常穎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