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每天有300人喪生車禍
央視國際 (2004年04月07日 07:18)
中國青年報消息:近日發佈的一項研究表明,我國每天有300人喪生車禍,我國的道路交通傷害死亡人數和死亡率均居世界前列,且仍以每年10%的速度遞增,道路條件和交通環境差、管理水平不高是影響我國道路交通傷害發生的主要因素。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這項由暨南大學醫學院傷害預防控制中心的研究顯示,我國道路交通傷害發生次數逐年上升,從1951年的近6000起增加到2001年的75萬多起。去年全國共發生道路交通事故77萬多起,死亡約11萬人,56萬多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超過33億元。半數以上的車禍死亡者在16至45歲之間。
研究顯示,我國的機動車數量遠低於歐美發達國家,而車禍死亡率卻要高出許多。我國的萬車死亡率是美國的8倍。
該研究認為,根本原因在於道路建設發展速度與機動車數量增長不相適應,道路增加明顯滯後於經濟的快速增長。2001年全國公路里程數比1990年只增加30%,但客運量和貨運量卻分別增加了120%和46%,機動車數量則翻了兩番(從1990年的近1500萬輛增加到2002年的6800多萬輛)。多數地區以三級和三級以下的低等級公路為主,這些公路路況差,道路的標誌、標線和安全設施嚴重缺乏,配套的交通安全設施也不完善;高速公路存在安全設施不全,功能不完善,報警電話和監控系統缺乏等問題。
此外,現有管理模式也不適應道路交通形勢發展的需要。法律、法規嚴重滯後,對違章處罰力度小,難以有效遏制違章行為發生。由於警力不足,一些市、縣、鄉公路基本處於失控狀態。
駕駛員違章或路人的過失等人為因素也是道路交通傷害的影響因素。2003年近86000條生命(佔當年車禍死亡的78.5%)是被違章的機動車駕駛員奪去的,肇事原因多為措施不當、疏忽大意和超速行駛。
該研究指出,改善道路交通條件,加強交通立法與執法,開展交通安全宣傳教育,提高駕駛員和城鄉居民的交通安全意識等,是預防和控制道路交通傷害的主要措施。
世界衛生組織決定今年4月7日世界衛生日的主題為“道路安全”,口號是“道路安全,防患未然”。“不要以為是‘事故’就是不可控制的意外或偶然事件,事實上,道路交通傷害是可以預防和控制的。”暨南大學醫學院傷害預防控制中心主任王聲湧教授説。 (包麗敏)
責編:閆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