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焦點訪談》:盼不來的驗收(3月22日播出)

央視國際 (2004年03月22日 20:10)

  CCTV.com消息:仁愛鄉位於四川南部高縣境內, 2002年秋季,仁愛鄉鄉政府號召本鄉農民退耕還林種植茶樹,為了鼓勵大家多種樹,對於資金不足的農戶,政府還提供貸款,此外還許諾,無論種多少都會予以驗收,因此許多農民都紛紛退耕種上了茶樹。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然而到了驗收的時候,200多戶農民的退耕地卻由於沒有集中成片15畝以上通不過驗收,無法得到國家的補助。不過有11名業主(業主是從農民手中承包土地進行退耕還林的人,他們中許多人是幹部)2200多畝的退耕地卻通過了驗收,佔全部退耕地的96%。經反復調查得知,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當年仁愛鄉退耕還林超計劃發展1000多畝,沒有驗收指標。

  除了上述問題以外,仁愛鄉在退耕還林過程中還存在其他問題。按照國家要求,須先簽協議後造林。但是仁愛鄉的做法卻是讓農民先退耕種樹,等驗收合格後,才和農民簽協議。可是到了驗收的時候,農民由於退耕地沒有達標而被拒之門外,現在地裏糧食沒有收成,還要還貸款利息,因此許多農戶都愁眉不展。另外,一些業主為了多得補助,還虛報了退耕還林數字,村民們意見很大。

  [詳細內容]

  為了改善生態環境,國家在中西部地區實行了退耕還林工程,這項工程實施以來,受到了廣大農民的歡迎。

  仁愛鄉,位於四川南部高縣境內,由於這裡氣溫低、海拔高、降水少,生態環境差,糧食産量一直不高。自從1999年退耕還林政策在這裡實施後,可以説是深得人心,群眾參與的熱情和積極性都很高,但是最近一兩年,這裡退耕還林的農民心裏卻一直不舒暢,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四川省高縣仁愛鄉,位於四川南部,地處四川與雲南交界處的山區,這裡交通十分不便,但是聽説記者來到這裡採訪退耕還林的事,很多村民還是踩著泥濘的山路走了一兩個小時,趕了過來。

  高縣仁愛鄉農民:鄉鎮府號召我們栽,書記號召我們栽,給我們貸款,一畝250元的貸款。栽的時候説,要給我們驗收,結果到驗收的時候,不給我們驗收。

  記者:那一共是退耕還林多少畝?

  農民:我們周家壩大概是70多畝。

  記者:70多畝,那麼驗收的呢?

  農民:驗收大概可能有六七畝,大部分沒有驗收。我們組栽了67.7畝茶樹,一分地也沒有驗收。

  2002年的秋季,仁愛鄉政府號召鄉里的農民退耕還林種茶樹,農民們覺得種茶樹既可以防止水土流失,也有一定的經濟效益,何況鄉里還給資金不足的農戶提供貸款買樹苗,許多農民都紛紛退耕種上了茶樹。但是到了年底驗收的時候,大部分的農戶卻沒有通過驗收。通不過驗收,也自然就得到不到國家給予的每畝300斤糧食補助和20元現金補助。

  農民:現在家裏沒有糧食,生活困難。希望糧食兌現,(如果)不栽這8畝地的茶葉,我能收穫2000多斤苞谷(玉米),(結果)這2000多斤苞谷不但沒得,還要還利息,2000多塊錢一年。

  農民們説,退耕的頭兩年,茶樹苗還沒有長大,沒有收入,正是急需要國家糧食補助的時候。但是退耕地卻一直得不到驗收,一方面是地裏沒有糧食收成,另一方面還要償還貸款的利息,許多農戶為此愁眉不展。那麼是什麼原因,使這樣多農戶的退耕還林地通不過驗收呢?

  農民:説我們這不成片,不給我們驗收。當初,就是説他們鄉里面,還讓我們種茶樹,最後我們種起來以後,他們説要參加業主承包的才驗收,我們這個是零星的不驗收。

  記者:什麼叫業主承包?

  農民:業主承包就是説,你轉包給他,屬於一個人管理了,一個面積來管理。

  據了解,在2002年,仁愛鄉一共驗收了2310畝退耕還林地,其中在11名業主名下的退耕地驗收了2200多畝,佔了百分之九十六,那麼農民所提到的業主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為什麼業主的退耕還林地能夠得到驗收呢?我們為此來到了鄉政府。

  記者:業主開發是一個什麼概念?

  高縣仁愛鄉副鄉長肖陽龍:業主出面給農戶把地承包下來,實行土地合理流轉。承包下來以後,業主給農戶進行補助。然後業主把這些地方,統一造草、退耕還林。

  記者:為什麼業主的就能驗收合格,散戶就不能驗收?這個政策是誰定的呢?

  高縣仁愛鄉副鄉長肖陽龍:當初由於業主是成片集中發展,在驗收的時候,當時首先就是業主先驗收的。

  那麼一家一戶的農民也是相應政府的號召退耕還林的,為什麼得不到驗收呢?

  高縣仁愛鄉鄉長周強:當時要求他們茶葉要集中成片,因為零星種植是見不到效益。集中成片要達到標準,要求是15畝。但是最後的結果是,農戶下去以後,就沒有按照幾戶農戶合起來,集中成片來種植茶葉,而是你在這方種一點,我在那方種一點,按照退耕還林的標準 要求,達不到驗收標準。

  追求規模效益,固然是件好事,但是對於鄉政府的這種説法,農戶們卻感到難以認同。

  農民:那時候鄉政府再三動員我們栽,到後來卻説要15畝才達到這個面積。我們説我們土地,仁愛鄉大部分土地都不是成片的,這一點,那一點。我們就不想栽,鄉政府就説,三畝兩畝都給你驗收,十畝八畝也給你驗收,鄉政府是這麼跟我們説的,説你不要放棄,三分兩分地都給你驗收。去年11月份底,他們又下來跟我們講,説要成片的,還要15畝以上的才驗收,但是他們當時根本沒有這樣講。

  記者:你們當初跟政府有沒有簽協議呢?

  農民:當初沒有簽協議。

  記者:政府也沒有跟你們簽協議?

  農民:沒有,就叫我們貸款,款貸來以後,就從他們手裏買那個茶苗。

  按照國家退耕還林操作流程的要求,首先是林業部門進行退耕還林作業設計,然後按照設計規劃的要求與農戶簽訂退耕還林協議,農戶按協議植樹造林。最後林業部門進行驗收,合格後發放補助。但是仁愛鄉的做法,卻是讓農民先退耕種樹,等到驗收合格後,才和農民簽定協議,但是等到了年底驗收時,一個集中成片15畝的標準,卻把200多戶農戶擋在了驗收的門外,由於沒有協議,空口無憑的農戶難以維護自己的利益,那麼在2002年的驗收當中,是否真的按照集中成片15畝的要求來驗收的呢?

  記者為此查看了仁愛鄉2002年的退耕還林驗收調查表,從這張表上,人們可以看到在業主名下的許多的15畝以下的地塊,也都通過了驗收。那麼既然15畝以下的地能夠通過驗收,那麼為什麼還會有這樣多的農戶的退耕還林地,得不到驗收呢?記者為此從仁愛鄉來到了高縣縣林業局,在這裡聽到了這樣的答案。

  高縣林業局副局長龐龍化:當初安排的時候,先説的預安排,就是2000畝左右,大概是這個數,在規劃的過程當中,當地老百姓,當地黨政領導積極性非常高,所以規劃中間就多規劃點,儘量滿足群眾的要求,所以在規劃當中,就比2000畝就超了,規劃了3100多畝,超了1000多畝。

  原來在2002年,仁愛鄉退耕還林是超計劃發展,因為退耕還林的計劃,是從中央到省、到縣、到鄉,一層層下撥的,因此無論是農民是否達到了所説的15畝的標準,都會有一千畝左右的地不能得到驗收,那麼地方政府在急於發展經濟的同時,是否考慮過對這部分農民的影響,在退耕的第一年,他們的口糧又怎麼辦呢?

  記者:當年退耕還林方面的補助問題,那怎麼辦,有沒有説過,商量過這個事情。

  高縣林業局副局長龐龍化:這個沒有商量,我們只負責驗收,驗收過後,我們就按照國家的政策撥出,沒有驗收的,我們就沒有政策。

  做任何事情都離不開科學理性和負責的態度,何況是涉及到幾百戶人吃飯的問題。雖然國家已經明確規定,退耕還林要嚴格按照章程辦,但是急於發展經濟的心理,卻使仁愛鄉政府將一件好事最終沒有辦好。但是話又説回來,政府的出發點畢竟還是好的。然而在接下來的採訪中,記者卻發現有些事情,卻不僅僅只是好事沒有辦好。

  記者:這些業主裏面有多少個是幹部?

  高縣仁愛鄉副鄉長肖陽龍:這個是我們村支書,劉汝勤是我們村支書;這個是農戶,這個是 應該説是幹部,這三個都是鄉幹部。

  在採訪中,有許多農民向記者反映,在優先得到驗收的業主當中有許多人是幹部,這也是他們感到不滿的原因之一。經詢問在11名業主當中,有9人是幹部、幹部的家屬或者是與幹部合作經營的。對此,鄉里解釋説,幹部多是因為當初推廣業主式開發時,號召幹部起&&作用。那麼在實際當中,幹部的&&作用發揮地怎麼樣呢?在採訪當中,記者發現了這樣一個情況。

  記者:2002年把這個地轉給劉汝勤承包種茶樹的時候,你當時實際上轉給他多少畝?

  農民:8畝半。

  記者:那你跟他簽的合同簽了多少畝?

  農民:14畝。

  記者:那麼最後你兌現得到的糧食是多少?

  農民:6畝4。

  記者:轉給劉汝勤承包的是多少畝?

  農民:15畝。

  記者:那我剛才看你跟他簽的合同是21畝,是怎麼回事?

  農民:他自己往上報的,他自己往上報的。

  記者:那簽字是你簽的嗎?

  農民:啊。

  這幾位村民是仁愛鄉花莊村尖山組的村民,在2002年他們把自己承包的土地,轉包給了業主劉汝勤,也就是村裏的黨支部書記進行統一退耕還林,按照規定,劉汝勤跟每家農戶簽訂一份造林協議,但是很多村民們反映,劉汝勤與各家各戶簽訂的協議中的數字,普遍高於實際的畝數。

  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了花莊村的金雞組,記者採訪了七八名轉包土地的農戶,發現他們與業主周少奎簽訂的合同中的虛報數字的總和,比實際面積竟多出了40多畝。

  記者:實際畝數是多少?

  農民:實際的畝地是3.1畝。他們後來給我填的是7.1畝,讓我們給他承擔7.1畝這個數字。

  記者:你實際簽了兩個合同?

  農民:對。第一個合同是3.1畝,第二個合同是7.1畝。

  記者:他給你拿7.1畝的合同,讓你簽的時候,怎麼跟你説的?

  農民:他拿7.1畝的合同來,叫我們如果以後上面問起來,要承認這個數字,就是這麼跟我説的。

  那麼業主要應付的是一個什麼樣的檢查呢?讓我們看一下這樣一份文件。我們現在看到的是高縣縣委辦公室,在2002年9月6號下發的文件,文件中規定:為了加快茶葉發展,決定在2002年實施優惠政策,鼓勵業主規模性開發良種茶園,標準是發展良種茶園50畝以上的業主,在享受退耕還林政策的同時,還每畝補助茶苗款和基礎設施建設資金150元,300畝以上的補助200元,符合條件的業主,可向農村工作辦公室提出書面申請,經審查合格後,一次性發放補助。

  許明友(高縣縣委農村工作辦公室主任):我們是依據業主和群眾簽訂的租賃承包合同確定的面積作為我們檢查的依據。

  記者:是不是符合實際,是怎麼來進行檢查的呢?

  高縣農業局副局長朱德順:一、個就是抽查,業主給我們提供農戶名單,我們到現場實地抽查,抽查農民手裏有沒有合同;二、就是他的土地在哪,我們要去看哪些地是他的,請承包當事人來核實這個事情。

  在高縣農業局提供的業主劉汝勤的調查表中,記者在抽查的農戶一欄中正好看到了採訪過的農戶劉汝福和鄧金田的名字,其合同面積一欄的數字分別為21畝和14畝,與他們所説的劉汝勤讓他們虛填的數字正好相符。但是在這張表格下面,寫的卻是驗收通過。最後的結果是,劉汝勤從縣農業局領走了3萬8千元的建設補助款,金雞組的業主周少奎領走了2萬2千5百元的補助款。

  記者:如果要發現合同面積和實際面積不相符呢?

  高縣農業局副局長朱德順:不相符肯定那就是虛假,虛假就肯定馬上把他取消。

  記者:在你們檢查中發現了嗎?

  朱德順:在我們檢查中,沒有發現。

  在退耕還林計劃指標有限,200名農戶眼巴巴盼著驗收,卻等不來國家糧食補助的時候,11名業主的2200畝土地優先得到了驗收,但是有的業主特別是一些幹部,竟然還要虛報數字,不僅冒領國家退耕還林的補助,還要騙取地方政府從緊張的財政中,擠出來的鼓勵補助資金,這不能不讓人感到難以容忍。

  在仁愛鄉馬道組採訪時,還有許多農戶向記者反映,承包他們土地的業主,也存在著驗收的面積大於實際面積的問題,雖然他們從未見過這個業主,一切事情都是村幹部從中聯絡,但是他們知道這個人的名字喻澤雲。為了了解驗收的情況,記者來到負責仁愛鄉退耕還林驗收工作的文江鎮林管站,希望能夠得到他們的幫助,到現場重新核查一下,但是令記者沒有想到的事,這個林管站的站長竟然就是喻澤雲,而這個喻站長,也是負責2002年仁愛鄉退耕還林的驗收人員之一。

  記者:在仁愛鄉整個驗收當中,實際情況怎麼樣呢?

  喻澤雲:仁愛鄉驗收的實際情況,根據我了解的情況,面積基本上是相符的。

  記者:你覺得準確率能達到多少?

  喻澤雲:準確率能夠達到95%。 (文/孟克、寧柯)

責編:趙瑋寧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