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長金人慶在十屆人大二次會議上的報告
央視國際 (2004年03月17日 21:11)
新華社北京3月17日電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 /h3>
關於2003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及2004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
--2004年3月6日在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
財政部部長 金人慶
各位代表:
受國務院委託,我向大會提出2003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及2004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全國政協各位委員提出意見。
一、2003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
2003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和頻繁發生的自然災害,黨中央、國務院從容應對,果斷決策,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確定的各項方針政策和十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對財政經濟工作提出的各項要求,同心同德,艱苦奮鬥,經濟社會發展保持了良好勢頭,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較好。
2003年,全國財政收入第一次突破兩萬億元,達到21691億元(不含債務收入,下同),比上年增加2787億元,增長14.7%,完成預算的105.8%;全國財政支出24607億元,比上年增加2554億元,增長11.6%,完成預算的103.8%。收支相抵,支出大於收入2916億元。其中:中央財政總收入12465億元(已扣除新增出口退稅指標829億元),比上年增加1093億元,增長9.6%,完成預算的104.4%;中央財政總支出15663億元(含對地方稅收返還和補助支出8240億元),比上年增加1195億元,增長8.3%,完成預算的103.5%。中央財政赤字控制在十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批准的3198億元的水平。地方財政總收入18082億元(含中央稅收返還和補助收入),比上年增加2215億元,增長14%,完成預算的105.7%;地方財政總支出17800億元(含上解中央支出615億元),比上年增加1880億元,增長11.8%,完成預算的104.1%。地方財政收支相抵,結余和結轉282億元。
上述預算執行數字,在決算編制匯總後,還會有些小的變化。
2003年中央預算執行和財政工作的主要特點是:
(一)財政收入保持較快增長
2003年國民經濟開局良好,但受非典疫情及旱澇和地震等自然災害的影響,經濟增速一度趨緩,二季度財政收入增幅出現較大下滑。面對這種形勢,各級財政、稅務、海關等部門積極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一手抓防治非典不放鬆,一手抓經濟建設不動搖的方針,及時加強收入監控,依法嚴格徵管,隨著國民經濟的迅速恢復和發展,全國財政收入也保持了較快增長勢頭。一是內需與進口增長強勁,國內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及進口環節稅收分別比上年增加1054億元、134億元、392億元和1111億元,增長17.1%、12.8%、16%和42.9%。二是經濟增長質量提高,企業效益顯著改善,企業所得稅同口徑比上年增加399億元,增長15.9%。三是居民收入繼續增加,個人所得稅和車輛購置稅分別比上年增加205億元和119億元,增長16.9%和34.2%。
2003年中央財政總收入比預算超收524億元(已扣除預算執行中新增出口退稅829億元),其中:車購稅超收78億元,按規定列收列支、專款專用;按體制規定增加對地方稅收返還和一般性轉移支付78億元;其餘368億元,主要用於當年抗災救災、教育衛生科技事業發展、支持企業改革、加強社會保障、生態環境建設等。國務院就此已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地方財政超收收入由地方安排使用,主要用於增加教育科技文化衛生支出和解決欠發工資等。
(二)財政宏觀調控和保障作用增強
為了促進國民經濟持續較快增長,繼續實施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安排國債項目資金1400億元,在嚴格資金管理的同時,積極調整和優化了國債投資的使用方向和結構,重點向農村傾斜,向結構調整傾斜,向中西部傾斜,向科技教育和生態環境建設傾斜,向公共衛生建設傾斜。為了促進地區協調發展,加大了財政轉移支付力度。2003年,中央財政用於地方的財力性轉移支付1912億元,比上年增長17.9%;社會保障、農業、科技、教育、衛生、扶貧等專項轉移支付2577億元,比上年增長7.3%。各地按照國務院關於完善省以下財政體制的要求,進一步提高了基層財政的財力保障程度。為了適當提高機關事業單位職工收入水平,穩妥落實了調整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工資和離退休人員離退休費的政策。
非典疫情爆發後,中央非常關心人民群眾的生活和企業的生産經營。一是中央財政設立了20億元非典防治基金,明確了對農民和城鎮困難群體中的非典患者提供免費救治的政策,為有效防止疫情蔓延特別是向農村蔓延發揮了重要作用。各級財政共安排非典防治資金136億元,其中中央財政安排28億元。下半年,中央財政又增加專項資金10億元用於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二是及時出臺了一系列財稅優惠政策,幫助受非典衝擊較大的旅遊、餐飲、民航、鐵道、旅店、出租車等行業儘快克服困難,恢復生産,渡過難關。上述措施雖然增加了支出,減少了收入,但保護了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保持了企業的正常生産,促進了經濟和社會發展。
(三)支持解決"三農"問題邁出新步伐
一是全面推進了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工作。試點範圍由20個省份擴大到了全國,農民平均負擔減輕30%以上。2003年中央財政為支持農村稅費改革共安排資金305億元,省級財政及有條件的市縣財政也相應安排了部分資金支持這項改革。二是加快了取消農業特産稅試點步伐。北京、福建、廣東、江蘇、浙江、安徽、四川、河南、上海、天津等十幾個省(直轄市)基本取消了農業特産稅。三是在安徽、吉林、湖南、湖北、河南、遼寧、內蒙古、河北、江西等九個省份進行了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的試點,推動了糧食企業改革,調動了農民種糧積極性,受到了試點地區廣大農民的衷心擁護。四是落實農業稅災歉減免和蓄滯洪區運用補償政策,及時安排撥付資金,大力支持抗災救災。2003年,中央財政共安排支持各地抗災救災和災後重建資金108億元,有1.67億人次受災群眾得到了政府的及時救助。五是積極促進農業結構調整,支持農民增收。2003年,中央財政安排農業科技進步、農産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農業綜合開發、扶貧開發等投入440億元,比上年增長13.9%。六是中央財政新增教育、衛生、文化支出67億元,主要用在農村,促進了農村社會事業發展。
(四)支持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力度加大
一是加大了對就業和再就業工作的支持力度。擴大了再就業財稅優惠政策的實施範圍,延長了優惠期限,對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免徵了17項行政事業性收費;中央財政設立再就業專項轉移支付資金47億元,促進了就業和再就業目標的超額完成。二是繼續加大了"兩個確保"和"低保"工作的保障力度。中央財政共安排"兩個確保"補助資金608億元,比上年增長13.1%,安排"低保"補助資金92億元,比上年增長100%。基本保證了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和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使2235萬城鎮低收入居民得到了政府最低生活保障補助。三是加大了幫助部分特殊困難群眾解決生産生活問題的工作力度。為支持地方解決部分企業軍轉幹部等生活困難問題,從2003年起,中央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15億元;再次提高了優撫對象撫恤補助標準。四是解決了多年遺留的農墾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屬地化管理問題,中央財政為此增加了對中西部地區和中央直屬墾區補助7.3億元(2004年還要增加翹尾支出7.3億元)。
(五)社會事業投入明顯增加
中央財政教育、衛生、科技、文化、體育事業投入855億元,比上年增加94億元,增長12.4%,重點解決了一些社會事業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安排專項投資20億元,繼續支持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工程,力爭再用三年左右的時間基本解決農村中小學現存危房問題。積極支持了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醫療衛生體制和藥品生産流通體制改革,省、地、縣三級疾病預防控制網絡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療救治體系建設,以及中西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改革試點。加大了科技重點領域和重點項目的投入,安排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億元、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規劃專項經費8億元、國家"863"計劃專項經費45億元、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試點專項經費33億元,促進了一大批重大科研成果的産生和科技事業發展。啟動了送書下鄉工程、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等文化項目,建立了老運動員、老教練員醫療保健等專項資金,促進了文化、體育事業發展。
(六)出口退稅機制改革方案順利出臺
2003年,財政會同商務、稅務等相關部門,積極研究提出了從根本上合理解決出口欠退稅問題的有效措施建議。黨中央、國務院果斷作出了改革出口退稅機制的決策,確定了"新賬不欠,老賬要還,完善機制,共同負擔,推動改革,促進發展"的改革原則,明確了五項政策:一是對出口退稅率進行結構性調整,有保有降,退稅率平均下調三個百分點左右;二是以核定的2003年退稅數為基數,2004年起超基數新增出口退稅由中央和地方按75:25比例共同負擔;三是中央進口增值稅、消費稅增量首先用於出口退稅;四是2003年底前累計欠企業的出口退稅由中央財政全額償還;五是加快外貿體制改革。同時,2003年中央財政進口增值稅、消費稅超收的829億元,已全部用於增加出口退稅。
(七)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繼續深化
一是繼續推進深化"收支兩條線"管理改革,將涉及原外經貿部、人事部等30個部門和單位的118項行政事業性收費納入預算管理。二是不斷深化部門預算改革,進一步擴大了向全國人大報送部門預算的範圍,內容也更為規範,增加了118個中央二級事業單位進行基本支出和定員定額改革試點。三是加大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力度,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中央試點部門由上年的42個擴大到了82個。四是政府採購範圍進一步擴大,2003年全國政府採購規模已超過1500億元,比上年增加500億元。五是進一步嚴格了財政資金的監督檢查,全年共查處違規違紀金額612億元。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深化和財政監督工作的加強,提高了財政資金的安全性、規範性和有效性。
各位代表:
總的看,2003年預算執行遇到的困難比預計的大,執行的結果比預計的好。但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預算執行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一是財政收支壓力較大,收支矛盾突出,還有許多需要辦的事沒有財力去辦。二是經濟發展過程中,多方面潛在的風險不斷向財政集聚,防範和化解財政風險的任務非常艱巨。三是財政支出結構仍需調整,對社會事業發展的支持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大,一些地區特別是部分農村還存在上學難、看病難、吃水難、行路難等問題。四是部分地區基層財政還比較困難,一些地方仍存在欠發工資等現象。五是做假賬、偷稅騙稅、鋪張浪費等問題仍比較嚴重,財經秩序有待進一步規範,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尚需進一步提高。對這些問題,我們將認真對待,增強緊迫感、使命感,提高為民理財的責任意識,加快公共財政體制建設,大力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進一步完善,積極逐步加以解決。
二、2004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
2004年預算安排和財政工作的總體思路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牢固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更好地促進落實"五個統籌";繼續實施積極財政政策,更好地加強宏觀調控;深化財稅改革,完善公共財政體制,更好地推動體制創新;努力增收節支,著力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矛盾,更好地促進人民群眾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的不斷提高。
2004年主要預算指標如下:中央財政總收入13819億元,比2003年增加907億元,增長7%(對2003年執行數已按可比口徑作了調整);中央財政總支出17017億元,增加907億元,增長5.6%。中央財政收支相抵,赤字3198億元,與2003年持平,但預算赤字佔GDP的比重由2003年的2.9%下降為2.5%,下降0.4個百分點。2004年,中央財政擬安排國債項目資金1100億元,比上年減少300億元,其中950億元納入中央預算,150億元代地方政府發行,同時擬增加中央預算內經常性建設投資50億元。2004年中央財政需歸還到期國內外債務本金3674億元,加上彌補當年赤字3198億元和中央代地方政府發行的150億元,國債發行總規模為7022億元。匯總中央和地方財政收支安排,2004年全國財政收入23570億元,增加1879億元,增長8.7%;全國財政支出26768億元,增加2161億元,增長8.8%。
2004年中央財政赤字規模維持上年水平,主要是考慮:目前國際經濟發展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我國經濟持續增長的基礎還不夠穩固,在建國債項目需要後續資金投入,一些社會發展領域欠賬較多,保持積極財政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豐富和完善積極財政政策,有利於保護、鞏固和發展當前經濟發展的良好勢頭,有利於增強各方面加快發展的信心,有利於穩定改革發展大局。另一方面,在投資主體多元化,社會投資規模不斷擴大的情況下,適當調減國債項目資金規模,調整和優化國債使用結構,可以更好地引導和發揮社會投資的作用,騰出財力支持稅制改革等體制創新。國債項目資金將重點用於:農村基礎設施、公共醫療衛生、基礎教育、基層政權和公檢法司基礎設施等建設;支持西部大開發和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加快淮河治理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設,保證續建國債項目,特別是青藏鐵路、南水北調、西電東送等重大項目建設。
2004年,全國財政收入增幅按略高於預期經濟增長水平安排,主要是考慮:國民經濟將持續較快增長,稅收徵管水平也將進一步提高,財政增收有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為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支持體制改革,維護社會穩定,2004年將繼續執行並出臺一系列財稅優惠政策,如關稅總水平將繼續下調,增加出口退稅指標,落實支持就業和再就業、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鼓勵高新技術産業發展和減輕農民負擔稅收扶持等政策,都將相應減少財政收入。同時,財政收入增長基數越來越高且已連續多年高於經濟增長,加上進口可能難以保持2003年的高速增長,財政收入大幅增加的難度將進一步加大。因此,2004年的收入安排是積極穩妥和實事求是的。
2004年中央財政支出安排的重點是:
(一)增加對"三農"的投入
建立促進農民收入持續增長長效機制和財政支農資金穩定增長機制,大力支持解決"三農"問題,是財政工作的重要任務。2004年中央財政將繼續較大幅度地增加用於"三農"方面的投入,支出總額增加300億元左右,比上年增長20%以上。一是深化農村稅費改革,完善農業稅稅制。2004年將全面取消除煙葉外的所有農業特産稅,農業稅稅率也將整體降低一個百分點以上,並向糧食主産區和種糧農民傾斜,可減輕農民負擔118億元。五年內取消農業稅。考慮到地方財政的實際困難,取消農業特産稅和降低農業稅稅率後,地方特別是糧食主産區和中西部地區財政因此而造成的減收,將由中央財政通過轉移支付予以適當補助。2004年,中央財政擬安排農村稅費改革專項轉移支付資金396億元,增加91億元。同時,將進一步支持做好化解鄉村債務,推進鄉鎮機構改革,完善農村義務教育體制等工作。二是積極推進糧食流通體制市場化改革,把通過流通環節的間接補貼改為對糧食主産區種糧農民的直接補貼,2004年13個糧食主産省,從糧食風險基金中拿出100億元安排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三是增加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林業生態建設、農業科技進步、農民培訓、農産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糧食綜合生産能力建設、農業災害救助及扶貧等財政投入。
(二)增加就業和社會保障投入
就業和社會保障事關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事關社會穩定,事關發展大局。2004年中央財政將進一步加大對就業和社會保障的支持力度。一是積極支持就業和再就業。在認真落實中央關於就業和再就業各項財稅優惠政策的同時,擬增加再就業補助資金36億元,比上年增長76.6%。二是大力支持做好"兩個確保"和"低保"工作,2004年中央財政擬安排資金779億元。同時,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多渠道籌集社會保障資金;繼續做好再就業政策與三條保障線等社會保障制度的銜接,並在總結遼寧省完善城鎮社會保障體系試點工作的基礎上,完善試點的內容和做法,將試點範圍擴大到吉林、黑龍江兩省。三是為推動經濟結構調整,依法對部分企業實施關閉破産,加大分離企業辦社會工作力度,繼續安排企業關閉破産補助170億元。此外,對其他特殊困難群眾,也將積極給予扶持和救助。
(三)增加教育、衛生、科技、文化、體育等事業投入
加強義務教育,特別是農村義務教育,加快推進西部地區"兩基"教育攻堅,完善農村義務教育"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增加對貧困縣義務教育的轉移支付,繼續實施第二期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工程、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繼續擴大免費教科書的提供範圍。加快建設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療救治體系,提高公共衛生服務水平和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能力,改善農村醫療衛生條件,支持搞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改革試點。支持國家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和編制國家中長期科學與技術發展規劃,推進科技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促進重大科技項目的實施和成果轉化。大力發展先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2004年中央財政擬安排教育、衛生、科技、文化、體育支出955億元,比上年增加100億元,並主要向農村傾斜。
(四)增加對地方的轉移支付
2004年中央財政將進一步增加對地方特別是對中西部地區的轉移支付,除稅收返還和體制性補助4277億元外,擬安排對地方轉移支付5133億元,按可比口徑比上年增加644億元。其中,財力性轉移支付2238億元,比上年增加326億元。同時,將組織專門力量,深入調查研究,認真查找分析基層財政困難的原因,有針對性地提出措施建議,儘快分類分步解決基層財政困難問題,研究逐步解決基層政府負債問題的有效措施。
(五)支持推進稅制和其它方面的體制改革
一是確保出口退稅機制改革順利實施。2004年中央財政將安排出口退稅指標2108億元,進口産品增值稅、消費稅增量將首先用於增加出口退稅。地方財政也要足額安排出口退稅指標。各級財稅部門要密切關注可能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完善相關辦法,加強出口退稅管理,確保不再發生新的拖欠。對以前年度的累計出口欠退稅款,先由中央財政給予貼息,然後再研究根本性解決措施。二是積極穩妥地推進生産型增值稅改為消費型增值稅。認真搞好在東北地區部分行業進行的增值稅轉型試點工作,及時總結經驗,積極完善方案,為改革的全面推開創造條件。三是加快研究統一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及其它稅制改革政策和方案。四是支持金融體制改革,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重點支持中國銀行、建設銀行股份制改造和增加農村信用社保值儲蓄虧損補貼等。五是積極支持投資體制改革及電力、電信、民航和鐵路、郵政、城市公用事業等改革。
(六)保障各級政權的正常運轉
為加強政權建設,保障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工資按時足額發放,擬增加調整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工資翹尾支出118億元;增加移交各級政府安置的軍隊離退休幹部生活待遇、優撫政策調整等支出30億元;增加對地方公檢法司專項補助15.8億元。為提高我軍在高技術條件下的防衛作戰能力,安排調整軍隊人員工資及離退休費翹尾支出等,擬增加國防支出218.3億元,增長11.6%。
此外,還要積極落實和主動保障涉及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的其它支出需要。
三、紮實工作,確保2004年預算圓滿完成
做好2004年的財政工作、確保預算圓滿完成,對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為此,我們將著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依法加強收入徵管,保證財政收入穩定增長
一是堅決維護稅法的統一性、權威性和嚴肅性。堅決制止擅自出臺稅收優惠和變相優惠政策的行為,稅收優惠政策到期的要及時恢復徵稅。二是依法加強稅收徵管。嚴厲打擊走私、偷稅騙稅等各種涉稅違法犯罪活動,做到依法徵稅、應收盡收,同時也要堅決不收過頭稅。三是規範非稅收入管理。特別是土地有償使用收入等非稅收入要納入預算或納入財政專戶管理,繼續治理各種亂收費。
(二)嚴格財政支出管理,努力節約各項開支
大力弘揚勤儉建國、艱苦奮鬥的作風,繼續實行一般性支出零增長的政策。自覺維護預算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切實按照各級人大批准的預算執行。嚴格控制黨政機關辦公樓和培訓中心等樓堂館所項目建設,從源頭上著力解決政府項目拖欠工程款和農民工工資的問題。對名目繁多、實際意義不大的辦節、慶典和論壇等活動,財政一律不得安排資金。加快金財工程建設,充分利用現代化管理手段,加大管理和督察力度,減少損失浪費,規範財經秩序。積極推進機關後勤服務社會化改革,完善公務活動接待制度,科學界定事業單位經費供給範圍。
(三)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推進依法行政
進一步擴大改革範圍,不斷完善改革辦法,繼續深化改革。抓緊研究科學的政府收支分類體系,進一步規範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研究建立科學的績效預算評價體系,規範定員定額核定辦法,完善項目支出管理方法和手段,切實提高財政支出效益。認真貫徹落實《行政許可法》,進一步清理、規範和減少行政審批事項,完善財稅法律和法規。自覺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不斷增強財政管理的規範性和透明度。
(四)改進工作作風,服務發展大局
各級財政部門要求真務實,切實改進工作作風。一是牢固樹立大局意識。想問題,辦事情,安排收支始終從大局出發,自覺將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的各項決策及部署上來。二是牢固樹立主動意識。緊緊抓住發展這個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積極主動發揮公共財政的職能作用,想群眾之所想,急發展之所急,特事特辦,急事急辦。三是牢固樹立求實意識。説實話、辦實事、算實賬、求實效,不搞花架子和形式主義。四是牢固樹立服務意識。積極溝通,主動協調,真心實意地為群眾服務,為基層服務,為部門服務。
各位代表:
完成2004年預算和財政工作任務繁重,責任重大。讓我們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深入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按照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以及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對經濟財政工作提出的各項要求,自覺接受人民代表大會對財政工作的監督和指導,認真聽取人民政協的意見和建議,振奮精神,依法理財,求真務實,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而努力奮鬥。
附:
主要名詞解釋
超收收入:是指預算執行結果超過預算安排的財政收入。
蓄滯洪區運用補償政策:蓄滯洪區主要是指國家有關部門規定的河堤外臨時貯存洪水的低窪地帶,分為蓄洪區和行洪區。國務院頒發的《蓄滯洪區運用補償暫行辦法》規定,國家蓄滯洪區運用損失由中央財政和省級財政共同給予補償,其他蓄滯洪區運用損失由地方財政給予補償。補償範圍主要是蓄滯洪區內具有常住戶口的居民遭受的計稅農作物、專業養殖和經濟林水毀損失,住房水毀損失,無法轉移的家庭農業生産機械、役畜和家庭主要耐用消費品水毀損失。
財力性轉移支付:是指為彌補財政實力薄弱地區的財力缺口,均衡地區間財力差距,實現地區間基本公共服務能力的均等化,由上級政府安排給下級政府的補助支出。資金接受者可根據實際情況自主安排資金用途。
專項轉移支付:是指上級政府為實現特定的宏觀政策目標,以及對委託下級政府代理的一些事務進行補償而設立的專項補助資金。資金接受者需按規定用途使用資金。
糧食補貼方式改革:是指將通過流通環節對農民的間接補貼改為對種糧農民的直接補貼,按農業稅計稅面積、或農業稅計稅常産、或糧食種植面積等把糧食風險基金補貼直接落實到種糧農戶手中,實現對種糧農民利益的直接保護,調動農民的種糧積極性。
出口退稅:是指對出口貨物在國內已徵收的增值稅和消費稅進行退還的政策。
收支兩條線:是指政府對行政事業性收費、罰沒收入等財政非稅收入的管理方式,即有關部門取得的非稅收入與發生的支出脫鉤,收入上繳國庫或財政專戶,支出由財政根據各單位履行職能的需要按標準核定的資金管理模式。
國庫集中收付制度:一般也稱為國庫單一賬戶制度。由財政部門代表政府開設國庫單一賬戶體系,所有的財政性資金均納入國庫單一賬戶體系,進行收繳、支付和管理。收入通過國庫單一賬戶體系,直接繳入國庫,不設立過渡性存款賬戶;支出通過國庫單一賬戶體系,以財政直接支付或財政授權預算單位支付的方式,將資金直接支付到商品及勞務供應者或用款單位,即預算單位使用資金但見不到資金;未支用的資金餘額均保留在國庫單一賬戶,由財政部門代表政府進行管理運作,降低政府籌資成本。
政府採購:是指各級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團體組織,按政府採購法規和相關規定,使用財政性資金採購法定集中採購目錄以內的或者採購限額標準以上的貨物、工程和服務的行為。
國債項目資金:是指1998年以來,中央政府為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國家預算擴大安排的用於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專項資金,這些資金通過發行國債籌措。
國債:是指中央財政發行的國家公債,包括在境內外發行的內債和外債。
預算內經常性建設投資:是指國家預算安排的用於固定資産投資的資金。中央預算內經常性建設投資分兩部分:一部分用於中央本級項目投資支出,另一部分用於專項補助地方項目投資支出。
兩個確保:是指確保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確保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按時足額發放。
低保: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簡稱。
國家西部地區"兩基"攻堅計劃:是指為貫徹《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工作的決定》,進一步推進西部大開發,實現西部地區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攻堅目標而制定的工作計劃。其主要目標是:西部地區整體上實現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目標,"兩基"人口覆蓋率達到85%以上,初中毛入學率達到90%以上,掃除600萬文盲,青壯年文盲率下降至5%以下。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指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持,農民自願參加,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籌資採取中央財政投入、地方財政投入和農民自籌相結合的辦法。
生産型增值稅、消費型增值稅:增值稅是對生産、銷售商品或提供勞務過程中實現的增值額徵收的一個稅種。我國在增值稅的實際徵收過程中,納稅人先按商品銷售收入乘以增值稅稅率計算出"銷項稅額",再從中扣除"進項稅額"(指納稅人用於銷售而購進商品或為生産商品購進原材料等投入物時支付給銷售者的增值稅稅款,"進項稅額"通常以購進發票上註明的稅額為準),然後將餘額繳納給政府。按照增值稅繳納過程中進項稅金扣除內容的不同,增值稅可分為"生産型增值稅"和"消費型增值稅"。其中,只允許扣除購進原材料等所含稅金而不允許扣除購進固定資産所含稅金的,稱為"生産型增值稅";允許扣除包括原材料、固定資産在內的所有購入物所含稅金的,稱為"消費型增值稅"。我國目前進行的消費型增值稅改革試點,將允許企業購進的機器設備所含稅款予以抵扣。
非稅收入:是指政府在稅收、債務收入以外取得的財政資金,是政府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包括: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彩票公益金和發行費、國有資産(資源)有償使用收入、國有資産經營收益、罰款收入、罰沒收入、以政府名義接受的捐贈收入、主管部門集中收入、利息收入等。
翹尾支出:是指在某一年度預算執行中實施的支出政策,在下一年度執行時,其預算安排應以全年計算,而相應增加的支出部分。如2003年7月1日調整工資政策,支出預算為6個月,2004年則表現為全年支出,為12個月,翹尾支出6個月。
一般性支出零增長:是指在預算安排中,除重點支出以及保證機關事業單位工資發放以外,對其他一般性的財政支出實行嚴格控制,參照上年預算執行數安排,支出增幅為零。
政府收支分類:是按照收入和支出的內在性質和相互聯絡,對政府收入的各類來源和支出的各類去向進行的類別和層次劃分。
金財工程:是指利用先進的網絡技術及信息處理手段,支撐財政管理的系統工程,是我國電子政務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大型網絡為支撐,以安全體系為保障,以細化的部門預算為基礎,以財政收支全部進入國庫單一賬戶管理為基本模式,以出納環節高度集中並實現國庫資金的有效調度為特徵,詳細記錄每個用款單位每一筆財政資金收支的來龍去脈。業務上覆蓋財政收支管理的全過程,使用上覆蓋各級財政部門及所有財政性資金收支單位。(完)
責編:揚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