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三省負責人就振興老工業基地問題答問
央視國際 (2004年03月12日 19:47)
新華網北京3月12日電(記者張旭東、鄒聲文、于力)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12日上午邀請遼寧省省長張文岳、吉林省省長洪虎、黑龍江省省長張左己,在人民大會堂就東北地區老工業基地振興、增加農民收入、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等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三省協作謀求共同振興
就老工業基地振興有何困難這一問題,張文岳説,遼寧面臨大量下崗職工就業和再就業問題,存在資源枯竭型城市的經濟轉型和採煤沉陷區的治理這兩大歷史遺留問題,此外,城市低保和農村扶貧等問題也亟待解決。
洪虎説,産業結構調整是老工業基地振興的主線。吉林要調整一、二、三産業的結構,在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積極發展第三産業的基礎上,全面提升和優化第二産業,建設國家新型的工業化基地;調整工業的輕重結構,建成國家新型的機械製造和加工業基地;調整工業新老産品的結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實用技術改造傳統産業;此外,還要推進所有制結構、地區佈局結構的調整。
張左己説,在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如何開始這一問題上,黑龍江的選擇是先改制,後改造,即從改革國有企業産權制度起步,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實現股份多元化;先調整,後改造,即調整産業結構,調整和重組省內的優勢産業,整合資源,搞好東北三省的區域聯合;先招商,後改造,即從招商起步,吸引有實力的戰略投資者,把招商引資與引進技術、人才和資金結合起來,從而實現老工業基地的全面振興。
就三省如何“協同作戰”的問題,張左己、張文岳等表示,三省各有特色,但也有一些産業趨同,包括汽車、鋼鐵、石化和重型工業。要從三省各自優勢出發,整合東北地區現有資源,搞好區域聯合,防止重復建設,實現東北地區老工業基地的共同振興。
解決“三農”問題關鍵要讓農民得到實惠
東北地區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能否保護好農民種糧的積極性,直接關係我國的糧食安全。張左己説,當前糧食生産面臨一個較好的機遇期,農産品價格出現恢復性增長,賣糧難得到初步緩解,尤其是中央出臺了包括“一號文件”在內的一系列支持“三農”的政策,將極大地激發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其中五年內取消農業稅和對種糧農民實行直接補貼兩項措施,使種糧農民能夠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今年黑龍江將對農民實行多予、少取、調整、放活的政策,農民有望實現人均增收300元。
洪虎説,吉林省作為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近年來出現糧食銷售困難、庫存增加、糧價過低、農民增收緩慢等現象。近5年來,全國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了460元,吉林省只增加了144元。吉林省將從調整糧食品種入手,落實好中央“一號文件”,把玉米産業做大、做強,使農民受益。今年實行直接補貼,吉林糧農將得到15億元的實惠;農業稅降低一個百分點,全省農民大概受益1.8億元;取消農業特産稅,全省農民大概受益8600萬元。
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初見成效
在談到資源枯竭型城市的經濟轉型和採煤沉陷區的治理問題時,張文岳説,這兩個問題,均屬於歷史上遺留問題,有關方面正積極採取措施加以解決。阜新有我國最大的露天煤礦,資源枯竭後整個城市面臨經濟轉型的問題。經過近幾年的努力,這座城市的經濟轉型工作已初見成效,非煤産業蓬勃發展,特別是第一産業、第三産業發展迅速;採煤沉陷區下崗職工的再就業問題得到較好解決,收入也有比較可靠的保障。
張文岳説,阜新、撫順、本溪等五大採煤沉陷區治理方案已經得到國務院批准,正在全面實施。以阜新為例,現在已完成大約68%的工作,解決了1.2萬戶居民的搬遷問題,剩下的5000戶將在今年搬遷完畢。
責編:柳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