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位 錯位 越位—人大代表為政府建言獻策
央視國際 (2004年03月11日 16:38)
新華社北京3月11日電 在振興東北開局之年,針對一些地方政府存在的“服務缺位、角色錯位、職權越位”現象,出席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的部分人大代表提出,只有找準定位,政府才能搞好經濟調節、加強市場監管,履行好社會職能和公共服務職能。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 /h3>
完善服務不“缺位”
黑龍江一知名門窗設備集團負責人講了一個真實故事:“我們企業率先從德國引進塑鋼窗專利技術,産品推向市場後受到廣泛歡迎。不久,企業所在的縣很多廠家、個體戶紛紛仿傚生産,出現了不少偽劣産品,而用戶卻投訴我們企業。我們憤而將其中的一家侵權企業告上法庭,可是由於被告的産品與我們的專利産品不完全一樣,給法院界定是否侵權帶來一定難度,以致久拖不決,其間外省類似産品不斷打入黑龍江市場。我們眼瞅著久審不決,反而丟掉了市場,只能與被告和解。我們很希望政府和有關職能部門在這時幫我們一把。”
滕喜魁代表説:“造成政府服務缺位的主要原因是職能部門的條塊分割。如工商、技術監督、食品醫藥監督、稅務等部門均為條條管理,地方政府統一協調的難度非常大。建議制定政策對這些部門實行監督和約束,並將其工作權力下放,完善和補充地方政府的服務職能。”
宋清暉代表説,政府和職能部門的服務還包括主動為企業排憂解難。比如銀行的貸款有信用等級要求,而一些私營企業沒有借貸記錄,因此很難從銀行貸款。類似問題就需要政府出面幫助協調解決,別讓企業在困難時找不到政府,而效益好時,職能部門接踵而來。
明確職責不“錯位”
去年年底,東北一個省會城市的法制辦對全市法制環境搞了一次調查摸底,發現有13個比較嚴重的問題。歸納起來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政府及職能部門行政不作為,沒有利益的事不願意管;一類是行政違法,擺不正位置,不該管的卻去管或該管的亂管,審批項目過多、程序繁瑣以及為了罰款和收費而執法等問題仍然存在。一些企業表達了自己內心的憂慮:“政府和職能部門仍把自己看做是企業的‘管理者’,發號施令,甚至錯用手中的權力。”
孫升昌代表説,現在企業和外商對創業環境要求非常高。不僅和過去比,更注重和外地橫向比,而我們東北做事往往比發達地區慢半拍,一個地方錯位了,就給整體環境造成了不良的影響。他建議政府要徹底摒棄思維定勢、傳統觀念和習慣做法,最大限度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以正確的定位為企業服務,改善經濟環境。真正做到企業滿意、商家滿意。
楊信代表説,政府的定位必須準,即不辦企業建環境,不管企業搞服務。市場選擇企業,企業選擇環境,環境是政府培育的。如果政府總找不準位置,經常發生錯位現象,就是在破壞環境,也是在自損形象。
還權企業不“越位”
曾在一家木工機械廠任職的李景平感慨地説:“現在的政府的確是想幫助企業發展,可是總給人感覺‘越位’,不該做的事做了。政府就曾經給我們企業派來一個廠長,一頓折騰後,把企業搞得不景氣了。廠長應該由企業職工按照程序選,政府不應該再像派幹部那樣強行派人。現在是市場經濟,政府不要再給企業亂做主了。”
楊信代表説:“政府要徹底從計劃經濟時代轉變過來,不要再充當‘出資人’和‘管理者’,要學會還權企業和仲介組織,尊重它們的權利。”
鄭功成代表認為,政府的權利和責任就是承擔公共責任,尤其就業、社會保障、國民教育及公共衛生管理等,這些都是應該管的,而且一定要管好。對應由企業和仲介組織管理的事情,政府不要干預。
部分人大代表指出,市場經濟有自己的規則,體系完善也是個漸進的過程,因此會不斷給政府提出新的問題和課題。在完成經濟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任務同時,地方政府應多補充市場經濟理論的課程,科學行政。(記者崔峰、鮑盛華)
責編:劉雅虹